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_第1页
2020年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_第2页
2020年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_第3页
2020年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_第4页
2020年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地理人口与城市专题突破复习教案设计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A)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式 人口增长类型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特 点 出生率 高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高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低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等国 地区 问题 危害 解决措施 世界 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加大,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降低、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缓慢甚至下降,使穷国更贫困,也不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发展中国家 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 人口增长惯性加大,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 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1.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各因素主要通过案例来分析理解 2.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 _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一个警戒值。(环境人口容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生活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与之呈正相关的关系,而生活消费水平与之呈负相关的关系。 2.人口合理容量: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 3.一般而言,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如: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分布特点 住宅区 分布面积最广;出现高级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且有背向发展的趋势 (高级住宅区在城市外缘,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商业区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CBD经济活动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不仅是商业活动中心也是服务中心) 工业区 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不断向城市外围移动;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最主要是处理好住宅区与工业区的关系。便捷的交通联系(为了方便职工的上下班)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应布置卫生防护带。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其它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历史因素) 1.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主要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时间差异 2.地区差异 有利影响: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城市化的意义: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不利影响: 环境要素 危害 气候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水文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生物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 _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土壤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秩序混乱等 1.两大问题: 交通线路拥堵; 交通环境污染 2.措施:解决交通线路拥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解决交通环境污染: 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 广种花草树木,绿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