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_第1页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_第2页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对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及启示_对等1.介绍罗曼雅格布森是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布拉格学派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最有影响的翻译理论家。1896年生于莫斯科,先后在捷克斯洛伐克、丹麦、挪威和瑞典任教。他原籍是俄罗斯。他于1914年移民到美国,后来成为美国公民。从1943年到1970年,他先后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雅各布森是九所科学院的院士,获得了25个荣誉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并于1959年发表了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他讨论了与翻译和语言有关的基本问题。2.翻译理论概述雅各布森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翻译,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所有的词都是确定的语言或符号事实,并将语言符号的翻译分为三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号间翻译,这基本上概括了翻译的本质,影响深远。此外,它还解释了语言符号的等效性:语内翻译使用同义词或迂回表达,语际翻译使用目标语言的完整信息而不是原始信息,然后讨论了翻译的可译性。雅各布森是语言普遍主义者,他认为所有现存的语言都可以被表达,并把它们分成两部分:词汇空缺和语法范畴空缺。最后,对相当重要的语法范畴的翻译进行了详细描述,解释了其不可译性,但最后提出了“创造性转移”给人们以启示。3.符号学语言学符号学和语言学贯穿了雅各布森的翻译思想。皮尔斯的符号定义、三重符号观和语言的本质范畴都体现在翻译解释、翻译分类和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对等上。3.1。符号学视角下的语言与翻译皮尔斯对符号的定义是:符号是与第二事物,即它的对象相关的任何东西,并且以定性的方式将第三事物,即它的意义,与同一对象联系起来。雅各布森站在皮尔士符号学的角度。通过比较格兰特罗素的观点,即只有当一个人熟悉词语的非语言特征时,他才能理解词语的含义,从而指出词语的含义是一个语言事实和一个象征性事实。语言符号赋予词语意义,没有语言符号就没有意义。有了符号,就有了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无论是语言学家还是普通语言使用者,任何语言符号的意义都在于将符号进一步翻译成其他可替换的符号。因此,符号之间的转换,或者更确切地说是解释,构成了最广义的翻译分类: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语际翻译。任何分类都与符号密切相关。通过这种解释方式,同一种语言的解释性符号可以用来翻译特定的语言符号,如方言与官方语言之间的转换,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转换等。不同的语言符号可以相互翻译,这也是一种狭义的翻译行为,或者我们通常所说的翻译行为。然而,非语言符号也可以反映纸质网络的语言符号。例如,诗歌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可以转化为电影和电视作品、音乐或艺术形式。对于语内翻译,雅各布森说,“一个词的语内翻译使用另一个或多或少的同调词或替代词来代替循环本地化。”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通过同义词或迂回解释来解释,从而在相同的语言结构下实现符号的对等。对于语际翻译,何指出了“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说法。也就是说,目标语言中重新编码的语言符号不应该是单个分离的符号,而应该是具有一定信息的符号组合,这样才能完全再现源语言的符号信息,实现对等。3.2。语言学视角下的可译性雅各布森从语言学的角度看了语言的本质,并指出“所有认知经验及其分类在任何现存的语言中都是可以转换的。”也就是说,所有现存语言的认知经验和分类都可以表达出来。作为一个语言普遍主义者,他坚持认为翻译是可能的,所有的语言都有同样的表达能力。一旦词汇出现空缺,词汇可以通过借用词汇、翻译词汇、创造词汇或语义转换,特别是迂回表达来进行修改和扩展。语法范畴空缺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词汇手段来表达。然而,“在玩笑中,在梦里,在魔法中,简而言之,在我们称之为每一个口头神话和诗歌中。”语法范畴具有高度的语义意义。“在神话或诗歌等各种日常语言中,当语法范畴本身包含重要信息和意义时,翻译就变得不可译了。一方面,在神话的性态度中,“性别”这一范畴必须用一些语言来表达。当要转换的两类“性别”相互矛盾时,翻译就不能开始。然而,在诗歌或类似诗歌的语言形式中,语言对仗、语音相似、双关、文字游戏等都在形式本身中包含信息和意义,从而成为不可译的。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并不矛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分为内容和形式。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就内容而言,不同的语言是可以通过相互转换来表达的纸网。然而,就形式而言,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表达形式。一旦语言形式或结构本身承载了信息和意义,就很难实现形式和内容的转换,成为不可译的。4.“创造性转移”对英汉翻译的启示尽管就其定义而言,诗歌是不可翻译的,但雅各布森最终指出,“只有创造性的翻译才是可能的。”尽管雅各布森没有详细阐述什么是“创造性翻译”的问题,但它对翻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有没有可能认为,对于一个其语言形式或结构本身承载着重要信息和意义的文本来说,它可以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言的独特语言现象或特征来传达原语言形式想要表达的效果?它可能没有充分显示源语言的形式效果,但至少可以进行一些效果补偿,以增加翻译的可能性。以英汉翻译为例,“在我看到厄尔巴岛之前,我就能做到”本身就是一种奇妙的文本表达形式。几乎不可能显示出同样的效果。马红俊教授翻译的“如果你不孤立,你就不软弱”是一个很好的翻译,基本上达到了原文的预期效果。例如,在成长的烦恼中,本错误地将“我喜欢迈克”的口号写成了“我舔迈克”,其中“喜欢”和“舔”具有相似的字形,并且都是客观存在的单词。如果你想转换成中文,你必须找到两个有相似字形的字符,其中一个有“喜欢”的意思。通过译者的创造性翻译,一些人翻译了“我接受迈克”、“爱”和“接受”类似的字形,也算达到了其效果。以另一首古诗为例:比迪南行魏成青淡淡长江水,悠悠情怀。落花又恨,落地一片寂静。南行,我与弟弟分离凉爽,凉爽的龙河滚滚向前,可悲的是,可悲的是,我被束缚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我们深深的遗憾被吹来的花朵分享,哪个是最重要的?首先,中国古代诗歌有自己的规律、对仗、意境、感情等。翻译中的押韵再现了原诗的节奏。同样,纸网对“酷”和“悲”的重复与“轻”和“悠”是一致的,也创造了一种离别的伤感。这似乎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转变”。然而,很难准确定义和证明什么是“创造性转变”。雅各布森在20世纪30年代的论译诗翻译中指出:“只有当我们找到一种能产生与原诗相同功能的诗歌翻译形式,而不仅仅是外表相似,我们才能说我们在艺术上接近原诗。”这似乎表明了“创造性转移”的态度,这为研究翻译的可译性限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具有无限的发展和研究空间。结论雅各布森的文章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完全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待与语言和翻译相关的问题,对翻译的重要性和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对当代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的理论方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从而成为翻译研究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他对语言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论述也揭示了语言的本质,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当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是很直接,它不涉及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并且“创造性转换”没有被详细讨论,这也是它的不足和遗憾。然而,它对翻译理论研究的贡献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翻译研究经典之作。参考:1雅柯布逊,罗马。翻译的语言学方面,。韦努蒂。翻译2研究读者。伦敦纽约: Routledge,20003罗曼雅各布森。雅各布森文集。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4文君,默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