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背诵、默写篇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直接默写。1、问今是何世,_,_。2、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_。4、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6、山重水复疑无路,_。7、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_。9、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11、好峰随处改,_。12、_,徙倚欲何依。13、气蒸云梦泽,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15、大道之行也,_,选贤与能,_.16、_,万物生光辉。(二)理解性默写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32、通过春望中的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33、石壕吏中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34、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36、游山西村中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7、透过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39、归园田居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41、使至塞上中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42、登岳阳楼中_由远及近描写苍茫宁静的暮色。43、望岳中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44、望岳中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45、望岳中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46、春望中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7、春望中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52、石壕吏中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二、 拓展性默写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修辞与表达方式篇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 ) (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 ) (3)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 ) (4)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 ) (5)整个城成为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名被残杀的人。 ( ) (6)人潮仍沿着山路泻下。 ( ) (7)但是,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 ( ) 2指出下列句中描写长妈妈时所用的描写方法。 (1)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 ) (2)“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 ( ) (3)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 3指出下列句中描写父亲时所用的描写方法。 (1)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 ) (2)我们家的台阶低!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 ) (3)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 ) 4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B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C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5下列不含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15于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他)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3)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A拟人 比喻 反问 B拟人 反复 设问 C排比 反复、比喻 设问 D排比 反复 设问16列修辞手法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 A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B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 C(农妇)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D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17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 A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 B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C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 D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18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式正确的一项是 ( )(1)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2)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3)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4)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A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B外貌 心理 动作 语言 C外貌 心理 神态 语言 D. 外貌 动作 神态 语言19列句中的对偶句有(多项) ( )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0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 A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C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D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21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 ) (2)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 ) (3)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 ) (4)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 ) (5)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 ) (6)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 ) 22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 ( ) (2)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 ( ) (3)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 ) (4)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 ) 23对于下列四句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1)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3)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叫“内廷”,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筑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东六宫西六宫。 (4)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 A作诠释 作诠释 举例子 作诠释 B作诠释 举例子 作诠释 引用 C举例子 作比较 作诠释 引用 D作诠释 举例子 分类别 引用 24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A列数据 举例子 举例子 作诠释 B列数据 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C列数据 引用 举例子 作诠释 D列数据 引用 列数据 下定义25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列数字)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举例子)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字、打比方) D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列数字、作诠释)26下列四句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 A石拱桥的桥洞成一张半弓,又像虹。 B像这种各拱相连的桥,我们叫联拱桥。 C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河上。 D这时候,园子里的花竞相开放,成了一幅最明艳的画。27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对比) B月色入户。(拟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比喻)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反问)28对下列语句的表达手法和作用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细节描写。真实、典型、细致、传神地写出了一个沾染着旧式女人某些弱点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 B“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细节描写。准确而又细致地刻画了长妈妈睡觉时的姿势,成为“我”讨厌她的一个理由,为实施欲扬先抑手法蓄势。 C“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议论。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由衷的感激之情,升华了长妈妈与山海经联系的意义,为抒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创造条件。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一一抒情。虽然阿长肚里装的全是麻烦的规矩和礼节,给鲁迅的童年带来无尽的烦恼,作者仍宽容地给她以高度评价,祝愿她永远安息,万古长存。三、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转弯摸角 锐不可挡 名付其实 铸剑为梨 丰功伟迹 眼花潦乱 遣责大廷广众 消声匿迹 连声喏喏 穷困撩倒 束手无测 一愁莫展 烦燥巧妙绝论 令人消魂 重峦叠障 惟妙惟削 张皇失措 围追堵接 维幕弄巧成绌见议思迁莫不关心适得其返 无精打彩 毛骨耸然 安祥短文两篇(一)陋室铭一、解释文中加点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 )是陋室,惟( )吾德馨( )。苔痕上( )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 )乱( )耳,无案牍( )之劳( )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 )有?二、翻译下列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问题1、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3、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文中结尾引用孔子话的作用是什么?(二)爱莲说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水陆草木之( )花,可( )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 )李唐来,世人盛(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 )不染( ),濯( )清涟( )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 ),香远益( )清,亭亭( )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予( )谓( )菊,花之( )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二、翻译下列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回答问题1、文中最能反映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对莲的品质高度概括的句子是: 2、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美好的品质?3、根据文章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点:不同点: 大道之行也一、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老而无子的人。(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四、翻译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五、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三峡知识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郦( )道元 重岩叠嶂 ( ) 不见曦( )月 沿溯( )阻绝素湍( )绿潭飞漱( )其间 属( )引凄异 泪沾裳( )绝巘( )2、解释列出的字词。(1)略无阙处 略无:_ 阙:_(2)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_襄陵:_(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_夜分:_(4)沿溯阻绝 沿:_溯:_(5)飞漱其间 漱:_其:_3填空。三峡选自_,题目是编者加的。_(朝代)的地理学家_给_作注写成了_。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2)重岩叠嶂,隐天遮日。_(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5.按要求默写下列句子。(1)写三峡两岸山长又多的句子。_ (2)写三峡夏水暴涨的句子。_(3)写夏水迅疾的句子。_ (4)写出了三峡山水画卷色彩的句子。_6.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而写“水”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_拓展探究一、“三峡”是指哪三峡?当今,中国的三峡工程在建,建好后那儿的景色与文中相比,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关于三峡工程,请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谈谈你的看法,用200字左右的文字写一段话。二、阅读课文后,你能联想到李白的哪一首诗?你还阅读过哪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你能说说它们的内容吗?中考连接:(黄冈中考试题)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嗽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 3填空: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分)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3分)【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三峡大坝 新 姿导游词: 湖心亭看雪1给加粗字注音。毳( ) 强( )饮 沆砀( )2解释词语。更定:_。沆砀:_。三大白:_。客此:_。3比较本文与柳宗元的江雪,说说它们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答:_。语段点将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解释下列加粗词的含义。湖中人鸟声俱绝:_。上下一白:_。拥毳衣: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及下船:_。 客此:_。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3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答:_。4“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试简要分析。答:_。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桃花源记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1.缘溪行( ) 2. 芳草鲜美( )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 5.林尽水源( ) 6.仿佛若有光( )7.豁然开朗( ) 8.屋舍俨然( )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 11.悉如外人( )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 ) 二.反复诵读。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三.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1.乃大惊( ) 2.具答之( ) 3.便要还家( )4.咸来问讯( ) 5.妻子邑人( ) 6.来此绝境( )7.不复出焉( ) 8.无论魏晋( ) 9.具言所闻( )( ) 10.延至其家( )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既出( )13.便扶向路( ) 14.处处志之( ) 15.及郡下( )16.诣太守( ) 17.说如此( ) 18.寻向所志( )( )19.欣然规往( ) 20.未果( ) 21.寻病终( ) 22.后遂无问津者( )四反复诵读,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1.( )具答之。2.( )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4.林尽( )水源。六.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一.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二.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 今义: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古义: 今义: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 今义:三、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1.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2.欲穷其林( )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3.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竟 B.就 C.才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四.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A. B. C. 五、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 无论是魏还是晋了。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六.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七.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桃花源记作者 ,他是 时人,名 ,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 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反映了 的意愿。本文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十.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 、舍:便舍船屋舍俨然、皆:皆叹惋皆出酒食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十一.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十二.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见渔人,乃大惊( ) 寻向所志( )乃 寻 乃不知有汉( ) 寻病终( ) 便舍船( ) 便扶向路( )舍 向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便得一山( ) 处处志之( )得 志 既出,得其船( ) 寻向所志( ) 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来的 所做的标记19.计划20.实现21.不久22.访求五.1.渔人2.村中人 渔人3.村中人 村中人4.于六.1.先世避秦时乱2.为外面世界变化之大而惊讶,为其动荡不休而叹息。3.担心外面世界的侵扰。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第二部分:一.要,通“邀” 二. 1.交通:古义,为交错相通;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2.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3.无论: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4.鲜美;古义,色彩鲜艳美丽;今味好,香浓5.得:此处义为“看到”,今义,用为助词6.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不充分7.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三. 1.B 2.B 3.A 4.C 5.A 6.C. 四.A.豁然开朗 B.世外桃源 C.怡然自得五.1.C 2.D六.略七.八.陶渊明;东晋;潜;诗人桃花源诗并序;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作者的政治理想;广大人民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时间先后九.B十.十一.十二. 为:作为、对,向 其:这,那 他(指渔人) 乃:就,于是 竟然 寻:寻找、不久 舍:舍弃、房屋 向:旧、原先的 得:看到、找到 志:做标记、做的标记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 1.沿着2.鲜艳美丽3.对此景感到惊诧4.走完没有5.隐隐约约6.开阔的样子7.整齐的样子8.之类9.交错相通10.都11.老人小孩12.都13.高高兴兴,自得其乐三.略四.1.竟然2.详细3.通“邀”4.都5.妻子和儿女6.与世隔绝的地方7.这里8.更不必说9.详细 所听说的事情10.邀请11.值得12.已经13.沿着14.做标记15.到 16.到,拜见17.像这样18.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