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10短新闻两篇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1、展示中英交接相关照片,回顾历史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方法自主 合作 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本、相关视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 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如果你是一名记者,你会怎样报道这一事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闻,带领我们回到年月日至月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二、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三、 知识积累新闻新闻定义:新闻也叫消息。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新闻特点 :(及时性、真实性、价值性、简洁性)1.报道迅速及时2.内容真实 ,具体3.语言简明准确4.结构鲜明(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新闻结构: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四、 朗读本文,解决重点字词。 旗帜(q zh) 掩映(yn yng) 瞩目(zh) 展拓(zhn tu)冉冉升起(rn rn )凝重(nng )五、 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本文。(一)本文由哪几个部分组成?1、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2、导语(第1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3、主体 (210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4、结语(最后1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开始与结束。(二)、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事件记叙下来的? 时间 事件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新的一天来临的 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三)、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背景材料。场景一:港督府降旗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场景三:英国告别仪式 “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场景四:第二次降旗 “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四)、作者并不直接发表议论,其中都暗含了什么情感? 含蓄地鞭挞了殖民主义者,抒发了作为中国人民的自豪振奋之情(五)、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他们还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补充引导) 例句:1、“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十分的耐人寻味。一语言罢,引人深思,又叹息。 2、“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一句既是背景资料的穿插,又用鲜明的对比,含蓄的表达出对于英国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六)、写香港回归的文章很多,为什么单单这篇文章能独树一帜?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 (2)大量的细节描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3)气氛烘托“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但两处用笔,写出过程,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但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通讯的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些特点,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烘托了主题。六、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得)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一、三题。八、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时间 事件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