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_第1页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_第2页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_第3页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_第4页
历史必修2知识点(填空)简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二 考点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考点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 ,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 变革。西汉时期,出现了 ,即二牛三人。汉代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了 ,四、农业灌溉1工程:战国 ,汉朝 。2工具:曹魏 ,唐朝 ,宋朝 ,明清 。(注意图片)【考点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2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_3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_。 4小农经济的评价:积极性: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_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重要贡献。局限性:经营规模小,赋役沉重,十分脆弱。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考点4】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一、概况:中国古代手工业类型有三:官营、 和 。官营发达的原因主要是 ,产品主要供 消费。三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 ,明朝中叶后, 超 ,占主导地位。二、古代冶炼业1 时期,掌握冶铜技术。 时期,青铜制造进入 时期。(青铜文明)代表有 和四羊方尊、 等。2西周晚期,已有 。炼铁技术,在两汉有 和 。东汉杜诗发明 (水排)。南北朝的 。 前,冶铁技术领先世界。三、中国古代的瓷器制造业 1、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 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 ,北朝烧出成熟的 。至 唐朝已形成 的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和 争奇斗艳。四、古代纺织业1.中国世界上 养蚕缫丝的国家。 ,(新石器时代)已有丝织品。商朝时有 ,西周时期,可以织出 ,汉代设立专门机构 ,唐朝吸收 风格,宋朝吸收 风格。明清时期,设立 。【考点5】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元朝时, 推广棉纺织技术,改变中国人穿衣比例, 成为主体。明朝中叶以后, 超官营,占主导地位,出现 ,专织精细织品。2 中后期,江南 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即“ , ”,也就是 关系,标志 出现,清代继续 。是_和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展缓慢原因:政治:封建 政策经济: 占主导, 沉重思想: 思想严重,限制扩大再生产鸦片战争爆发后,外来资本入侵,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考点7】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 善于经商,后人将从事商业的人成为 。2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1).两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3明清时期,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著名的有 和 。【考点9】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 P15一、发展西汉时开通 和 丝绸之路。唐朝时, 成为重要港口,政府设 ,专门管理 。元朝时, 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二、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特点:1.不以营利(经济)为主要目的,而着力于加强友好往来(政治)_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贸易,即通过_与_完成交易。其_目的(宣扬_、加强_,满足_的需求)大于_目的。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考点10】土地制度的演变 P16-17二、奴隶社会: 制,以国王为代表的国家所有,被称为“ ”。(普天之下, )和政治上的 制相呼应。三、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 (2)确立: 公元前594年,_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_,实际上承认了_的合法性。 战国时期:_国的_变法,废除_,以法律形式确立了_。(3)弊端:土地_ 根本原因: 【考点11】重农抑商政策P17-183产生:_时首倡“重农抑商”,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4发展:(1)西汉:措施:汉武帝推行_、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_等。 5评价:(1)在封建社会初期,保护 ,巩固 ,维护 ,积极作用是主要的。(2)到 时期,严重阻碍 和 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考点12】“海禁”与“闭关锁国”P181明朝“海禁”(1) 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危及统治。2清代“闭关锁国”(1)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_。根本原因:为_。 乾隆开_通商,特许“_”经营管理对外贸易。(3)危害: 妨碍_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阻碍了_的滋长。隔绝了中西文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_。(注: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其实质是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 开辟新航路【考点13】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根本原因:西欧 发展,出现 , 需求增加。2直接原因: 控制东西商路。3社会根源: 的盛行。4封建国家支持:代表为 和 。5宗教因素:传播 6技术条件: 和 的发展,以及 学说。【考点14】新航路的开辟 P23-241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_,在葡萄牙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沿_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为以后开辟到达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后来葡萄牙国王把非洲最南端 “风暴角”改称为“_”。 2意大利航海家_希望另辟一条前往亚洲的航路,他坚信_学说,1492年,在_王室的支持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航行,终于到达陆地,他称当地人为“_”,由此开辟了从欧洲前往_的航路。 3.1497年, 支持的 ,沿迪亚士开辟的道路,终于到达 。4 年至 年, 支持的 ,完成环球航行。注:注意24页地图和每个航海家所经过的大洋。【考点15】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P2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随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许多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_”。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_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个_。 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的,以_为中心的_雏形开始出现。 “_革命”。促使欧洲商业发生重大变化, 扩大, 增多, 变化,世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_地区转移到_沿岸。 加速了西欧_的解体,促进了_的发展。 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开始抢占_,殖民据点遍布世界各地。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考点16】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荷兰是 世纪的殖民霸主,因其所有船只超过欧洲他国总和,被称为 。英国17世纪中,颁布 ,引发两国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 。 ,英国打败法国,建立“ ”帝国。【考点17】世界市场的拓展 P28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世界市场的拓展2世界市场拓展的影响: 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_。 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_和_。 _得到进一步拓展。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18】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影响 P30-311工业革命的前提:_在英国的确立。2工业革命的条件: 雄厚的_。 充足的_。(通过_获得) _的进步。 _的扩大。(直接原因)3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 18世纪60年代,_发明_,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一系列的发明创造。后来,其他行业也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_开始取代手工劳动。 1785年,瓦特研制成_,产生巨大动力,不受_限制,大大推动了_的发明和使用。人类社会进入到 。 利用蒸汽机来推动 工具引起革命:_和_。4工业革命的扩展:工业革命首先从_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1840年前后,英国的_基本上取代 ,率先完成 ,成为世界上第_个工业国家。不久,_和_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考点19】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P32-33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_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_形成。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考点2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P34-351. 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 欧美科学家孜孜不倦地科学探索,并把_应用于工业生产,各种 、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_和_在此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_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个显著成就。人类由此进人了_。_的创制和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另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推动 的革新,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_和_。 _的发展,也引人瞩目。 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_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_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考点21】垄断组织的出现和世界市场的发展 P36工业革命的影响: 的出现 的发展 生产领域: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_”。 新兴工业(_、_、_工业)产生, 社会关系:_出现 (1)原因:_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方式: 。部门:最先出现在 部门和 工业。 (3)实质:垄断是_ _。 (4)评价:A.积极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垄断的出现适应了 (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对于 、 、 ,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B.消极 垄断资本家开始 ,加紧对外_,掀起_的狂潮。 世界形势: 最终确立(1)原因:A_推动 、几乎所有工业领域 ,世界各地 更加密切。B新型_和_,大大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C随着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_ _日益明显。 D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划分_ _和_,掀起 的狂潮。 (2)结果:以_为主导的 _起来。注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标志电力的应用发明者工匠、技师科技含量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发生由英国开始后推广到欧美各国主要工业部门交通领域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生产组织垄断组织注2: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1_开辟: 世界市场的_开始出现;2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_3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_形成;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_形成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考点2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P40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原因:_。影响:客观上促进了_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社会的_。【考点23】洋务运动 P40-411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_后,清政府面临_的窘境。2洋务派的主张:在_前提下,利用_维护_。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中央:_;地方:_、_、_ 、_4洋务运动的内容: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_创办_;_创办_;_创办_;_创办_。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_”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_创办_和_;_创办_和_。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洋务派筹划海防。初步建成_、_、_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为适应洋务运动需要,创办了一批_,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又_,开近代教育的先河。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_。6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_。7洋务运动的影响: 引进了_。 培养了_。 客观上刺激了_。 抵制了_ 推动了_ 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中最具进步意义的是:第_点第10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考点2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阶 段时间原 因影 响产生1. 2. 3. 代表企业:1.改变了中国的_结构和_结构;2.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_,有利于社会进步;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_;4.推动了中国的_进程。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 社会,从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方举赞创办上海_ 陈启沅创办广东南海_ 朱其昂经营天津_初步发展1. 2. _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_派掀起旨在救亡图存的_运动;资产阶级_派发动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_。短暂春天1. 2. 3. 4. 表现:1.为_的开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2.促使中国_队伍不断壮大,为_革命的到来和_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4. 是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5. 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_、_)。_和_发展最快。代表人物:_(状元实业家),倡导“实业救国”,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发展_:一战结束后,迅速萧条。曲折发展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_”)对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特点:_(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_(_发展迅速、_发展缓慢,工业体系不完整; _地区发展快、_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_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_性和_性。-地位:是近代 、 的经济成分;受到 、 和 的压迫,难以 ;是推动中国 的一种重要力量。作用:经济上它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瓦解了中国的 ,有利于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 。政治上 是近代中国 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的 进程;同时也促进中国 队伍不断壮大,为 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上冲击、动摇着 的统治地位,促进近代中国的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提供社会条件。结论:只有彻底推翻_、_和_这三座大山,才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实现_是民族工业发展振兴的前提。沉重打击1._(沦陷区)2._(国统区)陷入绝境1._对中国的经济掠夺;(签订_)2._;3.国民政府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严重。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25】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P50-51第一个五年计划(_年_年)方针:优先发展_。成就:鞍山_公司、长春_制造厂、沈阳_厂和_制造厂。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为_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内容:国家对_、_(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走_道路)和_(实行赎买,掀起全行业_高潮)进行改造。意义:到_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_制变为社会主义_制,标志着_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考点26】中共八大 P51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成功之处中共八大时间:_年,召开中共_大。内容: 正确分析了国内_。 A人民要求:建立先进的_;_迅速发展。B 国家现实:落后的_;经济文化落后。 制定了_: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_变为先进的_。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_探索,但路线并未坚持下来。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考点28】伟大的历史转折 P542. 转折:_年12月,中共_全会在北京召开。3. 内容: 思想路线:重新确立_、_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抛弃“_”的“_”倾错误方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_上来。 经济路线:作出实行_的伟大决策。 组织路线:形成以_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4. 意义:成为实行_和开辟_的起点。【考点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P551.经济体制改革概述:前提:坚持_ 内容:改革_目的:_目标:_实质:_ 2_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开始)步骤: _年,在_、_试点,中央肯定后,全国推广。内容:经营体制的调整:实行_责任制意义:极大调动了 的积极性,促进 经济发展.【考点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P56-571. 进程: 目标提出:1992年初,邓小平“_”提出要搞好_。 目标确定:_年10月,中共_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_。 理论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_,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_。1997年,中共_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实践建立:21世纪初,我国已有95%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_基本建立。2. 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_的国家,创造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朝着全面建设_的新目标迈进。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考点31】经济特区的创办 P58-59经济特区1设立:1980年,我国把_、_、_、_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立_经济特区。2. 特点:经济特区特在 ,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考点3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P59-60沿海经济开放区1.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年,国家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_、等共_个沿海港口城市。2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立:1985年,国家将_三角洲、_三角洲、_地区和_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扩展: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_。【考点3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 P61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标志:已形成_、_、沿海开放区、_开放_、_、内地_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_、多_、宽_。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考点34】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P65-66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 _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1)衣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_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_、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和_等五花八门。 (2)食:_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4)社会风俗 维新派:主张“_”,“ _”,改革传统的_。 辛亥革命后,“_”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_ 和_等法令。大城市的婚丧仪式改为_,农村仍沿袭传统的_。【考点35】新中国社会生活风尚 年,中国解决温饱问题,原因是在农村实行 。政府实施 ,丰富百姓餐桌。为解决居住问题,国家在 年,在 启动 ,解决 的居住问题。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36】铁路与公路一、铁路 1. 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 (第一条),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与西南、 联系,修建 、 铁路。 年,在 修建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考点37】水运与航空一、水运1.近代中国水运为 控制,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 ( 工业),打破 的局面,推动中国水运事业的 。二、航空1.1909年,华侨 制成中国 ,标志 开始。 年,中国首条民航航线北京至 开通,标志 的开始。【考点38】 通讯工具的变迁 P70-71 电报福建巡抚在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_。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设立_。有线电报主要用于_,无线电报则供_。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考点40】互联网的兴起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被称为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41】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及影响 P81-821.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爆发标志:1929年 , 华尔街股市崩溃,这天也称 。3.经济危机的表现: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_狂跌,_崩溃。大批_倒闭,企业破产,_猛跌,_人数激增。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_”时期来临了。4.特点时间 ( 年至 年)范围 (从 开始,涉及 、 ;从 开始迅速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破坏力 (有人哀叹 )影响 5.影响:加深 ;加剧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考点4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用和意义P871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维护_。 2内容四项措施: 首先整顿财政金融 (原因 ):恢复_;放弃_,实行_,刺激出口;。 复兴_(核心):加强对工业_,通过_,通过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颁布_,调节劳资关系。( 标志) 调整农业政策:成立_,用_手段调整农业政策,向农民提供_以稳定农产品价格,调整农产品结构以防止农产品过剩。 社会福利:加强救济,建立_;加强_措施;推行“_ _”,兴办_,增加_,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_ (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在 的前提下加强 ,是 的自我调整。 未能改变 的本质,不能从 消除经济危机。)4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和意义: 虽未能完全消除危机,但最终减轻了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程度,加速了 的恢复。 缓和了_,缓解了 。 遏制了_,使美国避免走上_。 开创了_新模式。新政通过_形式,把 的责任固定下来,在未触动_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_与_相结合的体制,形成了_资本主义。 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告别“_”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_为特征的_时期。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44】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P88-901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四点表现:_ _ _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_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二战后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进入“_”原因:_ _教训,需要实行国家干预; _的成功实践; _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_ _”(生产停滞,通货膨胀)局面,经济缓慢复苏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出“_”(3)_和_相结合、_与_并存3建立“福利国家”目的:_。 发展:二战后开始建立; 20世纪60、70年代,日渐完备; 20世纪80年代,缩小规模(原因是国家财政不堪重负。)4第三产业(_)兴起 原因:_的进步,_的发展,_的提高,消费需求的_。影响: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以新技术改造一、二产业;拓展市场、改善资源,缓和经济危机,促使经济发生质变。5“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 年代,首先出现在_。定义:是在_形势下的一种以_为基础、以_为主导的新的 模式。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考点46】新经济政策 P951背景:“_”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标志:_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3内容:农业方面,以_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重要企业仍归_,一些_,允许 和 经营。商业方面,允许 ,恢复_和_;分配方面,废除_制,实行 制。4特点:一是利用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二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5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 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 ,以最终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6作用:促进了经济的 ;巩固了 ,稳定了 ;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 。7结果:由于苏联领导人的认识问题,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1928年被终止。【考点47】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表现(1)、工业:优先发展 , 和 为其提供资金 (2)、经济体制:单一 ,高度集中的 ,独立于 世界市场之外。(3)、农业:农业 。集体化2、评价:(1)、成就:(优势:国家可以 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 。)迅速实现 。1937年,工业产量欧洲 ,世界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的 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A片面发展 ,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状态,人民生活提高 。B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的 不高。C长期执行 指令,压制了 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成为 的重要原因。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