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 1作者介绍素材 教科版_第1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 1作者介绍素材 教科版_第2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 1作者介绍素材 教科版_第3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 1作者介绍素材 教科版_第4页
三年级语文下册 所见 1作者介绍素材 教科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袁 枚袁枚生平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江苏古籍出版社巳出版袁枚全集共八卷。【作品】:湖上杂诗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作品】:马嵬驿1莫唱当年长恨歌,2人间亦自有银河。3石壕村里夫妻别,4泪比长生殿上多!5【注释】:1马嵬驿:即马嵬坡,在陕西省兴平县西。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2长恨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关于唐玄宗、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叙事长诗,侧重于同情。3银河:天河。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不得聚会。这两句说: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4石壕村: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篇石壕吏中的一个村庄,村里有户人家在唐王朝的暴政下,害得家破人亡。石壕吏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即长恨歌写到的那个时候。5长生殿:华清宫的一座殿。唐玄宗和杨贵妃有感于牛郎织女被银河分隔,七月七日在殿里海誓山盟。表示永世不分。这两句说: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译文: 用不到去歌唱当年皇帝妃子的悲欢离合;在人间也有银河,使得千千万万人家夫妻离散。象石壕村那样的夫妻决别数也数不清,老百姓的泪水比长生殿上洒的那点泪水多得多了。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生性疏淡洒脱不喜作官,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优游自得,不复出仕。一生致力文学,所为诗文,天才横溢,尤工骈体。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随园主人,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袁枚历知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然而他生性疏淡,虽身居庙堂,却心系山林,加上他认为做官是为人民增进幸福,并非只是上司大吏的高等听差,遂于三十三岁即辞官。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他亦作一幅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自嘲)联中表明他爱书如爱命的读书志趣及无意于官场中汲汲营营。在咏筷子诗中:笑君攫取忙,送入他人口;一世酸咸中,能知味也否?他对世人为追逐名利而送往迎来、失去自我的可笑做了深刻的讽刺。重修随园旧制致力文学著述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因此称为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以骈体最为擅长,颇得六朝体格,享文章之盛名数十年。其为人亦如作文,坦白率真,讨厌矫情,却极重情义,其友沈凤司死后,因无后嗣,袁枚每年为他祭坟,三十年未曾间断,对友人的情义深重,令人感动。袁枚致力为文,著述颇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随园食单。其中随园食单是一部有系统的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著作,全书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杂素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作须知单。此篇可作为饮食通则,而戒单云:为政者兴一利不如除一弊,能除饮食之弊,则思过半矣,作戒单。此篇正好与须知单互为表里。值得一提的是茶酒单一篇,此篇对于南北名茶均有所评述,此外还记载着不少茶制食品,颇有特色。其中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由此可以看出袁枚是一个对茶、对饮食有相当研究的人。游历名山胜景品遍佳泉好水六十五岁以后,袁枚开始游山玩水,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台、雁荡、四明、雪窦等山,安徽游过黄山、江西庐山、广东、广西、湖南、福建等地,喜爱品茶的他自然尝遍各地名茶,并且将它一一记载下来。他描写常州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提到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此外如六安银针、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评述。此外还写下许多茶诗,如试茶诗:闽人种茶如种田,郄车而载盈万千;我来竟入茶世界,意颇狎视心逌然。描写福建人普遍种茶的情形,置身其中,彷佛进入茶世界。湖上杂事诗:烟霞石屋两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阳;万片绿云春一点,布裙红出采茶娘。描写身着红布裙的采茶姑娘在万片绿云的茶海中采茶,分外醒目。又渔梁道上作:远山耸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间闲立久,采茶人散夕阳西。可知他旅游时,除了欣赏群山万壑、山涧溪流的美景之际,亦不忘留意当地的茶叶文化,可看出他对茶的钟爱程度。品茶评茶藏茶 独到妙法妙论 袁枚70岁那年,游览了武夷山,对武夷茶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他先前对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浓苦,有如喝药,因此他向来不喜欢武夷茶,但是乾隆五十一年(公元一七八六年)他游武夷山,来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却让他对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观。他在随园食单茶酒单记载了当时的情形: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有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这位茶叶专家从所用的茶壶、茶具到饮茶的步骤、感觉与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写,一杯好茶的确能涤净尘虑,抚平烦躁。袁枚认为:除了有好茶必须收藏得法才能保存长久,而要泡出一壶好茶,除了要有好的泉水之外,对于火候的控制亦是一门极重要的学问。对此他也有一段精彩的描叙: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驿而办。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然入贡尚不能多,况民间乎!他以为他以为要泡出好茶,需先有好水,在此他再度推崇武夷山所产的茶为天下第一。接着他继续提到收藏茶叶的方法:其次,莫如龙井,清明前者号莲心,太觉味淡,以多用为妙。雨前做好一旗一枪,绿如碧玉。收法须用小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