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_第1页
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_第2页
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_第3页
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_第4页
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李见文 医学博士E-mail:,概 论,一 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 最早见于庄子 生 - 生命、生存、生长之意 养 - 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与保健,养生- 根据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保健- 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是在西医东渐之后才有的。,中医养生学-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二 养生的基本理论 (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二 养生的基本理论(二),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三 中医养生学特点,审因施养 独特的理论体系-“精”、“气”、“神” 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以不伤正为本” 综合辨证的调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适应范围广泛 -一生相始终 饮食养生 药物养生,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虚邪贼风 避之有时,现代中医的病因分类法 外感病因 六淫、疠气 内伤病因 七情、劳逸失常、饮食失宜 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 水湿痰饮、瘀血、结石 其它病因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六气 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淫产生的因素: 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淫,六气,太过不及急骤变化,导致人体发病,六淫,六淫致病共同特点:,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2.季节性: 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3.地区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4.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夹 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5.转化性: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寒邪 热邪;湿邪 火邪伤阴。,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点风邪易侵犯人体上部,使腠理疏泄开张 出现头痛、鼻塞咽痒、项背疼痛、汗出恶风,风为外邪致病先导,其它病邪常依附其致病、风湿痹痛、风火牙痛,4.风为百病之长 ,易兼诸邪,3.风性主动,一、风,善行: 病变 部位不固定 (游走性关节疼痛)数变: 致病急、变化快(中风),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抽搐、震颤、,2.风善行而数变。,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A.夏季多雨,暑热升散,蒸腾水湿,弥漫空间 B.乘凉露宿,恣饮生冷,伤脾生湿。,二: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病发生在夏至之后,立秋之前,暑无内生。,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暑 病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胸闷恶心,头重身倦,便溏不爽。(中暑),暑 病多见高热、面红目赤、大汗、脉洪数,口渴多饮、气短乏力,气随津脱则昏迷,火,火、热升腾上炎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 风热上壅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口舌生疮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生风:热灼肝经,筋脉失养,四肢抽搐、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3.火易生风动血,2.火易扰心神,三: (热、温)邪,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4.火易耗气伤津,5.火易致肿疡,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四:燥邪,温燥(初秋,燥与热结),凉燥(深秋,寒与燥结),2.燥易伤肺,肺喜濡润而清肃。肺与大气相通,外合皮毛,开窍于鼻。燥邪犯肺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3.寒主收引 (收缩、牵引),寒邪袭表,阻遏卫阳恶寒、无汗直中脾胃,损伤脾阳脘腹冷痛、吐、泻直中少阴,损心肾之阳恶寒肢冷,下利清谷,寒凝经脉气血:(不通则痛) 头项强痛、筋骨疼痛、脘腹冷痛,伤寒寒邪伤肌表中寒寒邪直中脏腑,2.寒性凝滞 (凝结、阻滞),指寒邪能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肌肉收缩而挛急的致病特点,五、寒邪,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4.寒性清澈,重:沉重 肢体沉重、头坠重、乏 力、关节疼痛重着。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六、湿邪 长夏主气 (大暑白露),3.湿性粘滞(粘腻、停滞),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A:病程难愈易起伏B:病症粘滞性,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湿性重浊,与阳位相对而言,机体的下部或较低的部位,气机升降失常,常见胸闷、脘腹痞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津亏阴虚而成.例肺燥、肠燥,内生“五邪”,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暑无内生),阳气亢逆变动而成.例:肝阳化风,阳盛、邪郁化火而成 例:五志化火,阴虚生热,脾失健运而成.例:痰饮内停.水肿,阳虚温煦不足而成. 例:心阳虚、肾阳虚衰,(一)、七情: 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情志活动。,二、内伤致病因素,气血是五脏和情志 活动的物质基础,肝在志为怒 心在志为喜 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忧肾在志为恐,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喜则气缓 1、气机涣散不能收持2、神气涣散而不藏,怒则气上 1、疏泄失常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郁,(二)饮食失宜,1.过于饥饱2.过于寒热3.饮食太硬,难于消化4.或生冷油腻,油炸食品5.过于辛辣刺激食物。,(三)劳逸失度,1.过劳 劳力过度则伤气劳神过度则伤心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2.过逸气机不畅:食少胸闷,痰盛体胖正气虚弱:动则心悸、气喘汗出,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1.痰饮: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2.瘀血: 体内有血液停滞3.结石:体内形成的沙石样物,三、其它致病因素,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水液代谢障碍,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