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四)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A秦始皇B北魏孝文帝C汉武帝D隋文帝2 . 曹操所统军队约二十五万人,而刘备、周瑜的兵力总共不过五万人既而瑜军以火攻烧操军战船,延及岸上营落,操军大溃;加以饥疫,土卒损失大半。以上材料记录的是(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八王之乱”3 . 齐民要术中记载r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这些谚语说明我嗣古代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农作物种类单一依据经验遵循自然规律讲究农时ABCD4 . 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5 . 南北朝时期,使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为一体,北方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B曹操统一北方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昭君出塞6 .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C汉武帝的大一统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7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8 . 解决周长与直径之间比例关系的数学问题的科学家是( )A张衡B张仲景C祖冲之D王羲之9 . 唐朝时期的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促使扬州繁盛的直接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政治清明C经济重心南移D大运河的开凿,交通区位优势10 . 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孙权 曹操刘备曹丕诸葛亮袁绍ABCD11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下列选项中对该首词所反映的战争描述正确的是A曹操和袁绍在赤壁展开激战B为首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曹操大败孙刘联军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2 . 东晋的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是发生在A巨鹿之战后B淝水之战后C官渡之战后D赤壁之战后二、判断题13 . 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4 .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石窟艺术取得了辉煌成就。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当时著名的两大石窟。( )1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史实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材料一公元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材料三公元383年,苻坚征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秦军前锋与东晋军队8万人大战于淝水。(1)以上三则材料依次说的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2)这三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3)材料一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等成语出自材料三的战役。( )(5)这三次战役失败的一方在主观上共同的原因是骄傲轻敌。( )三、综合题16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毛玠语太祖(曹操)曰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三国志材料三:“设使国家无有孤(曹操),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三国志注请回答: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结果如何?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列举材料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序号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17 . 读图、识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周王室对诸侯国控制力的下降,各国之间时有战争爆发,这些战争导致了国家的兼并。一些无情的统治者废除了他们的贵族制度,逐渐创造出一个官僚体系,管理民生和军事的官员忠于国君并从国君那里直接获得任命。具有管理国家和作战能力的人因其才能而非出身得到地位的上升。摘编自马立博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1)上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商鞅变法知识结构图,请帮助他(她)完成。填写说明:材料一是对战国时期变法特点的概括说明。方框B应填写商鞅变法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2)观察地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方框 A 表示秦朝都城,它的名称是_。根据地图所示,秦朝东北部的郡是_郡。郡级驻所位于今天广东省的是_郡。材料二莫高窟第 323 窟开凿于初唐时期张骞出使拜别图(莫高窟第 323 窟)(约 7 世纪),窟壁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 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寻访金人的来历。佛教徒认为张骞到西域后,发现两尊金人就是佛像,这是佛教传入中原的开始。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 323 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材料三元狩二年(公元前 121 年)“汉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走出陇西打败休屠王,获得了祭天金人。”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译文)(3)莫高窟张骞出使西域图讲述的故事,有的内容符合史实,也有的不符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取符合及不符合的部分各举一例。(不符合史实的要求说明判断理由)(4)下列图片选自连环画三国演义。图 2 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出现图 3 曹操无力南下的局面?18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矛盾篇)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1)材料一图示中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材料二: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蜱。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乘机起兵反晋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教科书(2)依据材料二指出,“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在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哪一游牧民族灭亡?(战争篇)材料三:见下图(3)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回答,“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哪两个政权?你知道和淝水之战中有关的成语吗?请你试着写出其中一个。(融合篇)材料四:孝文帝宣布以汉语由“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中国古代史(4)根据材料四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材料五: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群里,雕刻着成千上万的佛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那里的石窟佛像造型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