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克服定势和培养逆向思维论文 【摘要】合理逆向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成功克服思维定势的过程。教师在各类数学问题解决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思维瓶颈所在,积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关键词】逆向思维结构定势功能定势状态定势因果定势 教育承载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创新性人才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就是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从思维过程的指向性来看,和正向(常规)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很容易造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格外注重“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能力与知识(包括隐性的)是相辅相成的,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很多知识都与“逆向思维”有关,如分析法、逆运算(如对数就是指数的逆运算)或逆命题(三垂线逆定理等)、充要条件、反函数、反三角函数、立体几何中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等,只要揭示“逆向”本质,不但能让学生将新知识合理建构在原有知识体系上,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能让学生不断认识逆向思维的过程和方法。 但是,仅凭这样,还是难以具有逆向思维能力。因为“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而言的,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小概率思维,就在于“正难则反”的一种策略观,如果不经过真正的逆向训练,着实难见成效。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正难”,但却不习惯也不善于“则反”,其原因是学生的大量训练往往是“类型方法”式的,学生在大量的思维定势中尝到的是甜头,而不是苦头。一旦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也只会怪罪于问题太难,技巧性太强,不能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层面。其实,运用逆向思维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也有其一定的方法,合理逆向思维的过程往往是成功克服思维定势的过程。在逆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克服常见的思维定势。 常见的思维定势有以下四类:结构定势、功能定势、状态定势和因果定势,它们分别为相对于结构逆向思维、功能逆向思维、状态逆向思维和因果逆向思维。为了克服长期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影响,减低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教师在各类数学问题解决中,一定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思维瓶颈所在,积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结构定势最为极端的一种表现,就是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构造主义),它认为要证明一个数学对象存在就必须把它构造出来。这显然与我们的数学主流思想是不吻合的。过度依赖结构,有时会造成一定的思维障碍。看到“”,就想到里面一定是平方式;看到“”,就觉得一定是负角;看到“”就觉得一定是两角和;无视题解目标,僵化地认为变形形式就应符合一般化简要求。比如,在判断函数f(x)=的单调性(题)中,学生很少会想到分子有理化(分母无理化),因为代数式分母不能是无理式的结构定势僵化了思维,束缚了学生思维的逆向转换。 数学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有着强大的功能,大到学科分支或重要的思想与方法,小到某个小知识点或某种数学技巧。正因如此,数学学习中,也往往会产生各种功能性定势。 比如,在本文题中,不但是结构定势,也是关于有理化技巧的功能定势(认为只能对分母实施有理化)。又如,在“积、商、幂的对数公式”初步学习中,学生对形如“loga(x3y)分解成logax和logay”的要求易如反掌,但对简单的“lg2lg5?”却一时拐不过弯,究其原因,由视觉连带造成了从左到右的结构性定势,又进一步造成了公式(等式形式)运用从左到右的功能性思维定势,这种定势相当普遍,阻碍了学生对公式的灵活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时强调公式有其逆用的功能,并配以一定的练习。 再如,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中,往往已知函数和求指数函数的各类性质(定点、单调性等)不同,但事实上,利用数形结合,不仅可以探求性质,也可以根据函数的具体性质,去求它的解析式,这是相当重要的。克服函数性质学习中的这种功能定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性逆向转换,在培养逆向思维的同时,又能为学生今后学习解析几何奠定基础,因为根据曲线性质求曲线方程以及根据曲线方程求曲线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中心任务。这种功能性逆向思维的正向迁移无疑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在数学中经常遇到状态性定势。比如,已知f(x)(x2)/(4x),求f-1(2)的值,学生的常见方法是:先求反函数,然后再求值。学生的主要思维障碍就在于对f-1(2)中的2存在着状态定势,总认为它是一个自变量,对应的是x,如果对这个状态不存在定势,那么就容易想到它其实就是原函数的一个函数值。故此,教师应点破实质,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定势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生真正能“吃一堑长一智”。 函数、方程、不等式是数学的三大代数形式,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转换,在许多题目中,都需要克服状态性定势。 比如:在求的值域中,我们就需要克服状 态性定势,将由函数转换成方程来进一步解决。只有不断联系并转换,才能克服状态性定势,从单一的逆向反转走向多维的逆向转换,并开拓逆向思维,培养出较高的逆向思维品质。 数学是注重逻辑的学科,因果关系是数学学科中表现最为普遍的一种关系,但是,若学生只会想当然地将“已知”看成“因”,将“”看成“果”,或者始终将命题的条件看成“因”,将结论看成“果”,那么,就会形成学习中的因果定势,阻碍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有这样的困惑:听老师讲或看别人做觉得不难,但是自己却不会做,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成的解答往往是从因到果进行演绎的,而问题解决思路的得出却又常常依赖于“执果索因”的分析。所以,必须培养学生进行因果反转式的思维训练。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证明就是一类很好的例子。又如,在学习单调性及反函数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反函数的单调性与原函数的单调性有何关系,这里就有着典型的因果逆向思维特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不仅是告诉学生或与学生共同推导这个重要推论,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因果逆向思维的自觉意识,让学生知道突破思维定势,就犹如突破了思维瓶颈,让学生感受到逆向思维是创新的一种新源泉。 综上所述,这四种逆向思维定势并不总是单独存在,教师多方位、多角度的关注,定能使教学处处体现出独到魅力,启发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在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上突飞猛进。 1唐庆华.新课标环境下克服思维定势负迁移之策略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xx(1) 2龙必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克服思维定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识创业投资风险评估与决策试题集
- 2025年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教程及题库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考试题库及解析
- 2025年CCD光电荷耦合二极管及其组件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建筑防水卷材及制品合作协议书
- 报关业务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2025年全自动变焦照相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手工制纸及纸板合作协议书
- 抢救车药品管理规范课件
- 2025年物理治疗康复设备合作协议书
- CPK数据图表生成器
- 农业经理人(中级)技能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高速公路工程电子招标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22年试行版)
- 云南省临沧县富康河铜矿勘探项目环评报告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公司档案分类方案
- 《艺术概论》章节测试及答案
- 艺术导论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宋小宝小品《碰瓷》完整台词
- 中国建筑史PPT(东南大学)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9第九章-心境障碍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