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doc_第1页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doc_第2页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doc_第3页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doc_第4页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研究学 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专 业: 交通运输 班 别: 交通运输0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九年三月二十三日至二九年六月十九日共十三周摘 要摘 要机动车辆保险骗赔现象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 威胁着广大保户的潜在利益。汽车保险欺诈骗赔往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投保人的原因和保险公司的原因。各保险公司应切实加强防范措施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提高抵御和识别保险诈骗犯罪的能力。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汽车保险欺诈骗赔现象的蔓延。从80年代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保费平均年增长达到30%。基于精算技术、保险标的特点及经营风险的差异,财产保险与人寿保险实行分业经营,财产保险公司的主体也从最初的一家发展到2006年的40家。但是,至今,机动车保险一直是我国财产保险中的核心业务,从保费收入来看,占据财产保险60%至80%的份额。因此,机动车保险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国际和国内的财产保险调查都显示,机动车保险经历严重的保险欺诈。美国的机动车保险约有20%-30%的欺诈,而我国的北京和上海的保险监管机构也估测,我国的机动车保险约有20%的欺诈。鉴于此,本文将机动车保险欺诈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分析机动车保险欺诈的国际及国内现状。机动车保险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法律状况、道路交通状况、保险市场成熟度息息相关。而机动车保险欺诈在不同的国家经济制度下具有不同的特点。然后着重分析了焚车骗赔案、盗抢机动车骗赔案和撞损骗赔案的识别方法。最后提出了对机动车辆保险骗赔的对策。关键词:机动车保险、保险骗保、骗保识别AbstractMotor vehicle insurance cheat phenomenon in recent years shows ascendant trend, disrupting the insurance market order, threatening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policyholders. Auto insurance fraud cheat tend to have great concealment, historical reason, social reasons, policy-holder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The insurance company shall strengthen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perfect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improve the insurance fraud crime against and recognition ability. In practice, summing up experience and lessons to targete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car insurance fraud cheat phenomenon. From the 1980s China domestic insurance business, recovery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insurance into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of premium 30%.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urance actuari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of the risks, property insurance and insurance executes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is the subject from an original development to 2006, 40. But, so far,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has been our core business, the property insurance premium income from property insurance, occupy 60% to 80% share. Therefore, the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busines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property of the solvency of insurance compan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business.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property insurance,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investigation shows severe insurance fraud. Americas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approximately 20% to 30% of fraud, and Beijing and Shanghai,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agencies also estimates, Chinas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about 20% of fraud.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will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fraud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motor vehicles insurance fraud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and a countrys economic status and legal status, road traffic conditions, the insurance market maturity. And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frau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under the economic system ha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n analyzed emphatically cheat car motor burn, cheat and hit loss recognition method. Finally proposed to the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cheat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motor vehicle insurance, insurance, cheat the cheat目 录摘 要2Abstract3第一章 绪论51.1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5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51.2 相关概念界定7第二章 机动车保险概述82.1 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82.1.1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82.1.2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82.2 机动车保险的特点92.3 机动车辆保险的分类102.4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展望10第三章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123.1机动车保险欺诈概述123.2 机动车辆保险骗赔的主要手段和特点123.3 焚车骗赔案的识别143.3.1 焚车诈骗案的一般特征153.3.2 焚车编赔案现场纰漏153.3.3焚车欺诈骗赔现场取证和技术鉴定163.3.4焚车欺诈骗赔的对策173.4机动车辆被盗骗赔案的识别173.4.1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的成因173.4.2 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的现场勘察及调查取证173.4.3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物证的检验、鉴定183.5机动车撞损骗赔案的识别203.5.1车辆碰撞特点203.5.2车辆碰撞损坏特点203.5.3机动车辆撞损欺诈骗赔的成因及特征213.5.4机动车辆撞损欺诈骗赔现场调查取证213.5.5机动车辆撞损欺诈骗赔现场勘验取证223.5.6 机动车辆撞损骗赔案例分析24第四章 机动车保险欺诈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识别模型研究294.1 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发展趋势294.2我国机动车保险欺诈识别模型的研究304.2.1我国保险欺诈的研究主要特征304.2.2机动车保险欺诈的识别因子31第五章 我国机动车保险反欺诈措施及建议335.1宏观机动车保险欺诈防范措施及改进335.2行业性机动车保险欺诈防范措施及改进345.3 产险公司内部机动车保险反欺诈措施及改进36总 结39参考文献40致谢41第一章 绪论保险欺诈是当今保险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它关系到我国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保险费率的变动及新险种的开发。本章主要分析机动车的界定、保险欺诈的相关界定,并分析,在我国目前机动车保险现实中,研究保险欺诈的意义。以及国际国内对此相关研究的评述,以便在研究中有所借鉴。1.1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1.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在国际保险研究中,保险欺诈(Insurance Fraud)是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议题,而在我国,过去对保险欺诈的研究一直未见起步,这有其背景因素:这主要与投保主体的性质、承保业务的单一性、保险市场结构相关。第一,投保主体的性质。我国的保险业曾一度处于停办状态,直至1980年国内的保险业务才开始恢复。恢复的初期,投保的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在我国的国有制没有大范围改制之前,投保的企业与承保的保险公司都属国有企业,这种共同所有权的性质是投保方和承保方的利益冲突比较平和,保险欺诈也就基本不存在。并且事实上,保险公司并不作为独立的承保人,而是作为出险时国家救险队的形象。第二,承保业务的单一性。根据国际的经验,保险欺诈比较容易滋生的险种是机动车保险和医疗保险,根据ABI统计数据,英国机动车保险中约有10-2096的欺诈性赔付。而我国的私人汽车数量是近几年才迅速发展。而保险欺诈更严重的医疗保险,至今在国内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第三,保险市场结构。我国的保险市场主体经历单一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三驾马车(人保、平安、太保) 垄断竞争阶段(现今60多家保险公司)状态.在保险公司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保险欺诈方很难在多家保险公司同时实行欺诈,并且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也比较容易沟通。但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主体发生变化,保险市场结构发生改变,保险险种也逐步增加,保险欺诈也就呈现上升趋势。据北京保监局统计,北京的机动车保险中约有20%的欺诈。它直接导致保险公司因此多支付600亿的赔款。本文研究保险欺诈有以下几方面背景因素: 其一 ,国内保险欺诈的上升。现阶段非寿险中保险欺诈最严重的险种是机动车保险。由于机动车的型号、价值、维修费、第三方的碰撞责任在界定中千差万别,因此,投保方、维修方、碰撞中的受害方共同实施保险欺诈比较常见。机动车保险的保险欺诈上升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机动车保险费率的上升。近两年,机动车保险的赔付率己经达到100%以上,保险公司为了稳定经营,不得不提高费率,从而使保险欺诈的后果由其他投保人承受。其二,保险欺诈使新险种的开发受阻。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一直比较薄弱,虽然这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是国内的保险公司一直不愿积极开发,究其原因,医疗保险具有很强的道德风险,易滋生保险欺诈。根据国际的经验,以及医疗保险的特殊性,该险种的欺诈很难区分和识别。例如,投保人患心脏病,支付医疗费5万元一8万元之间,那么多大的比例是保险欺诈性索赔呢?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医疗费用标准,因此保险欺诈隐蔽而难以认定。其三,保险欺诈导致保险经营的费用和成本的上升。为了防范保险欺诈,保险公司需要组建专门的调查机构,例如:太平洋保险公司新建的独立保险调查人制度。这直接导致保险经营费用和理赔费用的上升。其四,恶性保险欺诈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保险欺诈在国内欺骗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一方面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另一方面也影响社会的经济秩序。1.1.2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保险欺诈的现状,寻找其理论根源,并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主要来说,有以下几方面意义:第一,通过对国内外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系统分析,以便对目前保险欺诈的形势有所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险种的开发,机动车辆保险欺诈呈现出新的趋势,本文旨在通过机动车保险欺诈的归纳分析,总结出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的特征。第二,寻求保险欺诈产生的各种动因。保险欺诈的产生往往与保险制度的设计、保险的相关立法、保险合约的完备程度、社会对诚信的理解度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本文旨在寻求各种主要的欺诈动因,以便在保险欺诈的防范策略上设计有针对性地反欺诈方式。第三,分析保险欺诈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在保险公司“以保费论英雄”的经营理念下,常常忽视保险欺诈的经济后果。本文通过保险欺诈的直接和间接后果,作定量的分析,以使保险的理论界和保险的实践中能充分认识欺诈的危害。最后 ,在分析国外反欺诈措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建立适合我国目前现状的反欺诈体系.通过多层次的反欺诈体系构建,有利于保险公司管理自身的索赔风险,同时有利于保险市场整体的稳定,和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1.2 相关概念界定1、保险骗赔保险骗赔是保险经营实务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了获得保险金,提供虚假单证,谎称保险事故的发生等。保险骗赔的实施主体是有权利获得保险金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保险骗赔并未规定额度,从原则上说,骗赔1元钱和骗赔10万元都属于保险骗赔。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发生在保险索赔阶段。事实上,保险骗赔这个概念在保险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少,因为它的界定比较狭隘,仅仅限制在索赔时,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行为。而且,这只是一种性质描述,而没有具体的内容。2、保险欺诈保险欺诈是一个保险理论研究中常用的术语,1992年,在蒙特利尔大学召开的国际保险学术会议上,对保险欺诈进行了这样的定义:“保险欺诈是一个故意利用保险合约谋取利益的行动,这一行动基于被保险方的不正当的目的”。我国的全国保险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保险欺诈界定如下,:“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在没有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谎称发生了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或者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以伪造、编造的有关证明、资料和其他证据来编造虚假的事故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程度,向保险人提出索赔或给付请求的行为。3、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是指获得被保险人允许的,出险时驾驶保险机动车的人员。4、自燃的定义是指保险机动车因本车电器、线路、供油系统、供气系统发生故障或载运的货物自身起火、机动车运转摩擦起火等造成的火灾。5、碰撞的定义是指保险机动车及其符合装载规定的货物与车体以外的固态物体的意外直接撞击。第二章 机动车保险概述2.1 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2.1.1国外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 第一张机动车辆保险单是由英国“法律意外保险公司”于1895年签发的保费为10100英镑的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的保单,随后出现了汽车火险和汽车碰撞造成的损失险。1899年,汽车保险责任扩展到与其他车辆互碰所造成的损失。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和完善是在20世纪完成的,汽车的大量生产并在商业和私人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效率和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正是这种风险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和完善。机动车辆保险从单一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发展到车身保险;车身主险也由单纯的火险、碰撞损失险逐步发展到综合性的风险保障;保障的范围从以车身和第三者责任为主发展到除车身和第三者责任基本险外,针对不同的被保险人和不同的汽车特点的各类附加险种到门类齐全、保障充分、相对独立专门险种。 目前,国外大多数发达国家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在整个财产保险业务领域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至2008年,美国汽车保险保险费收入总额为1360亿美元,占财产保险总保费的45%左右。亚洲的日本和台湾地区机动车辆保险的保费占整个财产保险保费的比例更高达到58%左右。2.1.2我国机动车辆保险发展概况 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但自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以来,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国内经营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公司己有12家。在2003年车险改革之前,经营的险种主要是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两个主险以及盗窃险等9个附加险。这些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有两套,一套是全国一(除深圳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实行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费率;另一套是在深圳市实行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和费率。这两套条款和费率都是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条款和费率具有很大的刚性。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财产保险重要支柱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1年,共承保机动车19704889辆,保费收入共计420.95亿元,同比增长13.00/,占整个财产险保费收入的62%左右;赔款支出为218.81亿元,赔付率为51.98%Z e从市场份额方面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占74.79%、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占12.45%、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占9.22% o这三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占了很大的份额,但天安、大众、华泰、永安、中华联合等财产保险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发展迅速,己在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一定的竞争力。2.2 机动车保险的特点1.保险标的的出险率较高机动车辆是陆地的主要交通工具。由于其经常处于运动状态,总是载着人或货物不断的从一个地方开往另一个地方,很容易发生碰撞及其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由于车辆数量的迅速增加,一些国家交通设施及管理水平跟不上车辆的发展速度,再加上驾驶员的疏忽、过失等人为因素,交通事故发生频繁,汽车出险率较高。2.业务量大,投保率高由于汽车出险率较高,汽车的所有者需要以保险的方式转嫁风险。各国政府在不断的改善交通设施,严格制定交通规章的同时,为了保障受害人的利益,对第三者责任保险实施强制保险。保险人为适应投保人转嫁风险的不同需要,为保险人提供了更全面的保障,在开展车险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附加险,使汽车保险成为财产保险中业务量较大,投保率较高的一个险种。3.扩大保险利益机动车保险中,针对汽车所有者与使用者不同的特点,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一般规定:不仅被保险人本人使用车辆时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要承担赔偿责任,而且凡是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人员使用车辆时,也视为其对保险标的具有保险利益,如果发生保险单上约定的事故,保险人同样要承担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人须说明机动车辆保险的规定以“从车”为主,凡经被保险人允许的驾驶员驾驶被保险人的车辆造成保险事故的损失,保险人须对被保险人负保险责任。此规定是为了对保险人提供更充分的保障,并非违背保险利益原则。但如果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被保险人将保险车辆转卖、转让、赠送他人,被保险人应当书面通知保险人并申请办理批改。否则,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对被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2.3 机动车辆保险的分类1、按保险标的分类按保险标的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车辆损失保险和车辆责任保险两大类。中国保监会2000年颁布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车辆损失保险除主险车辆损失险外,还包括全车盗抢险、玻璃单独破碎险、自燃损失险、新增设备损失险、车辆停驶损失险等6个附加险种。2、按照实施的形式分类按照实施形式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自愿保险是指投保人和保险人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而订立的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在这种保险形式下,投保人对于是否投保有决定权。投保人决定投保后,可以自主选择保险人,并和保险人自由协商确定保险险种、保险金额等内容。车辆损失保险主要采用自愿保险的形式。强制保险又称为法定保险,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发生效力或者必须投保的保险。强制保险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而 ,是针对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的基本保障,投保人有投保的义务,保险人有接受投保的义务。3、按照机动车辆的常见类型分类按照机动车辆的常见类型可以分为汽车保险、摩托车保险和拖拉机保险等4、按照保险期限分类按照保险期限可以分为一年期保险和短期保险。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一般都是一年期保险,但为适应特殊需求也可开办短期保险,执行相应的短期费率或条款,提车险就是短期保险。5、按照承保条件分类按照承保条件可分为基本险和附加险。附加险必须在投保相应的基本险后方可投保,中国保监会2000年颁布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规定,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为基本险,其他险种只能附加承保。2.4我国机动车辆保险的展望1、以险种个性化、费率差异化为主要内容的产品改革步伐加快恢复机动车保险以来,我国机动车辆保险产品在险种结构和费率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仍采用“大一统”的条款费率模式,险种个性化不足,费率缺乏科学性、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动车辆保险的发展。所以根据市场需求,区别不同的投保人、地域进行条款改造和创新,综合考虑人、车、路等因素来厘定科学的费率,通过费率市场化让价格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促进机动车辆保险险种的不断创新将是各家保险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2、机动车辆保险竞争将从单纯的价格竞争逐步转为服务等非价格领域的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机动车辆保险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广泛,已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经济制度,加之其业务在各家公司所占比例较大,且影响费率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供求关系,而是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保额损失率,所以会通过服务多元化、增加保单附加服务功能等方式引导市场竞争向服务等非价格领域发展。3、机动车辆保险监管日益加强由于机动车辆保险在社会生活、保险市场以及保险公司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政府将会通过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持续加强对机动车辆保险的监管,并重点要求各家公司进行科学、严密的机动车辆保险费率的厘定,以保障其偿付能力。第三章 机动车保险骗保行为识别3.1机动车保险欺诈概述世界上对机动车保险欺诈关注比较早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其他各国,诸如瑞典、德国、西班牙、日本也都有保险欺诈研究的。大体来说,他们对机动车保险欺诈的关注有三个层次:其一,国家的层次。例如,美国的保险欺诈法。又如,英国设立的机动车辆反欺诈和偷窃机构。其二,公司层次。这里主要是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在内部设立的反保险欺诈的部门,例如设立专门的特别调查科,对有嫌疑的案例进行调查等.其三,公司之间有信息共享的平台,并且设立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例如,美国的ISO (Insurance Service Office),对保险中的欺诈进行统计并将数据共享给各家公司。在我国,1980年国内开始恢复保险业务,90年代,保险欺诈问题并不突出,近几年,随着我国机动车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欺诈问题日益突出,为财产保险公司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正在引起保险公司的重视。北京保监局2004年4月份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北京市机动车保险市场的保险欺诈呈上升趋势。据北京各财产保险公司的保守估计,在2000年至2003年的4年间,保险欺诈造成的保险损失约有13亿余元.去年北京各家财产保险公司共计23亿元的机动车保险赔款中,约有20%-30%属于欺诈“.也就是说,2003年北京约有5亿一6亿元的机动车保险欺诈性赔付。保险欺诈不仅给保险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损害了诚实投保人的利益,而且破坏了社会的经济秩序。3.2 机动车辆保险骗赔的主要手段和特点1、先险后保指汽车出险时投保人尚未投保,出险后赶快投保,然后利用一定的手段,伪装成合同期内出险,达到获取汽车保险赔款的目的。实施先险后保时,采用的手段有两种:一是伪造出险日期,二是伪造保险日期。伪造出险日期,一般通过人际关系,由有关单位出具假证明,或伪造、变造事故证明,待投保后再按正常程序向保险人报案索赔。这类案件保险人即使去现场复勘,若不深入调查了解则很难察觉。伪造保险日期,一般是投保人串通保险签单人员,内外勾结,利用“倒签单”的手法,将起保日期提前。有的车辆在到期脱保后要求保险人按上年保单终止日续保也属此类。无论采取何种手段,先险后保案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投保时间与向保险公司报案的时间很接近,因此,对两个时间比较接近的保险案件应当警惕。2、谎报出险指本来没有出现事故,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却无中生有,谎称发生了险情。这类情况往往投保人需要采用证人作伪证,制造虚假事故现场、证明材料等手段。3、一险多赔一险多赔诈骗是汽车保险理赔工作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常见的一险多赔诈骗案有三种类型,一是一次事故向多个保险人索赔;二是一次事故多险索赔;三是一次事故先由事故责任者给予赔偿,然后再向保险公司索赔。一次事故向多个保险人索赔的属于重复投保的情况。投保人向多个保险公司购买了汽车保险,且并不将该情况通知各保险公司,待汽车发生事故后,持各公司的保险单分别索赔,以获取多重保险赔款。由于重复保险多为长期蓄谋,且隐蔽性极高,再加上各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因此欺诈的成功率较高。一次事故多险索赔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车辆造成货损后,投保人可在车上货物责任险和货物运输险项下同时索赔。因保险公司内部横向信息沟通不畅,投保人往往轻而易举地骗赔成功。一次事故先由事故责任者给予赔偿后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的骗案数额一般不大,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出险的原因一般都是投保人被别人追尾或被别人所撞后第三方负事故责任,第三方已给予赔偿,然后投保人再到保险公司谎称事故是倒车造成的,并以此进行骗赔。对单方事故,尤其是对车辆尾部损坏的单方事故进行现场查勘时如果尽到了注意义务,可有效防止此类骗赔案件。4、冒名顶替指汽车出险后因某些原因被保险人根本没有资格向保险公司索赔,但却隐瞒这些原因,改换成有资格的理由骗取保险公司赔款。比如,有的无照驾驶肇事,而叫原驾驶员报案索赔;有的酒后驾车出险,却开具虚假证明谎称当时是别的驾驶员开车,自己只是乘员;另外,一些单位投保时未将全部车辆参加保险,遇到未保险车辆发生事故时,为了减少损失,则将已保险但未出事故的同型号车辆牌照与未保险但发生事故的车辆牌照掉换,将未保险的车辆顶替已保险的车辆向保险公司索赔,企图骗取赔款。5、低险高赔指出险汽车损失很小,被保险人却故意夸大损失程度或损失项目,以小抵大,骗取赔款。例如,被保险人将事故汽车上未损坏的零部件通过用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替换后再向保险公司报案的情形就属于此类诈骗。目前,一些汽车修理企业,为拉拢客户,有时会帮着客户进行欺诈骗赔。修理企业中与事故汽车同类型车辆的损坏零配件比较多,再加上专业人事的“参与帮忙”,因此,此类骗赔案件较难识别,这就要求车辆定损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理赔经验。6、假险骗赔指故意出险,造成损失,骗取赔款。此类案件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汽车趋于报废,价值较低而车辆损失保险的保额又较高的情况。此时,在被保险人期望获取高额赔款的欲望驱动下,故意造成汽车出险。如价值三万元的旧车装饰后以十万元投保,然后在偏僻地区将车推下山坡等。这类案件往往具有出险时间、地点精心选择的特点,所以查处的难度较大,有时尽管你怀疑它可能是骗案,但很难找到证据。另一类是由于汽车保险条款将一些特殊情况的汽车损坏规定为责任免除,被保险人为获取赔款故意造成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把不应赔偿的变成应赔偿的。如停放家属院中的汽车左侧大灯罩出现不明原因损坏,保险公司对此不予赔偿,车辆驾驶员于是故意撞墙,导致保险杠左侧、大灯、角灯等损坏,报案慌称自己不小心撞上的,保险公司如不能识别其诈骗企图,则很容易从车损险中给予赔偿。3.3 焚车骗赔案的识别失火是机动车保除条款中所列举的保险赔偿责任中的一种。近一个时期机动车焚毁案剧增。尤其对一些涉嫌诈骗的焚车案,有的基层保险部门由于人员素质和经验上的缺陷,苦于未能获取确实充分的骗赔证据,最终无可奈何地支付了赔款,使一些故意焚车骗赔的犯罪分子如愿以偿,这不仅给国家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萌生和放纵了犯罪,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声誉和形象。由此所产生的负效应也难免会给保险公司的经营带来恶果。为了有效地识破焚车骗赔的伪装伎俩,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焚车诈骗案的识别谈几点意见。 机动车辆由于其产品质量、机械性能、保养防护操作等方面的原因,难免会在某种外部环境条件的作用下或因电路和油路设施故障而导致失火事故的发生。这类车现场绝大多数要受到临场及消防人员的践踏,并可能使勘查中很容易认定为重要物证的物体遭到部分或全部破坏,现场证据的不易保存性就给那些欲发保险之财的不法分子提供了焚车骗赔的作案契机。对这类焚车案绝不可掉以轻心。尽管纵火现场以及物证破坏严重,问题复杂而令勘验人员棘手,但只要不畏困苦,细心彻底地检查火场,只要我们掌握了焚车骗赔犯罪的特点和现场纰漏,就等于抓住了骗赔者的“尾巴”。3.3.1 焚车诈骗案的一般特征 犯罪者要想达到骗取巨额保险赔偿金的目的,总要挖空心思地在投保、焚车、报险索赔等环节中进行欺骗和伪造。一般来说,故意焚车案大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焚毁的车辆多为个体运输车,获得保险利益者多为个人;2、车辆焚毁前破旧不堪,却低值高保;3、焚车时间多选择在不利有关人员及时到现场勘查的夜晚和节假日,4、焚车地点多安排在不便被人发现和不利扑救的效外旷野处;5、焚车时避开他人耳目;6、焚车时车上无货,以避免更多的损失和事故处理的不顺利;7、被保险人近期购车不具运营条件或无明确使用指向;8、被保险人索赔过程中殷勤一倍至,司机请客送礼。3.3.2 焚车编赔案现场纰漏实施焚车骗赔的关键在于伪造一个焚车现场。尽管骗赔者煞费苦心,但是既然是伪造的现场,那么其现场痕迹必然在时间发展的次序性与空间排列的条理性上与真实的情况不符合而露出“马脚”来。抓住这个差异,就掌握了利用痕迹物证分析伪造现场的钥匙。这是因为痕迹真实记录了失去的空间和空间中的事物现象,保存了有关过去的记忆,只要我们从易于被人忽略的点滴人手扩大来,总会在伪造的现场上寻到一些有悖于客观事实的蛛丝马迹。笔者认为:查勘焚车现场要特别留意以下几点:1、注意当事人陈述的矛盾点焚车骗赔的基本特征是被保险人以改变客观事实的手段来骗取赔款。由于心理因素、阅历的差异,当事人在陈述所杜撰的焚茱过程时往详不能自圆其说,往往欲盖弥彰,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判明真伪的重要线索。常见鱿漏如陈述中逻辑上有错误;陈述情节不一致,且不能坚持不变;_陈述的情况与现场实际不符等。如果当事人对起火点、火势形态、扑救经过、火前有关行止及对话等细节的表述前后不一互相矛盾时应考虑到诈赔的可能。2、注意车辆停放的位置与姿式。车辆停放的位置与姿式反应了机动车行驶的最后状态。如果车辆行驶中突然起火,那么,车辆应体现出“慌不择路”的随意停车状态,并可能伴有较重的刹车痕迹。如果车辆避开了可能被火损坏的建筑、输电、通讯线路、公路设施等,稳妥地停靠在路右侧且无刹车痕迹,则可视为诈骗疑点。3、注意车辆的燃烧情况是否正常首先要从起火的三个要素即火源、可燃物、空气的条件去分析判断确定火因是否合理,找出起火点,进而根据可燃物的燃烧速度看当时扑救的可能车辆上可燃物的数量是一定的。如果车内没有助燃物,并备有高能灭火器的话,那么出现一般的失火情况后,由于其燃烧速度并不是很快,完全可以马上扑灭,而不应迅速燃起不可救治的熊熊烈火。再说,火势一般是以火源为中心向四外扩散的。如果有风,决不可能逆风或从四外向起火点燃烧。还有,车辆起火后一般会在地面留下近似车底轮廓的烧焦面积而不应与该形状相差悬殊,由于车辆在定型设计时就已充分考虑到了预防火灾的多种可能性,因此,绝不可能没有主次地全部燃烧。如果在勘验中发现车辆在燃烧的轻重程度、烧焦面积和火势蔓延方向有问题时,应考虑到伪造现场的可能性。、留意火灾痕迹的形式有无反常。鉴别是否伪造现场,应根据有关痕迹物证是否出现,出现的次序是否合理等加以判定。如在疾驶中焚毁的车辆残骸中一般应有点火钥匙;汽车车门的开启与关闭状态也会被大火固定而不易改变。通常可以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特性来判断事主证词的真伪。如:我们发现一台焚毁的汽车高温变形的车门烧结在车门框上,不能开启,车内又无点火钥匙,现场上无声的物证已揭穿了当事人“行驶中起火”和一直从车门泼水救火”的谎言。再比如汽车胎轮网不见,这种焚车前没车备胎的情节显然与正常失火的情况相悖。还有,一个面包车“行驶中”焚毁,现场残骸中竟没有发动机的化油器(经查勘排除焚后拆除)。须知,没有化油器的车辆是不能行驶的。该合金铝铸件虽熔点不高,但也不该全部烧熔。即使全部熔化,约一公斤的熔化物何故不见?显然,化油器是车焚前被人拆走的。各种现场痕迹从空间关系到时间次序都可以为判明真伪提供依据。、留意现场遗留物的出现是否合理。一般来说,现场应留下而未留下的痕迹物证,以及不应出现却留在现场的物品,都是反常而不合理的,应引起警惕。例如,原封未动的灭火器即说明未采取灭火措施;现场周围找到完好的、盛过汽油的塑料桶,则可能是纵火工具。因此,现场遗留物同痕迹一样,可帮我们识别真假、揭穿阴谋。3.3.3焚车欺诈骗赔现场取证和技术鉴定现场实地勘验是查勘员运用人体感官和各种科技手段,对与焚烧机动车事件有关的场所、车辆、物品、痕迹等所做的观察、检验、搜索、实验、记录、绘图、录像等方面的工作。勘验焚车现场应包括如下内容:对焚车现场周围环境进行勘验;对被焚机动车辆进行勘验;对被焚烧车辆行驶痕迹、燃烧痕迹及其痕迹进行勘验;对现场遗留物进行勘验。通过制作现场笔录、拍照、绘制平面图、录像等手段进行取证。物证技术检验鉴定是焚烧机动车辆欺诈骗赔案保险理赔鉴定活动的中心内容,常用的方法有化学分析鉴定、金相分析鉴定、热分析鉴定、剩磁检测鉴别、肇事车辆性能鉴定、道路鉴定、紫外光谱、气相色谱分析鉴定、机动车识别码鉴定、文件检验鉴定、痕迹检验鉴定等。3.3.4焚车欺诈骗赔的对策预防和揭露焚车骗赔案件,应从承保、出险、查勘、鉴定、审核等环节入手,查明情况,理清思路,发现、提取、固定证据,揭穿保险欺诈骗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实行验车承保,正确合理设计保险单;详细查询出险经过,及时掌握案情来龙去脉;认真进行现场查勘,及时获取痕迹物证;全面审查理赔卷宗,及时发现骗赔线索;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及时鉴别案情真伪。3.4机动车辆被盗骗赔案的识别3.4.1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的成因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是指被保险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将投保的机动车辆卖掉或者转移他处等手段,向保险人或司法机关谎称车辆被盗,从而向保险公司索赔的欺诈行为。原因主要表现如下:(1)机动车辆已到或快到报废期,车主为了不受损失而采取将机动车辆处理掉,然后谎报车被盗而向保险人索赔。(2)保险标的的权属不同,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骗保的状况。私有机动车主贪图个人利益,置道德、法律于不顾,采取虚假手段进行骗赔,是造成欺诈骗赔的一种主要原因。(3)保户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共同骗保(4)以“合法”的手段掩盖非法标的物。把不正当手段得到的没有手续的机动车辆伪造一个手续,然后凭此到保险公司投诉。以后又将此车转移,以达到骗保的目的。(5)除外责任险内补偿。先出险后投保,车被盗后再投保。(6)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为诈险者提供了机会。3.4.2 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的现场勘察及调查取证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现场勘察应遵循一般现场勘察的步骤和方法。步骤如下:(1) 巡视案件现场,划定勘察范围。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进入现场之前,先观察整个现场的全貌,据此确定勘验、检查的范围和中心重点部位。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好现场,封锁现场无关人员不得入内,以防止痕迹和物证遭到破坏。(2) 根据现场环境,确定勘验顺序。初步勘察。首先,在现场外围进行观察确定好现场范围,用白灰或绳栏界定现场外围线,同时选择没有痕迹、物证的空白处作为进入现场的通道。其次,用照相机、摄像机、绘图和笔录等方法把“被盗”原始现状如实记录下来。再次,按照已经确定好的勘察顺序进行勘验和检查。(3)细致勘察。逐一对各类痕迹和物证进行查验。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现场查勘的方法有观察法、辅助法、物理化学测试法等。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的调查取证,包括人证和物证。询问当事人、证人、知情人,还要向保险公司了解投保的情况,并详细做好调查笔录,收集好证人亲笔证言及当事人的自述材料。3.4.3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物证的检验、鉴定机动车辆被盗欺诈骗赔案件中物证的客观形态主要有痕迹、物品、文字材料等。痕迹又分为车轮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手印、脚印等。对以上痕迹进行检验和鉴定,目的是将检验、鉴定结果同现场勘察、调查取证的情况进行对照,以便印证当事人报案是否有虚假成分以及机动车被盗是否属实。(1) 车轮痕迹的检验。通过鉴定确定车辆类型、确定车辆进出口及车辆的行驶方向、提取、固定现场车轮痕迹以便与嫌疑车辆进行对比。要通过对轮距、轮胎胎面花纹、轮胎胎面花纹沟的形式的检验、胎面宽度的测定、机动车行驶方向的测定等方法来进行检验。(2) 工具痕迹的检验和鉴定。工具痕迹是指偷盗者使用工具打击、撬压、切割、钻孔、擦划某件物品时形成的痕迹。例如,打击痕迹的特征是凹陷状立体痕迹、塌陷与孔洞状立体痕迹、粉碎痕迹等。再如,撬压痕迹的特征是两处相对的撬压痕迹、凹陷状的印压痕迹等。而切割痕迹是现场物体痕迹有两个断头,每个断头呈现一个断面。(3) 整体分离痕迹的检验和鉴定。整天分离痕迹的检验方法是:将各分离重新拼接,恢复原状。先检验分离物各部分固有特征和附加特征是否相同。例如,在某被盗车案件现场提取到一支螺丝刀段柄,通过调查,从车主的家中找到了一支断了一部分柄的螺丝刀,经过对二者的重合检验,发现二者吻合,认定现场上的断柄是该车主的螺丝刀断裂下来的。(4) 手印的检验个鉴定。在机动车辆被盗现场上,作案分子往往会在现场遗漏物上留下手印,有些是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的,有些还需要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显现出来,再加以固定和检验。手印检验、鉴定的任务是检验现场手印和样本手印的纹线类型与细节特征及其总合构成的特定性是否统一,从而做出现场手印是否某人某手何部位所留的结论。(5) 现场脚印的鉴定。脚印可分为赤足印、鞋印、袜印三种。三者的特征不同,可反映出不同的细节,可以用照相机、制模、实物提取等方法将脚印加以固定或提取。目的是根据现场脚印所反映出的特征认定脚印是否某人所留,为破案提供依据。(6) 现场遗留物品的检验和鉴定。现场遗留物品包括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脱落物,人身衣着冠带物、粘连物、携带物,作案工具,纺织物,灰土、沙石、矿渣、油类、植物等。对此类物品进行检验的目的是鉴别和认定行为人和标的物,从而为侦破案件提供依据。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分析法、技术检验法、调查辨认等方法来进行检验和鉴定。(7) 文字材料的检验和鉴定。文字材料是指与案件有关的通过文字记载的内容来证实案件情况的文字、证件、书信等。文字检验鉴定的方法主要是笔迹鉴定。3.4.4机动车保险被盗欺诈骗赔的对策机动车潜在的高额保险利益使得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采取各种方法把黑手伸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应在分析研究骗赔案件的成因、特征上,找出对付犯罪分子的对策,以便保护保险公司的利益。主要从已选几方面着手:(1) 提高保险公司员工的素质,增强反欺诈的识别能力。如接到被盗车险案件后,要从当事人的证言、有关证人的证言、现场勘察的情况等方面认真审查,看是否存在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有矛盾,要注意分析,找寻突破点,排除矛盾以使案件早日真相大白。(2) 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险公司要强化内控机制,措施严密,从投保做起,提高承保质量,实行专人审核和领导批审制度,强化责任,对错案进行责任追究。在理赔环节实行相应的制约机制,分散理赔权限,防止个别人滥用职权。(3) 加强同政法部门的合作,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借助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的侦查技术手段,通过法律手段来为经济保驾护航,对犯罪活动进行遏制和严惩。(4) 加大保险宣传力度。保险公司根据目前保险诈骗发案率高加大保险宣传力度。保险公司根据目前保险诈骗发案率高、涉及金额大、参与人员广、内外勾结等特点,利用典型案例进行多渠道宣传。政法部门不仅要严厉打击犯罪分子,同时要在经济上进行严惩不贷,以警戒企图犯罪的人员。(5) 注重现场勘察工作,发挥技术手段在办案中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保险诈骗的技术也在进步,办案人员要对现场勘察中遇到的疑点进行深入分析,攻破犯罪分子心理防线,让事实说话(6) 加强同业协作,防止漏洞的发生。积极协作,建立骗保黑名单,堵漏洞,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7) 设立举报制度,增加查处诈保的案件线索。办案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对举报人进行奖励(8) 加强反欺诈工作的研究。增加投入,配备相应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相关研究,以减少保险欺诈带给保险公司的损失。3.5机动车撞损骗赔案的识别3.5.1车辆碰撞特点汽车碰撞事故可分为单车事故和多车事故,其中单车事故可细分为翻车事故和与障碍物碰撞事故。前者一般是驶离路面或高速转弯造成的,后者可分为前撞、尾撞和侧撞。按汽车碰撞行为分,汽车碰撞损伤可分为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直接损伤是指车辆直接碰撞部位出险的损伤,间接损伤是指二次损伤,损伤离碰撞点有一定距离,是因碰撞力传递而导致的弯曲变形和各种钣金件的扭曲变形等。汽车撞损可归纳为五大类:侧弯、凹陷、折皱或被压溃、菱行损伤、扭曲。3.5.2车辆碰撞损坏特点图3-1 机动车碰撞损坏特点对比常见车损一般碰撞中度碰撞严重碰撞正面碰撞的常见车损大小灯、防雾灯、散热器、发动机盖、百叶窗、水箱、水箱支架、翼子板、翼子板支架、风扇叶、水泵、保险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