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5分)1. (2分)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揩油(ki) 调羹(gng) 烧瓷(c) 舀水(yo)B . 阖眼(h) 疙瘩(g) 碟子(di) 喘着(chun)C . 保姆(m) 咳嗽(su) 绞肉(jio) 薪金(xn)D . 抹杀(m) 吩咐(f) 草率(shui) 悠然(yu)2. (2分) (2016九下津南期中)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伫立(zh) 扒窃(b) 什物(sh) 戛然而止(ji)B . 嗤笑(ch) 菜畦(q) 提防(d) 毛骨悚然(sng)C . 阴霾(mi) 荫庇(p) 恣睢(su) 根深蒂固(d)D . 惬意(xi) 禁锢(g) 汲取(j) 随机应变(yng)3. (2分) (2017大石桥模拟)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文学如茶,越品越知幽香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 ;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份 ;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A . 醇厚 清冽 雅致 宁静B . 清冽 醇厚 宁静 雅致C . 醇厚 清冽 宁静 雅致D . 清冽 醇厚 雅致 宁静4. (2分) (2017山东模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 .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C .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D .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5. (2分) (2017七上兴化月考)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B . “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C . 老师请三,四两组的同学下课去帮忙搬书。D . 国庆假期,你是想去泰州园博园?还是想去水上森林公园?6. (2分) (2017七下南京月考)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媒体是正能量传播的主渠道,要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而不是让暴力和“负能量”动摇民众的信念。而正能量的传播需要传播者负责任的态度。正能量只有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个体传播者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A . B . C . D . 7. (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A“有谁和你在一起吗?”“是的,先生。跟我一起去的是”“等一等等一等。 不必说出你同伴的名字。适当的时候我们会让他出庭的。你去那里的时候带了什么东西吗?” “汤姆迟疑起来,看上去有点慌乱。“说出来吧,孩子别害怕。说真话总是让人敬佩的。带了什么去的?”“就带了一只呃一只死猫。”人们一阵哄笑。法官把他们喝止住了。B汤姆的白天是辉煌和欢乐的,但夜晚则充满了恐惧。印第安人乔每晚都闯进他的梦 中,每次眼睛里都含着杀机。每到夜幕降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诱使他到外面去。可怜的 哈克处在同样苦恼和恐怖的状态中,因为在庭审的那个大日子的前一天晚上,汤姆把事情全 部告诉了律师,尽管印第安人乔的当庭逃逸让哈克免去了出庭受审的痛苦,然而,他依然非 常害怕别人知道这件事也有他的一份。可怜的小家伙让律师答应为他保密,但这又怎么样呢?汤姆由于良心不安而不得不在夜里赶到律师家中,把可怕的实情从曾用最毒的毒誓封住的嘴巴里吐了出来,由此哈克对人类的信心就荡然无存了。白天里,看见莫夫波特感激涕零的样子,汤姆为自己说出了实情而高兴;但到了晚上,他又后悔自己没有把嘴巴封住。 (节选自汤姆索亚历险记)(1) A 选文中的“同伴”是谁? B 选文中“可怕的实情”具体指什么? (2) 联系原著,说说 B 选文中汤姆为什么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 8. (10分) (2017七下河源期末)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河中石兽) (2) 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3) 爱莲说中通过写莲花表现君子不攀权贵、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 (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贴切而动人的句子是_,_。 (5) 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勤劳和因思念受折磨而痛苦的句子是_,_。 (6) 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2分)9. (20分) (2017九上扬州月考) 阅读孔明珠的婆婆八十,回答小题。婆婆说她自己是苦命人,幼时被父母送给姑母,年少时出嫁,嫁得也不好,靠劳动带大四个儿女,接下来是中年守寡,老年失女,如今一身病痛,孤苦伶仃。婆婆说话很生动,像写作的人一样,喜欢夸张,幽默,时而小刻薄。我喜欢听她唠叨过去,不像小姑子老是打断她揭发她“瞎讲有啥讲头”,婆婆年轻的时候一手好厨艺,老来退步很大,可是我也吃她的东西,不像我老公,拔腿就逃。婆婆说和我蛮轧得拢。婆婆性格倔犟,万事相信自己。过年过节我接她来家住,才住了三天,我就累得要瘫倒,不光是体力上,她开窗我关窗,她关灯我开灯,主要是心理上太累了,婆婆客气过头,媳妇搭不准脉搏,永远不明白哪句话说错了,哪个动作惹事儿了。那就各自在家,打打电话好了。谁知道,隔着电话线,婆婆的气场也是了得。婆婆中年到老年一共做过三台手术,身上缺了很多零件,每去电话,我便紧着头皮听她从头到脚抱怨全身病痛,抱怨应该对她好然而“不敬不孝”的女儿,老太太一五一十,喉咙越来越响,我脸上表情却慢慢放松,心渐渐放下。人的寿命有家族遗传,我的父系都不长,叔叔五十八岁中风去世,父亲六十八,只有姑妈迈过七十那道坎。我的母系稍稍好点,外婆七十二,母亲七十六都离开了人世。前不久当我听到说上海的老人平均寿命超过了八十二,大惊失色,就像听到全市人民平均工资的数字时。婆婆今年八十了,按我的悲寿观,她已经赚了,当然我决不会说出口,咬着牙,坚决不附和她口口声声就要去“铁板新村”那样的假话。婆婆独居,靠自己往返医院,配药吊针,常常在医生的鼓动下,一轮轮地化验摄片,把买菜的钱扔在医院里。她听电台饮食和营养节目,科学打理三餐。为她请好钟点工,一眨眼就被她解雇。可是两个星期前,婆婆因为便血到医院做肠镜,在直肠上发现了东西,要做第四次大手术了。前三次按序是,子宫肌瘤、肾病和胆结石。与15年前肾病开刀时一样,我们对婆婆病情保密,只说是直肠息肉,让她搬进单人房享受老干部待遇,目的也是与喜欢闲聊的病友隔离。开刀前,婆婆满以为住一个星期就可以痊愈回家,仍旧拖地板洗衣服,蒸一碗小黄鱼吃吃。不料这是一台大刀,手术后婆婆被关进重症监护室四天。下午只有一刻钟探视,那天我一进去,婆婆就拉住我大骂,不该告诉我们便血,这点小事被搞那么大,后悔莫及。我心疼得摸着婆婆的额头,夸她与小护士关系搞得那么好,答应要替她写表扬信。婆婆一天天好起来了,她真是个明白人,再也没有多问过什么。她很坚强,希望早日拔掉所有的管子,她上进心那么强,懂得预防肠粘连,预防尿不畅,她勉力下床走动,关切自己输的什么液,吃的什么药,小护士拿药来,婆婆询问是“格力其达(音)”?医生查房,婆婆的火眼金睛之下,也只得讪讪退下。八旬老人脑子刹刹清,大家都叹服不已。婆婆住的医院离我家很远,我每天下午去接小姑子的班,骑车到830车站,再坐9站过去。那一天出门之前我在网上看见了胶州路高层的大火,那是我每天路过的街角。果然,车子久久不来,半个小时后我跳上车,司机和全车乘客都沉着脸,车子绕道,我还是看见了燃烧中的大楼,窗洞中明火灼灼,我无奈、压抑、愤怒,深感性命之渺小,世事之难料。8点过后,婆婆睡着了,我关照护工几句,坐上830回家,手捧着龙应台的目送。一路上,街景依旧,霓虹闪烁,车厢里空荡荡的,又要路过胶州路余姚路高层公寓火灾现场了,我的心紧揪着。龙应台和我差不多年龄,读她的感叹“曾经相信后来知道”同感太多,孩子大了,我们都老了。目送中有很多篇幅是陪伴她妈妈的故事,从她的描述我知道她母亲患的是老年痴呆症,但是龙应台一句也没提那个名词。“龙旋风”在亲情面前,变得那样轻柔缠绵,那样茫然与惆怅。我父母去世很多年了,公公也早已不在,婆婆这株“独苗”好像我的精神支柱,朋友们抱怨父母的病痛,我会觉得她们仿佛在炫耀,连忙抬出婆婆,还是有得说。明天,后天我都还要去看婆婆,去坐在她床边,读几段报上的新闻,数落几句老公和孩子,再听听她的妙语,笑着认输。(选自新浪博客明珠JJ的博客)(1) 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完整作者随叙事推进而展现的对婆婆的感情变化。心疼_精神支柱轧得拢_太累了_(2) 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她听电台饮食和营养节目,科学打理三餐。为她请好钟点工,一眨眼就被她解雇。(3) 有人说,文中关于胶州路大火的两节内容与主题无关,删去后文章脉络更分明,条理更清楚,你认为呢? (4) 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明天,后天我都还要去看婆婆,去坐在她床边,读几段报上的新闻,数落几句老公和孩子,再听听她的妙 语,笑着认输。(5) 请你把文中“我父母去世很多年了,公公也早已不在,婆婆这株独苗好像我的精神支柱,朋友们抱怨父母的病痛,我会觉得她们仿佛在炫耀,连忙抬出婆婆,还是有得说。”这句话表达的情感用一句话概括。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类似的情感,请模仿这句话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不超过100个字) 10. (12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邵华良渡江支前立功劳蒋同明1949年4月21日夜,滂沱大雨下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肥东支前第一团紧随其后,乘风破浪,跨越长江。解放军登岸后即紧追仓皇逃跑的国民党部队,他们猛打猛冲,前仆后继,顾不上吃饭和休息。担架队员个个气喘吁吁,扛着空担架跟随部队前进。邵华良的任务,是边行军边解决全连100多人的吃饭问题。进入石台、绩溪山区后,沿途村庄稀少,即使遇上几户人家,也因听信谣传,躲得不见踪影。在绩溪山区的一个夜晚,有人实在饿得招架不住,从一个财主家箩筐里找到几个黄澄澄的大油果。一位医生说是山果,并带头尝了一口,觉得又香又甜,口感很好。于是,几个人就把果子分吃了。当邵华良叫大伙开饭时,几位吃山果的队员全部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后来才知道,这是桐树上结的桐油果,吃了易中毒。那位医生中毒最严重,第二天行军时,成了第一位被担架队抬着走的病员。山路崎岖,云遮雾绕。解放军一边轻装前进,一边翻山越涧抄近道,欲用双脚超过敌人汽车轮。这时,部分担架员改做运输员,用担架抬着弹药器械随军行动。头一月,几乎天天风雨相伴,白天冒雨行军,浑身湿透,夜晚宿营,架柴烤衣。偶尔遇上好天气,敌机就来跟踪侦察、扔炸弹、低空扫射。夜晚敌机发射的照明弹将天空照得如同白昼。支前队伍中,有少数意志薄弱者,悄悄地不辞而別,开了小差。作为预备党员的邵华良,既要解决全连的生活问题,还要照顾其他队员,他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就是胜利。随着部队越来越深入南方,粮草供应越来越困难。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很难满足过境大军的需求。邵华良走东家串西家,找村长问保长,人家只认银元,邵华良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银元购买;人家没有大米只有稻谷,担架队员就自己打开水碓舂米。队员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庄稼汉,舂米做饭,个个是行家里手。至于蔬菜供应,在兵荒马乱之际,有钱无货,能搞点儿盐水泡饭即为奢侈生活了。5月上旬,部队进入皖浙交界的高山峡谷,困难接踵而至。尤其是要攀越拦路虎摩天岭,上山15里,峭壁丛林,下山15里,悬崖荆棘。邵华良身背行军餐具带头爬山,大谢村刘玉林紧随其后,肩扛一箱足有100公斤重的机枪子弹,下山后,两人都累得坐在地上起不来。5月中旬,支前队伍经浙江转至江西玉山,解放军第十七军后勤部首长带来汽车,将担架团的弹药器械等辎重装车运走。至此,第一民工团完成渡江支前的光荣任务。(有删改)(1) 请你分析本文的切人点。 (2) “安庆长江江面一时间突然炮吼枪鸣、万船竞渡,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七军在大渡口强渡长江,并一举成功”中的划线字“竞”和“强”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3) 作为记述渡江战役的文章,这篇文章以_为写作顺序;在表达方式上,以_为主。 (4) 写作时,选择事例(选材)需要围绕表达的重点,强调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所选择的材料,都突出了解放军渡江战役之顺利,而本文所选材料则突出了战斗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两文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分别有什么作用? (5) 毛泽东笔下的人民解放军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本文中的邵华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6) 读完本文后,你能从中找到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国民党军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时所向披靡的原因吗?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 (5分) (2017八上宜兴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注】秦地: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属秦。西风雨:刮西风就下雨。(1)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尝闻”二字开篇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B . “早晚回”即何时回,这一问表现的心情是无可奈何的。C . “望”字含义深刻,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D .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段,通过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白发老翁如鹤立”这句诗。 12. (21分) (2019九上江山期中) 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 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 , 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 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注释】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罪垢:指罪孽。染污:烦恼。翛(xio)然:超脱的样子。附丽:附着,依附。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二)行香子述怀(宋)苏 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释】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