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埋葬了长达276年的明王朝,“闯王”是指:A朱元璋B李自成C吴三桂D皇太极2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意图是( )ABCD3 . 下面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世界三大宗教,按创立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ABCD4 . 下列货币按照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BCD5 .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的文学作品是( )A三国演义B西游记C水浒传D红楼梦6 . 明朝中后期,在东南沿海地区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到东南沿海抗倭(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文天祥7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人”你认为主要指的是( )A唐太宗B魏征C房玄龄D杜如晦8 .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表明元朝A中外交通非常的发达B民族出现交融局面C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D中央集权空前强化9 . 李清照在文学批评文章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应合于音律,高雅,讲究情致,如柔情离怀之类。以这样的标准衡量,下列词中李清照创作的作品应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10 . 经典诵读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射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11 . 清朝的时候,有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应指( )A紫禁城B圆明园C颐和园D天安门12 . 明太祖曾作诗道:“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导致诗中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太祖( )A罢黜百家B设立行省制度C废除丞相D实行八股取士13 . 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B人们都只使用竹简写字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14 . 图是公元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图中代表的政权是A西夏B辽C北宋D南宋15 . 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 )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二、判断题16 . 小唐同学评价唐太宗时,列举了: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等史实。以上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7 . 千年历史积淀,荟萃中国传统文化。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农政全书一书,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改正:_。(2)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明朝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改正:_。(3)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改正:_。(4)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沪剧。改正:_。18 . (1)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使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错误:_订正:_(2) 以长安为中心的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错误:_订正:_(3) 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的合约,史称“澶渊之盟”。错误:_订正:_19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全国统一政权的少数民族是女真族。判断:改正:三、综合题20 . 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统一后,政权稳定急需一大批人才解决官吏缺乏问题隋文帝为团结广大庶族地主,缓解阶级矛盾,同时为了集中选士权,改革用人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下令举贤良,以德才为标准选拔官吏,对应试者身份不再过多限制。冯兵隋唐五代科举制与城市教育变迁材料二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唐代官员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回答,隋文帝选官的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正式确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时?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说明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哪一科更重要?(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科举制的创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1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并说出他西行取经的出发地点?(2)材料一中的他,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