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_第1页
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_第2页
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利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事迹 *,女,浙江省*市路桥区桐屿街道上山童村。在那里,有二位特别爱心的奉献者*和她的女儿童春香。20xx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授予“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称号,20xx年,被浙江省评为首届“十大慈善之星”,并荣获“浙江省敬老爱老爱心奖”。从20xx年起,母女俩三上北京,出席“中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事迹报告会”和“中国残联全国 _”等大型会议,受到胡锦涛、 _等 _ _的亲切接见。近年来又荣获“全国热心公益杰出人物”、“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爱心中国网文章-网首届中华慈善人物”、“中华慈善之星”等光荣称号。 *十七岁嫁到上山童村,因丈夫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婚后大家称她为“三爷姆”。她有一颗慈善的心,一双勤劳的手,一种节俭的德,六十五年如一日,济助残疾人、孤寡老人和收养孤儿共达1080余人,被当地群众称为“活佛”。无论是要饭的、贫病的,还是孤寡的,只要向她求助,她都有求必应;可她自己却从不多花一分钱,多吃一口饭,省下来的都用在救助别人上。白天去捡人家丢了的黄菜叶,挖别人遗留在地里不要了的薯根薯块来填充自己的肚;晚上打草鞋编草席,卖钱收购人家卖不出去的菜和甘薯等,为救助备粮。每当到烧饭时间,她都站到村子里的高处,观看人家屋上的炊烟,没有上烟的人家一定是断了粮,她就背着公婆把大米藏在怀中悄悄地拿出去救济他们。婆婆说她“吃里扒外”,但也阻止不了她救助的行动。她的丈夫早已被她的行为所感染,尽自己所能,一天砍五担柴,也去救济无柴烧的困难户,被群众称为“柴神”。 1986年的春天,年近七旬的*利用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五千元钱在邻近的金岭头修建了简易平房,用以收养社会上被人遗弃和无家可归的孤儿、残疾人,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三爷姆照料不说,有的还要等她喂饭喂菜,洗脸洗脚;收养的人群中,还有精神失常的病人,他们有时犯起病来,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她大打出手,使她身心疲惫。但*没有怨言,就这样一年四季默默地悉心照料着他们。时间久了,有的人就在这里亡故了,她每一次都悲痛地为他们料理后事。三爷姆心中惦记着的全是贫病残人,想方设法四处寻求救助,终于在1999年又建成了一个新的福利院三爷姆福利院。现在,规模扩大了,收养的残疾人更多了,常住的就有六七十人。 *的女儿童春香和母亲一样,也有着一颗博爱的心。在椒江一家工厂里工作时,利用休息时间天天坚持打扫她居住附近的街道,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在八年前,她毅然辞去了月薪千余元的工作,来到福利院为母亲分挑重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童春香整天与院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为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让他们感受到在家庭里一样的温暖。童春香每天总是起早摸黑地照料他们,半夜里也要起来检查一次,她说:“为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服务,我再苦也是心甘情愿的。” 村民们激动地说,母女俩做过的好事多得说也说不完。每年三爷姆的生日,四周群众都自发地赶来为她做生日祝寿,表达感激、敬佩之情。*母女不但受到当地群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