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3年6月修订)一、专业介绍体育教育专业(代码)是我校最早设立的专业,创办于1953年。本专业现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本专业建设成效显著,专业特色突出,师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硕。六十年来,在人才培养上,本专业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德行为先、技艺为本、多能一专、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1万多名各类学校体育师资。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公室批准,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主体的体育教育训练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开始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本专业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具有较强的人才市场竞争力。二、培养目标与具体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学生健康教育、课外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的学校体育师资。(二)具体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体育学、教育学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健康教育、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学校体育教学组织、运动训练和竞赛的策划与组织、体育教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人文素养,积极向上的品格与团结协作的精神,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系统掌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3.专项运动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裁判等级达到国家二级裁判员标准;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基本条件;4.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三、培养特色(一)目标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着眼于现代教育和体育发展前沿,不断完善专业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专业规范的应用型体育教育人才;(二)课程特色以学生为本,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多能一专”的人才特征,重点突出专项运动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三)实践特色建立教育实习平台和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一)主干学科: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二)主要课程:教育学、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专项理论与实践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通过在部分课程中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2.通过微格教学实验、教学技能竞赛、竞赛服务、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3.通过职业教育、竞赛服务、科研服务,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4.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科研服务,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二)主要专业实验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微格教学实验六、修业年限、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正常修业年限为4年(根据学籍管理条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迟12年),需修满181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必修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137学分,选修课程44学分,学生达到毕业要求,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条件的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七、各学年周数分配本科4年共计202周,其中授课102周,实习环节14周,社会实践16周,期末考试和机动6周,假期37周。各教学环节的具体周数分配详见表1。表1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学年学期周数分配授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毕业教育复习考试机动假期总计学期学年一11221419452181726二3181423494181726三518114245161811727四7126424418610117合计1021462161637182备注:教学环节安排在假期的,不重复计算周数;有表格罗列之外的教学环节,可以自行调整表格,每学年、学期总周数核算要保持一致。八、各环节学时、学分分配表(见表2、表3)表2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分配类别学时课程类别总计必修课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术科学科术科学科学科术科学时4083241801089661442342342598百分比(%)15.712.56.94.237.25.59910020.742.25.616.6学分232860826145备注:通识教育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表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进程表课 程分 类课程性质序号课程名称各学期上课周数与周学时数学时学分备注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四学年理论实践总计123456781218181818181818通识教育课必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54543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545433中国近代史纲要2363624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2363625大学英语4412012076应用写作2363627计算机应用(一级)2272724选修选修8学分通识选修课小计8105255255231学科基础课必修1教育学6727242体育概论2181813运动解剖学3545434运动生理学4727245体育保健学3545436体育心理学3545437田径43909058体操4390905小计1697332418046828专业主干课必修1学校体育学34685432运动训练学3545433游泳3545434武术3545435篮球4727246排球4727247足球4727248乒乓球3545439专项理论与实践46666658858833小计461316166100974107460专业选修课选修1学科教师教育2363622教师口语212243623健康教育学2363624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236362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363626体育科研方法2363627体育社会学2363628体育文化导论2363629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23636210体育统计学23636211体质健康与评价228836212运动生物力学228836213运动生物化学228836214体育游戏组织与创编141418115体育健身原理与方法181018116术科网球23636217羽毛球23636218健美操23636219沙滩排球23636220跆拳道23636221毽球23636222散打23636223定向越野23636224攀岩23636225瑜伽23636226围棋23636227高尔夫23636228素质拓展236362注:每个学生学科和术科各选至少13学分,各234学时; 共26学分,468学时。合计282525211662598145实践教学环节必修1军事训练2周22微格教学2周23教育见习1周1周24教育实习14周125毕业论文6周66职业资格证2小计2周1周1周2周14周6周28选修1科研服务每次22竞赛服务每次23教学技能比赛每次24创新实践每次2注:至少8学分。合计36总计181九、说明(一)思政课设置72个课外实践学时,具体方案由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制定并组织实施。形势与政策课程不计入总学时,由思政课部统筹安排,每学期两次,四个学期。(二)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心理咨询等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学生可根据个人需求选修。(三)军事理论课程在军训期间集中完成。(四)教学技能比赛根据学院年度教学计划进行。职业资格课程由学生根据学校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完成。(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决定选修进程。从第二学年起,选修通识选修课,共8学分。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完成规定的选修课总时数的要求。(六)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体系。必修课包括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四类,选修课由学生根据发展方向自行选择,在学校选修课平台选择。专业选修课学科课程选择建议:教学方向选择1、2、3、4、5、6、7、11、14、15,科研方向选择1、2、3、4、5、6、8、10、12、13,训练方向选择1、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