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_第1页
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_第2页
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_第3页
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_第4页
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中考历史专题模拟试卷(之中国古代史专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共25题;共75分)1. (3分) (2018九上江门开学考)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包括( ) 知道天文、历法 会建造房子 会制作青铜器 会种植庄稼A . B . C . D . 2. (3分) 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最早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的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山顶洞人D .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3. (3分) (2018七上佳木斯期中) 海内外华人常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中国人善于想象B .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C .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4. (3分) (2018七上柳州期末)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的“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B . 郡县制C . 世袭制D . 分封制5. (3分) (2016七上裕安期末)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没有都江堰就没有锦绣四川,就没有两千多年的天府之国。”修筑这一工程的是( )A . 大禹B . 李冰C . 商鞅D . 管仲6. (3分) (2017七上和县期中) 青铜制品的普遍应用,推动了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 夏朝B . 商周时代C . 西汉D . 东周7. (3分) (2019七上东莞期中)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B .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C .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D .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8. (3分) (2019七上南山期中)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三人行必有吾师B . 有教无类C . 因材施教D . 以“德”化人9. (3分) (2019七上端州期末)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 .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 . 佛教传入中国C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D . 西学传入中国10. (3分) (2018七上鱼台期中)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制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尤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尤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文字B . 统一度量衡C . 修筑万里长城D .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11. (3分) (2018七上泗洪期末)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 . 淝水之战B . 牧野之战C . 巨鹿之战D . 长平之战12. (3分) (2019南京)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为此,汉武帝( ) A . 分封诸侯B . 广设郡县C . 实施“推恩令”D . 设立“三司”13. (3分) (2019七上龙湖期末)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的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资料,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 侧重史书记载B . 侧重文笔质朴简洁C . 注重史料考证D . 秉承朝廷旨意著书14. (3分) 下面不是活字印刷的优点是( )A . 重复使用B . 保存方便C . 节省费用D . 不会出错15. (3分) (2019九上安丘期末)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 A . 北方战乱频繁B .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 . 经济重心南移D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16. (3分) (2019包河模拟)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下列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搭配错误的是( ) 选项人物作品、称誉A老子道德经B祖冲之书圣C李白“诗仙”D关汉卿窦娥冤A . AB . BC . CD . D17. (3分) (2019深圳模拟) 创立科举制和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的皇帝分别是( ) A . 秦始皇、汉武帝B . 汉武帝、隋文帝C . 隋文帝、唐太宗D . 隋文帝、隋炀帝18. (3分) (2016七下通化期中) 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被唐太宗称为“镜子”的是( )A . 长孙无忌B . 房玄龄C . 杜如晦D . 魏征19. (3分) (2019蓝田模拟)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开创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A . B . C . D . 20. (3分) (2019信阳模拟) 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公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相关作品是( ) A . 唐三彩B . 清明上河图C . 莫高窟D . 云冈石窟21. (3分) (2019七下新密期中) 北宋时期洛阳人尹洙说:“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 . 文臣统兵B . 等级森严C . 文武并重D . 重文轻武22. (3分) (2019七下南丹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下列哪一机构的设立可以证实( ) A . 市舶司B . 宣政院C . 澎湖巡检司D . 西域都护23. (3分) (2019大庆模拟) 在福建三明宁化县,一群被当地人称为“谱师”的“当代毕昇”正活跃在乡间,由此可判断,这些“谱师”所拥有的技术应该是( ) A . 雕版印刷术B . 造纸术C . 活字印刷术D . 指南针24. (3分) (2019七下顺德月考) 宋太祖询问宰相赵普如何避免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赵普建议他对地方藩镇“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宋太祖接受其建议而采取的“制其钱谷”的措施是( ) A . 派文臣做知州B . 设立转运使C . 各州设通判D . 设立布政使25. (3分) (2017七下高台期末)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文化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李春赵州桥B .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C . 吴承恩 红楼梦D .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二、 材料问答题。(第26题6分,第27题9分,第28题10分,共 (共3题;共25分)26. (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指南针 图二麦哲伦船队远洋航船 图三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1) 图一指南针在中国用于航海始于何时?对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在指南针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什么人起了桥梁作用?请说明图二和图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3) 图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项发明?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发明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充实图三的内容,请你再推荐一项发明,并说出你推荐的理由。 (4) 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5) 通过以上材料的学习,请你为今天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一点好的建议。 27. (9分) (2019七上玉溪期末)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 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 (2)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3) 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 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8. (1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帝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1) 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2) 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3)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5小题,75分。) (共25题;共75分)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