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表现包括耕地面积增加引进高产作物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出现了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筒车ABCD2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能大致反映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BCD3 .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其中,唐朝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其首领松赞干布,此少数民族的政权是A渤海国B吐蕃C南诏D安西都护府4 .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B增进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往来C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D打破了世界各国的隔绝状态5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下列哪位名人之口( )A岳飞B文天祥C郑成功D铁木真6 . 某同学选用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宋朝的A政权并立B艺术精湛C民族融合D商业繁荣7 . 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阿保机称帝 赵匡胤建立北宋 澶渊之盟宋夏和议 西夏建立ABCD8 .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最主要的功绩是( )A定都大都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灭西夏9 .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B在我国延续了八百多年C开始于唐朝开元年间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10 . 唐朝时一个气势恢宏的时代,生活在唐朝的人可以( )通过科举考试而做官 诵读雕版印刷的金刚经用曲辕犁耕地 到瓦子(瓦舍)里听评书ABCD11 .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BCD12 .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了( )A宣政院B台湾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13 . 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实行削藩政策 设立锦衣卫 废丞相 设东厂ABCD14 . 下列关于图中“大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代表元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政事B代表清朝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事务C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D有利于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15 . 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中国古典科技巨著是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6 . 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创立B行省制度的推行C八股取士实施D丞相制度的废除17 . 秦汉时代,丞相、大臣上朝,可与皇帝“坐而论道”,宋代开始,丞相、大臣只能站着议事了。宋代朝仪的变化说明A丞相权力逐渐变大B皇权逐步加强C统治内部出现裂缝D封建制度衰落18 .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城水程、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料,又收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工艺D独特的话字印刷19 . 岳飞数百年来被民众传颂,将他视为抗金英雄,主要是因为A指挥堰城大捷B精忠报国C领导东京保卫战D主持澶渊之盟20 . “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期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ABCD21 . 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搜寻这一历史论证中,属于元朝时期的是 ( )A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汉藏两族的交流B吐蕃赞普上书皇帝说,汉藏已经“和同为一家”了C西藏成为正式的行政区D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治理22 .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23 . 宋朝元旦,人们会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当时的“元旦”就是现在的A元宵节B端午节C中秋节D春节24 . 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A瓦子B坊C勾栏D市25 . 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是A对方向宋朝称臣B划定两国边界C宋朝向对方称臣D宋每年送给对方岁币26 . 请阅读下面句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句子属于A唐诗B宋词C元曲D明清小说27 .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B中国国力不断削弱的趋势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28 . 下图人物是中国古代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此次起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位领袖是( )A陈胜B张角C黄巢D李自成29 . “China”这个名词一般认为是源于我国宋代( )的辉煌发展。A陶瓷制造业B采煤业C冶铁业D青铜冶铸业30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 此判断,这幅画应是( )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二、综合题31 . 从古至今,关注民生和发展经济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新唐书材料二: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杜佑通典卷七材料三:明皇(玄宗)恃其承平,不思后患,殚耳目之玩,穷声技之巧,自谓帝王富贵皆不我如,欲使前莫能及,后无以逾,非徒娱己,亦以夸人。岂知大盗在旁,已有窥窬之心,卒致銮舆播越,生民涂炭。资治通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和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以此为鉴,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写一项)(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统治期间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玄宗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导致了材料中的“大盗”发生了什么事件?(4)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国家安定的有哪些因素?32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定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篇)材料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中评论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制度在选官标准和官吏选拔权方面的创新性。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行省制度的重要作用。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域,这个朝代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经济篇)材料三(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请说出材料中的生产工具的名称,并介绍其主要功能。(文化篇)材料四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4)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能够促使唐诗繁荣的原因有哪些。(5)综合上述问题,你对创新有了怎样的认识?33 . 材料一:宋太祖削夺高级将领的兵权,以防范武将拥兵自重。在宋朝的统治阶层中,文人士大夫可谓举足轻重,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官职,大多由文臣担任。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材料四:宋代市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名为( )的大型娱乐场所遍布各地大中城市,为市民提供各类观赏性的文艺表演。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历史知识,探究下列问题:(1)材料一说明宋朝建立后,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2)请写出材料二中谚语的由来。(3)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材料三是北宋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