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国庆长假”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1891年,应日本政府的邀请,李鸿章率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等六艘军舰访问日本。一时军容之盛,国际侧目。但当东京湾防卫司令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旗舰定远号参观时,他便觉得中国舰队军容虽盛却不堪一击。原来他发现中国水兵竟在被视为庄严而神圣的两门主力炮的炮管上晒衣服。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该材料说明了近代中国不断走向屈辱深渊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B统治者的腐败C国力衰微D帝国主义力量强大2 . “1853年,他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1895年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文中的“他”是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3 . 对中国近代史时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近代史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B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史、斗争史C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近代史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4 . 在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冯桂芬等人认为,中国必须对各种先进器物“能造、能修、能用”,“始可自立于天下”,否则利器尽在他人之手,“适足取败而已”。这里,他们的核心主张是( )A师夷长技B维新变法C民主革命D民主科学5 . 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B法国C日本D英国6 . “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军威。”邓世昌 用热血和生命践行这一誓言是在A虎门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7 .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 .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B旅顺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9 . 根据南京条约,清政府没有开放的通商口岸是A南京B广州C上海D厦门10 . 某学校初二同学进行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时,找到了以下两幅图片,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内容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2 .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民主共和民主、科学自强、求富变法维新ABCD13 .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A孙中山B李鸿章C洪秀全D邓世昌14 . 封神演义依托于商亡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下列历史事件和“时空线索”有关的是A盘庚迁都B国人暴动C逐鹿之战D牧野之战15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慈禧太后等顽固派镇压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ABCD16 . 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A变法的目的不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所以不能得到广泛支持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顽固派的破坏C变法不够彻底D变法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17 .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法国、俄国B英国、俄国C英国、法国D日本、俄国18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写道:“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转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B中国首次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C中国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D它开创了以条约形式掠夺中国的先例19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19世纪( )A四五十年代B六七十年代。C七八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20 . 学习中国近代史,要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概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封建势力强,人民力量大B侵略与抗争,雄狮渐已醒C打倒美国佬,保国保家乡D落后旧中国,列强来侵略21 .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该材料出自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北京条约22 . 如下图为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中的马首铜像。何鸿燊先生出资将马首铜像抢救归国,2019年,将其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马首铜像流失海外是在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 .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略者纷至沓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下对条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南京条约使列强的侵略由沿海深人到内陆;马关条约打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丑条约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三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或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BCD24 .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主要在于(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B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D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25 .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是( )A赔款2100万银元B割香港岛给英国C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D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二、填空题26 .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历来是被列强侵略的重点区域之一。南京条约将长江下游的_开辟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_和澎湖列岛割给日本。三、综合题27 . 阅读下列材料。(1);(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请回答:(1)请将上述材料的内容补充完整。(2)上述材料出自哪一文件?何时签订?(3)上述材料出现是哪次战争引起的?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中最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是什么?(4)文件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8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侵略军已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如发射圆锥形弹丸的线膛后装步枪、线膛后装火炮以及便于浅水航行的蒸汽炮艇等),而清军的装备却仍停留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的水平(仍是鸟枪、抬枪和发射球形弹丸的前装炮及冷兵器),加之炮台构筑仍是露天式的,经不起侵略军炮火的轰击。(1)依据材料一归纳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展了怎样的自救行动?材料二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张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使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产生了何种新认识?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指什么?材料三 1892年,(孙中山)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开始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实践,孙中山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湖北军政府(3)结合如图指出孙中山“医国”取得的主要成果。材料四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了,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4)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此共和之福”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一背景下,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产生了什么新认识?由此他们发起了怎样的革新运动?(5)回首中国的屈辱史和探索史,你有何感悟?29 .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列强的侵略)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艰难的探索)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历史事件概括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概括指出“裱糊匠”补贴“破屋”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人民的抗争)材料三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艺,助学全,要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