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模拟卷二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1. (2分) (2017郑州模拟)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其相关事件的内在联系是( )A . 三大改造为一五计划奠定了制度基础B . 土地改革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和市场C . 一五计划促进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D . 土地改革为三大改造奠定了经济基础2. (2分) (2018九上阜宁期末) 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 19371945年B . 19461949年C . 19501952年D . 19531957年3. (2分) (2016八下芜湖期中) 家庭联产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 )A . 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B . 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C . 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D . 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4. (2分) (2017九下福州月考) 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共同之处是( )A .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B . 大规模开垦荒地C .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D . 取得了实质性突破5. (2分) 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历史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要素之间有直接关联的是 ( )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 抗美援朝-祖国统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殖民侵略-南北问题A . B . C . D . 6. (2分) 下列哪些成语反映了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 ) 唇亡齿寒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户破堂危爱屋及乌A . B . C . D . 7. (2分) (2017八下揭西期中) 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者枪眼的志愿军的战士。他扮演的是( )A . 彭德怀B . 邱少去C . 黄继光D . 罗盛教8. (2分) 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国际意义在于( ) A . 可以对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核打击B .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C . 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D . 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9. (2分) (2016九下临沂期中)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A .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 中日邦交正常化C .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 .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 (2分)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A . B . C . D . 11. (2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 . 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B .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由农村改革转到城市改革上来C . 经济改革的目标由建立计划经济转到建立市场经济D . 国家的对外政策由奉行闭关锁国到实行对外开放12. (2分) (2017宜兴模拟) 下表反映了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了三大步的情况,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A . 人民公社制度的实行B . 乡镇企业的发展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 .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13. (2分)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最早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的省份是( )A . 粤、闽B . 粤、琼C . 粤、沪D . 粤、桂14. (2分) (2017八下高台期末) 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它召开于“文革”即将结束时B . 它是在毛主席主持下召开的C . 它的召开为粉“四人帮”奠定了基础D . 它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5. (2分) (2016八下泰州期末)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A . 50周年B . 55周年C . 60周年D . 65周年16. (2分) (2018八下洪泽月考) 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的标志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B . 新中国的成立C . 三大改造的完成D . 抗美援朝的胜利17. (2分) 筹备成立新中国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 . 遵义会议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8. (2分) (2017广东模拟) 下列关于新中国诞生的表述正确的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A . B . C . D . 19. (2分) (2017湛江) 在包头开往青岛的K712次列车上,每个餐桌都放上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标牌,提醒乘客按量取食。可见“光盘行动”在全国的广泛兴起。为解决粮食问题作出杰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是( )A . 袁隆平B . 孔繁森C . 焦裕禄D . 王进喜二、 综合题 (共4题;共75分)20. (20分) (2016八下敦煌期中)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图 历史性的握手(1) 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2) 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3) 为什么称其为“历史性的握手”?21. (25分) (2018八下钦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龚忠武: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1) 革命时期,“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请以你了解的历史史实,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 在建设时期,“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请举正反两面例子印证此结论的正确性。 (3) 这个论断在今天的中国是否还适用?如果你认为适用,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如果你认为不适用,请说明理由。 22. (25分) (2018八下南通期中) 下列是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材料二:下列反映的是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1958年6月21日社论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1979年1月1日社论(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哪些成就? (2) 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二和图三中“入社”的“社”分别指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3. (5分) 列举解放战争时期和平解放的两个城市。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