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方法评价乳腺增生中医疗效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1页
影像学方法评价乳腺增生中医疗效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2页
影像学方法评价乳腺增生中医疗效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3页
影像学方法评价乳腺增生中医疗效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4页
影像学方法评价乳腺增生中医疗效研究进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影像学评价文献汇报,.,2,乳腺增生相关中医知识,概念:乳腺增生相当于中医中的乳癖,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女,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病因病机:病因为情志不遂、肝郁化热,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等致乳络经脉阻塞不通,不通则痛,.,3,治疗要点:治疗要点是止痛与消块。对于长期服药而肿块不消反而增大,且质地较硬,边缘不清,疑有恶变者,应手术切除。治疗方法:1内治法,.,4,肝郁痰凝证主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肿块,质韧,胀痛或刺痛,随喜怒消长,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心烦口苦,若薄黄,脉弦置。证机要点: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气滞痰凝,瘀血结聚形成脚块。治法:疏肝月解郁,化痰散结。主要方剂:逍遥蒌贝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香附、白术、茯苓、白芍、当归、郁金、瓜蒌、贝母、半夏、制南星等。,.,5,冲任失週证主症: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乳房疼痛较轻或无疼痛,伴有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量少色淡,或闭经,舌淡,苔白,脉沉细。证机要点:因冲任失调,使血气瘀滞,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而至乳房结块,疼痛,月经不调。治法:调摄冲任主要方剂: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6,2外治法: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盖贴;或生白附子或鲜蟾蜍皮外敷;或大黄酚醋调敷,.,7,文献查阅方向:1.乳腺增生影像评价方法与表现2.乳腺增生中医分型与影像3.乳腺增生中医治疗后评价(影像方法),.,8,乳腺增生影像评价方法一、钼靶X线平片表现1、高密度影:密度高于周围腺体,较均匀,无明确边界。2、钙化:砂砾状、杆状、小弧状钙化,散在分布,每cm2钙化数目均少于10个。3、结节:单发、多发4、病灶密度均匀,大小0.53.0cm,边缘模糊、部分边缘清楚、边缘清楚,形态不规则5、无异常发现,杜红文,张毅力,张蕴,等.乳腺增生症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4):270-273.,.,9,二、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表现,1.囊肿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或末端囊性扩张形成囊肿,形态规2.囊肿伴导管硬化型,既有较大导管的囊性扩张又有其他乳管及其分支变细、僵硬3.导管增生硬化型,表现为主导管轻到中度扩张,分支导管变细、僵硬,管壁毛糙,管腔内可有多发颗粒状充盈缺损;4.终末导管囊性扩张型,表现为终末导管扩张形成多发小囊,直径冲任失调型。(3)肿块:46.11%可探及肿块,且92.77%肿块直径在1cm以下。各证型间肿块最大径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前后血流信号无明显改变(均为I级)。,.,19,超声疗效评价:(1)超声声像图分型:治疗组用药后I型比例增高,II,III型比例减少。(2)腺体厚度:治疗后各证型治疗组腺体厚度减小(P0.05),对照组肝郁气滞型腺体厚度减小;腺体厚度差值随显效、有效、无效的变化顺序呈递减趋势。(3)肿块最大径:治疗后各证型治疗组肿块最大径减小(P0.05)。(4)超声影像学评分:各证型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且降低随无效有效显效递增。(5)治疗前后腺体厚度、肿块最大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20,高频钼靶摄影特征:(1)X线分型:以多量腺体型和致密型居多,治疗组少量腺体型和致密型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均P0.05)。(2)BI-RADS分级:肝郁气滞型以级为主,脾虚湿盛型、冲任失调型以级为主。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组肿块密度分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1,乳腺增生中医治疗后评价2,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50例,给予消癥丸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用超声测量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腺体层厚度、输乳管内径、囊肿体积、结节体积及低回声区直径,并对乳腺增生结构进行评级,同时对乳腺增生象限计数。,朱青,夏春霞,朱强,等.超声检查评价乳腺增生症中成药治疗疗效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957-961.,.,22,治疗后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腺体层变薄(13.024.20)mmvs(15.924.73)mm,输乳管明显变细(2.260.58)mmvs(1.710.47)mm,低回声区缩小(21.145.57)mmvs(17.804.63)mm,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0、5.202、5.529,P均0.01);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增生结构评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7,P0.01)。治疗后,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增生象限数为2.830.99,少于治疗前的4.622.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66,P0.01)而治疗前后乳腺增生症患者乳腺囊肿体积、结节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朱青,夏春霞,朱强,等.超声检查评价乳腺增生症中成药治疗疗效的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957-961.,.,23,乳腺增生中医治疗后评价3,方法:对比观察156例乳腺增生病经中药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钼靶X线影像变化情况评价内容:临床结果:156例乳腺增生病经中药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49例,占95.5%;结节减小或消失151例,占96.8%;肿块缩小或消失117例,占93.6%;溢液减少或消失30例,占93.7%钼靶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34例,占85.9%;结节影减小或消失150例,占96.2%;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12例,占89.6%;导管影变细或消失85例,占92.4%,腺体结构变清晰134例,占85.9%,.,24,乳腺增生治疗后评价4,方法1995年8月1999年10月作者采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1820例;用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症900例;观察2组用药前后黄体期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含量,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清E2和P的恢复三苯氧胺组明显优于乳癖消组(P0.01);临床效果三苯氧胺组明显优于乳癖消组(P0.01);乳癖消组无不良反应,三苯氧胺组不良反应轻微,发病率低,停药后消失;随访复发率乳癖消组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P0.01)。结论三苯氧胺能降低血清E2含量,消除疼痛及肿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物。,何建军,彭运连,许达聪,等.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2):163-165.,.,25,乳腺增生中医治疗后评价5,选择96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隔木香饼灸法和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各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前后乳房症状、体征、乳房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IL-2、IL-6的改变以及治疗方法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隔木香饼灸法能够明显改善乳腺增生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