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ppt课件_第1页
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ppt课件_第2页
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ppt课件_第3页
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ppt课件_第4页
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周血管病诊治新进展,.,一、下肢动脉硬化的非药物治疗,患者教育:认识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改善生活方式:1戒烟2控制体重,目标体重指数:18.5-22.9kg/m2;3调节饮食,低脂饮食,每日摄入饱和脂肪酸7%,胆固醇200mg步行锻炼:推荐锻炼计划3次/周,30分/次,每次锻炼时,都坚持行走直到疼痛极点,持续至少6个月足部保健:足部保持干燥,注意患肢保暖和预防外伤监测:定期就诊,监测病情控制情况,.,二、下肢动脉硬化的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1控制血压基本目标:3.4mmol/L(130mg/dl),立即饮食控制+药物干预3控制糖尿病严格控制可预防微血管并发症,目标:血糖70%;(3)静息状态下跨狭窄压差10mmHg,或患侧动脉注射硝酸甘油100-200微克、或罂粟碱10-20mg后,跨狭窄压差10-20mmHg,.,髂动脉TASC分型及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股、腘动脉TASC分型及血运重建方式的选择,.,髂、股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方法,(1)经股动脉逆行穿刺法适用于非完全性闭塞,或闭塞段较短的病变,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最为常用。技术要点:常规穿刺股动脉或盲穿股动脉将引导钢丝插送至胸腹主动脉段PTA或STENTING,.,(2)经对侧股动脉跨越(翻山)技术技术要点:主髂动脉分叉夹角45穿刺对侧髂动脉:将“眼镜蛇”导管插送至病侧髂动脉,通过闭塞病变达远端换入PTA引导管/或直接PTA或STENTING,.,(3)经对侧股动脉跨越(翻山)技术+股动脉顺行穿刺,适用于主动脉与髂动脉夹角较小,预计球囊和支架不能通过”翻山“技术达到病变血管段者。技术要点:1第1、2步骤同前2用较小的球囊预扩闭塞病变,使股动脉有血流通过,便于穿刺股动脉;3逆行穿刺股动脉或盲穿,在”翻山“引导钢丝的指引下,将引导钢丝插送至主动脉;4经病变侧径路行PTA或STENTING,.,.,.,(4)股动脉顺性穿刺路径,适应于股动脉中远端病变的技术要点:1.腹股沟向下穿刺股动脉。2.PTA/STENTING,.,.,病变部位与推荐的血管径路,.,(二)血栓闭塞性血管病综合介入治疗,.,病例1:间歇性跛行6月A、股动脉中远段闭塞B、指引钢丝穿过闭塞段,.,A、PTA后股动脉再通但管腔内充满血栓。先经导管注入25万单位尿激酶,再以2-3万单位/小时持续灌注。同时,持续静脉滴注肝素500u/h,.,B、经动脉内溶栓48h后造影所见C、经动脉内溶栓96h后造影所见,.,.,综合介入治疗方法,术前抗血小板聚集用药:阿司匹林100mg/d;抵克力得250mg2/d3d;或波立维75mg1/d,负荷量300mg;术中肝素抗凝:肝素1mg/kg,ACT200-300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用药:阿司匹林100mg/d;抵克力得250mg2/d3月;或波立维75mg1/d3月,.,结论,1综合介入治疗狭窄性(闭塞性)外周血管病,手术成功率高,疗效肯定,安全性大,再狭窄率相对较低;2血管支架可作为周围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多发性大动脉炎再狭窄率较高;单纯PTA较适合于动脉硬化性病变,而多发性大动脉炎PTA残留狭窄程度较大,适宜植入支架,并可降低再狭窄率。,.,3慢性血栓性闭塞性血管病,持续动脉内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安全有效,如结合球囊扩张成形术,必要时行血栓取栓术及内膜剥离术能显著提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4正确选择动脉穿刺径路和插管途径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综合介入治疗的合理应用能有效提高比赛血管的再通率。,.,慢性下肢动脉闭塞征的手术治疗,根据TASC分型A型:介入B型:介入证据不足C型:手术,.,手术治疗原则,流入道和流出道的CLI,先强调流入道的治疗同时有流入道和流出道的CLI,如在流入道重建之后,仍存在问题应处理流出道,.,手术方式多样,髂股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架桥术+支架植入术股股人工血管架桥术+支架植入术股腘人工血管架桥术+支架植入术腘胫(远端)大隐静脉架桥术腘胫、腓、足背动脉的大隐静脉或桡动脉架桥术,手术方式选择因人而异,.,微创技术结合旁路手术治疗下肢缺血,术中髂动脉支架+股腘动脉旁路术一次完成单侧髂股闭塞髂支架+股腘旁路术双侧髂股闭塞双髂支架+双股腘旁路术单髂支架+股腘旁路术+股股腘旁路术,.,.,.,.,.,.,.,.,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简介,.,.,.,.,.,.,.,.,.,.,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颈动脉相关解剖,.,颈动脉狭窄治疗简介-1,末梢梗塞斑块或血栓脱落动脉硬化血流动力学因素颈动脉分叉部,.,颈动脉狭窄治疗简介-2,1954年Eastcott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1980年Mullan和Kerber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986年批准:颈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合并支架植入(PTAS)Dotter1969年就用不锈钢支架进行了实验1989-1990年Mathias首先使用了Wallstent支架行颈动脉植入术Theron首先使用Streker支架1993年Diethrich首次使用Palmaz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996年Theron运用三腔同轴球囊导管保护系统2001-2002:Cordis,Boston相继推出脑保护装置,颈动脉狭窄治疗简介-3,.,颈动脉支架植入适应证,有症状的狭窄率50%;无症状的狭窄率70%;无血管外限制因素,如肿瘤或瘢痕;无严重的动脉迂曲;无明显的血管壁钙化;,.,注意事项,手术前准备:术前3-5天口服阿司匹林300mg/d或波立维75mg/d术后:9周口服阿司匹林300mg/d或波立维75mg/d,.,.,病例2:M67Y高血压15年,冠心病3年,反复发作TIA多次,.,.,.,病例5:F68YTIA发作2次,既往:高血压,冠心病造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