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_第1页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_第2页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_第3页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_第4页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编经典精神分析学派教师:冯媛媛QQ:759924537,精神分析:第一个真正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点:欧洲创始人: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特色:对于人性中本能的、自然性的、非理性的一面给予了巨大关注,对于潜意识的揭示入木三分,从而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经典精神分析学派产生的背景,乱世出英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贫富分化增大导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欺诈和不信任,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英雄的理论当时的宗教气氛浓厚,两性交往存在诸多禁忌,人们自然的性冲动受到强烈禁锢,正常的性本能受到极大的压抑,造成精神上的巨大紧张和冲突。具体学科的影响各种哲学及自然科学的思想直接影响其产生及基本观点。如:当时盛行享乐主义哲学思想、潜意识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直接原因心理病理学的发展。,第一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第一节生平事略,1856.5.6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共和国)的弗赖堡。1860年(4岁)随家人迁居维也纳。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大家庭中,和母亲格外亲密,直至成年。而对父亲则十分冷漠,甚至有些敌意。(传记学家:俄狄浦斯情结)1873年(17岁)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攻读神经生理学。,1881年(25岁),获得博士学位(生理学家恩斯特布吕克主张从动力的生理系统来看人,影响其后来采用生理动力观点。)1882年(26岁),爱上了玛莎波奈斯,并认识到自己必须做一些实际工作,离开学校进入维也纳医院,成为一名住院实习医生。(1886年结婚,婚姻生活美满,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也成为了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后去巴黎跟神经学家让马丁沙可学习催眠术。这四个半月成为事业的重大转折点。,回到维也纳,与生理学家约瑟夫布洛伊尔合作,一起运用催眠术治疗癔症。1895年出版癔症研究。1886年,以精神病学家的身份私人开业行医。后逐渐放弃催眠术,采用自由联想方法。1900年,出版巨著梦的解析(TheInterpretationofDreams),论述了梦境问题以及梦形成的机制,还讨论了深度心理。1901年,出版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2年秋开始,他邀请维也纳的医师们每周三聚会一次,讨论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应用,即著名的“星期三心理学研究会”。1905年,出版性学三论,极具争议。1908年,第一届世界精神分析大会召开,精神分析的国际地位建立。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校庆,弗洛伊德应邀前往,精神分析理论被带到美国。其后,“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成立。1911年,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的观点开始出现分歧,并公开抨击弗洛伊德的泛性论,两人决裂。后来荣格也因观点冲突而离开。,1914年,弗洛伊德出版了唯一一部为自己辩解的著作精神分析运动史,区分他的理论与阿德勒、荣格理论的基本差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深刻体验到人类潜藏的侵略性动机,提出“死本能”的理论。后继出版了精神分析导论、超越快乐原则之外、超越本我与自我等著作。1933年,犹太人出身的他开始受到纳粹的迫害。最终移民到英国。晚年患咽喉癌,做了32次手术,在病痛折磨中还不断著书写作,宣扬自己的理论。83岁(1939年),在伦敦逝世。,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第二节理论观点(12页),一、人性观二、人格界定三、人格结构(一)地形学模型(二)结构模型四、人格动力(一)动力的性质(二)动力的分类五、人格发展(一)发展阶段(二)发展障碍,一、人性观,弗洛伊德的人性观具有独到且略显偏执的特点。第一,决定论的论调:认为人的行为受控于生物本能因素或非理性因素。如由潜意识动机与本能驱力,以及六岁之前的性心理事件。第二,弗洛伊德将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能量遵循守恒原则(消耗或受阻)。第三,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恶。行为受潜意识支配,潜意识是本能性的,而本能与社会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二、人格界定,对人格并无明确界定;潜意识是人类心理的主体。犹如在大海中漂浮的冰山,海面之上的是意识(一小部分),海面之下的是潜意识(绝大部分)。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决定着人的大部分行为。,三、人格结构,(一)地形学模型:最初,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构成,意识又包括前意识。1.意识:是人清醒知觉的思想和情绪,包括感觉、知觉和各种经验、记忆等。2.前意识:没有浮出意识表面的现象,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处于过渡领域,履行“检察官”的角色。,3.潜意识:也称为无意识。由于人的很多冲动和欲望不能被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所兼容,所以被压抑或排斥到意识领域下,即进入潜意识领域。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是心理的深层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支配着人的行动。,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转化关系,意识和前意识虽然有界限,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用回忆等方法即可。(波浪线表示)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很困难,中间的海平面即检查员(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等),充当管理角色。我们发现,梦是通往潜意识的一扇大门,有三种状态;而使用催眠等手段也可让潜意识中的一部分进入意识层面。,(二)结构模型,旧的“三部人格结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新的“三部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有各自的功能、性质、活动原则、动力结构,彼此联系且制约。三种力量之间形成了特定的人格动力关系,而一个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是由这种动力关系来决定的。,四、人格动力,(一)动力的性质弗洛伊德对心理动力持一种本能论的观点,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人的全部行为都受潜意识的本能的支配。(二)动力的分类1.生本能:正向、积极、建设的作用2.死本能:解释某些黑暗的、破坏性的行为(解释战争、暴行、宗教迫害和自杀)。3.二者有时会互相中和、代替。,五、人格发展,(一)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5岁)4.潜伏期(6岁后青春期前)5.两性期(青春期成年),四、人格动力,(二)两种发展障碍1.停滞现象:当某一阶段的需求没能得到满足或过度满足时,有些人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固着于某个发展阶段,并形成与该阶段密切相关的性格,称之为人格发展的停滞现象。,(二)两种发展障碍,2.退化现象:退化现象指个体使用比自己年龄更幼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全面而严重的退化现象,就是精神分裂。,第三节研究方法,一、临床观察法:对个体做系统深入的考察。优势:可以提供对各种人格现象和整合的人格机能的观察材料。可以通过详细的观察记录,思考人格问题,并形成新的假设。缺陷:无法重复,难以验证。,二、心理治疗技术,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自我的力量被削弱,其正常功能被瓦解;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不能胜任的自我之间的斗争。精神分析的目标:帮助来访者有较清楚的自我认识,增加自我力量,使自我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经典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自由联想:让来访者在毫无拘束的情况下,尽情地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经验。释梦:根据来访者在意识状态下所描述的梦境去解析在潜意识状态下做的梦。移情: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将以往对他人的情感关系以扭曲的方式转移到分析师身上。通过其移情表现,来了解其以往的感情生活和人际关系,加以分析后帮助他从不真实的感情生活中挣脱。,治疗技术:,抗拒:来访者不愿说出其痛苦的经历或隐藏在心中的欲望,使分析不能顺利进行,这种不合作的态度就成为抗拒,也叫阻抗。抗拒分析:就是化解来访者的抗拒,让他说出心中压抑的事情。解释:分析师根据来访者在前述四个过程中所得的一切资料,向来访者解析,使来访者了解在外在行为之下所具有的更深一层意义,从而领悟到自己心理困扰的原因。,第四节研究主题,一、梦心理学由于同一事物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意义和感受,所以梦中所出现的事物并没有固定的意义。梦中出现的所有物体,在显意的背后都有其隐意和象征意义,释梦主要就是分析显性信息背后的象征性。(对猪、鱼进行自由联想)梦是人对于过去经验的回忆,但经过了改装。梦改装欲望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作业:,梦改装欲望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并请分别解释其涵义。弗洛伊德根据焦虑的来源不同,区别了哪三种焦虑?请分别解释其内涵。,第五节焦虑与自我防御机制,一、焦虑是一种被感觉到的,不愉快的感情状态,他伴随着一种警告人们预防迫近危险的生理感觉。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感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情感的基础。具有防护主体心理安全的功能。,威胁心理安全的三大焦虑源: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危险和对这种危险的恐惧。神经性焦虑:本能冲动的强度威胁到自我的控制能力。道德性焦虑:害怕主体可能做违背超我的事,从而体验内疚。,三、自我防御机制,定义:自我为了对抗来自本能的冲动及其所诱发的焦虑,保护自身不受潜意识冲突困扰,而形成的一些无意识的心理手段。特点:在无意识水平进行,有自欺的性质;通过伪装或歪曲事实,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经常多种同时使用,三、七种主要的自我防御机制类型,压抑:是一种主动地、不自觉地将超我不允许的欲望和动机驱逐入潜意识的过程。表现形式:选择性遗忘投射:指个体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转嫁于他人。(例:考试作弊等)反向形成:有些人将不合乎自己态度的感受用相反的方式显示出来。这种表现出相反行为的过程是潜意识的。,4.转移或代替: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起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比较不具威胁的对象上,以减轻个体精神上的负担。(妻子对丈夫不满但训孩子)5.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的真实动机或理由,以证明自我的价值感。酸葡萄、甜柠檬,6.否认:不承认客观现实,扭曲对现实的认知,从而不必面对生活中那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无法达成的愿望,从而减低内心的焦虑。(区别于压抑)7.升华:人们将具有威胁性的潜意识冲动转化成可被接受的社会性行为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升华是唯一正向积极的防御机制。,第五节理论应用,一、临床领域精神分析疗法的原则:通过治疗师的分析解释,帮助来访者了解自己内心的症结所在,即潜意识中的欲望、动机等,体会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并经指点与解释,让病人获得对问题的领悟,继而改善自己的行为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