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4页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千古名篇兰亭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作者被称为( )A“画圣”B“诗圣”C“书圣”D“医圣”2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其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在政治建设方面将继续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在中国秦朝时期,负责监察工作的官员是( )A御史大夫B纪检委C锦衣卫D丞相4 . 汉武帝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集权B恩赐亲戚C加强思想控制D开发边疆地区5 .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曾提出类似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6 . 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领导人是张角C经过精心策划,有组织、有准备D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得名7 .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在我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粟等。据此判断,我国的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很早就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A农作物种植的出现B家畜饲养的出现C磨制工具的发展D商业的出现8 .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 )A金文B大篆C甲骨文D小篆9 . 人们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却几次迁都,直到一位商王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这位商王是A启B汤C盘庚D纣王10 .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资治通鉴B汉书C史记D三国演义11 . 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军阀割据混战B生产得到发展C国家大一统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2 . 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来先进技术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13 . 下列对如图所示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B以酒为池,悬肉为林C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D烽火戏诸侯,只为搏红颜一笑14 . 鼎,作为礼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可僭越(超越本分)。据文献记载,西周天子用九鼎祭祀,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候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分封制有所动摇B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C天子与诸侯趋于平等D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15 . 从文献史料、地图、图表等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所要学会的能力之一。下面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政权分立B民族交融C江南开发D中外交往16 . 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17 .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B会人工取火C过着群居生活D能制造和使用工具18 . 在我国古代,黄河流域曾长期处于经济重心的地位。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匈奴氐族鲜卑族羌族羯族ABCD19 . 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这部著作的作者是A祖冲之B贾思勰C王羲之D顾恺之20 . (如下图)后人写诗称赞李冰说“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冰获此殊荣的主要原因是他( )A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B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C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D任秦国蜀郡守时,勤政廉洁21 . 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22 .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曾来到浙江余姚某遗址博物馆,进行中华稻作文化内容的拍摄,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此拍摄到( )A鱼纹彩陶盆B半地穴式房屋C干栏式房屋D司母戊鼎23 .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你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在于( )A雄才大略B重视农业C统治残暴D重用人才24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D丞相独揽大权25 .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二、填空题26 . 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的政策。措施:让_还乡务农,将_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作用:使汉初的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_稳定下来。27 . 东晋的顾恺之是著名的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_;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28 . 根据地理位置填出战国七雄。29 . 传说时期,黄帝通过阪泉之战和_之战先后打败炎帝和蚩尤部落,三大部落从此结成联盟,逐渐发展成华夏族。30 . 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中国人民正策马扬鞭。(1)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规定以字体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2)北宋李公麟精于画鞍马,他的画法,被后人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3)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画家笔下的马形神兼备,傲骨嶙峋,具有独创性和时代感。三、综合题3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归纳这一事件的内容?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2)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次改革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回答一点即可。)32 .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材料三: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摘自七下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是谁?(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动乱”指什么?生活在这一时期有“诗史”之称,被誉为“诗圣”的是谁?(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33 . (10 分)人类社会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演进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辉煌的古代文明(1)指出图1、图2 反映的政治体制。(2 分)材料二:正是这些路,将中国的四大发明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世界各国将中亚的骏马、葡萄西亚的乐器、数学,美洲的棉花、番薯等输入中国。摘编自陈文斌品读世界文明史(2)概括材料二中文明传播的途径,并指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关系。(4 分)材料三:他们都深深根植于中国古典文化,也深谙西方文明。杰出代表陈独秀、胡适等于19151917 年先后归国,燃起了一场思想革命青年学生受到感召,公开探讨国家和社会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