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九年级化学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人教四年制人教四年制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寒假专题(一)常见的化学物质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中考题中,涌现出众多体 现教学新理念,反映实际新情景的评价题。这些新的评价试题,或者紧密联系生活、生产 的社会实际或高新科技成果,考查运用多学科知识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以化 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考查对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或者对试题进行不同程 度的开放性设计,考查接受和处理信息、综合运用生活和知识积累,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 能力。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化学物质这一主题一起分析并解读一些新试题。这部分知识主要 包括:空气和氧、 水和氢、 碳 碳的化合物常见的重要有机化合物、铁及几种常见的 金属、常见的酸、碱、盐、氧化物 (一)空气和氧 1.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因此我 们应了解空气的成份,懂得防治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空气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全球性的问题。同学们知道,排放到空气中的有 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 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 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对植物的危害 (3)对器物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空气的污染物一般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少数可通过消化道或皮 肤进入人体,也有些经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一般可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不适应,诱发慢 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或肺癌等疾病。1952 年在伦敦发生伦敦烟雾事件,大气 中烟尘的最高浓度达到 4.46mg/m3,二氧化硫含量为 1.34%,由于持续时间长达 4.5 天之久, 造成死亡人数达 4000 人之多。 对植物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植物的承受限度,会使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器官 受到伤害,生理功能和生长发展受阻,农作物产量下降,产品品质变坏,群落组织发生变 化,甚至造成植物的个体死亡、种群消失。 对器物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会产生酸雨,能加速金属的腐蚀;各种大理石建筑材料受 到酸雨腐蚀后会失去光泽,出现坑洼不平,石片脱落;橡胶受到腐蚀后会加速老化、脆裂、 强度下降,使皮革制品使用寿命缩短。 鉴于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大自然带来的危害,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保 护环境的重要性,注意消除污染,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2.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碳、硫、磷、氢气等非金属单质,镁、 铁等金属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产物及其氧化反应的实质)。了解氧气的用途。了解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运用氧气的物理性质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鱼类能够生存在水中,说明水中溶有氧气,实验测定 1L 水能溶解约 30mL 氧气。养鱼 的鱼缸只能敞口不能密闭,其道理不辨自明。在下大雨的时候,我们站在雨中并没有感觉 到呼吸困难,这说明空气中很大部分氧气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上述现象是氧气“不易溶于 水”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再如:在万米以上高空飞行的飞机,机舱内必须密封加氧气; 攀登几千米高山的运动员必须带氧气瓶,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这是因为离地面 越高,空气中含有的氧气越少”,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根本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 密度略大,所以高空缺氧。在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也是利用了这点物理性质。 在掌握氧气与非金属单质 C、S、P 和金属单质 Mg、Fe 等反应时,要特别注意观察实验 现象,学会全面、完整、准确的描述现象。观察实验现象一定要明确目的、抓住重点、掌 握顺序。不能仅停留在“看”上,还应包括听到的、嗅到的、感觉到的。不能只注意到生 成物的出现,而忽略了反应物的消失;只注意到物质的变化,而忽略了能量的变化。如铁 在氧气中燃烧,只描述“火星四射”或“放出大量的热”都是不全面的。 例 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C.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对氧气有关化学性质的几个实验现象掌握得是否准确、完整。红磷燃 烧生成 P2O5,是一种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应是冒白烟,烟一般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 中,雾一般是指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硫在空气中燃烧,因空气中氧气浓度小,硫与氧接 触面积也小,只能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光一般是固体燃 烧的现象,而焰一般是气体燃烧的现象。因此完整、准确的描述只有 C。ABD 描述的均不够 准确,而且不完整,都缺少剧烈燃烧,放出热量的描述。 例 2 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课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 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 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若经改进实验成功了,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较简单的实验评价错误操作后果分析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多 角度考虑。先从铁丝的情况分析,由题给信息可以推断出纱窗网上的铁丝或有锈蚀或涂过 油漆,可能实验时未将氧化的部分或油漆打磨干净。再从收集氧气的情况分析,可能收集 到的氧气纯度太低。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可能未将铁丝预热达到着火点就伸入到集气瓶中。 请同学们整理后总结出答案。开放性答案的试题在新型的命题中,比例逐年上升,开放才 能活跃思维,开放才最具有生命力,开放性试题将极大的训练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我们应关注此类题目,积极参与训练。 氧气的用途由其性质决定,因此掌握性质是关键。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供给呼吸。在医疗上用于急救病人,为登山、潜水、航空和宇航人员提供呼吸用 的氧气。 (2)支持燃烧。利用可燃物跟氧气起反应时放出的大量的热,用于炼钢、气焊和气割 金属,制成液态炸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和燃烧只需要用空气就可以了,只有在特殊情况 下才需要用纯氧气。例如,正常人呼吸纯氧气反而对身体有害,吸入的纯氧气会损害肺的 上皮层。吸入 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而吸入高压氧气会更快引起肺 的严重损伤。所以,登山运动员、潜水员、飞行员和病人所用的氧气都不是纯氧气。医院 中所用的氧气一般大于 40%。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我们应掌握的知识重点,这部分内容包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 反应原理、实验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气体的收集方法等。当然,在特殊的条件下,也 可以用其他的制氧方法。 例 3 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置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加热高锰酸钾, 电解水, 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 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适合在潜水艇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是 ,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这 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 。 解析:解析:三种制氧气的方法中,只有方法没有学过,但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可知反应物 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为氧气和碳酸钠。方法 要消耗热能,方法 要消耗电 能,而方法 不需消耗热能电能,还利用了呼出的二氧化碳,所以最适宜在潜水艇中制氧 气的方法是,其优点是反应简便易行,无需消耗能源,又可将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 氧气。 以上我们对空气和氧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复习,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氧气的性质和实验 室制法。空气和氧气是与我们生存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物质,只有在掌握了他们的性质的基 础上,才能正确地、熟练地、安全地、科学地应用。 (二)水和氢 1. 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水的组成。通电分 解水时,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懂得水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水污染的重要性。 例 4(1)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为了缓解供水矛盾,许多城市 都在实施调水工程。请你谈谈为了防治水的污染,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2)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的 3/4 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 总水量的 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又遭到污染,使许多水失去了利用价值,出现了淡水危 机。请你谈谈造成淡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应如何解决淡水危机呢? (3)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有关地方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 衣粉。请你解释其原因。 解析:解析:这是一组有关水的污染和防治的开放性试题。同学们应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和我国国情进行解答。此题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有较宽的知识 面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答好此题。 据联合国 1997 年发布的信息称:到 2020 年,全世界人均占水量将减少 24%。美国水 资源研究的权威人士预测:假如不改变人类传统的用水方式,按每年取水量 4%5%递增计, 到 2100 年,地球上所有的河水将被耗尽,到 2230 年,人类将耗尽地质圈内所有储备的淡 水资源。因此,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已是当务之急。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排放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矿山废水和 生活污水也急剧增加,他们或者进入江河湖泊,或者进入地下水系。废渣和垃圾倾倒在水 中或岸边,或堆积在土地上,经降雨淋洗进入水体,都造成了水源的污染,使水质下降。 而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工农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据 世界卫生组织报导,全世界 75%左右的疾病与饮用不卫生的水有关。 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使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即使水中有 机氮、有机磷等水生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过剩,造成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大 规模繁殖,以至出现或蓝或绿或红或棕色的“水华”,对鱼类生长不利,甚至造成鱼类大 批死亡。 总之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的短缺日益突出,因此合理地 开发利用水资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个人都应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树立起节约 用水光荣的好风尚。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 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等。解决淡水危机的措施有 开发淡水资源:如海水淡化、 人工降雨、开发地下水、兴建调水工程、开发南极冰山等。 节约用水:如生活用水处理 后的循环使用、防止自来水人为的流失、不用自来水洗车、少开桑拿浴等。 防治水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工业“三废”要经过无害处理后再排放 农业上要合理 的使用农药和化肥 生活污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2.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跟氧气、氧化铜的反应,安全使用氢气 的注意事项等)。了解氢气的用途,包括氢气可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未来新型能源。掌握氢 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例 5 欲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不限):稀硫酸、 氧化铜、锌粒、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漏斗、带导管的橡皮 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滤纸、水槽。 学生甲认为这个实验不能完成,学生乙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完成,试分析:学生甲遇到 的困难是 ;学生乙用 的方法完成了此实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运用的知识是氢气的化学性质。 解题时,要灵活思考,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条件是加热,在题目没有提供酒精灯前提下, 还应该想到氢气具有可燃性,是未来理想的能源,用氢气作燃料同样可以完成实验。学生 乙所用的方法就是用导管把氢气引导药品下方,点燃氢气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 参考解答:参考解答:没有酒精灯;用导管把氢气引到药品下方,点燃氢气代替酒精灯进行加热。 例 6(2000,湖北武汉中考)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水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质,用 水生产大量氢气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这一转化过程又需要大量能源。请你为这一 转化过程提供既经济又不污染环境的理想的三种能源(或方法) , _,_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能源的环境影响的理解。可供用水生产大量氢气的既经济又不污染 环境的理想能源和方法很多。例如: 能源:太阳能聚焦产生高温;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等。 方法:寻找到可使水分解反应在不高温度下发生的催化剂;选育出特殊细菌分解水等。 以上这些可以任选三种作为答案。但本题不能答为下列能源: 核能电发核废料 污染环境; 电能太笼统,目前电能大多来自火力发电,燃料是化石能源,发电厂的 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化石能源即使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CH4)燃烧也会排放大量 CO2,对大气环境也有负面影响。 人口激增、能源短缺、环境恶化等是当代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应 对这些挑战不仅需要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更需要人文精神。学习、研究化学的重要目的 之一,就是运用化学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从化学视角去认识并协同其他体现人类智慧结 晶的科学,解决能源、环境等难题,寻觅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能源、环境等问题是近 50 年才凸显出来。由于教育理念、课程目标 等诸多原因,目前的初中化学教学对此有些滞后,对这些问虽然有些涉及,但尚不系统、 尚不深刻,尚不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近年来的各地中考化学试题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 贴近社会,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因此,出现了一批涉及能源、环境 问题的新题。这是对初中化学教育内容和要求的重要补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实 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善学生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虽然,这些新题在知识深度上大都比较浅显,但在知识覆盖面上却比较宽泛,有些甚至超 越了化学学科的范畴。解答这些新题不仅需要理解、掌握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需要灵 活、综合运用普遍适用的科学原理、方法和跨学科知识,更需要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人 文精神,不断提高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水和氢这部分知识重点是氢气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水的污染和防治。在复习中, 特别注意氢气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因为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三)碳 碳的化合物 常见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1. 了解碳的常见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 的稳定性,高温下跟 O2、CuO、CO2的反应)。 例 7(2000,广东广州中考)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璀灿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B. 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作润滑剂 C. 铅笔芯主要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D. 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解析:解析:贴近生活实际的化学常识也在中考命题的范围之内。然而,对这类常识的教学 要求多是识记,并不要求深入理解,只要在学习过程中稍加注意即可。本题 A、B、D 选项 的常识在教科书上曾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过。至于 C 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铅笔芯是由石墨 粉末和黏土粉末制成的,并不含有铅,称之为“铅笔”不过是“历史的误会”。应选答案 为 C。 铅是对人体有毒的一种元素。它损害人的脑组织,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严重影响儿 童的智力发育。常闻少年儿童有舔咬铅笔芯的不良习惯而导致铅中毒现象。实际上少儿的 这种不良习惯所接触的铅,并非来自铅笔芯,而是来自铅笔杆上油漆中的含铅添加剂。社 会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油漆、颜料、油墨以及蓄电池、焊接材料等多含有铅。人体吸入 铅的更重要的途径是大气污染。在铅矿或某些矿物的开采、冶炼过程中所排放的工业废气 中,有较高的含铅量。最严重的铅污染源是汽车废气。原因是人们为了消除汽油在气缸内 点火时发生的爆震,在汽油中添加了一种称为四乙基铅的物质,致使汽车废气中铅的含量 大大提高。我国已于 2000 年完全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以改善大城市中的空气 质量。 例 8 纳米材料被誉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 径为几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化合物 B. 纳米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 纳米碳管材料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 D. 纳米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解析:这是一道包含 21 世纪化学前沿科学的典型题。纳米材料是指固定粒子小到纳米 量级的超粒子(或称纳米粉)和晶体尺寸纳米量级的固体和薄膜,目前定义为 0.1nm100nm 范围之间。它有奇异的力学、光学、磁学、热学和化学特性,从而使其在医 学、生物、化工、冶金、国防、航空、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碳纳米科学是纳米科学的一个基础研究领域之一,它主要研究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合 成、分离、修饰、性质和应用得一门科学。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纳米碳管具有特殊的光、 电、热传导性和很强的延展性,因此对纳米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潜 在的实用价值。纳米科学技术将成为新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构成 的单质,不是化合物。故 A 选项是错误的。 2.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跟水、 石灰水的反应),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了解二氧化碳 的用途。 3. 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跟氧气、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了解一氧化碳 使人中毒的原因及其预防。了解一氧化碳作为重要燃料、用于冶炼金属等用途,以及它对 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例 9(2000,甘肃兰州初赛)xg 碳与 yg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x+y)g 气体 (碳与氧气均无剩余),则x与y的比值范围是( ) A. 3:8x:y3:4 B. 1:4x:y2:3 C. 1:16x:y1:12 D. 2:3x:y3:4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碳与氧气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相应的质量关系,解答需要在讨论 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和推断。碳与氧气反应的产物组分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全部是 CO2; 全部是 CO; 部分是 CO2,部分是 CO。这决定与碳和氧气之间的相对质量: 当氧气充足时,反应物全部是 CO2。则刚刚好完全形成 CO2时,碳与氧气参加反应的质 量比为 22 COOC 点燃 12 32 x g y g 1232yx:8:3 如果,必需 O2剩余,故 O2无剩余,必定是才能实现,同理,8:3:yx8:3:yx 当反应产物全部是 CO 时, COOC22 2 点燃 212 32 xg yg 4:332122:yx 如果,必有碳剩余,故碳无剩余,必定是才能实现。综上4:3:yx4:3:yx 所述,碳有氧气起反应,两者均无剩余时,其质量比值的取值范围是:4:3:8:3yx 故应选答案为 A 4. 了解石灰、石灰石的化学成份、俗名和用途。 5. 了解甲烷(天然气、沼气)、乙醇(酒精)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用途。知道甲醇、乙 酸(醋酸)的化学组成和主要性质。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三大化石燃料,能 源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对现有能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开发 研究新的能源。 例 10 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各两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它们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所生成的水分子数一定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的是( ) A. C3H4和 C2H4 B. C2H2和 C3H8 C. C2H6和 C3H8 D. C2H4和 C2H6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推理能力。初中化学未曾涉及选项所列的物质,必然感到陌生。 但根据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应知道它们都是像 CH4那样的碳氢化合物,且题中已经明确它们 充分燃烧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要因陌生而畏惧,也不要深究他们是什么物质, 而是集中精力理解已知和所求。 碳氢化合物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x Hy +O2xCO2+2H2O 2 y CxHy充分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即 x 2 y 即 y 2x 讲解:根据此判断依据,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选项中哪些不符合要求 C3H4、C2H4、C2H2。但其中 C2H4属于 y=2x 的情况,只要与它组成混合物的另一种物质符合 y2x 的条件,则此混合物燃烧生成的水分子数仍多与二氧化碳分子数,选项 D 就是这种 情况。 对于碳氢化合物 CxHy,不管是两种还是三种或更多种组成的混合物,只要组成“任意 比”,那么其中只要有一种是 y2x 或者全部是 y=2x,就不可能出现混合物充分燃烧产物 中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多的情况。但如果 y=2x 和 y2x 的物质并存或都是 y2x 的物 质,则必可出现水分子数比二氧化碳分子数的情况。 例 11 将可能含有 CO、CO2、H2和 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炽热的焦炭、澄清的石灰水、 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氯化钙(设每通过一种物质参加反应的气体都反应完全)。最后得到 的气体是( ) A. N2和 CO B. N2和 H2 B. CO2和 N2 D. N2 解析:解析:此题要根据气体性质,认真分析通过每一种物质时除去什么,又生成什么。分 析过程如下: 2 2 2 2 2 2 2 2 2 2 2 N CO OH N CO OH N H CO N H CO CO 氯化钙 无水灼热氧化铜 和澄清石灰水 炽热的焦炭 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焦炭时,CO2C2CO,除去 CO2而产生 CO,通过澄清石灰水 时带出水蒸气,再通过灼热氧化铜时可除去 H2和 CO,H2CuOCuH2O, COCuCuCO2,又产生 H2O 蒸气和 CO2气体,再通过无水氯化钙除去水分,最后 剩余的气体为 CO2。N2不参加反应,最后排出,因此,符合题意的选项是 C。 复习氧、氢、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时,应注意以物质结构为指导,以性质为 核心,采用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把零散的知识变为有序的整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与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室里自己做过的、老师演示的实验密切结合,因为元素化 合物的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对以上事实的分析、概括、归纳得出来的。 留意具体化学事实 之间的联系。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特有的性质又确定了物质的检验方法,制 取物质的方法也受到性质的制约。复习中,要特别关注常见物质与环境、能源、新科技的 联系,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庭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 观点,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是近年来中考的 热点。能源危机是我国和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对上述问题的考 查和解题过程,必然会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环境、节约能源,树立用 所学的知识去改造环境的决心。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1. 下列气体中不具有可燃性的是( ) A. O2 B. H2 C. CO D. CH4 2. 下面一些报道中,你认为科学的是( ) A. 疏通煤气管时,充入氩气引起爆炸 B. 新粉刷过石灰浆的墙壁释放出 CO2,使一老汉窒息而死 C. 有易燃易爆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D. 本饮料纯天然,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3.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B.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 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 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B. 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向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5. 相同质量的和,其中的氧原子个数比是( )COCO2 A. 1:2 B. 2:1 C. 11:14 D. 14:11 6. 下列各组,各物质的主要成分相同的是( ) A. 苛性钠、纯碱 B. 冰、干冰 C. 生石灰、熟石灰 D. 大理石、石灰石 7. 二氧化碳跟氧气的混合物 1.9 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4.21%,把这种混合气体通 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后,剩余气体质量为( ) A. 1.1 克 B. 1.6 克 C. 0.3 克 D. 0.8 克 8. 分别用一定量的 H2、C、CO 来还原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等质量铜 粉,消耗 H2、C、CO 的质量比是( ) A. 1:1:1 B. 1:3:14 C. 1:2:3 D. 14:3:1 9. 某种无色气体 a 和灼热的炭粉反应,可以得到另一种无色气体 b,b 与另一种无色气 体 c 化合又得到 a。根据以上叙述,可推断 a,b,c 三种物质依次为( ) A. CO、CO2、C B. H2O、H2、O2 C. CO2、CO、O2 D. O2、CO2、CO 10. 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可燃性 D. 吸附性 11. 下列物质中属于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是( ) A. 汞 B. 金刚石 C. 石墨 D. 铜 12. 除去电冰箱中的异味,除去糖浆里的色素,最好选用( ) A. 石墨 B. 焦炭 C. 活性炭 D. 炭黑 13. 木炭的下列性质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可以燃烧 B. 可以吸附食物中的一些色素 C. 高温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D. 加热条件下夺取二氧化碳中的部分氧 14. 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里 2CuO+C2Cu+CO2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化铜是氧化剂,碳是还原剂 B. 氧化铜发生氧化反应 C. 碳发生氧化反应 D 是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类型 15.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加热后变为红色固体,同时生成无色气体,它可使澄清的石 灰水变浑浊,这黑色粉末是( ) A. CuO B. Fe3O4C C. CuOC D. Fe2O3C 16. 一种气体 x 和灼热的木炭粉反应,得到另一种气体 y;y 跟加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 到气体 x。则 x 和 y 分别是( ) A. x 是 CO ,y 是 CO2 B. x 是 CO2,y 是 CO C. x 是 O2,y 是 CO2 D. x 是 CO,y 是 O2 17. 由下面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