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书院 课件.ppt_第1页
杭州的书院 课件.ppt_第2页
杭州的书院 课件.ppt_第3页
杭州的书院 课件.ppt_第4页
杭州的书院 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的书院,预习书卷飘香话书院,什么是书院?书院的发展史?书院的功能中国七大书院?,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书院简介,书院的概念,书院,又称精舍、书堂、学庐,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类型,既是教育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发展,始创于唐代,元明清是书院大发展时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书院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藏书和预备皇帝顾问、作皇帝侍读的地方,后来发展为独立的教育组织机构。,书院的功能,藏书:与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藏书一起成为我国古代藏书始业的四大支柱。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祭祀,中国七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嵩阳书院东林书院武夷精舍,杭州四大书院,紫阳书院万松书院崇文书院诂经精舍,紫阳书院,紫阳书院,紫阳书院原名紫阳别墅,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间(1703年),由两浙都转盐运使高熊征及盐商汪鸣瑞等捐资建造,初名“紫阳别墅”,主要招收商人子弟。咸丰十一年(1861年),院舍毁于战乱。同治四年,得以重建,更名为“紫阳书院”。乾隆年间,学生多至三百余人。清代著名学者孙衣言曾在此主教,咸淳十一年书院舍毁于兵灾,同治四年重建,并改名为紫阳书院。光绪十八年改为仁和县高等小学堂,院址今为紫阳小学学校。紫阳书院在城南紫阳山脚,与几个书院相比,最得山林野趣。幽径乱石,杂树繁花,提供探胜的乐趣。紫阳书院从1703年创建到1902年归并,有199年的历史。紫阳是朱熹的号,清代书院里,杭州的紫阳书院是由俞樾的浙江同年挚友孙衣言掌印,这孙衣言的儿子就是晚清著名的经学大师孙诒让。,书院,第二课时,书院,1.书院的最高领导叫山长,类似现在的校长;其次叫监院,类似现在的教导主任。山长一般都是名闻天下的学士,由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聘任。2.学生们在书院里学习经文词赋,定期参加考试。学生年龄不一,小的十几岁,老的四五十也有;都要交学费,虽有正规生和旁听生之分,但几乎一致目标:博取功名,只有极少数是纯粹为了研究学问的。3.好的书院,犹如现在北大、清华的工商硕士管理学院,学生不仅能得到精英式的教育,而且还能形成良好的人际网络,在日后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杭州的书院,自古江南,钟灵毓秀,读书人层出不穷,而江南的书院往往占据了风水极佳的所在,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在此可以忘忧,可以起兴,中国诗书文化是强调风雅颂赋比兴的,自然山水是养气立志之所在,为士子们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提供了策源地。杭州的四大书院,和湖山辉映,人文彪炳,上承两宋之思,下启近代学校,虽然最终颓败,事关大势所趋,但它们传承而下的重知尚文精神依然是现在杭州人心中的圭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杭人的性格。杭州书院兴起于元代,明末至清代达到鼎盛阶段。,简介,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上北万松岭上,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4),名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改辟为万松书院。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清康熙帝为书院题写浙水敷文匾额,遂改称为敷文书院。现遗址尚存有万世师表四字的牌坊一座和依稀可见至圣先师孔子像的石碑等物。万松书院位于西湖南缘凤凰山万松岭,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万松书院曾名太和书院、敷文书院,是明清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文人汇集之地。明代王阳明、清代齐召南等大学者曾在此讲学,随园诗人袁枚也曾在此就读。清代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分别赐额浙水敷文、湖山萃秀。,崇文书院,崇文书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位于西湖跨虹桥西。明朝巡盐御史叶永盛每逢春秋公务之闲暇,召集徽州籍子弟聚于跨虹桥西的湖面画舫中,现场出题考课,然后命各舟荡漾分散,称为“舫课”。叶永盛调离之后,徽商在跨虹桥西建院舍,称“紫阳崇文书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题榜“崇文”,遂更名为“崇文书院”。崇文书院后来毁于太平军战火,同治年间又重建,光绪年间,还引来海宁人王国维在此读书,王国维成名后,回来崇文书院讲过学。,图片欣赏,智力大考验,1、书院是宋代的()。2、杭州四大书院是()()()()。3、万松书院曾名()(),是明清时杭州()的文人汇集之地。4、清代康熙、乾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