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中规院厦门分院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最终成果 03文本双面_第1页
167 中规院厦门分院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最终成果 03文本双面_第2页
167 中规院厦门分院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最终成果 03文本双面_第3页
167 中规院厦门分院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最终成果 03文本双面_第4页
167 中规院厦门分院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最终成果 03文本双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序 言 序 言 非常感谢石井镇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 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承担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任 务。使我们有机会如此近距离的了解一个典型的 海峡西岸经济区“明星镇”的成就与现实、发展 与未来。 发展,是当今中国社会一个紧迫的问题,然 而, 步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的不仅仅是发展的问题, 还有转型。 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石井镇,是我国城镇 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 历经了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持续迅猛发展、城镇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 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生态结构发展了深刻变化, 整个社会生态(阶层)结构呈现出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的趋势,社会分化和流动的机制发生变化。 自然资源面临发展的压力增大,土地、水等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成为短缺的资源,以农耕、渔 业为特征的农业生态系统已被现代工业化社会所 取代。已初步完成工业化进程的石井未来面临着 严峻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问题。 本次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选择产业发展及转 型这个命题对石井镇的社会结构、 经济产业结构、 城镇规划建设进行考察,希望能加深对石井现状 发展情况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适应新形势的城镇 空间结构以及规划建设文件。 按照国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 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思想,结合石 井镇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大胆地 提出“城镇一体化城镇一体化”的规划思路,也是针对沿海 地区部分发展迅速的工业型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 思路进行一种尝试、突破和创新。 本项目工作开展于 2007 年 8 月, 至今已近两 年。在此期间,由于上位规划尚未确定(如南安 市沿海三镇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南安市中部城镇 协调规划等) , 加之相关规划不断调整 (如沿海大 通道的线型调整、南石快速公路线型调整、城市 联盟快速路的线型调整等) , 使得本项目的规划编 制也一直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几易其稿,现阶 段所提交的成果为送审成果。 感谢石井镇企业办、村建办、国土所给予项 目组有力的技术支持。 2 项目名称: 南安市石井镇总体规划修编(20072030 年) 项目委托: 南安市石井镇人民政府 主编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 资格证书: 规划甲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院 长: 谢映霞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管院长: 李金卫 高级城市规划师 总 工: 孙家森 高级工程师(项目主管总工) 副 总 工: 李耀武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王冬冬 注册规划师 项目负责人: 郑开雄 城市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 郑开雄 城市规划师 徐晶晶 城市规划师 孙 威 城市规划师 刘 敏 给排水高级工程师 张玲玲 给排水工程师 张洪杰 给排水工程师 钟东云 路桥工程师 刘彦昌 路桥工程师 谢 磊 电力工程师 崔 博 环境工程师 协编单位: 石井镇企业办、村建办、国土所 3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 以及南安市石井镇实际情况制定。 第2条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1.1) ;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4、石井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5、石井镇各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周边镇区相关规划资料; 6、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第3条 规划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规划区范围即石井镇陆域行政区(海堤以内)面积为 83 平方公里,南部海域整 理区约为 20 平方公里,所辖海域约为 37 平方公里,总计规划区范围 140 平方公里。 第4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 2007 年2030 年; 远 景: 2030 年之后。 第5条 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执行本规划。 4 第二章 城镇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 城镇发展总目标 把石井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结构优化、设施齐全、人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一体, 社会文明的海西对台港口工贸强镇海西对台港口工贸强镇;对台合作交流的经济先行先试区;泉厦漳经济走廊重要 的节点城镇;泉州南翼港口、物流集散中心;南安沿海产业带的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基地。 第7条 经济产业发展策略 1、构筑石井镇在厦漳泉城镇群中的区域协调关系; 2、通过承接台湾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推进石井镇工业化进程; 3、围绕支柱产业建立完善的科研教育人才网络; 4、以强化城镇功能为宗旨,建立完善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 5、通过生态保护、旧村改造双管齐下,塑造石井新形象; 6、深入挖掘和培育城镇特色要素,构筑城镇发展特色。 确定石井镇未来重点发展港口物流业、对台科技产业、先进制造加工业以及为城镇及区域发 展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 第8条 人口社会发展策略 引导提高村镇城镇化质量,促进加快外来人口本地化进程,构筑合理的社会人口结构。 第9条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 1、建成区的管理与整合:调整、归并现状零散的工业用地,整合集中成若干工业基地,并 统一配套生活居住设施;改造更新旧村及老工业基地,构建城镇空间格局。 2、新增用地的拓展与引导:高标准建设石井城镇中心服务区;统一规划、建设行政服务中 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南部海域整理区。 5 第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10条 城镇性质 规划期 (20072030 年) : 闽南地区以临港物流、出口加工为主的物流集散及加工制 造业基地。 远 景 (2030 年及之后) : 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对台港口工贸强镇。 第11条 城镇职能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层面,承担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功能;在泉厦漳经济走廊层面上,承担以 临港物流集散、加工制造为主导功能。 第12条 城镇人口规模 至规划期末(2030 年)石井镇人口总数: 25 万人 规划远景石井镇人口极限规模: 40 万人 第13条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2030 年控制在 58 平方公里以内。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2030 年控制在 58 平方公里以内。 石井镇就自身发展而言,扣除南安市级“飞地”及区域交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33 平方公里范围内。其中,新增建设用地为 24.25 平方公里,已有建设用地为 8.75 平方公里。 6 第四章 城镇土地利用区划 第14条 禁止建设区 城镇禁止建设区包括苏内水库、后井水库、芦青水库、扬仔山、扁担山、麒麟山、眠虎山、 狮头山等。 禁止建设区 城镇禁止建设区包括苏内水库、后井水库、芦青水库、扬仔山、扁担山、麒麟山、眠虎山、 狮头山等。 第15条 限制建设区 未调整的基本农田用地、规划沿海大通道以南的海域整理区。 限制建设区 未调整的基本农田用地、规划沿海大通道以南的海域整理区。 第16条 发展建设区 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的用地。 发展建设区 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的用地。 第17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按照南安市石井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2010 年前城镇建设 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保护区 严格按照南安市石井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区内基本农田。2010 年前城镇建设 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第18条 规划期内,因城市建设需要启用石井镇南部的海域整理区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 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规划期内,因城市建设需要启用石井镇南部的海域整理区用地,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组织 上报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第19条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为城镇内河流与规划保留的自然山地, 是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敏感 地区。应保持其现状土地使用性质,严格限制城镇建设占用该区域用地。鼓励集体与个人造 林育林。 生态敏感区 生态敏感区为城镇内河流与规划保留的自然山地, 是影响城镇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敏感 地区。应保持其现状土地使用性质,严格限制城镇建设占用该区域用地。鼓励集体与个人造 林育林。 第20条 特别管治区 特别管治区为石井镇水源保护区、环城绿带内应异地置换的建设用地。 特别管治区 特别管治区为石井镇水源保护区、环城绿带内应异地置换的建设用地。 第21条 水源保护区内禁止毁林开荒、毁林种果。现有果园应全部退果还林,通过育林改造,采取树 木自然生长(不松土、不施肥) ,并种植对水源保护有较高价值的乔木、灌林、草地等建设 水源涵养林。 第22条 穿过水源保护区内的道路禁止运输剧毒物品的车辆通过;运输酸液、碱液、毒性液体、有机 溶剂、油类、农药、化肥以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物质,必须采取防溢、防渗、防漏措施和 事故应急措施。 第23条 水源保护区范围用地为禁止开发地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办公楼、厂房等建 筑物以及其他与水工程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设施。 水源保护区范围用地为禁止开发地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居民住宅、办公楼、厂房等建 筑物以及其他与水工程和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设施。 第24条 控制整合特别管治区内现状建设行为,近期保留符合环保要求、截污设施完善、建筑质量较 好、规模成片的村民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这些用地应限制其新建、改建与扩建,并逐步减 少该用地的建筑总量,直至完全异地置换。 控制整合特别管治区内现状建设行为,近期保留符合环保要求、截污设施完善、建筑质量较 好、规模成片的村民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这些用地应限制其新建、改建与扩建,并逐步减 少该用地的建筑总量,直至完全异地置换。 7 第五章 城镇总体布局规划 第25条 总体布局原则 1、集约利用土地,用地功能明确,结构清晰。 2、突出石井作为滨海、临山城镇的特点,创造良好的城镇景观。 3、合理完善城镇功能分区,强化城镇中心区功能。 第26条 城镇布局结构 1、空间结构 以规划的道路骨架为基础,形成“三横四纵”的路网构架,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主,保持 传统的城镇格局特征。 石井镇城镇建设空间呈现“一心六区、层级结构”的总体布局形态。即城镇中心区、对台 物流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港口物流组团、对台科技生态组团、石井湾工业组团和商务休 闲组团 2、发展轴 分为物流轴、生产轴、服务轴、生活轴。 8 第六章 综合交通规划 第27条 快速路 1、针对泉厦联盟高速公路(区域中通道) 、泉三高速公路南石支线进行线路规划,预留立交、 匝道,妥善处理与周围用地以及现状道路网衔接的关系; 2、对沿海大通道(石井段)进行线路规划,与沿海大通道水头段进行合理衔接,形成泉州、 厦门快速联系的区域南通道,同时考虑为城镇南部用地的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针对规划的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院前村南安市区,暂命名)与石莲公路的 交叉口,规划预留立交用地,在规划远期建设立交桥。 4、在对台科技生态组团用地南侧预留立交用地,作为科院路向南延伸至厦门第二国际机场 以及未来可能连接的泉金大桥。 第28条 省道 进行石莲公路的改造,目标是提高通行能力,处理好与周围用地关系。 第29条 主要对外联系干道 泉厦联盟高速公路、石莲公路(201 省道,改线) 、 科院路 (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 暂命名) 、延平大道、沿海大通道、泉金大桥(规划预留)是主要对外联系干道。 第30条 城镇道路分为城镇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3 个等级。 第31条 城镇主干路与走向 建立横纵交叉的网格状道路网络,形成“三横四纵”的城镇骨干道路系统。 “三横”由北至南分别为:泉厦联盟高速公路、石莲公路(201 省道) 、沿海大通道(南段) 。 “四纵”由西向东分别为: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院前村南安市区,暂命名) 、 联奎路(由对台出口加工区石井湾工业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暂命名) 、泉三高速公路南 石支线及连接线,沿海大通道(东段) 。 第32条 道路规划控制 1、经批准的城镇道路走向及红线宽度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不得调整修改。 2、道路红线内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性建筑物。 3、 根据规划需要, 新建城镇道路控制 15100 米宽的道路绿化空间, 分别为快速路 50100 米,主干路 2050 米,次干路 20 米,主要支路 1015 米。 1、经批准的城镇道路走向及红线宽度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不得调整修改。 2、道路红线内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构筑物及临时性建筑物。 3、 根据规划需要, 新建城镇道路控制 15100 米宽的道路绿化空间, 分别为快速路 50100 米,主干路 2050 米,次干路 20 米,主要支路 1015 米。 城镇主要交叉口 1主次干路交叉口尽量采取渠化设计,增加进出车道,在距离交叉口 60100 米的范围内, 增加 24 条车道的红线宽度。 2规划完全互通立体交叉口 6 处。分别为: a)泉厦联盟高速公路与泉三高速公路南石支线交口; b)泉厦联盟高速公路与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暂命名)交口; c)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暂命名)与石莲公路(201 省道)交口; d)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暂命名)与沿海大通道(南段)交口; e)泉三高速公路南石支线延长线与沿海大通道(南段)交口(通往港口物流区) ; f)商务休闲组团厦门第二国际机场的主干路与沿海大通道(南段)交口。 9 3规划半互通立体交叉口 2 处。分别为: a)从昔坂奎霞对台出口加工区与沿海大通道(南段)交口; b)现状后井村与泉三高速公路南石支线延长线交口。 4. 规划地下隧道立交 1 处,位于营前村东侧、沿海大通道(东段)与下穿围头湾海域、石井 与东岸的晋江市东石镇联系的海底隧道构成。 第33条 城镇主要出入口道路 1、向东:泉厦联盟高速公路、沿海大通道、石井东石海底隧道; 2、向西:沿海大通道、石莲公路(201 省道,改线) 、沿海大通道; 3、向北:泉三高速公路南石支线、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暂命名) 、延 平大道、石莲公路北段(201 省道) 、沿海大通道(东段) ; 4、向南:科院路(厦门第二机场段) 、泉金大桥(规划预留) 。 第34条 城镇停车场(库) 1、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库)停车泊位 1.5 万个。 2、新建及改建住宅区每两户设 1 个停车位。 第35条 公共加油站 城镇公共加油站的服务半径宜为 0.91.2 公里,每处占地 1200-1300 平方米。 第36条 快速公交专线系统(BRT) 重点打造“西南东北”走向的快速公交(BRT)走廊,同时为远期轨道交通的发展预留空 间。利用沿海大通道(北段)向北与泉州市轨道交通 5 号线接驳,快速联系南安市区、泉州 各区及厦门第二国际机场。 第37条 公共交通规模 1、规划公交线路规模达到 20 条以上,实现 500 米范围内的覆盖率达到 80%以上; 2、公交车辆的发展满足高质量高水平公交发展,采用万人 12 标台的标准; 3、石井镇公交车辆发展规模为 480 标台。 第38条 公共交通走廊规划 公共交通走廊应以城镇次干路与支路为主,结合居民密集的村庄、居住区、商业中心、行政 服务中心等,并与对外交通组织形成差异发展。 第39条 长途客运站 规划建设一个长途客运站,占地 4 公顷,同时考虑与规划的轨道线路换乘枢纽站相衔接。 第40条 场站设施 1、公交保养场:规划保养场设置两处。 2、公交停车场:规划 6 个综合停车场。 3、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客运枢纽:对于公交首末站和公交客运枢纽的用地主要根据客流集散 量的大小和服务区域的规模位置综合确定。 第41条 城镇货运交通规划 1、物流中心 近期规划的物流中心位于港区后方,西临沿海大通道,直接联系泉厦联盟高速公路、泉三高 10 速公路南石支线, 待发展到一定阶段, 可成立港口物流园区; 远期根据疏港货运铁路的建设, 结合石井镇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利用编组站设置多个物流中转基地。 2、疏港货运铁路规划 根据石井港口、物流的发展态势,规划建议从福厦货运铁路向石井港口物流区引入一条货运 专用铁路,作为石井港区货物集疏运的重要补充。 3、货运道路系统规划 在城镇道路系统规划中,选择科院路(由对台科技生态组团南安市区,暂命名)和联奎路 (由对台出口加工区石井湾工业组团滨海工业组团,暂命名)作为货运的北向通道;选 择沿海大通道作为货运的东西向通道。 11 第七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42条 商业性设施用地 规划商业性设施用地 155.82 公顷。 第43条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 46.91 公顷。 逐步将石井镇各职能部门集中布置在行政服务中心,形成石井镇的综合办公中心。 第44条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规划文化娱乐设施用地 110.05 公顷。 第45条 体育设施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 12.04 公顷。 第46条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设施的用地 10.35 公顷,规划期末设置医院 36 所。 第47条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 43.99 公顷,规划 35 个中学,一处培训中心。 第48条 口岸设施用地 设置石井镇海关用地,规划用地 4 公顷。 公共设施配置标准汇总表 公共设施配置标准汇总表 一般规模(M 2/处) 设置区域 类 别 项 目 建筑面积 用地面积 服务规模 (万人/处) 镇级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备 注 1.托儿所 600800 0.51 4 班 2.幼儿园 1500250020003800 0.61 9 班 3.小学 3500450010000 11.5 24 班 教 育 4.中学 7000900020000 22.5 24 班 5.市级/专科医院 20000 32000 2050 400 床 6.区级医院 15000 24000 2030 300 床 7.门诊部 20003000 工业园区宜设 8.社区卫生服务站 500800 35 医 疗 9.卫生所 60120 0.61 10.文化中心 2000240040006000 810 11.文化活动站 150300 0.71.5 工业园区宜设 12.青少年活动中心 1000150010002000 810 13.老年人活动站 150200 0.71.5 14.图书馆 1000 1500 610 中小型 文 娱 15.电影院 4501000 5 300500 座 16.运动场 500001000001520 含练习场 17.体育馆 10000200001520 18.游泳池 20003000 45 体 育 19.篮球/网球场 10002000 12 工业园区宜设 20.居委会 100 0.180.25 21.街道办事处 15002500 610 22.工商所 300500 35 行 政 管 理 23.税务所 150 35 24.综合市场 30005000 35 工业园区宜设 25.肉菜市场 2000300015003000 12 26.书店及报刊门市部 200300 2 工业园区应设 27.大型超市连锁店 5000 500010000 35 28.百货商店 30005000 23 29.餐馆 20005000 12 工业园区宜设 商 贸 30.酒店 5000 注:为必须设置项目;为可能设置项目。 12 第八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49条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 1057.34 公顷,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 26.4 平方米。 第50条 居住用地布局 1、城镇中心区的居住用地集中布局在延平西路以北的中心区;延平西路以南地区以后店、 林柄、营前、和美、田东等村中心为基础,加大旧村、旧工业基地改造力度,营造生活居住 空间;此外在城镇轴向发展带(延平大道、石莲公路)集中发展居住生活带。 2、规划期完善镇中心区、建设行政服务中心、改造旧区;对现状石化仓储用地进行用地功 能置换,扩大各类生活用地规模。 3、通过旧城改造逐步实现居住与商业、工业功能的分离。 居住用地类型 规划将居住用地开发类型归纳为五类: 居住用地特征居住用地特征低层低密度低层低密度 低层中密度低层中密度 多层中密度多层中密度 高层中密度高层中密度 组合式中密度组合式中密度备注备注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 15% 20% 30% 20% 25% 上限 住区容积率住区容积率 0.4 0.8 1.6 3 1.8 上限 建筑层数建筑层数 23 4 7 925 725 绿化率绿化率 50 40 35 40 30 下限 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居住面积5080 m2 40 m2 25 m2 25-35 m2 25-35 m2 交通模式交通模式 私家车 私家车/公交 公交/私家车 公交/私家车 公交/私家车 公建级配公建级配 组团 组团/小区 组团/小区/居住区组团/小区 组团/小区 业主指向业主指向 外/内 外/内 内/外 内/外 内/外 需求量需求量 小 小 大 中 大 特点特点 适合建设于环境 优美的山腰、海 边。 满足高水平的 居住要求。 适合建设于环境 优美的河道区, 交通较便利,满 足 中 上 层 次 居 住、度假和旅游 功能要求。 适合城镇中心地 带、交通便利处、 以及与工业基地 配套的中等及以 下各层次居住要 求。 适合城镇中心及滨 河地带,起突出城 镇轴线 (尤其景观 轴线)作用,能在 用地有限条件下提 供 中 高 档 居 住 条 件。 适 合 建 设 于 山 脚、海边,开阔 的城镇干道沿线 等 景 观 节 点 地 区,产生丰富的 天际线和空间变 化,档次为中档、 中高档。 区位选择区位选择 商务休闲组团 各村建设的新 村,排洪渠旁 城镇中心边缘地 区,旧村、工业改 造及工业配套居 住区。 城镇中心区,主要 生活性干道两侧, 旧区更新区 城镇中心区 第51条 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分阶段改造旧村。逐步将农村村民转为城镇居民,村委会改为居委会,将 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由政府统一调控,纳入城镇化管理轨道。 13 第九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第52条 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561.99 公顷。 1、都市工业基地:整合城镇零散工业用地,逐步迁出有污染的企业,统一进入滨海(海联) 工业园区。 2、现代工业园区:整合院小公路沿线的村办工业用地,整合搬迁至苏内工业集控区和石井 湾工业园区。 3、高附加值生态科技产业基地:南部对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及厦门第二国际机场航空 港产业配套需求,发展符合高附加值、生态科技产业的基地。 第53条 规划仓储用地 291.64 公顷。 第54条 调整危险品仓储布局 调整原有油库用地,全面整合石井中心镇区近海岸线的土地利用。 第55条 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基地,打造南安市物流综合配送中心。 14 第十章 生态景观系统规划 第56条 规划至203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不小于35%, 公共绿地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到6%左右, 2030 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13 平方米左右。 第57条 公园规划 规划镇级公园 5 个,其中在中心区设 1 所综合公园,其余在古山、扬子山、苏内水库、后井 水库各设一个主题公园。 第58条 传统历史文化风貌保护 1、郑成功纪念馆保护区:以为郑成功纪念馆圆心,半径 100 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以 绿化为主,严禁设置任何建筑物;半径 150200 米内为景观保护区,允许建高度 15 米以下 的建筑;半径 200300 米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 2、扬子山保护区:以清水岩寺中心为圆心,半径 150 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建筑物要 保留传统建筑风格和特色; 半径 200300 米内为景观保护区, 允许建高度 15 米以下的建筑。 3、中宪第保护区:以为中宪第圆心,半径 50 米以内为绝对保护区,区内以绿化为主,严禁 设置任何建筑物;半径 100150 米内为景观保护区,允许建高度 15 米以下的建筑;半径 150200 米范围内为环境保护区,不允许新建高层建筑。 第59条 重要文物古迹的保护 五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海上视师石;成功楼遗址;郭前邦佰坊;中宪第;清水寺石佛。 第60条 街头绿地 沿城镇主要道路两侧及城镇内部水系控制 15-100 米不等的绿化带。 第61条 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在城镇交通性主干道两侧控制 20-50 米的防护绿地。 规划在城镇交通性主干道两侧控制 20-50 米的防护绿地。 第62条 绿地率 新区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30%;旧城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25%;工业基地及仓储区绿地 率不得低于 25%;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 30%;市政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 25%。 新区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30%;旧城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 25%;工业基地及仓储区绿地 率不得低于 25%;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 30%;市政设施用地绿地率不得低于 25%。 15 第十一章 市政设施规划 第63条 用水量预测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 29.28 万 t/d。 第64条 水厂规划 1、石井镇新水厂选址在古山西北部。设计规模 30 万 t/d,预留建设用地 10ha。新水厂分四期 建设,其中一期规模达到 5 万 t/d,二期达到 10 万 t/d。 2、 规划苏内水厂保留现状规模,近期继续为石井镇区供水,远期作为备用水厂使用。 第65条 供水管网规划 1、供水管网采用环状管网为主、枝状为辅。 2、规划给水管网的铺设以规划用水量为依据,并适当留有余地。 3、结合道路的改造,对原有给水管道进行取舍或集中铺设新的给水管。 4、生产、生活及消防采用同一管道供给。 第66条 供水水压 本区大部分地区供水可以满足多层建筑的供水水压要求。 高层建筑及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建 筑可自行加压供水。 第67条 排水体制 石井镇排水体制分如下两种情况考虑: 1、新建城区:严格执行分流制。 2、 保留村庄: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随着村庄的改造逐步过渡到分流制。 第68条 雨水管渠计算 1、规划区雨水管道流量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qFQ= 。 2、降雨强度采用南安市雨量公式: 637. 0 )724. 6( )lg546. 01 (367.1663 + + = t Te q (L/sha) 3、 规划区雨水管道系统采用重力流方式排放。 第69条 规划区最高日污水量为 21.55 万 t/d,平均日污水量为 16.58 万 t/d。 1、污水管道主要采用重力流方式,管道沿规划道路坡向尽量顺坡敷设。规划区内的生活污 水可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工业污水及特殊污水应自行处理达到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 管网,统一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 2、规划区内共设二个污水处理厂。第一个是海联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 13.5 万 m规划区内共设二个污水处理厂。第一个是海联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 13.5 万 m 3 3/d,占地 10.33 公顷;第二个是石井湾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 /d,占地 10.33 公顷;第二个是石井湾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 15 万 m m 3 3/d, /d,预留建设用地 11ha。两污 水厂均采用二级处理。 。两污 水厂均采用二级处理。 第70条 负荷预测 规划区内总用电负荷为 899MW,平均负荷密度为 1.54 万 kW/km规划区内总用电负荷为 899MW,平均负荷密度为 1.54 万 kW/km 2 2。 。 第71条 供电电源规划 1、规划区内中西侧新建一座 220kV 石井变电站(3240MVA) 。远期新建 220kV 1#变电站(2 180MVA)和 220kV 石井南变电站(3240MVA) 。 1、规划区内中西侧新建一座 220kV 石井变电站(3240MVA) 。远期新建 220kV 1#变电站(2 180MVA)和 220kV 石井南变电站(3240MVA) 。 2、规划区内新建 9 座 110kV 变电站,分别为滨海变(350MVA) 、滨海 II 变(350MVA) 、 17#(350MVA)变电站。 2、规划区内新建 9 座 110kV 变电站,分别为滨海变(350MVA) 、滨海 II 变(350MVA) 、 17#(350MVA)变电站。 16 第72条 220kV 电网规划 规划新建 220kV 泉州石井 I、II 回电源进线,并新建 220kV 蟠龙石井 I、II 回联络线路。 同时新建 220kV 石井石井南 I、II 回线路作为新建 220kV 石井南变电站的电源进线。 设计 220kV 架空线走廊宽度为 45m。 设计 220kV 架空线走廊宽度为 45m。 第73条 110KV 电网规划 近期规划新建 110kV 石井变到 2#和 3# 110kV 双回电源进线,待新建 110kV 1#变时,就近 T 接于 110kV 石井变2#I、 II 回架空线路。 待新建 110kV 4#变时, 就近 T 接于 110kV 石井变 3#I、II 回架空线路。 远期待南部建设时,新建 220kV 石井南变以向 110kV57#变电站供电,同时改建 110kV 石 井变2#I、II 回架空线路和 110kV 石井变3#I、II 回架空线路,使 110kV1#4#由 220kV 石井变和 220kV 石井南变双电源供电。 设计 110kV 架空线走廊宽度为 30m。 设计 110kV 架空线走廊宽度为 30m。 第74条 固定电话容量预测:石井镇镇市话用户约为 42 万线。 固定电话容量预测:石井镇镇市话用户约为 42 万线。 第75条 数据用户预测:石井镇数据用户数为 7.14 万户。 第76条 有线电视用户预测:石井镇有线电视终端数为 13.57 万个。 第77条 电信设施规划 1、根据预测电话交换容量,在规划区内新建电信支局 4 座,每座远期交换容量为 10 万门, 电信支局需预留用地 4000m 1、根据预测电话交换容量,在规划区内新建电信支局 4 座,每座远期交换容量为 10 万门, 电信支局需预留用地 4000m 2 2。 。 2、规划新建电信模块支局 6 座,规划远期交换容量为 2 万门,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 250m2、规划新建电信模块支局 6 座,规划远期交换容量为 2 万门,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 250m 2 2, 可与其他公建建筑合建,并应设置在地面一层。 , 可与其他公建建筑合建,并应设置在地面一层。 第78条 需新建邮政支局4座, 每座需预留占地3500m需新建邮政支局4座, 每座需预留占地3500m 2 2。 新建邮政所14座, 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250m 。 新建邮政所14座, 每座需预留建筑面积250m 2 2, 可与其他公建建筑合建,并应设置在地面一层。 , 可与其他公建建筑合建,并应设置在地面一层。 第79条 广播电视规划 规划远期的广电信号取自现状南安市广播电视局。 第80条 通信管道规划 通信管道沿道路西侧和南侧布置,管孔数根据通信电(光)缆数量确定,电话电缆、数据通 信、移动基站、有线电视线路同路径敷设,采用共沟不共管/井的敷设方式。 第81条 用气量预测:规划区平均日用气量 7.72 万 Nm用气量预测:规划区平均日用气量 7.72 万 Nm 3 3/d,需液化天然气 53.65 吨,最高日用气量 11.11Nm /d,需液化天然气 53.65 吨,最高日用气量 11.11Nm 3 3/d,需液化石油气 77.26 吨。 /d,需液化石油气 77.26 吨。 第82条 规划区内燃气管道压力级制为中压 B 级,区内燃气管道引自中部的高中压调压站。 第83条 燃气管道沿城区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路或绿化带敷设,原则沿道路东(南)侧呈环状和支状 布置,管径 DN110DN300。 17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84条 空间管制规划 1、禁建区:范围包括狮头山、眠虎山、扁担山、扬仔山、石鼓山、麒麟山、鸿渐山、后井 水库、苏内水库、芦青水库、尖厝水库等城镇内众多的山体和水库。 2、限建区:范围包括石井城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独立工矿及企事业区。 3、适建区:范围包括石井城镇居住用地和交通、道路用地等完全为人类所改造的土地。 4、生态修复区:范围主要包括石井城镇内正在开采的采石场和已经废弃的采石场。 1、禁建区:范围包括狮头山、眠虎山、扁担山、扬仔山、石鼓山、麒麟山、鸿渐山、后井 水库、苏内水库、芦青水库、尖厝水库等城镇内众多的山体和水库。 2、限建区:范围包括石井城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耕地区、独立工矿及企事业区。 3、适建区:范围包括石井城镇居住用地和交通、道路用地等完全为人类所改造的土地。 4、生态修复区:范围主要包括石井城镇内正在开采的采石场和已经废弃的采石场。 第85条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1、二类大气控制区:城镇内的居住用地、商业居住混合区、文教区等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2、三类大气控制区:城镇内的工业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三级标准。 1、二类大气控制区:城镇内的居住用地、商业居住混合区、文教区等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2、三类大气控制区:城镇内的工业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三级标准。 第86条 水环境功能区划 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2、苏内水库的水质按地表水类水质标准进行控制。 3、后井水库、芦青水库、尖厝水库、寿溪、菊江溪、老港溪的水质按地表水类水质标准 进行控制。 4、城镇内企业必须建设各自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则其出水必 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如直接排入河道,则出水必须达 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 B 标准以上。 1、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2、苏内水库的水质按地表水类水质标准进行控制。 3、后井水库、芦青水库、尖厝水库、寿溪、菊江溪、老港溪的水质按地表水类水质标准 进行控制。 4、城镇内企业必须建设各自的污水处理系统,如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则其出水必 须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 (CJ3082-1999) ,如直接排入河道,则出水必须达 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 B 标准以上。 第87条 海水环境功能区划 1、围头湾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中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导功能为 水产养殖和盐业,辅助功能为码头。 2、安海湾执行海水水质标准 (GB30971997)中的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主导功能为 养殖、旅游,辅助功能为纳污、小码头。 3、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围头湾沿岸规划发展港口物流业。因此,海洋三所正着手进行围 头湾用海使用论证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围头湾海水环境功能区划应结合海洋三所论 证结果重新调整。 3、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围头湾沿岸规划发展港口物流业。因此,海洋三所正着手进行围 头湾用海使用论证和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围头湾海水环境功能区划应结合海洋三所论 证结果重新调整。 第88条 声环境功能区划 1、1 类区包括以居住区、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和村庄用地。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 2、2 类区包括有绿化带隔离的集中居住生活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区域。声环境质量执 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3、3 类区包括工业区及其城镇内的道路交通次干道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 量标准 (GB3096-2008)3 类标准。 4、4 类区包括城镇内的道路交通主干道两侧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4 类标准。 18 第十三章 环境卫生规划 第89条 规划预测生活垃圾日产量为 300 吨。 第90条 垃圾收集 1、规划在城镇内设置四座中型类垃圾转运站, 设计转运量为 100t/d; 2、每座垃圾转运站占地面积约 3000 平方米(垃圾转运车停车场与垃圾转运站合建) 。 3、城镇中心区内垃圾收集点按服务半径 70 米进行设置。 第91条 公厕 1、公厕按常住人口 2500-3000 人设置一座,主要街道公共厕所按每隔 500-800 米设置一个; 2、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宜小于 500 米,一般街道按每隔 800-1000 米设置一个; 3、每座公厕建筑面积不小于 60 平方米,均采用水冲式。 第92条 环卫管理站 结合石井镇的实际情况和行政中心建设,设置环境卫生管理部门。 19 第十四章 城镇防灾规划 第93条 城镇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 1、抗震防灾按照基本烈度 7 度(峰值加速度 0.15g)设防,土地利用与各项建设规划应满 足抗震防灾要求。 1、抗震防灾按照基本烈度 7 度(峰值加速度 0.15g)设防,土地利用与各项建设规划应满 足抗震防灾要求。 2、避灾人口疏散主要考虑就地疏散、中程疏散相结合的方式。 3、疏散场地为就近街区的公园、绿地、学校运动场、停车场、街头广场、城镇组团绿地等。 城镇交通性干道和生活性干道作为主要疏散通道。 第94条 消防车道 1、在工业区、居住区内开辟消防通道,小区级道路宽度不应小于 8 米,宅前小路宽度不应 小于 3 米, 大型公共建筑应设环型消防通道, 沿街建筑长度超过 150 米或建筑总长度超过 220 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其净宽与净高不应小于 4 米) 。 2、禁止在消防通道上摆摊经商,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3、建设中提高建筑防火性能,保证防火间距。多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 6 米,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 9 米, 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 13 米。 第95条 消防栓 消防用水结合给水管网采用环状供水, 管径不小于 DN150, 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 2 次火 灾次数,每次灭火用水量 45L/S,每次历时 2 小时。 第96条 市政消防栓建设应与供水管网建设同步, 保证市政消防栓沿道路均匀设置, 道路宽度超过 60 米时,其两侧均应设置消防栓,其间距不应超过 120 米,保护半径不超过 150 米。 第97条 消防站 根据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版(2006) ,规划在城镇内设三座一级普通消防站。每座 消防站占地 2500m2左右,拥有 46 辆车辆,以接到出动指令后 5 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为原 则。 第98条 人防 1、结合行政中心设人防指挥中心一座。 2、新建或改建医院时,必须修建相当规模的防空地下室,作为战时医疗救护站。 3、人防工程按战时留城人员每人 1.5 平方米标准建设。 第99条 防洪(潮)标准 根据规划区的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划区防潮标准均按 50 年一遇 确定,寿溪、老港溪等河流的防洪标准按 50 年一遇确定,截洪沟、排洪渠的防洪设计标准 按 20 年一遇确定。 第100条 防洪(潮)工程措施 1、对寿溪、老港溪、菊江溪等主要溪流进行疏浚、清理,对周边的排放口进行排查,杜绝 石粉及石渣堆积造成河床变窄的现象。 2、对原有的海堤进行加固整治,并结合竖向设计在其余必要地段修建新的海堤,新修海堤 的堤顶高程应达到 7.00 米以上。 3、调整建设排洪渠,综合运用挡、排、疏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石井镇的防洪防潮工程体系。 20 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101条 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严格依法行政,统一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城镇总体规划,保证城 市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利用协调、健康、有序地进行。 第102条 实施本规划应进一步完善石井镇城市规划管理法规规章,及时开展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各 专项(专业)规划,指导城镇各项建设活动和土地利用,把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原则和内 容,贯彻于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第103条 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