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精品导学案(详解版)北京版必修5教案 1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他抱负远大,壮志凌云,但性格倔强,有心出仕,但又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诗咏荆轲等。有陶渊明集。 1 2.识通假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衡”通“横”,横木) 3解多义 4辨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流:动词作状语,随时随地) (2)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划) 5分古今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3)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 (4)景翳翳以将入(古义:太阳;今义:景色,光景等) 6明句式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短语后置句) (5)农人告余以春及(介宾短语后置句) (6)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短语后置句)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点评: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关于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是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点评:觉悟到过去的事已经不能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可以补救。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这一“悟”、一“知”,体现了诗人把握住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3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点评:结尾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脚踏实地的。 1对题目“归去来兮辞”应怎样理解? 提示:“归去”就离开彭泽而言,可以说是“归去”。“来”就回乡而言,又可以说是“来”。文章从思归到归家,步步叙明,所以合起来就叫做“归去来”。辞,文体名,是一种抒情赋体,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格调与散文不同。 2文章结尾,作者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想和处世哲学,是否显得消极? 提示: _不消极,但理解这种消极的思想要联系作者的经历来看,不能只进行简单的判断。作者几次为官,品尝了官场人心的险恶,官场生活的庸俗。身在官场,作者体验到生命的扭曲,相比而言,田园生活朴实、自在、真诚、舒展。因此,这种消极的思想有一定的复杂性,消极的背后有对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官场黑暗的鄙弃。虽可打上“消极”二字,但没有颓唐、痛苦之味。 田园隐居之乐 当陶渊明踏上归途和初抵家时,诗中欣然写到:“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这里可见诗人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与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至于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诗人有如鱼得水之快感。这里有小径、松菊、酒盏、壶觞、庭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天真烂漫的小孩让诗人看到了纯洁和质朴。还有那没出场的爱妻,其见到丈夫归来深情微笑、热情款待的动人场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接下来三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这是园中之乐。这可不是一般迁客们的闲适之情,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诗人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尤其是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心满意足之感可谓跃然纸上。 活着的陶渊明 田 田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陶渊明就是死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却还依然活着的人,他似乎还要永远地活下去。 登高望一望远方,陶渊明正坐着小船向我们划过来,他这是要回家去。 好久以前,有人曾看见他站在初冬的风里问自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这样问自己其实是他打定主意要回家了。头一天发生的事情,让他心里老不痛快。郡里派督邮来彭泽视察,秘书告诉他要穿着官服恭恭敬敬地去迎接,他听罢深觉侮辱,决绝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耶。”说完这话,当即交出了公章,愤然离开了彭泽县衙,此时他不过才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小船靠岸,陶渊明下船上了陆路,走了半个时辰,终于远远看到了自己的家。他分外高兴,不禁加快了脚步。家越来越清晰,他看见童仆和孩子们正靠在大门上等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进了简陋的院落,环视一周,陶渊明低声念叨了一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便进里屋喝家里人为他温好的酒去了。 陶渊明回上京住了些日子,因无田可种和偏屋失火,便举家迁往浔阳柴桑的住所,在这里过上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生活。初来乍到的时候,陶渊明在屋前、屋后种了五棵柳树,乃自号“五柳先生”。他在这里还写了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说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没多久就在四邻八舍间传开了,他说的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误导了好多人,别人都以为他的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其实他并不是那意思,他真正的意思是说读书主要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刻意咬文嚼字。 农民是很累的,陶渊明累了就要喝酒。他家里穷,常常买不起酒,亲朋好友知道内情,就准备好了酒叫他过去喝,但是,他每次喝酒都总是要醉。重阳节的那天,他在屋子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又为断了酒而发愁。忽然,他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朝他走来,走近一问,原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人给自己送酒来了。陶公见酒辄饮,没喝几杯,又醉了。农闲时节,陶渊明就自己酿酒,有时候,酒酿熟了,找不到过滤的器皿,他就取下头上戴的葛巾漉酒,漉完,再缠到头上。 陶渊明住在田园居,“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常著文章自娱”,把什么得啊失啊,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有一次,他喝了酒,在半醉半醒之间,写了一篇桃花源记,描写武陵人捕鱼,缘溪而行却偶然发现了一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静谧之地,在这里人人劳作,人人平等,男女老少生活富足,相处和谐。这篇文章写得相当好,王维、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看了都十分羡慕,称赞这个地方是世外桃源,他们还想方设法去找这个桃花源,始终没有找到。文章问世以后,不光名人们到处在找这个胜地,稍有见识的平头百姓也通过各种途径在找这个理想的乐土,只是现在还没有听说谁找到了。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是真的存在,还是根本不存在,这是一个难解的谜。 在浔阳柴桑住了一些时日,陶渊明靠自己的劳动有了更多的财富积累,他有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随着辞职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彭泽短短两个多月的官场生活逐渐淡出了他的记忆,他又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比如周绩之、刘遗民等。陶公与一 帮新朋友饮酒赋诗,往来唱合,十分闲适惬意。因为陶、周、刘三人志趣相投,品位相当,附近的人称他们为“浔阳三隐”,他们听说后,相互走动得更频繁了,陶渊明也一改少言寡语的做派,往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抒胸臆,口若悬河。陶公在和朋友交往中有一件趣事:其实对于音乐,他并不精通,但是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没有弦的琴,每逢朋友聚会饮酒,他就把这把琴拿出来,装出真在弹奏的样子,其神情仿佛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十分陶醉。朋友们取笑他弹奏无弦之琴滑稽,他则一脸肃穆地说:只要深知弹琴的趣味就够了,何必在乎有弦没弦、发不发声呢。陶渊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多在北边屋子的窗户下高卧于床,他手持书卷,随风翻书,十分怡然自得。 陶渊明 _活着,对于官府的屡屡征召,他坚决拒绝。有一天,他闲来无事,找出好久不见的笔墨,写了一篇自祭文,着实幽了自己一默,但是,外人不知道他是自己在跟自己开玩笑。 至于陶渊明现在在什么地方活着,看见他的人知道那个地方,不见他的人不知道那个地方。 (有删改) 陶渊明是否活着似乎不用回答,但这篇文章把陶渊明写活了,作者怎样描述陶渊明呢?他依据的就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去揣摩陶渊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使陶渊明如在眼前,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普通人,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 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 _的共鸣。陶渊明的幸福是什么?他的幸福就是勇敢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请围绕“幸福”这一中心,储备写作素材。 愚蠢的人,从远处寻找幸福;聪慧的人,从脚下根植幸福。 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或者你是什么人,而在于你正在做什么。 每个人都是自己幸福的缔造者。 七大原因偷走中 _幸福(人民网 xx1212)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 _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xx年却下降到6.60。到了xx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 _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也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老爱比较;缺乏信念;不善于发现阳光面;不知道奉献;不知足;相互不信任;过于焦虑。 李影的幸福观 6年,2 000多个日日夜夜,年轻的公厕管理员李影每天工作17个小时,将又脏又臭的厕所变得整洁、舒适、温馨。“岗位虽小,工资虽少,但工作热情不能减,劳动本分不能丢。”李影常常这样说,“要用我的诚实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从这位全国道德模范身上,我们不难感受到朴素平实的道德力量;而细细品读她的话语,我们更能体悟到她的幸福观。 周国平:幸福就是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在一起 能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并把它做好,靠它维持生活;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让她也感到快乐,这便是周国平眼中“幸福的哲学”。幸福是内在方面和外在方面的结合:财富、事业、家庭、健康、闲暇和平安是外在的标准,创造、体验、爱、阅读、独处是内在的方面。做喜欢的事情是精神层面上的幸福,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不同的阶段、时期,对幸福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而和喜欢的人在一起是生命的快乐,单纯又简单。 课文助读 1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人教版必修5)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展了“书 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通 , (2)景翳翳以将入 通 ,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生生所资 (6)幼稚盈室 (7)眄庭柯以怡颜 (8)悦亲戚之情话 (9)乐琴书以消忧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 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将有事于西畴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遂见用于小邑 (8)稚子候门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字 , (朝代)诗人,世称 。他以写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8名句填空。 (1),奚惆怅而独悲?,。 (2)实迷途其未远, 。 (3),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二、文本解读 1阅读正文前的小序,思考以下问题。 (1)陶渊明为什么要出仕当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陶渊明能够成功出仕的原因有哪些? (3)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在彭泽县当县令? (4)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3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4第三段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熹微(x) 流憩(q)稚子(z) B西畴(chu) 盈樽(zn) 眄庭(min) C轻飏(yng) 惆怅(zhu) 壶觞(shng) D出岫(yu)翳翳(y)盘桓(hu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携幼入室,有洒盈樽 3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 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策抚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起)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西畴(田地) 巾车(车帷) D寻壑(山沟)耘耔(除草) 东皋(高敞地)聊乘化(姑且) 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园日涉以成趣 A或棹孤舟 B眄庭柯以怡颜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 5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译文: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农人告诉我春天就要到了,他有事要到西边的田地里去。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姑且顺应自然之变化,直至生命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说。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B田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同类的一句是( ) A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9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诗句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风格也颇为悲愤慷慨。 D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10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 【拓展提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畜:蓄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非谢家之宝树 C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人的形象,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辞的体裁特点。3.积累文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 _。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一、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二、课文解析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究。本文的题目是归去来兮辞并序。标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信息。辞:是一种文体,它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是战国时期屈原创造的,楚辞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到了汉代时常把辞和赋并称。它们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赋偏重说理咏物,辞注重言情,一般要押韵,并多用四个字或六个字的对偶句。兮是语气词。归去来:文学界有两种看法:a、归去来是归去和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b、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归去来-回去吧,回去吧。似乎是一种召唤。三、相关知识简介:1.写作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出了这首着名的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2.主要内容介绍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着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这样的推祟未必恰当,这只是说明这篇文章之所以这样受人推崇,是因为作者在当时不愿与混浊的社会同流合污,蔑视和厌恶官场的卑鄙生活,感情真挚,写得富于诗情画意,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都有独到的地方。文章的主体是有韵的辞。主体之前有个序,说明写这篇文章的原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加透彻地了解文章的用意以及作者的思想和情操。主体的辞从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回家写起,说明了归去的当然;有了这层 意思,对比之下,下文归去之后的生活就显得更加欢乐。接着用三段文字写归去之后的生活和感受。一段写到家之后,庭园之内的欢乐和安闲,另一段写田间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最后一段写乐天知命、乘化任运思想下的无忧无虑。三段写了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远。四、朗读 1、先请学生轮流朗读,每人朗读一个自然段。2、放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提示:本文以四字、六字为主,四字句以二/二顿读,例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六字句以一/二/三顿读,例如,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惆怅-chu chng飏-yng眄-min岫-xi翳-y皋-go棹-zho第一段用一韵,押u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第二段用三韵,全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到熹微,押i/ui韵,韵脚有衣微;-第二层乃瞻横宇有酒盈樽押un韵,韵脚有奔门存樽,第三-层引壶殇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押an韵,韵脚有颜安关观还桓。第三段用一韵,押ou韵,韵脚有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畴舟丘流休。第四段除曷不委心任去留以上几句,其余押i韵,韵脚之期耔诗疑。3、学生集体齐读。 五、学习序1、学生默读一遍,利用注释帮助阅读,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生生(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2)重点虚词:求之靡有、四方之事中的之(3)古今异义风波,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人事,治人之事。今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寻,不久,今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年纪小或缺乏经验。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4)特殊句式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遂见用于小邑(见,被)被动句2、找出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小结:序文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教案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六、学习第一段1、学生结合注释阅读第一段,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2)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恨晨光之熹微恨: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3、内容分析(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潜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4、小结:辞的开端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迷途其未远,回头还不迟。寥寥数句,既有沉痛的自白,又有愤怒的抗议;既是觉醒的宣言,又是对官场污浊的揭露,矛头直指封建 _度。在沉痛和愤怒之余,又不乏因决意归隐而欣然自得的意味。在这种感情的抒发中,归去来兮的原因也就蕴涵其中了。舟遥遥四句,将作者摆脱樊笼、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和归心似箭的感觉含蓄地表达出来了。5、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结合解析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尝试背诵。七、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1、思考课后习题一第1小题。2、熟读文章第二-四段,标出不理解的字词。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学习文章第二-四段。2、分析文体特点。一、检查第一段背诵情况导入新课二、学习第二段1、指定学生朗读第二段。2、教师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2)古今异义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4)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3、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二段。4、内容分析:(1)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 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蕴涵着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有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恨自己不早归来的感叹,松菊犹存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品格仍在。(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4)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初进家门-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 (5)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明确:从室中之乐到园中之乐,创造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也抒发了作者洁身自好、孤芳自赏的情怀。小结:本段描写初回到家时的情景。5、学生集体齐读此段。三.学习第三段1、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三段。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1)古今异义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2)词类活用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3)特殊句式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于西畴有事)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4、内容分析:(1)本段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意?以归去来兮引出描写和感叹。此番作者重回久违的田园,更坚定了躬耕的决心,并流露出要与世俗相忘之意,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2)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明确:、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小结:此段在描写和叙述中饱含感情。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此段寓情于景、于物、于事之中,最后两句触景生情,自然引出末段的抒情议论。四、学习第四段1、指定学生朗读第四段。2、指定几名学生翻译第四段。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强调重点文言知识。特殊句式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4、内容分析(1)开头两句的感慨有何深意?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这是作者抒发感慨,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对丑恶现实的谴责和抗议。(2)富贵六句写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作者的人生态度;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则是作者所追求的生活境界。(3)讨论: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作者以此二句作为结语,点出全篇主旨。他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在此段得以充分的体现。五、综合探究1、本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安全夏天培训内容课件
- 急救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 出海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合同范本合同法规定
- 《市场营销学》作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标准汽车租赁合同样本
- 道法考试试题分析模板及答案
- 2025《合同风险评估与控制》
- 冲焊部员工安全培训课件
- 高中化学必修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
- 第1课 追求向上向善的道德
- 生物质颗粒购销合同
- 第01讲 意象、画面与意境 练习 中考语文复习
- 2025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
- 第四章药品调剂质量控制第二节用药错误管理课件
- 幼儿园酸奶牛奶采购合同
- 高中化学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 2025年四川宽窄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药提取物生产技术》课件-中药常用的粉碎方法
- Unit 1 完形填空训练8篇-2023-2024学年英语八年级上册单元冲刺满分题型训练(人教版)
- DB32/T 1086-2022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