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1页
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2页
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3页
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4页
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明伟大工程( )A灵渠B长城C都江堰D阿房宫2 . 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国家产生民族融合国家统一政权分立。ABCD3 . 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员、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而设立的官职是A都统B刺吏C太尉D御史大夫4 . 张骞出使西域时曾两次被匈奴抓住,扣留了十多年,但他始终不忘使命。张骞的“使命”是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了解西域各国的概况C使西域各国臣服汉朝D开辟沟通欧亚的通道5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初统治者实行什么政策A休养生息B盐铁官营C北伐匈奴D罢黜百家6 . 下面是战国形势图,图中处指的是A燕国B齐国C楚国D秦国7 .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如图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三国 东晋 北朝B东周 东汉 南朝 北魏C东周 三国 南朝 北朝D西周 东汉 东晋 北魏8 . 某同学制作了一张介绍北京人的简报,其中有一个板块是介绍北京人生活的。下列他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A北京人的食物中包括动物肉类B北京人的食物中包括植物果食C北京人有可能吃上种植的粮食D北京人有可能吃上烤熟的食物9 . 诵读经典可以培养我们对国学的兴趣。三字经日:“口口口,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文中空缺部分文字应为( )A楚汉争B光武兴C魏蜀吴D除隋乱10 .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结束了部落联盟的状态,建立了第一个早期国家。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舜C禹D启11 . 1975年,在湖北云梦秦墓出土了大量的秦简,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A楷书B隶书C小篆D金文12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这突出地反映当时社会( )A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B畜牧业居于主导地位C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D此时南北政权统一13 . 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管仲改革,壮大了齐国的力量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齐国经济富庶14 . 在中国历史上“青铜文化”成为了中国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时期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夏、商、西周时期C商、西周、东周时期D西周、春秋战国时期15 . 如下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16 .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秦朝的统治A赋税沉重B徭役繁重C兵役繁重D法律严苛17 .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A西汉末年B隋朝末年C唐朝初年D明末清初18 .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文中“轩辕”指的是( )A黄帝B禹C启D汤19 .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关于这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表述正确的是A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B诸侯国日益减少,七雄纷争C周王号令天下,诸侯臣服D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0 . 公元220年-589年的中国历史,被史学家通常称为“魏晋南北朝”,其中的“魏”是指A曹魏B北魏C东魏D西魏21 . 大约7000年前的我国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令人惊叹,看下图房屋结构,结合地理环境因素,说出它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子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22 . 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A司马迁一史记B曹雪芹红楼梦C王羲之兰亭集序D徐光启天工开物23 . 观察下面图片,其探究的共同主题不可能是A丝绸之路的开通B张骞通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立D中外交流24 . 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应该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瓦解 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ABCD二、填空题25 . 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居民,填入表中的横线上。文物内容船形彩陶壶骨针鱼纹彩陶盆猪纹黑陶钵远古居民三、综合题26 . 材料一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民强的后果而且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它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樊树志国史十六讲(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说一说秦统一的时代背景。材料二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只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从此,一个广袤的统一帝国就在中国历史上诞生了。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回答:(2)秦国于哪一年完成了“六王毕、四海一”的伟业?(3)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指的是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说明此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材料三秦始皇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中实行的官僚制度,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并以古今第一帝的始皇帝身份将自己凌驾于政府之上,终于为大一统制度的实现奠定了君主集权和官僚统治的组织保证。建立起统一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秦始皇,又分别从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推行了巨大的统一工程,铸就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雏形。摘编自杨松华大一统制度与中国兴衰(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请设计“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5)说一说秦始皇在经济、军事方面对“中国古代大一统制度”的形成还做出了哪些贡献?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材料二: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成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著。材料三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损耗)。(1)材料一中的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相桓公”之后,桓公最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内容,春秋时期,为什么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3)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效果最显著的变法是什么?(4)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请归纳卫鞅变法包括哪些内容?这次变法有何历史作用?(5)你认为二位改革者有何共同之处?2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河流域泥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材料二商代甲骨清代刻本论语(1)根据材料一,泥板上写的是什么文字?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有些文字会逐渐消亡,你认为原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我国汉字流传至今的原因有哪些?对此你有何感悟?29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政治篇)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了秦朝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经济篇)材料三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3)为了解决材料三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两条即可)(文化篇)材料四 “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