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悟宇宙奥秘的道德经,道德经精髓之高深、语言之玄妙、思维之缜密,恐非后人能与之媲美。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公卿,下至山野俗流,都对这部经书倾注了极大的崇敬之情。至今流传于世的道德经版本有一千八百多种。此书不仅在国内影响巨大,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至外国。十八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英、法、美、日等四十多个国家都在研究道德经,翻译此经的版本已达六百余种,其中日本人著述达三百三十余种。,在哲学上,赫拉克利特“一切都遵循着道”、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阿那克萨戈拉“以太”及“涡旋”论、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以至莱布尼茨的“单子”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谢林的“对立统一”规律、黑格尔之“辩证法”、海克尔“一元论哲学”等等不过只叙及其一、二而已。“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让我们尝试着打开老子的众妙之门,触摸那大道至简的道理。,“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是一座自然智慧的宝藏,对它的理解也因人而异、各执己见,且看历代名家怎么说。,在老子的智能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闪耀。”“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语堂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尼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胡适,孔子(前551前479)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列传)庄子(约前369前286,思想家):“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天下篇),司马迁在史记说:“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明也”,汉人班固在中考察诸子各派源流时指出:“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纪成败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守,卑弱以持。此君王南面之术也。”认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源于史官和帝王经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晋代道教大师葛洪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晋代哲学家王弼(226249,)说:“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老子指略),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在御解道德真经颁行的诏书中说:“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由汉以来,析而异之,黄老之学遂与尧、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余岁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尧、舜、周、孔之教,偕行于今日。”,宋朝文学家欧阳修(1007-1072)说:“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宋朝文学家苏辙(10391112)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宋朝朱熹也说:“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说:“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御注道德经)明代思想家王廷相云:“老、庄谓道天地,宋儒谓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故乃改易面目立论耳,与老、庄之旨何殊?”;程朱道学“理一而不变”为“老、庄之绪余也。”(王廷相哲学选集)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说:“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御制道德经序),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1909-2004)先生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严复(1853-1921)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点讲,一种巫教。”(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的旗手吴虞号称,要只手打倒孔家店,视老庄为反专制的“消极革命派”。陈柱认为:“道家之学凡数变。始为革命家,再变而为打倒君主政体者,三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中国物理学家董璧,在当代新道家中说:“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某些思想复归的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趋同的世界主义文化观。”“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出绿颜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抗生说:,老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以至整整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宇宙论(包括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发展过程。在先秦时期,老子哲学直接影响了稷下黄老哲学、庄子哲学和申不害、韩非的哲学,也影响了孔子、孟子、荀子的天人学说,乃至易传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亦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认为:“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人民领袖毛主席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著名学者萧焜焘,在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社会的生成。他高瞻远瞩,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的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萧萐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萧萐父,在“道家学风述要”一文中说:“道家学风体现在学术史观与文化心态上,更有一种恢宏气象。从总体上与儒、墨、法诸家的拘迂、褊狭和专断相较而言,道家别具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老子是人类文明智能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这个经历包括了无机、有机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无和有以及发展规律都是道本身实现过程之体现,人类认识领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领现代科学的革命腾飞。科学前沿的问题都等待用道的智能去解决。”,中国学者黄友敬在老子传真一书中说老子:,“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中国著名哲学牟钟鉴:在老子的道论及其现代意义中说:,“老子所说的道,有三大特征:第一,从发生论的角度,突出一个生字,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第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突出一个通字,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第三,从价值论的角度突出一个德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会人生的正路。”他还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海尔老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中国中医科学院傅景华教授说:,“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为甚懂得那么多道理,今天的人却望尘莫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至虚极、守静笃,在这种境况下人才能玄之又玄,达到众妙之门。,“HoldontotheTaoofoldtodrivethemattersoftoday”.,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道德经,或称老子,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治家、治学、修身的秘籍宝典。,道德经上下篇,上篇为道经,一章至三十七章,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下篇为德经,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道”是老子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他指出,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一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应和惩罚,甚至会带来灭顶之灾。,“德”,“德”是老子的人生观和社会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只有返璞归真地复归于婴儿般的自然纯真状态,统治者卑谦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发展。,老子其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史记记载,老子生于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农历二月十五。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今河南鹿邑东,司马贞史记索隐云:“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鹿邑:老子庙(太清宫),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廷熹八年(公元165年),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唐开元三十年(公元725年),玄宗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鹿邑有关老子的名胜古迹数不胜数,诸如老君台、太清宫、铁柱、牌坊、太极殿、九龙井等。,“老君台、升仙台”:河南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高约13米的高台,又叫“升仙台”,台上有座老子庙。,庙前埋有一根碗口粗的铁柱子,称为“赶山鞭”。,相传老子50多岁时曾在这里讲学,往来要经过一座山叫“隐阳山”。这座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又烈日当空,庄稼枯死。老子乘青牛飞过函谷关成仙以后,驾青牛一起飞回家乡去治理那座山。老子挥鞭打山,山顶削去了,飞到山东,成了泰山;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这时甩断鞭子,飞到了山西。手中只剩下一个杆子,就顺手插在地上,这就是这个铁拄子的来历。,参考链接:,中国自称和日本是友好邻邦,数十年前的那场战争,让两国人民结下了深仇大恨。战争结束后,在日本政府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涂抹屠城血证的时候,中国却给予日本足够的宽容,用“一衣带水”来解读两国人民的情谊。几代中国人都在试图忘却那场血流成河的惨剧,都在用中华民族的博大宽容之心去修复两国关系的裂痕。这个由日本老兵立下和平柱,竟然迷惑住了所有的老子故里人,善良的他们竟然把和平柱当成了两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见证,并把日本人立和平柱当成了他们表示忏悔的一段佳话写进了景点导游词中。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为日本人所谓的虔诚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时候,始作俑者竟然在暗地里嘲讽我们的善良;当我们为两国友好而欢歌的时候,他们竟然送给我们最恶毒的诅咒;当我们把一颗赤诚之心捧给他们的时候,竟遭到他们的肆意蹂躏!,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子像,宋代石雕,高约6米.,道德经成书,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五千言”,分为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关尹子,又名文始经关令子,全名文始真经。“关尹子”只是以官代名而已。关是指老子出函关的关,守关的人叫做关令尹,名字叫做喜,所以称为关令尹喜,后人尊称为关尹子。关尹子中国古代心理思想专著。道家著作,道教中称为文始真经。旧本作周代尹喜撰。南宋时始出于永嘉孙定家,殆系伪托。,一宇九藥,宇者,道也。关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错错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斗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争之,而介之,而之,而啧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曰: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元。物既如此,人岂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元。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元此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造元。学之,徇异名,析同实。得之,契同实,忘异名。曰:观道者如观水,以观沼为未足,则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泪皆水。,曰: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道无我,圣人不见己进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无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曰: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曰:一陶能作万器,终无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万物,终无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曰: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物迭迭而无非乎。电之逸乎,沙之飞乎。圣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曰: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夫何故?水无源无归。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曰:无爱道,爱者水也;无观道,观者火也;无逐道,逐者木也;无言道,言者金也;无思道,思者土也。惟圣人不离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曰:重云蔽天,江湖黯然,游鱼茫然,忽望波明食动,幸赐于天,即而就之,渔钓毙焉。不知我无我而逐道者亦然。曰:方术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强,或尚弱。执之皆事,不执之皆道。曰:道终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终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圣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曰: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执者,所以之天。为者必败,执者必失。故闻道于朝,可死于夕。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无,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恶者,自无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恶为有知,惟动物有之,一情冥者为无知。溥天之下,道无不在。曰:勿以圣人力行不怠,则曰道以勤成;勿以圣人坚守不易,则曰道以执得。圣人力行,犹之发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圣人坚守,犹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曰:若以言行学识求道,互相展转,无有得时。知言如泉鸣,知行如禽飞,知学如撷影,知识如计梦,一息不存,道将来契。曰:以事建物则难,以道弃物则易。天下之物,无不成之难而坏之易。曰:一灼之火能烧万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万物,物亡而道何在。曰: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历久得道。彼未死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生,不名为死。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事,不名为道。,曰:不知吾道无言无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异物,横执为道,殊不知舍源求流,无时得源,舍本就末,无时得本。曰:习射习御习琴习奕,终无一事可以一息得者,惟道无形无方,故可得之于一息。曰:两人射相遇,则巧拙见;两人奕相遇,则胜负见;两人道相遇,则无可示。无可示者,无巧无拙,无胜无负。曰:吾道如海,有亿万金,投之不见;有亿万石,投之不见;有亿万污秽,投之不见。能运小虾小鱼,能运大鲲大鲸。合众水而受之,不为有余;散众水而分之,不为不足。,曰:吾道如处暗。夫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而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曰:小人之权归于恶,君子之权归于善,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曰:吾道如剑,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伤。曰:笾不问豆,豆不答笾,瓦不问石,石不答瓦,道亦不失。问欤答欤,一气往来,道何在。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骎,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圣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丰,不借道于圣,不贾道于愚。,鲁迅故事新编出关插图,2009年10月26日,岳麓山老子像(右),茅山老子铜像,老子道德文化园和高16.8米的老子铜像,2011广东道教文化节落成。,鹿邑老子文化广场老子雕像通体采用优质白色花岗岩石料,像高27米,位于老子文化广场南侧,对面为其出生地太清宫。,5月16日,世界最大的老子铜像在河南省栾川县老君山老子文化苑落成。,为弘扬老子思想,整合老君山旅游资源,栾川县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老君山吸收社会资金3.5亿元开发旅游,建起老子文化苑,苑内的铜像通高59米,老子铜像高38米,用360吨青铜铸造,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老子铜像。,河南老君山原名景室山,因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修炼悟道于此,后更名为老君山。它是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道家文化源远流长。老子铜像高38米,通高59米,锡青铜铸造,重达360吨。,函谷关问道,雍正款象牙老子像,庄子天道:孔子见老聃,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闻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孔子曰:“善。”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说,曰:“大谩,愿闻其要。”孔子曰:“要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之性邪?”孔子曰:“然。君子不仁则不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性也,又将奚为矣?”,老聃曰:“请问,何谓仁义?”孔子曰:“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老聃曰:“意,几乎后言!夫兼爱,不亦迂乎!无私焉,乃私也。夫子若欲使天下无失其牧乎?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意,夫子乱人之性也!”,曲阜,洛阳,.,.,孔子,老子,老子传,序言:找回人类004第一章揭开神秘的面纱0061其思玄远,其人淡淡0071老子其人0111人生的根基0131人生的境界0161快乐与享乐0201开窍与离窍023,第二章春秋乱世0261武王分封0271宗法与礼制的社会0291周室衰微0311乱世哀鸿0331生产力根源0361圣人出039第三章坎坷人生0411史官家世042,1逆境中的童年和少年0431第一次被免职0471复职与孔丘初访0521第二次被免职056第四章探求天道0601对礼制的叛逆0611孔丘再访与仁义之争0651居沛求天道0701孔丘三访0741去凡尘隐生关外081,第五章悟道与证道之一人生的出路0831世俗的山谷0851灭外欲,存人性0901找回自我0941做人的根本0971最高的境界1001挣脱世俗的压力103第六章悟道与证道之二无为而无不为1071无为不为1091治大国,若烹小鲜1121弱者道之用115,1三年不鸣1181成功的领导120第七章悟道与证道之三正反相通1221自知与知人1241生命与名利1271拙与巧1301福与祸1331生与死135第八章冷眼看老子138,道德经思想,道德经一书是一个唯物主义体系,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它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意志有目的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它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思想史简表,道德经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和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的31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今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现存2046字,约为今本的五分之二。,“从语言、思想、思维等方面证明今本老子比简本老子多出的部分不是老子散失的作品,而是传释老子的注本,并进而证明它的作者就是秦献公时期的太史儋。”论简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关系,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21卷2期,罗仲祥毕节师专政史系。,其次则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秦古隶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汉古隶帛书老子乙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北大西汉竹书,在竹书存放处可以看到竹简保存情况良好,表面一般呈褐色,质地硬实,字迹清晰,墨色黑亮。这些竹简宽度一般在0.5-1.5cm左右,长度也从十几到五十多厘米不等。竹简上的隶书文字也很优美,文字抄写非常工整。朱凤瀚说,至少有七八种不同的书风,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朱凤瀚介绍说,北大西汉竹书属古代书籍,不见簿籍、律令和公文等官府文书,不见遣策书信等私人文书。书籍没有儒家书籍,“抄写年代初步推断在汉武帝后期”。北大收藏的西汉竹书中,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老子汉代古本,残缺部分仅占全书篇幅的1%,几乎堪称“完璧”。,此次发现的老子古本,比之前的版本王堆帛书本、郭店楚简本更完整。朱凤瀚介绍说,这个老子古本,全书仅缺少一两枚,“218枚,5300多字”。目前通常所用的老子马王堆本虽是全本,但比较残破,而郭店本内容则只有今本的五分之二。其中首次发现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分别对应今本德经和道经,“这种命名方式在老子古本中首次发现”。每篇片还均有分章符号,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这是探讨老子分章最原始最齐全的资料。”朱凤瀚说。,据朱凤瀚教授介绍,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在整理编纂中实行各卷编撰者的个人负责制,但每卷书稿付印前,均由出土文献研究所主持召集相关专家进行多次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各卷编撰者在听取大家意见并作出修订后定稿。这部大型资料集计划分为七卷,自2012年底开始陆续出版,卷次大致按照汉书艺文志“六略”的顺序来编排:第一卷:苍颉篇;第二卷:老子;第三卷:周驯、赵正书、子书丛残;第四卷:妄稽、反淫;第五卷:数术类文献五种,即荆决、六博、雨书、揕舆、节;第六卷:日书类文献三种,即日书、日忌、日约;第七卷:医方。,经过近四年的整理和编辑,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备受瞩目的重要典籍老子,已于2012年12月出版。,现存老子的版本还有许多,据统计:石刻14种,以唐太宗时虞世南校写的石刻老子为最古;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次之。唐写本老子残卷,散见于各地保存的敦煌经卷中,为数颇多。木刻以宋刊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为早,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初编有影印本。明正统道藏搜集道德经本文及汉、魏、唐、宋、金、元、明注本,总计有41种之多。,解老、释老版本,战国末的韩非解老、喻老;汉代河上公老子章句;魏晋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何晏老子道德论;唐代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宋代道士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王安石老子注(已佚);明代焦竑老子翼;清代毕沅老子道德经考异;近现代有朱谦之老子校释;高亨老子正诂;任继愈老子今译等。,河上公不传姓名,隐于黄河岸边而俗称。因通晓经典汉文帝亲访于河上。(公元20年至公元158年之间,东汉早期。),据今本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孝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时文帝好老子之道,诏命诸王公大臣州牧在朝卿士,皆令诵之,不通老子经者,不得陛朝。帝于经中有疑义,人莫能通,侍郎裴楷奏云:陕州河上有人诵老子。即遣诏使赍所疑义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嘉幸诣之,公在庵中不出,帝使人谓之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民,域中四大,而王居其一,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朕能使民富贵贫贱。”,须臾,公即拊掌坐跃,冉冉在空虚之中,去地百余尺,而止于虚空,良久,俛而答曰:“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之有焉?君宜能令余富贵贫贱乎?”帝大惊,悟知是神人,方下辇稽首礼谢曰:“朕以不能,忝承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而志奉道德,直以暗昧,多所不了,惟愿道君垂愍,有以教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究之,所疑自解。余著此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勿视非人!”帝即拜跪受经,言毕,失公所在。遂于西山筑台望之,不复见矣。论者以为文帝虽耽尚大道,而心未纯信,故示神变以悟帝,意欲成其道,时人因号河上公。,河上公本文句简古,为道教所尊崇。其思想特色是将治国与治身相提并论,认为“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二者相通的桥梁就是“法道无为”。,王弼(226249年)曾任尚书郎,少年即有文名,卒年仅二十四岁。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十多岁时,即“好老氏,通辩能言”,“当其所得,莫能夺也。“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以无为本”,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又以为“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又“援老入儒”,以玄学代替当时逐渐衰微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所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中国式的形而上之学在王弼手中已具雏形。王弼的贵无论对后世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他的玄学对佛教中国化、本土化也起了重要作用。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王弼集校释。,太上玄元道德经小楷帖。元赵孟頫正书,延佑五年(1318)十一月,顾信摹勒,吴世昌镌刻。,敦煌写卷,道德真经集义卷之十二(明正统道藏本),清嘉庆年,四川成都蒋元庭辑道藏中主要经典,并增加了藏外道经,编辑刊刻成道藏辑要;,唐景云老子石造像:年代较早,造像品相较好的唐老子像,现藏山西芮城博物馆。,这是现知第一件有关老子的铜铸像,现藏山东博兴博物馆。任颐为清著名人物画家。现藏南京博物院,世界的道德经,早在唐代,道德经就已被翻译为梵文。近代,道德经传到了西方。已知西方最早的道德经译本,是18世纪末叶一位耶稣会传教士翻译的拉丁文本。进入十九世纪后,法文译本、英文译本、德文译本等先后问世。目前,道德经的外文译本已近三百种,涉及几十种文字。道德经从古至今注释者三千余家,出版发行量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圣经。,道德经赏析,原文解读主要参考: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王卡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8月版。,河上公注本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东汉社会尚黄老神仙的思潮。河上注将治身与治国相结合,主张身国同一。以人君作为养生之道的施教对象,把养生之道和人君的南面术联系起来。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十章)。,近人朱谦之认为:王本属文人系统,一般为学者推崇;河上本近民间系统,文句简古。河上本与王本比较,以河上本为优。至今一些学者认为,河上注本有的地方胜过了王弼注本,保存不少精义,可与王注并行,取长补短。,香港回归10年万人诵道德经创吉尼斯世界纪录,蓬瀛仙馆长期以来致力推广道教文化,是项活动是该馆庆祝创馆八十周年的首个活动。,李宏之致词时说,天下隐贤多道家,道德经的哲理未必是大众思想的主流,但往往在一瞬之间却能发人深省,并发挥其妙用。好像现时全球经济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经云知足者富的思想,让我们着眼心理的安泰而非物质的追求;经云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让我们知道无论风雨多大,总会过去,无须过分惊惶;而祸兮福之所倚的哲理,让我们体会经济循环起伏,知晓危中有机。事实上,道德经教人要致虚守静、反璞归真,对营营役役的现代都市人来说,正是一剂清心良药。,我国当代学者型军旅书法家赵国联,以其深后的艺术功底和饱满的爱国激情,于2004年6月23日,倾心专注连续八小时,一气呵成,挥毫书就118页(6尺整张宣纸)5000言的道德经草书大作,后经他亲手仿古染色、装裱装订成书。其封面、封底、均采用名贵的紫檀木,由专业工艺厂承制。该书长114cm、宽92cm、高30cm,加上扉页和一页小楷书写的道德经全文,共计120页,总重量达350公斤。该书笔墨挥洒自如,笔力遒劲潇洒,笔笔欲飞、浑然天成,章法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中华文明特别是老子哲学奥妙无穷,赵国联偏爱这位洞察天地、俯仰人生的古代哲人。道德经,赵国联半生写了数百遍,5797个字,他早已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他越写越感到一种使命感:如何能让中华民族的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继承发扬呢?这也许是他余生要做的事情。,“反横书”道德经百米长卷湖北,模糊把握:中国的上帝们大致师承两家,老子、孔子。严格的说:老子是思想家。孔子是教育家。认真的讲:老子思想的核心是师法自然。孔子教育的核心是君臣父子。,解密历史:皇权大多外用(对庶民)孔子,因为孔子讲秩序,讲等级排序。皇权大多内用(对自己)老子,因为老子讲大道,讲变化发展。显而易见:外用孔子,是为了维护皇权,愚弄庶民。内用老子,是为了拓展皇权,发展自己。显而易见:教育家,充其量是一个教书匠。思想家,说到底是一个智慧者。,显而易见:教书匠不断地给庶民画地为牢。智慧者不断地让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拓展训练课心得体会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基础知识》高分题库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别墅外墙装修的合同范本
- 乡镇房门面出售合同范本
- 卤菜销售厂家供货合同范本
- icp托管商资质及合同协议
- 高价回收钢厂铁渣合同范本
- 制袋机设备出售合同范本
- 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强化训练模考卷附答案详解(精练)
- 小儿手足口病培训课件
- T/CHATA 035-2024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 委托生产卫生纸协议书
- 探究情侣关系中礼物形象一致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礼物交换体验的影响
- 铁路工务安全规范培训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超市诚信课件培训
- 防火防电防交通安全课件
- 2025年保安证考试题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系统集成项目安全调研评估报告
- 2024辽宁交投艾特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