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_第1页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_第2页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_第3页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_第4页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熊理守, 王艺霖, 陈旻湖 关键词: 慢性便秘;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574 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541X( 2013) 04-230-06 DOI: 10 3870/lcxh j issn 1005- 541X 2013 04 15 慢性便秘( chronic constipation, CC) 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 一种慢性胃肠病。CC 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学, 也可根据相关 检查及诊断性试验对其进行判定。但是因为便秘症状表现的 多样性, 目前关于 CC 的定义很多, 尚缺乏一个确切且被广泛 接受的定义 。“便秘 ” 、 “慢性便秘” 和 “功能性便秘” 这几个术 语常被混淆使用。CC 在普通人群中亦有较高的患病率, 在女 性及老年人群中更明显。CC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同程 度的影响, 且每年因便秘就医人数及相关医疗资源的花费都 较多, 故有必要对社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 CC 的流 行病学无论对医务工作者( 特别是消化专科医生) , 还是医疗 决策者都非常重要。但在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使用 CC 的定 义、 诊断标准、 抽样人群及调查方法等不同, 导致各研究的报 道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具体实践中应参考当地的流行病学资 料。 1定义 便秘( constipation) 是一种症状。针对便秘有多种不同的 解释, 包括排便费力, 硬便, 有便意但不能排出, 排便次数减少 或排便不尽感, 每周排便少于3 次, 大便重量小于35 g/d, 大于 25%的时间有排便费力, 全肠道或结肠传输时间延长1 。不 同个体对 “便秘” 这个词的理解有所不同, 文化和地域的不同 也会造成理解的差异2 。一项针对成年男性排便习惯的问卷 调查显示, 对便秘的描述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排便费力 ( 52%) , 排硬便( 44%) , 有便意但无粪便排出( 34%) , 排便次 数的减少( 32%) , 腹部不适( 20%) , 排便不尽感( 19%) , 和排 便费时( 11%) 3 。另外, 一项针对瑞典人的问卷调查显示, 多 数人( 57%) 认为便秘就是需要服用泻药, 同时, 该研究认为性 别差异是导致对便秘理解不同的因素之一, 男性( 21%) 认为 肠道蠕动减少就代表便秘, 而持这一观点的女性( 41%) 是男 性的两倍 4 。医生和患者对便秘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多数医 生认为典型的便秘即为排便频率的改变, 而患者更常使用硬 便、 排便费力或者排便不完全来描述便秘5 。由于这些描述 中没有一个是确切的, 目前对于便秘尚缺乏一个广泛被接受 的定义。CC 是指便秘症状存在达到一定的时间。美国胃肠 病学会慢性便秘专门委员会 2005 年将 CC 的定义为: 慢性便 秘是一种以排便不理想为特点的症状, 由于排便频率减少, 排 便困难, 或者两者兼备。排便困难则包括排便费力, 粪便排出 困难, 大便不尽感, 硬便, 排便时间延长或需手法辅助排便, 需 在最近的 12 个月内至少出现以上症状的 3 种 6 。我国 2003 年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将便秘的定义为: CC 主要是指粪便干结、 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 等 7 。随着对 CC 认识和研究的深入, 2006 年制定的罗马 标准在罗马标准的基础上将病程从 12 个月修订为 6 个月。 故在2007 年中华医学会在扬州制定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 南也在原有的定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 少、 粪便量减少、 粪便干结、 排便费力; 慢性便秘病程至少 6 个 月 8 。其中, 功能性疾病占慢性便秘的 57 1%9 。 综上所述, 便秘是一种症状, 其特征为排便次数减少、 排 便困难, 或两种症状兼备;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 大便不尽 感、 粪便干结( 硬便) 、 大便时间延长、 需手法辅助排便等。慢 性便秘病程至少 6 个月。 另外, 婴幼儿及儿童的便秘亦多以功能性为主10 , 但作为 一类特殊的群体, 其病理生理学特征及便秘发生的机制等与 成年人有着明显不同。婴幼儿的正常排便频率在不同时期有 较大差异, 在出生后前一周内平均每天 4 次大便, 到 4 岁时逐 渐减少至 1 2 次/d11 。儿童便秘则多是由于患儿长期有意 识地克制捧便而导致便秘, 常以大便次数减少和大便失禁为 最突出表现 12, 13 。因此罗马标准分别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功 能性便秘制定了详细的诊断标准10 。 2流行病学 2 1CC 的患病情况 2 1 1CC 的总体患病率: 全世界关于 CC 研究所报道的患病 率差异较大。一项全球范围内的荟萃分析显示, 便秘的患病 率从 0 7%到 79%不等 14 , 因为各项研究中所采用便秘的定 义、 诊断标准、 抽样人群及调查方法等不同, 患病率可存在明 显差异。其中最低的患病率( 0 7%) 为意大利一项针对普通 儿童的调查结果15 , 而最高的患病率( 79%) 为芬兰一项针对 长期住院老人的调查结果14 。在不同的文献中, 诊断标准以 自述症状、 罗马、 罗马和罗马为诊断标准的平均患病率 分别为20 6%、 18%、 12 7%和 110%14 。即便是同一研究, 采 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对结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加拿大一项基于 普通人群的调查发现, 自述过去 3 个月有便秘症状、 使用罗马 和罗马为标准的患病率分别是 27%、 17% 和 15%16 。因 此, 直接对诊断标准及调查对象不同的文献之间进行便秘患 病率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eppas 等在针对欧洲和大洋洲 032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4 期 普通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 欧洲普通人群便秘 患病率均数为 17 1%, 中位数为 16 6%, 大洋洲人群患病率均 数为 15 3%17 。Higgins etal 统计北美普通人群的便秘患病串 在12%-19%之间 18 。目前文献所报道的亚洲人群的患病率较 欧美等西方国家的患病率偏低。据统计, 亚洲老年人的总体患 病率为116%19 , 韩国、 新加坡普通人群患病率分别是 3% 9%、 4% 7%20-23 。国内一项对大陆 5 个地区共 16 078 名中 国成人 CC 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FC 和 IBS-C 的患病率分别是 6%和1%24 。我国幅员辽阔, 民族众多, 各地文化和人口学特 征有着明显不同, CC 的患病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 1 2CC 患者性别与患病率的关系: 绝大多数的调查表明, 女 性 CC 的患病率高于男性。有荟萃分析显示, 全球女性和男性 CC 患病宰的比值的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是 2 1 和 1 514 。北 美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男女便秘的患病率比例为 12 218 。 但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观点, 认为性别差异与便秘的患病率 无明显相关 26, 42, 43 , 及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44 。针对我国多 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 FC 患病率分别是 4% 和 8% ( O = I 9195%C1 =1 57-2 32) , 且按调查对象的年龄进行分 层, 发现 FC 患病率在所有的年龄组中女性均多于男性24 。 熊理守等发现在广东社区人群中, 男性的患病率为 3 6%, 女 性的患病率为 4 4%, 虽然女性的患病率较高, 但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25 。目前国内大部分相关研究均显示女性 CC 患病率 高于男性( 表 1) 。在便秘所表现的症状方面, 女性出现排便费 力、 肛门阻塞感和排便疼痛较男性更常见45 。造成慢性便秘 患病率性别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 在社会 文化方面, 可能与女性更能意识到并愿意倾述自己的症状有 关。有调查发现 66%女性和 46%的男性能意识到自己有便秘 症状 26 , 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参与调查研究。许多研究参 与的男性数量偏少使得难以准确评估性别对患病率的影 响 45 。在生理机制方面, 多数研究显示女性总的肠道传输时 间较男性长, 女性的激素在月经周期中不同的时期对肠道的 功能影响有所改变, 如黄体酮被认为可降低小肠和结肠的传 输速率 40, 46 ; 另外, 女性盆底肌及相应神经丛在分娩或妇科手 术时可能会受到损害, 这也是导致便秘发生的原因之一46 。 2 1 3CC 患者年龄与患病率的关系: 多数研究认为 CC 的患 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4 , 虽然目前各研究所采用的年 龄分类方法存在争议, 但基于较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显示 60 岁 以后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上升47 , 70 岁以后增长速度最快46 。 老年( 60 岁) 与青年( 29 岁) 相比较 O 值为 1 5( 95% CI: 1 25-1 73) ,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使用泻药的比例也逐渐增 多 48 。国内多地区的研究亦显示60 80 岁的个体患 FC 的可 能性与 30 39 岁的个体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60 69 岁和 70 80 岁 vs 30 39 岁, O 值分别是 1 79; 95% CI: 1 38-2 32 和 2 62; 95%CI: I 97-3 4924 。 表 1我国关于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研究时间地区样本大小调查样 本诊断标准患病率%男女患病比例 Zhao24 2007-2008多地区1607818-80 岁罗马6( FC) , 11( 1BS-C) 12 熊理守 25 2002广东393118-80 岁罗马411 2 Cheng26 2003香港328218-80 岁罗马14 311 向国春 27 2004重庆104218 岁罗马3 1911 6 吕农华 28 2003南昌374510-91 岁罗马3 311 8 Lee29 2007香港3683-5 岁罗马28 8 叶键星 30 2003-2004香港5613-5 岁罗马29 6 Lu31 2001台湾2865成年人罗马8 5( FC) , 2 7( 1BS-C) 11 9 郭晓峰 32 2002北京248618-70 岁罗马6 0711 5 尉秀清 33 2001广州289218-91 岁罗马311 6 周立平 34 2010益阳207510-18 岁罗马6 311 6 李梅岭 35 2007沧州572413 岁罗马9 212 唐伟 36 2007六安370918 岁罗马3 7511 3 刘世 37 1992天津203015 岁每周大便 3 次4 4312 8 刘智勇 39 2003杭州50171-99 岁 每周大便 2 次 或( 和) 排 便不畅 17 611 6 阚志超 39 2002-2003天津722018 岁 大便频率超过3 天1 次, 或 1-3 天 1 次伴硬便 11 611 4 李增金 40 1997北京143460 岁每周大便 3 次20 3 Chan41 2008香港3838 10 岁每周大便 3 次7 311 2 132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4 期 我国多项针对单个地区的研究亦显示 CC 的患病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升高25, 27, 39 。刘智勇等在研究杭州市区人群的患 病率中则发现, 10 岁以下和 70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明显升 高 38 。也有少数研究显示年龄与便秘患病率无关或只有自述 有便秘的与年龄有关, 而年龄对肠道运动的频率没有影 响 47, 49 。 2 1 4地域及人种对 CC 患病率的影响: 统计发现, 北美的患 病率 3 2% 45%( 中位数 16%) , 欧洲 0 7% 79% ( 中位数 19 2%) , 亚洲 1 4% 32 9%( 中位数 10 8%) , 大洋洲 4 4% 30 7%( 中位数19 7%) , 南美26 8% 28%, 南非的患病率 为 29 2%。但因为定义便秘的标准不同和不同年龄对象的选 取, 国家或地域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14 。我国地域宽 广, 南北饮食及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单项研究显 示, 上海、 北京、 西安、 武汉、 广州的患病率分别是 7%, 4%, 6%, 7%和 6%, 五个地区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24 。人种对便秘患 病率的影响尚不明确。多数的研究报道便秘的患病率在非白 种人中更高, 这些研究显示黑人发生便秘的风险性更高可能与 他们自发性肠蠕动较少有关47, 51, 52 。其它研究则不同意这些 观点, 认为黑人或西班牙裔与便秘的患病率无相关23, 53 。亚 洲人中黄种人居多, 调查显示其 CC 的患病率低于西方国 家 14, 24 。可能与亚洲人的基因及饮食习惯有关。有研究显 示, 米饭、 豆类与便秘的发生呈负相关, 而甜食、 面包则与之呈 正相关 54 。 3危险因素/相关因素分析 除上述的女性、 高龄为便秘的危险因素外, CC 的发生还与 许多因素有关。但是在已发表的文献中缺乏共识, 只有社会经 济地位和文化水平对便秘患病率的影响被多数研究认可14 调 查对象经济地位及文化程度的高低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 关 14, 25, 55, 56 。如 Bytzer 等在对澳大利亚成年人的研究中根据 经济地位分层, 发现最高阶层人群的患病率为 6 3%, 而最低 阶层的患病率为 10 2%56 ; 熊理守等在研究广东社区人群中 发现, 小学或文盲中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 5 8%, 初中或高中 为 3 8%, 大专以上为 2 4 %25 。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 对便秘的影响也有可能是由于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导致14 。饮食方面, 进食较少的纤维素食物、 低热 量饮食、 液体摄入减少或饮用较多咖啡、 茶叶会导致便秘发生 可能性增加 2, 14, 57, 58 , 但多数研究认为吸烟和饮酒与便秘的患 病率无明显相关59, 60 , 生活方面, 生活在人口稠密的社区可增 加便秘发生的风险 30, 61 。另外, 关于体重和便秘的关系也有 较多报道, 较少的活动可增加便秘的患病率42, 57 , 但在体重超 标的情况下, BMI 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 肥胖者便秘的患 病率反而较低 24, 57 。有阳性便秘家族史的人群发生便秘的可 能性较无家族史的明显升高。国内有研究显示其 O 值为 1 74( 95%CI: 1 13-2 12) , 可能与基因及生活环境有关 24, 63 。 焦虑, 抑郁及生活不良事件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 但是我们可 以说是焦虑和抑郁导致便秘, 也可以说便秘个体更可能出现焦 虑和抑郁, 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无定论14, 26 。除此之外, 近 期有腹部, 肛周、 盆底手术, 妊娠, 多种药物的使用( 如抗胆碱能 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 钙剂、 钙离子拮抗剂和 NSAIDs 等) , 合并 代谢、 内分泌、 神经系统等其它疾病, 终末期的患者及生活地点 的改变等均是 CC 的危险因素 2, 6, 58 。 4CC 的发病率 目前关于慢性便秘发病率的研究较少, Chounget 等针对 Olmsted County, MN 居民进行了跨度 12 年的研究, 结果显示, 慢性便秘的累积发病率为 17 4% ( 95% CI: 4 5-20 5) , 且发病 率与年龄及性别相关, 50 岁以下人群, 男女发病率不同, 女性 发病率( 18 3%) 明显高于男性( 9 2%) ; 70 岁以上人群, 男女 发病率相似, 分别为 20 6%、 25 0%64 。Chitkara 等研究了从 出生到 5 岁的美国婴幼儿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率, 结果显示, 便秘的发病率为 6 8/1000 人年( 95% CI: 5 1-7 8) , 男孩和女 孩之间没有明显差异65 。另外, 一项关于 ICU 住院病人的调 查发现, 在 ICU 住院 3 天或 3 天以上的患者便秘的发病率为 69 9%66 。 5CC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负担 虽然大多数 CC 为功能性疾病, 一般不会威胁到患者生命 或使患者身体衰弱2 , 但仍对许多患者造成较大的困扰。因为 便秘症状的存在明显地降低了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而且对患 者个人及社会也是一项重大的经济负担。CC 常伴随有腹痛、 腹胀、 恶心、 呕吐、 疲倦和头痛等症状, 若持续进展, 也可导致一 系列并发症( 如肛裂、 直肠脱垂、 粪便嵌顿、 大便失禁及泌尿系 统功能紊乱等) 45 。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 健康。一项大型的全球多国参与的研究发现, 使用 SF-36 评分 系统, 慢性便秘患者的身体组分得分( PCS) 和心理组分得分 ( MCS)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CS: 49 1 vs 51 2; MCS: 46 23 vs 48 8) 67 。熊理守等的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 与非慢性便秘人 群比较, 慢性便秘人群除情感职能外, 在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精力、 一般状况、 精神健康、 健康变化等方 面均有明显下降25 。同时, CC 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活动能力明 显下降, 旷工或旷课频率增多68, 69 。在疾病负担方面, 慢性便 秘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直接经济损失是 由患者就诊、 检查、 治疗和住院所引发, 而间接经济损失则是由 于患者工作生产力下降、 旷工等原因造成。据统计, 美国每年 有 250 万患者因便秘而就医, 92 000 人住院治疗 70 , 平均每个 病人的花费达到 7 522 美元 71 。有学者估计每年便秘患者使 用泻药的花费为数千万美元72 , 并且因便秘的困扰, 每人每年 要浪费 0 4 天 73 。也有学者统计了 2003 年到 2004 年的数据, 估计 0 18 岁的儿童因便秘所产生的额外费用每年即高达 39 亿美元 74 。伊朗在 2006 年 2007 年平均每位患者因治疗便 秘的总费用为 146 84PPP $ ( 购买力平价美元) , 直接和间接费 用分别为 128 68PPP $ 和 18 16PPP $75 。我国目前尚缺乏治 疗便秘经济费用的相关报道。但调查发现, 在慢性便秘者中只 232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4 期 有少数患者到医院就诊, 不少便秘者自行服用泻药。滥用泻剂 造成泻剂依赖、 泻剂结肠等不良反应, 也会增加医疗费用, 造成 医疗资源的浪费8 。 6结语 CC 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和病因多种多样, 发 病机制亦较复杂, 目前尚缺乏一个定义可全面而准确地概括 CC 的特征, 其诊断可借鉴罗马标准。CC 无论在西方国家还 是我国, 都有着较高的患病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开展了 较多的流行病学研究, 但因为诊断标准的不统一, 以及选取的 调查样本或研究方法不同, 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较大, 故难以 对 CC 的流行病学做出准确的评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虽然现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 CC 的患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节奏的变快, 因 CC 而就诊的 患者也越来越多, 但因为医疗资源的有限、 CC 病因和发病机制 的复杂性, 仍有较多患者被便秘症状所困扰。关于 CC 的定义 和流行病学调查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DIGESU GA, PANAYI D, KUNDI N, et al Validity of the ome III criteria in assessing constipation in womenJ Iht Urogynecol J, 2010, 21( 10) : 1185 2LINDBENG G, HAMID SS, MALFETHEINE P, et al World gastro- enterology orge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 Constipation-a global per- spective J J Clin Craslroenterol, 2011, 45( 6) : 483 3SANDIE S, DOSSMAN DA Bowel habits in young adults not see- king health careJ Dig Dis Sci, 1987, 32( 8) : 841 4WALTE S, HALLBOOK O, GOTTHAD , et al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n bowel habits in a Swedish community: provalence of faecal inconfincnce and constipation J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2, 37( 8) : 911 5PATHE CM Subtypes of constipation: sorting out the confusion J ev Gastroentorol Disord, 2004, 4( Suppl 2) : S11 6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nstipa- tion in North America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5, 100( Suppl 1) : S1 7柯美云, 罗金燕, 许国铭, 等 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 中华内科 杂志, 2004, 2( 1) : 76 8方秀才, 柯美云, 罗金燕, 等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2007, 扬 州)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7, 5( 9) : 619 9郭晓峰, 柯美云, 王智凤, 等 慢性便秘的动力障碍分型及其 对治疗的指导意义J 胃肠病学, 2003 10 DOSSMAN DA ome III: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M 3rd ed ed McLean, Va : Degnon Associates, 2006, 1048 11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rec- ommendations of the North American Society for Pediatric Gastroeater- 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J J Pediatr Gastroeaterol Nutr, 2006: 43( 3) : el 12 van DIJK M, BEAINNGA MA, COOTENHUIS MA, et al Preva- lence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havior problems in constipated childrenJ Pediatrics, 2010, 125( 2) : e309 13 许红梅 婴儿和儿童便秘的评价和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66( 19) : 1548 14 MUGIE SM, BENNINGA MA, Di LOENZO C Epidemiology of con- stipat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Best Pract 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 25( 1) : 3 15 MIELE E, SIMEONE D, MAINO A, et al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 Italian prospective surveyJ Pediatrics, 2004, 114( 1) : 73 16 PAE P, FEAZZI S, THOMPSON WG,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constipation in Canada: definitions, rates, demographics, and predictors of health care seeking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 ( 11) : 3130 17 PEPPAS G, ALEXIOU VG, MOUTZOUKOU E, et al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Europe and Oceania: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Gastroenterol, 2008, 8: 5 18 HIGGINS PD, JOHANSON JF Epidemiology of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 a systematic reviewJ Am J Gastroenterol, 2004, 99( 4) : 750 19 WONG ML, WEE S, PIN CH, et al Socio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stipation in an elderly Asian community J Am J Gastroenterol, 1999, 94( 5) : 1283 20 JEONG JJ, CHOI MG, CHO YS, et al Chronic gastrointestinal symp- 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Korean populationJ World J Crastro- enterol, 2008, 14( 41) : 6388 21 JUN DW, PAK HY, LEE OY, et al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n bowel habits in a Korean community: 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consti- pation and self-reported constipationJ Dig Dis Sci, 2006, 51( 8) : 1471 22 HO KY, KANG JY, SEEW A Prevalence of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a multiracial Asian population,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reflux- type symptoms J Am J Gastroenterol, 1998, 93( 10) : 18162 23 CHEN LY, HO KY, PHUA KH Normal bowel habits and prevalence of 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s in Singaporean adults -findings from a community based study in Bishan Community Medicine Gl Study Group J Singapore Med J, 2000, 41( 6) : 255 24 ZHAO YF, MA XQ, WANG , et al 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con- stip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 China( SILC) J Aliment Pharmacol Tiler, 2011, 34( 8) : 1020 25 熊理守, 陈旻湖, 陈惠新, 等 广东省社区人群慢性便秘的流行病 学研究 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24( 8) : 488 26 CHENG C, CHAN AO, HUI WM, et al Coping strategies, illness per- cep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constipa- tio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Aliment Phannacol Ther, 2003, 18 ( 3) : 319 27 向国春, 龙庆林, 刘利, 等 重庆市人群便秘患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J 重庆医学, 2004, 33( 10) : 1541 28 吕农华, 谢勇, 黄德强, 等, 南昌市部分人群中慢性便秘的流行病 学调查分析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 6( 3) : 236 29 LEE WT, IP KS, CHAN JS, et al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constipation 332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3 年第 25 卷第 4 期 in pre-school children is attributable to under-consumption of plant foods: A community-based study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8, 44( 4) : 170 30 IP KS, LEE WT, CHAN JS, et al A community-based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constipation in young children and the role of dietary fi- bre J Hong Kong Med J, 2005, 11( 6) : 431 31 LU CL, CHANG FY, CHEN CY, et al Significance of ome II-define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aiwa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 2) : 429 32 郭晓峰, 柯美云, 潘国宗, 等 北京地区成人慢性便秘整群、 分层、 随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 2002 ( 10) 33 尉秀清, 陈旻湖 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J 胃肠 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1, 5( 2) : 150 34 周立平, 邓凌, 黄格丽, 等 青少年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0, 10( 7) : 566 35 李梅岭, 何洪芹, 陈信, 等 沧州城乡居民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 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8( 4) : 603 36 唐伟, 王巧民, 李明忠, 等 六安市慢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J 安 徽医药, 2008 37 刘世信, 赵丽中, 殷淑珍, 等 天津市区人群便秘患病率流行病学 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4, 10( 9) : 533 38 刘智勇, 杨关根, 沈忠, 等 杭州市城区便秘流行病学调查J 中 华消化杂志, 2004, 1( 7) : 54 39 阚志超, 姚宏昌, 龙治平, 等 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 因素分析J 中华消化杂志, 2004, 1( 10) : 39 40 李增金, 于普林, 时秋宽, 等 北京市部分地区城乡老年人便秘的 现况调查J ,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0 41 CHAT MF, CHAT YL Investigat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unc- tional constip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Hong KongJ J Clin Nuts, 2010, 19( 23-24) : 3390 42 INAN M, AYDINE CY, TOKUC B,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hood constipationJ 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7, 43( 10) : 700 43 CHANG JY, LOCKE G, SCHELICK CD, et al isk factors for chro- nic constipation and a possible role of analgesicsJ Nenrogastroen- terol Motil, 2007, 19( 11) : 905 44 DEL CI, GALVAO LC, DEL CL, et al Prevalence of chromc constipa- tion in children at a primary health care unit J J Pediatr( io J) , 2002, 78( 6) : 497 45 MCEEA OL, MIASKOWSKI C, STOTTS NA, et al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gender andage differences in the prevalence and charac- teristics of constipation in North AmericaJ J Pain Symptom Man- age, 2009, 37( 4) : 737 46 CHIAELLI P, BOWN W, MCELDUFF P Constipation in Austral- ian women: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0, 11( 2) : 71 47 SANDIE S, JODAN MC, SHELTON BJ Demographic and dietary determinants of constipation in the US populationJ Am J Public Health, 1990, 80( 2) : 185 48 WALD A, SCEPIGNATO C, MUELLE -LISSNE S, et al A multi- national survey of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laxative use among adults with self-defined constipation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8, 28 ( 7) : 917 49 HAANI D, GUWITZ JH, AVOM J, et al Bowel habit in relation to age and gender 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 Arch Intern Mod, 1996, 156( 3) : 315 50 TALLEY NJ, FLEMING KC, EVANS JM, et al Constipation in an eld- erly community: a study of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risk factorsJ Am J Gastroanterol, 1996, 91( 1) : 19 51 EVENHAT JE, GO VL, JOHANNES S, et al A longitudinal survey of self-reported bowel habits in the United StatesJ Dig Dis Sci, 1989, 34( 8) : 1153 52 SANDLE S, DOSSMAN DA Bowel habits in young adults not seeking health careJ Dig Dis Sci, 1987, 32( 8) : 841 53 WONG ML, WEE S, PIN CH, et al Socio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stipation in an elderly Asian community J Am J Gaslroanterol, 1999, 94( 5) : 1283 54 MUAKAMI K, SASAKII S, OKUBO H, et al Food intake and func- tional constipat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3, 835 Japanese woman aged 18-20 years J J Nutr Sci Vitaminol( Tokyo) , 2007, 53( 1) : 30 55 JOHANSON JF, SONNENBEG A, KOCH T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J J Clin Gastroenterol, 1989, 11( 5) : 525 56 BYTZE P, HOWELL S, LEEMON M, et al Low socioeconomic class is a risk factor for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 popu- lation based study in 15 000 Australian adultsJ Gut, 2001, 49( 1) : 66 57 DUKAS L, WILLETT WC, GIOVANNUCCI EL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fiber intake, and other lifestyle variables and consti- pation in a study of womenJ Am J Gastroenterol, 2003, 98( 8) : 1790 58 CALLEGOS-OOZCO JF, FOXX -OENSITEIN AE, STELE SM, et al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the elderly J Am J Gastroenterol, 2012, 107( 1) : 18 59 LOPEZ CM, TAAGA LP, CEDAN OM, et al Constipation in the population over 50 years of age in Albacete province J ev Esp En- ferm Dig, 2006, 98( 6) : 449 60 LU CL, CHANG FY, CHEN CY, et al Significance of ome II-defined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in Taiwa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4( 2) : 429 61 LUDVIGSSON JF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constipation and oth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8000 childrenJ Acta Paediatr, 2006, 95( 5) : 573 62 CHAT AO, HUL WM, LAM KF, et al Familial aggregation in consti- pated subjects in a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J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 1) : 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