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诗经》两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诗经》两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诗经》两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诗经》两首课件_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2.4诗经两首课件(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走进精彩课堂昔时顽童开蒙,我们就是用诗经的浩荡的浪花进行洗礼的。诗经不是识字课本,而是东方美学的一条大河。那是采诗官在千年木铎声中收集的先祖的美感之源,这些能量巨大的水,穿越了浩浩时空流淌至今,依然保存着最初的冰雪气质。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像,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结,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基因,是一种灵魂酵母,诗经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诗经里的重章叠唱的特点。2掌握氓与采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3掌握四言诗的朗读节奏和这两首诗的比兴运用的特点。4培养结合注释初步读懂古诗的能力;品味、体会文章的内涵,提高把握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6文言句式(1)判断句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2)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7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又称“诗三百”。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指十五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是周代贵族所作的乐歌,也有一部分民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曲。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铺陈其事而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经六义即是赋、比、兴、风、雅、颂的合称。,8结构图示,9课文译释氓这个小伙模样忠厚老实,拿着布匹来换丝。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来与我谈婚事。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是你未找到好媒人。请你不要生气,约定秋天为迎亲的好日期。登上那倒塌的墙垣,遥望复关(盼夫郎)。看不见心中的复关,我心伤悲、热泪涟涟。见到复关(郎君来),我有说有笑乐无边。你占卜问卦求神帮,卦象吉利无凶险。你用车子迎娶我,一起嫁给你连同财物与嫁妆。,桑叶还未凋零,它的叶子新鲜润泽。哎呀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哎呀女子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将无法解脱。桑叶凋零之时,它的叶子枯黄并零落。自我嫁到你家来,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将我车帷打湿。我没有什么错,你的行为前后迥异。你的爱情毫无定准,感情反复无常不专一。,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活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我的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静下心来想一想,只有自我伤心泪水流。(原想)同你白头偕老,但如此偕老让我怨恨。淇水(再宽)总有岸,低洼之地(再大)总有边。(遥想)少时青梅竹马之欢,你我尽情说笑乐无边。你的誓言是何等的真挚诚恳,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旧情不念,那就就此了结,我把思情与你断!,采薇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抽芽生出来。要回家了要回家了,到了年末仍未归。我们家已支离破碎,只是因与犭严狁交战之故。无暇安居与休息,(也只因为与)犭严狁交战之故。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是多么鲜嫩。要回家了要回家了,心中是多么忧愁。忧愁的心好似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我们戍守的边防战乱未平,无人可以委托探听家中的消息。,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的茎叶已经变老了。要回家了要回家了,又到十月小阳春了。征役没有休止,我们无暇安居休息。忧愁的内心无比痛苦,我服役在外至今未归。那盛开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花。那高大的战车是谁的?是将帅的战车。兵车已驾起(待发),驾车的四匹雄马雄壮高大。岂敢安然而居,一月内多次取胜。,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雄马雄壮高大。将帅靠立在车上,士兵以车作掩护。四匹雄马行列整齐动作熟练,还有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和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怎能不每天戒备呢?犭严狁之难实为紧急。犹记我离开故乡去服役的时候,杨柳依依。如今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漫天飞雪我百感交集。道路泥泞步履维艰,饥肠辘辘口渴如火。我心中是多么凄凉悲伤,满腹伤痛谁人懂得。,1氓是一首叙事诗,故事情节是怎样安排的?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这首叙事诗情节完整,层次分明:第一章写订婚,第二章写结婚,第三章写所得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第五章写受虐待,第六章写与男子决绝。全诗大体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融于叙事、议论之中,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性。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表明“我”作为一个纯真、热情的少女,对爱情和幸福充满了渴望。婚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作为人妻,却遭遗弃,既后悔又令人伤心。当初的渴望变成了失望,对比强烈。也有“氓”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对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婚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心愿已经实现了,就对妻子施暴了。,婚前婚后,判若两人。也有“我”与“氓”对爱情态度的对比:“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些对比,鲜明生动,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2氓中哪些诗句是比兴句?好处是什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及“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比兴句。这两处使用比兴手法的好处有:结构上:在叙事中插入比兴句,使叙事暂时中断,这样就避免了叙事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所插入的比兴句在内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诗的前半部分写婚前,后半部分写婚后,中间的比兴起过渡作用。,内容上:比兴句唤起人丰富的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确信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不过也不妨理解得宽泛些,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如同女主人公和“氓”之间情意浓密时;“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景象,则如同两人感情枯竭时。用女子很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的身份非常切合,富于生活气息,同时还暗示了她的勤劳。,3采薇这首诗表现了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采薇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能尽快回家,内心里充满着忧伤。前三章的许多诗句都表现了这种感情,最后一章又加以深化。由于意识到是敌人入侵才使得自己“靡室靡家”“不遑启居”,因此,他对敌人满怀怨恨,在对敌的战斗中充满同仇敌忾之情,对于自己的阵营也怀有一种自豪感。这种感情在第四、五章里有所表现。,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这四句诗里含有两幅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幅画面中,却没有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富于形象性,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牵挂家里,内心非常痛苦,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而是百感交集。,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但同时又会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的对比给人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他此时复杂的感情。,5氓中三写淇水,有何作用?氓一诗中,三次提到淇水,首章有“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有“淇则有岸,隰则有泮”。三次写淇水,含蓄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轨迹。当年初议婚约时,她曾“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订下了“秋以为期”的誓约,才有了以后的一切。淇水,是她那段欢乐、甜蜜生活的开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涉淇订约的自然延展,是她爱情的高潮、欢乐的顶峰,然而同时也是她“三岁”为妇的不幸遭遇的起点。,当她走在回娘家的路上,又见“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过去的甜蜜更加重了现在的痛苦,如万箭穿心,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呼喊:“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此来告诫同伴。在痛苦中,女主人公开始了反思,决心结束这段痛苦的爱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岸”和“泮”是刚毅决绝的开始,也是清醒的开始,更是痛苦的为妇生活的结束。,6氓和采薇的艺术特色?氓1回忆和对比。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的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是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恋爱、生活前后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2.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六句劝说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第四章,前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由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采薇1.情景交融的写法。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2.重章复唱的形式。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3.多用叠字,音韵和谐。诗经中大量运用叠音字(重叠字),这不但丰富了词汇,而且写景状物,拟形传声,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如采薇中,“烈烈”形容忧心如焚;“业业”“翼翼”形容战马雄健,行列整齐;“依依”形容柳枝的柔软婀娜;“霏霏”形容雪花稠密纷扬;“迟迟”形容步履艰难缓慢。这些叠音字,或抒发忧愤的感情,或摹写事物的状态,或描述自然景色的特点,都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诗句声韵铿锵,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如何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一、什么是诗歌形象:通常是指诗歌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诗人自己的形象),也指咏物诗中所借托的事物(物象)和写景诗中的景物(景象)。,二、诗歌形象的分类:1.诗中主人公形象。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在儿子远游前给儿子缝补衣服,疼爱儿子的慈母形象。,2.诗人自己的形象。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月思家的诗人形象。3.咏物诗中借托的物象(事物):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石灰这一物象。它在深山中被开采出来,然后在烈火中焚烧,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诗人借石灰寄托自己不畏艰苦的考验,坚决保持清廉品质的志向。,4.写景诗中描写的景象(景物)。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写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红叶等景物,构成了一幅秋山晚景图,流露出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从诗歌主客体角度来看,诗歌形象可分为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中的带有作者浓郁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碧空”“长江”等景象属于客体形象。据此我们可以想象出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站在江边目送友人依依不舍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就是主体形象。再如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中的“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是客体意象,而所传达出来的男主人公离别后的凄凉情怀,则是主体形象。,三、古诗中人物形象:1.傲视权贵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当权者的思想,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着想,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3.钟情田园的形象。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爱贤惜才的形象。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掩地表现在字里行间。,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6朋友离别的形象。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送别朋友时,劝朋友再喝一杯酒,走出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表达了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依依不舍的情怀。,7.报效国家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士们身经百战,金属的盔甲都磨穿了,但仍要坚守边疆,打败敌人,流露出一腔爱国的豪情。8.归隐山林的隐士形象。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中通过诗人和童子的对答,塑造了一个整天在云雾萦绕的深山中采药,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形象。,(一)课内阅读一、阅读氓,回答1114题。11从诗歌中找出两个现在还常用的成语,并作解释。(1)_:_。(2)_:_。【答案】(1)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2)信誓旦旦誓言真挚,诚恳可信,1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现了女主人公婚前_的性格。【答案】纯真热情,13“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主人公从痛苦的生活经验中认识到在恋爱、婚姻生活中_,流露出来的感情_,决绝而不留恋。【答案】男女是不平等的悔恨多于哀伤1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_的性格特点。【答案】清醒刚烈,二、阅读采薇,回答1517题。15诗人出征,历尽艰辛磨难,他对这次战争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诗歌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_【答案】诗歌所写,是一次反击外敌入侵的战争,诗人尽管历尽军旅生活的磨难,但因抒情主人公把这一切灾难的根源,归结为犭严狁的无故侵犯,所以他对战争并不表示强烈反对之意;“之故”在同一章中两次出现,表现了他对此次战争的态度。,16诗歌前三章都用“采薇采薇”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_【答案】诗歌前三章用“采薇采薇”开头,章句的重叠使诗歌在韵律上和修辞上都收到美的效果;用“采薇采薇”起兴,引出诗歌后面叙述的内容,写诗人因犭严狁入侵,服役从征,加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17诗歌前三章第二句分别为“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_【答案】“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是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同时也是写战争延续的时间,从春初直到岁暮。,18补写出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1)_,_。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淇则有岸,_。总角之宴,_。(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4)三岁为妇,_。_,靡有朝矣。,【答案】(1)淇水汤汤渐车帷裳(2)隰则有泮言笑晏晏(3)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靡室劳矣夙兴夜寐,(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1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9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首先要弄明白所谓内容是指诗歌表现的哪方面的事物或生活,如爱情诗、思乡诗、离别诗等;所谓写法是指诗歌是如何表现这种内容的;其次认真阅读全诗,结合前面所学的诗经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概括。,【答案】这首诗是爱情诗,哀婉清丽,格调缠绵。写法上运用了起兴、重章叠唱的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起兴的手法。整首诗三节,每一节相同的位置句子基本相同,采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20简要概括诗中人物形象。答:_,【解析】解答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把“伊人”当作题干中的“诗中人物形象”。注意到这一点后,去诗中筛选表现抒情主人公也就是“诗中人物形象”的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另外注意的是简要概括,组织答案时不必进行分析。【答案】这是一个情思满怀、不畏险阻却难与意中人相会的苦恋者形象。,21全诗共三章,都以“蒹葭”“白露”起兴,试分析其作用。答:_【解析】组织答案时不要只写理论知识,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一般情况回答诗歌表现手法的作用时,答案的基本格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答案】通过清秋萧瑟秋景的反复渲染,衬托了主人公愁肠百结的心境。情景交融,意境悠远。,22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要求:以“儒家学者”为开头。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答:_【解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务必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23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有一种默契叫做心照不宣;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_;有一种_。【答案】有一种幸福叫做有你相伴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眼欲穿。,242009年3月,合肥晚报举办了一次“逍遥杯”读书格言征集活动,请你以“书”为开头自拟一条格言参加应征。要求: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构成排比句式,说出书的特点和作用。_【答案】书是一股甘泉,滋润人的心灵;书是一面镜子,矫正人的品行;书是一位向导,引导人走向人生的辉煌。,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作文。老树的影子是一堵墙/黑色的墙/小树的脖子/伸了又伸/也望不到春天/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老树走了的时候小树也长成了墙/有更小的树/在墙下请认真阅读上面的小诗,理解诗歌寓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本题的材料是一首小诗,读完材料后可知,诗中将树的影子比喻为“一堵墙”“黑色的墙”。所以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跟墙相关的内容。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因为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然而,世界上还有许多无形的墙,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隔开了心灵之间的交流。,有些人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化,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因此我们可以围绕打倒、推翻“墙”的内容来写。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赞扬墙的角度来写,有时需要堵住腐败的墙、自私的墙,等等。其次,由老树和小树的关系我们可以想到父母,可以想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树的影子可以看作是父母的爱护,小树伸脖子可以比作子女希望独立,因此,我们可以围绕这一层意思来写。,再次,由诗中一句“它站在墙下等待岁月/老树走了的时候”,可以围绕岁月不能在等待中消耗这一层意思来写。可拟题目如“再也不能这样活”“墙倒下了便成了桥”“放飞孩子,放飞希望”等。,跨越心中的墙有许多的事情,过去了才明白;有许多人,走散了才想起;有许多无奈,品味之后才知道是一种幸运;有许多得意,享用过后才明白是诱人的陷阱(点评:排比句意味悠远,富含哲理,同时又渲染了气氛。),这一切皆是因为墙的存在。(点评:点题,开启下文。)这样的墙无处不在,如雾如障,如丝如网。墙,就是生活中静静流淌的介质,隔断无数彼此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领域。墙,更代表一种精神的维度甚至限度,支撑起生活中那些微妙的边缘时光。他们是一个无法触摸的影子,让人们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走着脚下的那一条路。(点评:拓宽思路,进行论述。),生活中的墙很多,希望是墙,恐惧是墙;瞻前顾后是墙,信心百倍是墙。因为有墙,人们的生活才会有想象的余地,墙那边看不到的风景,永远是每个人心中最接近理想的彼岸。因为有墙,人们的行程中才有储存永不枯竭的能量的地方,即使身陷墙外的汹涌波涛,也可以在心中默念墙所在的方向,那里面有最执著的生活原动力。(点评: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墙”。),在有的人眼里,墙变化莫测,他们恐惧,他们担忧。他们让周围的墙包围,渐渐地失去了自我,甚至陷入绝望的泥潭,永远找不到生命的出口;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墙却是一种很具体的东西,他们在这墙上描绘蓝图,然后按着这蓝图去跨越墙、跨越生活,尽管墙的那边仍然是墙,但他们不在乎这些,他们所要做的惟一的一件事情,就是跨越。(点评:联系实际,指出解决办法。),有人说:因为活着所以我幸福。这是那些承认了墙的存在又跨越墙的人对生活的诠释,因为正视了墙而后又跨越了墙,所以他们是洒脱的。也有人说:生活让我好累好累。这是因为那些人过分看重了生活之墙,对墙显出无奈,他们在夸大墙的同时,墙也就真的变得很难跨越了。对于他们,其实不是生活让他们承受了艰难,而是他们自己给自己身上加了过重的负担,把自己给压垮了。(点评:墙不是别人筑的,而是自己筑的。)也许,有了墙,才有了思考,有了动力,有了让生命不断砥砺不断飞跃的理由。(点评:结尾令人深思,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点评:要写得深刻本文运用象征手法,以“墙”暗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困境和艰难。曲折地表达了生活的真理:人要敢于逾越,敢于逾越困境,逾越自己。文章开篇指出了“墙”的存在,接着点明墙的象征意义,墙的多种多样,又指出对待墙的主张,最后点明,墙是自己筑的,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文章结构严谨且层次分明。能够突破“墙”的表象,写人生之墙、生活之墙,使文章内容丰富深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高考写作越来越呼唤发展等级的今天,这样的文章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范文佳作。,(2010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浅议因材施教安徽一考生主题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孔子被奉为圣人,不仅是因为他的言行值得后人效仿,他的教育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孔子弟子三千,他强调因材施教,即对不同的人应根据其自身的长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正是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才使得其弟子都有各自的建树。因此,我认为正如我们强调因地制宜一样,我们同样应推崇因材施教。,“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不正是因地制宜的最佳说明吗?同样的河水散作千溪,如果只盲目地推广一种作物的种植,收成定不理想。因地制宜,根据水的深浅挑选不同的作物,会有丰厚的收获。自然如此,我们应从自然规律中看出,树人亦如此。英国的伊顿公学名扬天下,其数百年的教育中诞生了三十位英国首相以及数不胜数的各类大家,这样辉煌的成就与其开放的教学环境不无关系。伊顿公学秉承开放的教育理念,不反对甚至鼓励学生的言论自由。学生可随时表达异议,阐述自己的看法。,从另一个层面看,这不就是正在因材施教吗?课本的内容是千篇一律的,但是我们的思想是各有差异的,支持提出异议,这正是发扬个性、培养个性的沃土。伊顿公学正是因为坚持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才使得学生们的思想不受约束,个性得以张扬,才能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善于思考的人才,而不是只会背诵课文的书呆子。,这使我又想到了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他蜚声文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