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新编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新编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新编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新编_第4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新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共25题;共75分)1. (3分) (2016七上平凉期中) 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 )A . 云南元谋县B . 北京周口店C . 西安半坡D . 浙江余姚市2. (3分) (2016七上海南期中) 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 )A . 神话传说B . 史书记载C . 学者推断D . 考古发掘3. (3分) (2019七上沾化月考) 考查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半坡遗址 元谋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 河姆渡遗址A . B . C . D . 4. (3分) (2019肇庆模拟) 央视播出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主食,永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 . 北京人B . 元谋人C . 半坡居民D . 河姆渡居民5. (3分) (2017七上深圳期中) 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一种工具叫耒耜。如下图所示,它的主要用途是( )A . 打猎B . 耕地C . 捕鱼D . 采集6. (3分) (2018七上海口月考) 作为人文初祖,黄帝的贡献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下列不属于传说中黄帝的个人贡献的是( ) A . 发明舟车B . 发明文字C . 教人挖井D . 建造宫室7. (3分) 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乙未年中华人文初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 . 炎帝B . 黄帝C . 尧D . 舜8. (3分) (2019七上东安期末)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 ) A . 炎帝B . 黄帝C . 启D . 禹9. (3分) (2019济南模拟)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领地国家”的是( ) A . 西周B . 秦朝C . 唐朝D . 清朝10. (3分) (2019七上东莞期中) 中国历史上能成功立国百年以上的朝代,其开国君主与末代帝王各自有着共同的特征,其创业者的成功与守业者的失败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下列“守业者”失败的共同原因是夏桀、商纣、周厉王、秦二世( ) A . 年少夭折B . 实施暴政C . 大权旁落D . 外族入侵11. (3分) (2019七上吉林期中) 断定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依据是( ) A . 半坡彩陶上的符号B . 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金文C . 战国时期出现的竹书和帛书D . 记载商朝社会生活的甲骨文12. (3分) (2017七上单县月考) 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 .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C .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D .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13. (3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 .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B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14. (3分) (2019七上景县月考)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 A . 夏朝B . 商周时期C . 春秋时期D . 战国时期15. (3分) (2018九上江门开学考)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 A . 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B . 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C . 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D . 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16. (3分) (2020七上西安期末)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B . 郑国渠C . 都江堰D . 大运河17. (3分) (2019七上双城期末) 电视剧大秦帝国(崛起),再现古老的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下列哪一事件为秦国崛起奠定基础( ) A . 长平之战B . 铁器使用C . 商鞅变法D . 合纵连横18. (3分) (2018九下张家港月考) 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 A . 推行县制B . 统一货币、度量衡C . 奖励耕战D . 承认土地私有19. (3分) (2016七上启东期中)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A . 墨子B . 孔子C . 老子D . 庄子20. (3分) (2019七上赵县期中)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 . B . C . D . 21. (3分) (2018七上徐闻期中)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学派思想是( ) A .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 .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 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 .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22. (3分) (2019七上潍城期中) 如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 . B . C . D . 23. (3分) (2016连云港) 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 A . 战国B . 秦朝C . 西汉D . 东汉24. (3分) (2018七上紫金期中) 孟姜女在长城边上哭啊哭啊,哭得天昏地暗。一声巨响,长城轰然倒塌,她发现丈夫的尸骨就埋在城墙下面。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与秦朝哪一暴政有关系( ) A . 赋税很重B . 徭役繁重C . 刑罚残酷D . 焚书坑儒25. (3分) (2019七上滨州期中) 张鑫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 商鞅 秦孝公B . 陈胜 吴广C . 项羽 刘邦D . 李斯 秦二世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3分,27小题12分,共2 (共2题;共25分)26. (13.0分) (2018七上卢龙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七千年前的奇迹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郭沫若(1) 材料一中“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 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 “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 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7. (12分) (2019深圳模拟)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历史】任务四:【解读史实体验和而不同】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1) 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一位,概括他的思想主张。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B“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D“兼相爱,交相利”墨子(2) 下面两幅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并完成下表中处关键词的填写。 主题:历史事件背景结果西安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社会矛盾。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协定很快国民党撕毁,挑起了。(4) “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一例加以说明。 (5) 如图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请从正面或者反两方面说明这些现象的利或弊。(利弊选答一项,2分)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