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1页
第三讲-: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2页
第三讲-: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3页
第三讲-: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4页
第三讲-: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基本问题,主讲: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何春晖hch11,.,2,浙江大学,内容提要,改善人际魅力的几种社交心理效应,人际关系与沟通,.,3,1.人际关系的概念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个体之间通过交际建立起来个性关系,它是人们相互间产生一定的情感基础上出现和形成的,是交际活动的结果和表现。中国人一切靠关系(合情合理公平法制),.,4,.,5,.,6,.,7,从姻缘.血缘.地缘.业缘.事缘.情缘关系,.,8,成功=(努力+机会)人际关系(1+1)0=0(1+1)1=2(1+1)2=4(1+1)3=6,.,9,.,10,把伦理加入人际关系,.,11,.,12,.,13,.,14,.,15,.,16,.,17,.,18,.,19,2。沟通与人际关系互相影响,.,20,.,21,.,22,.,23,.,24,改善人际魅力的几种社交心理效应,一关于相互吸引的理论二、关子寻求一致的理论三、关于心理定势的理论四、关于个性相吸的理论,.,25,.,26,相互吸引是指在人际交际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态度,是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正面的认知和评价的倾向。(一)相近因素相近,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和活动的空间距离上的邻近性,以及在兴趣、态度或价值观上有某种一致性或相似性。距离上邻近性对人际吸引的作用是有限的,关键是人们之间的频繁接触和熟悉必须能使彼此都感到愉快,相互间产生的人际知觉是积极印象,才能导致融洽和睦的关系。主要原因是:第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正确,并受到他人肯定,这种愿望可以在与自己思想观点相似的人那里得到满足,第二,与兴趣,态度或价值观相似的人交往,能找到共同的话题,缩小心理距离,达到社交的目的;第三,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往往把自己与有某种接近之处的其他人视为同类,于是对认为同类的其他人也都抱有强烈的好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纽科姆用“ABx模式”表示了这种关系。,一关于相互吸引的理论,.,27,(二)相补因素相补,是指交往双方在个性或需要及满足需要的途径方面正好呈互补状态时,彼此就可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人们喜欢各方面相似的朋友,但有时却觉得过于相似会使人际关系显得单调而缺少变化。脾气暴躁的人和脾气随和的人会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和沉默寡言的人会成为好朋友。这是因为交往双方在气质,性格等方面取长补短,互相满足了自我完善需要的缘故。在心理学上,一般按照人的性格倾向性把人际关系的适应模式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每种类型各有包容、控制、感情三种特征,这样,就可以形成6种人际适应模式(见下表):,.,28,(三)相悦因素这是社会交往中相互吸引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相悦,主要表现为人际间情感上的相互接纳、肯定和接触上的频繁与接近另外,人们也常常很敏感地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中来体会他人对自已是否喜欢;因而从根本意义上说,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给自己带来愉快感的人,也喜欢那些可望喜欢自己的人。这就是相互吸引中的相悦因素。这就是对等吸引律。对等吸引理论启示我们:1人们需要恰如其分的诚意称赞。2.充分的了解、发自内心的兴趣、诚挚地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而责怪、谴责和报怨等只能使别人以同样的态度反敬你。3.人们也并非受到别人的称赞越多,就必定越喜欢对方。因为时间一长,听得太多,也就不感到其价值了。4称赞对方也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而不能成为一种无原则的奉承者。,.,29,(四)相异因素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男性与女性在一起时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感受,这种感受使异性间相互吸引,所以容易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性别相悦。男女在一起,尤其是和美丽潇洒,自然友好的异性在一起,相互间能产生种令人欣慰、快意、自豪的感情;其次,是因为个性互补。男性的刚健豪迈与女性的温柔细腻,在相互交往时可以得到平衡与升华,满足双方自我完善的需要;最后,是因为彼此都要寻求肯定。一般情况下,自己所看重的异性对自己的肯定的态度和评价,更会让人在心理上得到满足。,.,30,.,31,寻求一致,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往往使自己的言行,态度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期在不同的时期或场合得到一致性的印象。在社会交往中,一致性因素往往有吸引力。问题是对“一致”要作广义的理解,它可以是利益的“一致”,也可以是兴趣,爱好,志向等方面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为什么具有吸引力?主要有以下原因。,.,32,(一)社会规范本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其中有些是明确规定的,有些则是非正式的。总之,为了促进社会活动的协调,需要人们在活动中通过约定俗成等方式形成某些规范。人们对于彼此的行为都很敏感,因此不需要花费多少气力便可以创立一种规范。1936年,社会心理学家谢里夫实验研究证明,在群体背景下,会出现一种无形的一致意见。谢里夫把这种由互相依赖而形成的控制行为的一致意见叫做“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帮助人们在交往中形成一致的行为模式。斑马线现象,.,33,(二)社会标定心理学家克劳特曾要求人们为慈善事业做些捐献,然后根据他们是否有捐献给予。慈善或“不慈善的标定,对另一些被试者没有使用标定法。后来,再次要求他们捐献时,那些第一次就捐了钱而被标定“慈善”的人比那些没有标定过的人要捐的多;而第一次被标定为“不慈善”者则比没有标定的入捐献还少。这个实验也说明,不适当的标定也会促使人们做与意愿相违的事情。保持个体及组织良好形象的一致,并适时恰当地给交往对方以标定,是寻求一致规律给予我们的启示。表扬定律,.,34,(三)社会传染当某个榜样行为受到很多入模仿时,这一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传染”。所谓传染,强调的是行为模式从一个人向另个人传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传染的事例比比皆是。看到别人呕吐,自己也会恶心起来,观看足球比赛,身处激动万分的观众之中,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大呼小叫起来。可见,人们为了更有效地学会如何做事,往往去“效法”或“模仿”别人的行动。如果某个个体解决了某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他发现了某种节能的新方法,或使人生活更富有乐趣的新途径,那么,这种方法或途径很快就会在全社会传播开来。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同样如此。礼仪规范,.,35,.,36,现代心理学认为:心理定势是指人在认识特定对象时,心理上的准备状态。也就是说,主体状态的模式对于以后心理活动趋向的制约性。,.,37,(一)仪表定势仪表是社会交往中双方最先摄入对方视野的信息。一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另一方面,人们初次对人的知觉时所形成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社会交往起着指导性作用。因为这种作用本质上就体现为一种优先效应:一是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信息,而忽视后面信息;二是即使人们同样也注意了后面的信息,但也会倾向于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三是当人们接受了前面的信息后,就会按照这种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第一印象首因效应,.,38,(二)观点定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与自己信念一致,见解接近的观点,常表现出认可与接受的心理状态,面对与自己的观点有着明显矛盾的见解,则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表现出逆反心理。观点定势的研究提醒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当对方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有明显矛盾时,要努力克服逆反心理,认真地以认可和接受的心理状态,耐心地听完对方的陈述,善于捕捉对方的闪光点来充实自己的观点,或者先给予对方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而后再委婉地述说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和谐地交换彼此的意见,达到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目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知彼知己,.,39,(三)情绪定势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内心体验,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情绪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有声语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绪通过表情渠道达到人们相互了解,彼此共鸣,它为人建立相互依恋的纽带,培植友谊,以十分微妙的方式传递着交际信息。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赖于情绪来反映和沟通。我们常说,热恋着的人,是透过玫瑰色眼镜来看待世界的,而悲观厌世的人,看出的一切都是灰色的。这是因为人的情绪会使人在进行对人知觉时戴上一副有色眼镜,看出来的事和人,都渲染上了自我的情绪色彩的缘故。恐怕我们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心情舒畅时,知觉别人的言行举止,处处感到亲切和善,即使对原来讨厌的人也会顺眼些;而在心情闷闷不乐时,同样这些举止言行就似乎在惹自己生气似的,并常常由此迁怒于人。这就是情绪在社会交往中的定势反应。,.,40,.,41,(一)能力相吸能力是一种与人的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是能力,只有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从一般人的正常心理来说,都比较喜欢聪明能干的人,觉得与能力强的人交往是一种幸福,而不喜欢愚蠢无能的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觉得聪明能干的人在很多问题上可以给人帮助,使人心理上得到弥补。二是人们因有能力强的朋友,而感到自豪,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三是人们也相信与能力强的人交往,比与能力差的人交往更有禅益,获得心理上的平衡。,.,42,那么,是不是能力越强就越具有吸引力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并不喜欢结交能力太强,十全十美的朋友。因为一个人的能力过强,会使其他人产生自卑感而敬而远之,降低吸引。相反,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偶尔犯些小错误,或者身上有某些小缺点,往往会增加对他人的吸引。正如莎土比亚在戏剧量罪记中的一句名言:“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因而,有些人越是要显得自己是贯正确“完人”,就越会减少自己的吸引力,至多成为可望而不可即,或者可敬而不可爱的偶像。当然,这种现象只是就一般人的心理而言。,.,43,(二)性格相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诚恳可靠的朋友,而痛恨和提防着口是心非,虚伪阴险的假朋友。这是因为,良好的性格会使人产生亲切感,敬重感和钦佩感,从而导致吸引。从社会交往角度,人的性格可分为下列4类:一是优越外倾型。这类人具有优越感,好胜心强,交往期望值也高,但缺乏恒心与毅力,容易沮丧,也难以深交。二是失意外倾型。这类人由于长期的追求得不到实现,往往表现为心理不平街,但稳重、有毅力,交往期望值较高,既有较大的独立性,又有明确的择友标准。三是进取内倾型。这类人的性格属于不爱多说话,比较注意自己的内部世界,内心世界有种比较强的探索精神,因而社交的半径较小交往的期望值也较低。四是自卑内倾型。这类性格的人大多数因生活历程中巨大不幸或深重的挫折后而不能解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悲观情绪。因而,表现在社交方面是既渴望与人交往,又害怕与人交往,很愿意孤独相处。,.,44,从人的性格结构分析,具有下列品质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更有吸引力。第一,在对待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