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每年的五月四日是青年节,请问该节日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A中共的成立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中华民国的成立2 .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学生和知识分子受新文化运动的洗礼B巴黎和会上中国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C俄国十月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D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3 . 据董必武口述,斯诺在老赤卫队员中写道:“我参加了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每一个省派两名代表湖南派何叔衡和毛泽东”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C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D是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 .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兴盛走向衰亡的事件是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青浦大捷D天京事变5 . 如下图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6 . 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A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B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7 .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三权分立原则构建政治体制B规定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D是中国第二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8 . 报纸是近代各种思想传播的主要工具。下列报纸以宣传君主立宪制为主旨的是A申报B民报C新青年D时务报9 . 小明计划明年国庆节去参观辛亥革命遗址,你猜他会去哪里呢? ( )A武昌、南京B天津、北京C延安、遵义D上海、广州10 . 某学生毕业于民国35年,他毕业的时间应该是A1944年B1945年C1946年D1947年11 .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长征中的事件( )遵义会议飞夺轳定桥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会宁会师ABCD12 .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13 . 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A背景B目的C性质D作用14 .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民主”“科学”与旧思想激烈碰撞C中国的帝制时代终结了D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5 .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历史数轴、图表、折线或扇状图等是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6 . 识读下面年代轴上的时间信息,对信息所反映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A 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B 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C 战争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D 战争的发动者包括了奥匈帝国E 战争是一战的主战场之一 ABCDE 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五次侵华战争ABCD17 . 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 年19191922 年19231926 年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率078%245%2514%A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8 . 洪秀全宣传民众、组织民众的思想是A基督教B儒家大同思想C拜上帝教D佛教19 . 下图所示是近代某一战争形势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B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20 . 下图反映史实重大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长征胜利结束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C工农红军第四军诞生D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21 . 开国大将粟裕曾写道:“两支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形成红军主力对以后建立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回忆的是( )A井冈山会师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二、判断题22 . 根据所学知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谋,在题后括号内对的填“正确”,错的填“错误”,并加以改正。(1)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改正:(2)1911年南昌起义胜利后,全国有十几个省份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期。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改正:(3)七七事变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改正(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改正:(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八大。( )改正:三、综合题23 . 近代军校自诞生起,即以强军兴国为己任,助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李鸿章认为而临“数千年大变局”,“识时务者当知所变计耳”。 于1885年在天津创办武备学堂在课程设置上以传授西方军事技术的课程为主。同时,思想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忠君意识,北洋武各学堂学规 要求“每日由汉教习摘录经史一则,书于黑板,令诸生照录,讲解透彻,感发忠义之心。”王家俭北洋武备学堂的创设及其影响材料二 共产党人竭力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维护黄埔师生的团结合作。许多省的招生工作主要由中共方面来负责。如毛泽东主持了上海地区军校招生工作,何叔衡负责湖南军校的招生工作在军校建设方面,中共抽调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协助国民党主持军校的政治和军事教育工作。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材料三 1936年 12月底,“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 1937 年春,中央军委决定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在毛泽东亲自为抗大制定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校训的熏陶下,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大批有志青年和革命仁人志士开往前线奋勇杀敌。摘自中国国防报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慷慨号令材料四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习主席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回答, 北洋武备学堂的创办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从材料中概括其创办的目的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共产党人“维护黄埔师生团结合作”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哪场战争作了准备?这场战争取得了什么突出成果?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抗日红军大学”为何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其办学特点有哪些? (4)综上所述,你认为现代应如何实现强军兴国?24 . 诵读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力量,一封封书信穿越时空,传递着先辈们的执着追求和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靡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忠孝二途,本非相悖,尽忠即所以尽孝也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1919年5月17日清华学子闻一多给父母的家书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家书反映了闻一多怎样的家国情怀?当时进步学生提出了什么主张?25 . 富是民之本,强乃国之基。民族复兴,富强繁荣,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国家财政收入不增加,军事工业便不可能发展。而国家要增加财政收入,必须首先使国家富起来。在这种形势下,洋务派提出自强先“求富”,强调以“富”为基础和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的主张但因为企业受到清王朝及官僚的控制,其生产规模、利润分割要听命于清王朝,带上了浓厚的封建性。企业能否发展,与封建势力的控制往往成反比。赵德馨著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材料二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人们殷殷向往、已在招手的建设机会很快丧失了,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个中缘由,过去只强调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帝国主义没有支持南京临时政府,这是事实。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势力的破坏陈旭麓著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四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派的“求富”路上最大的阻碍因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在湖北创办的一个“求富”企业。(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变法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有哪些?(至少写出)(3)根据材料三写出“中国并没有出现随政治革命而来的产业革命”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中国人一系列近代化探索的行动,从结果看有什么共同之处。26 . 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说:鸦片“适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与其用常法而有名无实,讹诈正无了期,何如执重法而雷厉风行,吸食可以立断”【材料二】在销烟的日子里,原乡近里成千上万的人赶到虎门观看,还有一些外国商人从澳门乘船前来旁观。他们仔细观察销烟的全部过程,对中国禁烟表示钦佩。【材料三】当时外国人并不完全相信林则徐真要禁烟,他们想林则徐这次要发大财了。但他们在仔细观察整个销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发现其紧张有序、滴水不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