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显微镜检验ppt课件_第1页
尿液显微镜检验ppt课件_第2页
尿液显微镜检验ppt课件_第3页
尿液显微镜检验ppt课件_第4页
尿液显微镜检验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尿液显微镜临床实验室基础和输血实验室,概述:尿液培养是指离心沉淀后从体内排出并在显微镜下可见的尿液成分。尿沉渣检测方法的主要内容如下:2 .尿沉渣形态学检查;1.尿沉渣检测方法;1.尿沉渣直接涂片法;2.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3.尿沉渣定量显微镜图像工作站方法;4.尿沉渣染色法;1.直接涂片法,又称掺一滴尿法;3.在载玻片上取一滴尿液;4.尿液中各种可见成分的直接显微镜观察。方法学评价简单、易行、快速,适用于急诊患者。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适用于肉眼混浊的尿液。报告模式:单元低值-高值/高压管低值-高值/低压参考值:WBC0-2/HPRBC0-偶发/高压管0-偶发/低压,2.尿沉渣定量计数法,(2)尿沉渣定量分析法,(1)尿沉渣定量计数板法,尿沉渣定量分析板,NCCLS推荐的一次性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每块板上有10个大方块,可以容纳10个样品。每个大池的试管检测体积约为7l,刻度计数区的总体积正好为1l.每个计数被分成10个中间细胞,每个中间细胞又被分成16个小细胞。也就是说,体积为1l的样品在这里被精确地分成160个细胞。特殊尿沉渣检测计数板,方法学评价,直接涂片法:简单、快速、节约成本,阳性率太低,不定量,适用于血尿和浓缩尿样,并逐步淘汰。离心法:灵敏度和阳性率均高于上述方法,但仍不能定量,需要标准化。适用于肾内科及日常工作。沉淀物定量板方法:使用一次性设备来避免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并且具有标准化的操作、量化的结果和可比性。尿沉渣形态学检查,细胞数:肉眼血尿显微镜血尿(RBC3/HPF),(2)异质红细胞血尿,(1)同质红细胞血尿,(3)混合性血尿,形态学,(1)红细胞血尿。(1)红细胞。(2)尿红细胞和白细胞,电子显微镜图像、光学显微镜图像、红细胞,尿液中的异常红细胞,尿液中的异常红细胞,异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血尿红细胞、萎缩红细胞、小红细胞、阴影细胞、大红细胞、环形红细胞、颗粒红细胞、新月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棘红细胞、结节、及临床意义。判断血尿是肾性还是非肾性1。肾性血尿2。非肾性血尿:1。暂时性显微镜血尿2。泌尿系统疾病。其他疾病、肾脏疾病与肾外泌尿系统疾病的鉴别、临床意义、泌尿系统疾病:炎症、结石、外伤、肿瘤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盆腔炎及其他系统性出血性疾病如ITP病、血友病等。红细胞显微镜检查注意事项:1。红细胞应与脂肪球、受污染的酵母和球形草酸钙晶体区分开来;2.多个红细胞会导致假阳性蛋白;3.应注意纯血尿和血尿的区别;4.有时潜血与显微镜检查结果不一致;3.尿液中红细胞和类似可见成分的鉴定。名称形态折光率大小排列加蒸馏水化学试验红细胞浅黄色双凹盘弱稠度不规则破坏隐漏症酵母无色卵圆形强不规则不破坏隐漏症()脂肪球无色规则圆形强不一致不破坏苏丹三染色(精子头无色卵圆形强不规则不破坏隐漏症() 淀粉颗粒无色圆形弱不规则不破坏碘成蓝色紫色草酸钙晶体无色圆形或椭圆形强不规则不破坏盐酸可溶性尿酸盐晶体弱红色小球不无规律不破坏加热60度溶解,酵母,红细胞,酵母和红细胞,红细胞镜检注意事项,1,红细胞注意事项和脂肪小球,污染酵母,球形草酸钙晶体差异2, 红细胞久了会引起蛋白质假阳性3,注意纯血尿和血尿4的区别,有时潜血和镜检结果不一致,潜血阳性、镜检阴性、潜血阳性、尿液陈旧、强碱性尿不均匀浸润、干化学试验区失败的错误识别、大量还原物质如VitC的干扰、血尿来源的判断,(2)白细胞(WBC),细胞数:肉眼可见的脓尿显微镜下脓尿的形态(WBC 5/HPF):(1)全白细胞(2)闪光细胞(3)脓细胞,(1)全白细胞:圆形,直径10-14 m,无染色细胞核模糊,浆液中颗粒清晰分散的。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在低通透性条件下,中性粒细胞胞浆内的颗粒可视为布朗分子运动。由于光的折射,在油透镜下可以看到灰蓝色的发光,看起来像星形闪光,叫做闪光细胞。(3)脓性细胞:旧尿中的白细胞,由于均质化,其细胞质可能为胶状。在炎症过程中,炎症过程中被破坏或杀死的中性粒细胞形态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浆液中充满粗颗粒,细胞核不清,细胞常聚集在一起,边界不清,是死细胞。白细胞,扩增因子1000,吉姆萨染色,扩增因子400,不染色,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不染色),中性粒细胞(染色),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闪光细胞,肿胀的白细胞、脓细胞团(见于炎症、白细胞变性、坏死粘连)。1.泌尿系统炎症:肾盂肾炎、膀胱炎。2.女性阴道炎、宫颈炎和附件炎、前列腺炎。女性生殖系统的炎症是伴随鳞状上皮细胞增多的大量脓细胞。3.肾移植排斥反应: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临床意义,(3)上皮,组织学和形态学:肾小管上皮细胞(多形核细胞),(2)移行上皮细胞:大圆上皮细胞(表层),尾部上皮细胞(中层),小圆上皮细胞(底层),(3)鳞状上皮细胞(扁平)。(3)肾小管上皮细胞: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表明肾移植后肾小管损伤和排斥的尿移行上皮细胞(变异上皮细胞):的存在来自移行上皮组织,如输尿管和膀胱,其在脱落时可从来源部位和器官收缩状态进行区分,而鳞状上皮细胞(扁平):来自尿道前段,(3)上皮细胞,(3)大圆上皮细胞:来自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移行上皮组织的表层脱落。具有较大细胞的尾部上皮细胞:来自上述器官的中间层。细胞呈梨形、纺锤形并有尾巴。它们大部分来自肾盂,也称为肾盂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它们来自上述器官的底层。细胞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相似,但细胞核小而圆,(3)上皮细胞,(4)放大率:400,尿中的上皮细胞,(3)尿中的上皮细胞,(4)尿中的上皮细胞,(5)尿中的上皮细胞,(4)肾小管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球形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小圆形上皮细胞),(5)球形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6),(8),(9),(9),(9),(9) a)移行上皮细胞b红细胞c白细胞, 异常鳞状上皮细胞(9)移行上皮细胞:大量移行上皮细胞表明在相应的位置有炎症或坏死病变。 在膀胱炎中,大量的大圆形上皮细胞可能脱落成碎片。肾盂肾炎时,尾状上皮细胞通常增多;:尿液中的鳞状上皮细胞大量出现或脱落,或伴有白细胞和脓细胞,这在尿道炎中常见;对于女性患者,应排除阴道分泌物的污染。临床意义::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增多表明肾小管病变。它见于急性肾小管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管间质炎症。肾移植后1周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然后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拒绝发生,他们又会有很多,如果尿上皮细胞伴有白细胞,则具有较高的参考值:1。肾小管上皮细胞或尾部上皮细胞增多提示肾盂肾炎。2.从底层迁移的上皮细胞数量增加,提示膀胱炎。3.扁平上皮细胞的增加表明尿道炎或阴道分泌物的混合。4.管型显示肾实质损害,多见于肾小球肾炎。临床意义,(4)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1)小吞噬细胞,(2)大吞噬细胞,组织细胞,两倍于白细胞,吞噬细胞,(4)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细胞质中含有大量颗粒,趋向于红细胞)、尿液中吞噬细胞的存在表明急性尿路炎症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它通常伴随着白细胞、脓细胞和细菌的存在。具有临床意义。尿铸型):是一种圆柱形结构,由肾小管(远曲小管)和收集管中的一些有机或无机物质(如蛋白质、细胞或晶体)凝结和聚合而成。这表明肾脏严重受损。结合临床症状,对急慢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有特定的诊断意义。(2)管状,(3)蛋白质在小管和集合小管中凝结的形成条件:白蛋白和T-H蛋白用作基质。尿液被浓缩,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酸化。尿液流动缓慢。管状形成机构,(4)共同特征:圆柱体、不同长度和厚度、平行边和钝端。它只在肾小管或集合管中形成,其形状基本上能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腔的形状。主要类型:透明管式、细胞管式、颗粒管式、蜡状管式、脂肪管式、其他管式嘿。透明质膜(少量白细胞粘附),透明质红细胞膜,1.透明铸件的参考值为0-1/LPF;2.生理学:偶尔见于成人浓缩尿中,经过剧烈运动和其他病理:1。出现在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脏刺激后3。大量持续的、同时异常粗大的透明细胞和红细胞可见,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脱落现象,肾脏病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瘀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临床意义,2。细胞铸型,概念:细胞脱落并粘附在凝结的蛋白质上形成的铸型。分类:红细胞铸型、白细胞铸型和上皮细胞铸型。正常尿无红细胞铸型病理状态:表示肾小球疾病和肾单位出血,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lgA肾病等。(1)红细胞管型,(1)红细胞管型,(2)红细胞管型,(3)红细胞管型,(4)红细胞管型,(4)管型中的白细胞(或脓细胞),其变性和坏死,通常为中性粒细胞。正常尿中无白细胞铸型,提示肾实质内有细菌感染性病变,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非传染性炎症性肾病综合征和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可见淋巴细胞铸型)。(2)白细胞铸型,(a)白细胞铸型,(b)红细胞铸型,(c)小圆形上皮,(d)透明铸型(少量白细胞粘附,区别于白细胞铸型),白细胞铸型,(c),白细胞铸型,(d),白细胞铸型,(c),管状含管状上皮细胞,比白细胞大,比白细胞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更复杂的变化,以及通过酸加成法的细胞核;酯酶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正常尿液中没有肾上皮细胞。病理增加,常见于肾小管病变;肾移植患者在移植后3天内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铸型,这是排斥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肾上皮细胞铸型(renalepithelialcast),复合管型(由白细胞、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组成,可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见到),肾上皮细胞铸型,其含有不同大小的来自解体和变性的细胞残余物、血浆蛋白和其它物质的颗粒,当含量超过管型面积的1/3时,称为颗粒管型。形态:颗粒状管状通常比透明管状短而宽,呈浅黄褐色或棕黑色。分类:粗粒管式和细粒管式。正常尿液中没有粗颗粒铸件。2.锻炼后偶尔会出现细晶铸造。3.颗粒铸型的出现和增多,是肾脏疾病中变性细胞的产生,是急性和慢性肾炎中发现的肾实质病变,也是药物中毒引起的肾损害。临床意义,颗粒管。血管型(红细胞被分解成颗粒),颗粒管型(无染色)、颗粒管型(染色)、5.蜡状管式,如透明管式,烛状浅灰色或浅黄色,折光力强,质地厚,易破碎,切割或起泡,短而粗,稍有弯曲,两端常不规则,不溶于低渗透溶液、水和不同的酸碱度介质。正常尿液中没有蜡样铸件。2.蜡状铸型的出现表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发现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和肾淀粉样变。也可见于肾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斥、严重肝病等。蜡管式、蜡管式、a蜡管式、b颗粒管式、脂肪管式是由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变性和解体形成的,大量的脂肪滴进入管式。苏丹红染色呈橙红色或红色。1.正常尿液中没有脂肪。2.脂肪铸型的出现表明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脂肪变性。它可以是硒,6。脂肪铸型,脂肪铸型,脂肪铸型(S染色),透明铸型,上皮细胞铸型,白细胞铸型,红细胞铸型,铸型,颗粒铸件、蜡状铸件、肾衰竭铸件、脂肪铸件、铸件。(1)粘胶纤维:长条状,边缘不清晰,末端逐渐变细并卷曲。它存在于正常尿液中,尤其是女性尿液中。如大量的存在往往预示着尿道刺激或炎症反应。(2)假晶:是由无定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圆柱体。加热或加酸后它会消失。(3)圆柱体:又称管状,其形状类似于透明管,但一端呈锥形,有时扭曲或弯曲,如螺旋形,常伴有透明管。可见于急性肾炎、肾血液循环障碍或肾刺激的患者。7。管状类似物,粘性细丝、圆柱形、假管状、透明管状、白蛋白T-H蛋白、浓缩酸化聚集沉淀物、透明管状、细胞管状、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脂肪变性上皮细胞、蛋白T-H蛋白、红细胞管状、白细胞管状、上皮细胞管状、盐管状细菌管状真菌管状、白蛋白T-H蛋白、盐细菌真菌、其他管状类型,的形成与尿液的酸碱度和温度有关检验方法:(1)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体形态;(2)相差、干涉或偏光显微镜观察晶体立体形状和颜色等。(3)根据各种物理和化学反应特征进行鉴别。(3)晶体,(3)酸结晶碱结晶无定形尿酸结晶磷酸铵镁结晶尿酸结晶磷酸钙结晶磷酸钠尿酸结晶无定形磷酸尿酸胺结晶草酸钙结晶尿酸结晶碳酸钙结晶,(4)尿酸结晶3。无定形尿酸结晶5。磷酸盐结晶6。尿酸铵结晶7。碳酸铵结晶,1。胆红素结晶2。胱氨酸结晶3。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4。胆固醇结晶5。含铁血黄素6。药物结晶,1.草酸钙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