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的标志是( )A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 . 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率先进入“现代文明入口处”的国家是A美国B法国C英国D俄国3 . 萨拉热窝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A民族独立式历史发展的必然B恐怖活动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民族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动力D暗杀是民族解放的对策4 .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中写到:“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的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组织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以上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美国A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C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D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5 .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B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C工业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这场战争发生于1939至1945年6 .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认识到错误后,列宁进行的调整是( )A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实行新经济政策C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D实行农业集体化7 . 1863年11月林肯在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中宣誓:“要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长存。”为实现此目标他当时的主要任务是( )A制定宪法,巩固独立战争的成果B积极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C结束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统一D使启蒙思想在美国发扬光大8 . 喜欢足球的同学一定听说过南美的“解放者杯”足球赛,这一杯赛的冠名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华盛顿B克莱武C圣马丁D玻利瓦尔9 . 历史文献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人们要真正了解和把握真实的历史,就必须接触反映当时情况的各种历史资料。要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翻阅下列哪些文献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共产党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独立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ABCD10 . 通过音乐语言把“自由、平等、博爱”之火带到人间的“乐坛雄狮”是( )A莫扎特B毕加索C贝多芬D凡高11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炸药的发明促进了战争方式的变革,发明无烟炸药的瑞典科学家是( )A海厄特B诺贝尔C爱迪生D夏尔多内12 . 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下列有关该会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B决定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C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与太平洋的秩序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13 .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下面是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的该客轮的背景资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使用电灯照明豪华客舱配置电脑采用蒸汽机组作为动力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系ABCD14 .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林立的烟囱比神圣的教皇突然间多了起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文艺复兴后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15 . 下图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该传记应该是A华盛顿传B林肯传C罗斯福传D拿破仑传16 . 下图两个历史人物可以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战败国对国际秩序的不满C民族矛盾不可调和D一战后的殖民地解放斗争17 .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中国、印度和欧洲文明。下列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A废藩置县B殖产兴业C忠君尚武D限制天皇的权力18 . 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明治维新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1861年改革ABCD19 . 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领导阶层是A印度士兵B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C部分王公贵族和地主D民族资产阶级20 . 世界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宪章运动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1 . 在17世纪,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这位“伟大的人”及其所发现“钥匙”是指( )A莎士比亚哈姆雷特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C哥白尼日心说D马克思共产党宣言22 .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其中反映“建设性的使命”的表现是A东印度公司B克莱武C章西女王D尼赫鲁23 .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24 .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由以前的封建社会变成了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日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A百日维新B大化改新C对外侵略扩张D明治维新25 . “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二、综合题2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60年11月6日,反对奴隶制的亚伯拉罕林肯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南方部分州立刻强烈要求退出联邦国家,1861年,南方七个州宣布脱离联邦。大国崛起解说词(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当时面临的危机是什么?这次危机是怎样解决的?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回答,1933年美国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三:“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评选结果位次评选时间1984年2000年1林肯林肯2罗斯福罗斯福3华盛顿华盛顿(3)结合所学回答,罗斯福被评选为“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分析)27 . 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阅读全球通史的有关目录,完成下列要求。 (1)目录反映的“西方据优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 (2)以目录中日本为例,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据优势地位”的西方对其产生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 (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28 . 漫画诙谐幽默,耐人寻味。它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请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1)“列宁清扫地球”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5)根据你的理解,请给这四副漫画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跛足的巨人”是苏联的什么体制导致的结果? (3)“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苏联的葬礼” 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 29 . 科技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可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材料二:看下图材料三:1913年英、德、美、法的实力对比表国家名称英国德国美国法国在工业产品数量上所占的位次3214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452材料四:“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材料五:战争损失统计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1000万人2000万3400亿美元问题一:与人力划船和帆船相比,材料一中的轮船,在动力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中,“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是哪种能源利用的结果?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关系发生什么变化?问题二:图2所属的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图2所示的工业革命开发了什么新的能源?同一时期还有什么发明?问题三: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了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由此形成哪两大对立集团?问题四: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矛盾最终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