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_第1页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_第2页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_第3页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_第4页
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公文范文-饮水消毒的实验报告 篇一:预防医学实验报告 预防医学实验 氯化消毒 1. 氯化消毒原理 (1)氯溶于水:氯及其氯化物都能水解生成次氯酸。 Cl2+H2OHOCl+H+Cl- (2)氯的杀菌作用,次氯酸体积小,不带电荷电,容易通 过细胞壁,同时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DNA等物质释放出来,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2.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氯量=需氯量+余氯,需氯量指的是杀灭细菌氧化有机物所 消耗的氯量。游离性余氯是HOCl和OCl-与水接触30分钟后有/L余氯。在饮用水消毒时,要求加入消毒剂后经半小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 (2)水的pH值 :HOCl H+OCl (3)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4)水的浑浊度:浑浊度大的消耗消毒剂的量大。 (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l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近20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在氯化消毒的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有机前体物如腐殖酸、富里酸和藻类等反应生成一系列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动物实验证明,许多氯化副产物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 饮水消毒实验 l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饮水消毒原理,掌握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及饮用水消毒方法。 l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一、漂白粉加入量及余氯测定 l1.原理:用漂白粉消毒饮用水时,要求加入漂白粉后经半小 时仍有适量余氯(/L),方可达到消毒目的。l余氯的测定:即在上述消毒水中加入%的甲土立丁(邻 联甲苯胺)溶液,水中余氯与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作用产生联苯醌化合物(黄色),取余氯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2.仪器与试剂 l25ml比色管一套(5支),比色管架,移液管架,刻度吸 管与吸耳球。 l试剂:%漂白粉标准溶液(1ml=1mg漂白粉) %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液 l3.测定步骤 l.将5支比色管,并表明号码,每管中倒入25 ml水样。 l.用吸管取%漂白粉标准溶液0、 ml分别放入各管水中,振摇后静止半小时。 l.在上述各管中加%甲土立丁(邻联甲苯胺)溶 液,振摇后静止4-5分钟比色。 l.根据下表找出余氯含量最适管,计算漂白粉加入量。 l4.计算:漂白粉加入量(g/米3)=余氯最适管中所加漂白粉 溶液(ml)/25(ml)水样1000 二、漂白粉有效氯含量的测定l1.原理:漂白粉在酸性环境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再用硫 代硫酸钠滴定析出的碘量即可得到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含量。 l2HCl+CaCl+2KI=CaCl2+2KCl+H2O+I2 lI2+2Na2S2O3=Na2S4O6+2NaI l2.仪器与试剂:250ml三角烧瓶1个,100ml量筒一个。滴 定台、滴定管 l1%漂白粉溶液;1:3的稀盐酸;结晶碘化钾、1%淀粉溶液;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l4.计算:因1毫升%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相当于1毫克 有效氯,故滴定用去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即10毫升1%漂白粉中所含有效氯的毫克数,亦即每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毫克数,即每100毫克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毫克数。滴定用去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就是有效氯的百分数。 理:绳整篇二:饮用水消毒 二次供水消毒 一、 定义: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再度加压、储存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 输送给用主户的供水方式。 二、 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方法 1、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器(电解法)、和二氧化氯发生器(化学法) 2、氯消毒 3、氯胺消毒 三、以二氧化氯为例介绍含消毒剂消毒 1、优点:灭菌效果好且不易出现细菌再生,消毒过程不产生总有机卤化产物,有一定的除臭作用。 2、二氧化所消毒器(电解质)和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 二氧化氯了生器(化学法)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两种化学剂经过精确计算成溶液,再通过精密计量泵将两种药剂溶液注入反应器生成二氧化氯。 四、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注意事项: 1、使用的消毒剂 应当在保持期内,并按规定 的温度等件贮存。 2、严格按规定深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 应当记分 溶解。 3、本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4、保证末梢水余氯不低于/L 5、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号(卫生准字)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上,采购时向供货商索取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 6、水箱、水池必须密闭,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24小时加锁。 饮用水消毒技术 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供饮用。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一 氯化消毒 1常用氯消毒剂的种类 11氯 分子式为Cl2,分子量是7091。氯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气体,氯气较空气重25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氯臭味。当加压至67个大气压时可液化,体积缩小 457倍,可灌入钢瓶中贮存,故又称液氯。液氯较水重15倍,将液氯置于大气中,立即变成气体,将氯气通入水中可得氯水。氯加入水中可变为盐酸和次氯酸。 12漂白粉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氯化石灰。它是将氯气通入熟石灰中而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还含氯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及水,通常以Ca0Cl2代表其分子式。 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大量沉渣。漂白粉稳定性差,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因此不宜保存过长时间。 13漂白粉精 将氯化石灰乳经过结晶分离,再溶解喷雾干 燥即制成漂白粉精,漂白粉精含次氯酸钙约80%,还含少量的氯化钙、氢氧化钙。 漂白粉精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沉渣,稳定性较漂白粉好,有效氯含量是漂白粉的一倍。 14有机含氯消毒剂 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 二氯异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 15次氯酸钠 电解食盐所得氯气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分子量为7444。次氯酸钠为淡黄色液体,有氯臭,有效氯含量为12%14%,易溶于水,稳定性差,受热及阳光照射有效氯易丧失,故不宜长时间保存。 2.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的杀菌机理 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有资料指出病毒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一系列的代谢酶;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 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下列各因素的影响:加氯量、接触时间、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 221加氯量: 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水中至少应保持游离性余氯03mg/l。在配水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05mg/l。余氯分为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两种,游离性的HOCl、OCl-和Cl2;化合性如NH2Cl和NHCl2。前者杀菌力较强,后者杀菌力较弱。 222接触时间: 氯加入水中后,必须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用游离性有效氯消毒时,接触时间应至少30分钟,游离性余氯达0305mg/l;采用氯胺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在l2小时,化合性余氯达12mg/l。 223水的PH值: 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当PH值50时,HOCL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随着PH值的增高,HOCl逐渐减少而OCL-逐渐增多。PH值在60时,HOCl在95%以上;PH值70值,H0CL含量急剧减少;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值9时,OCl-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验,次氯酸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高约80倍。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要太高,以免生成OCl-较多,H0CL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用漂白粉消毒时,因同时产生Ca2,可使PH值升高。故当漂白粉因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而使有效氯含量低时,消毒效果会受影响。 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一氯胺高,三氯胺则几乎无杀菌作用。它们之间的生成量比例,取决于氨和氯的相对浓底,PH值和温度等因素。一般而言,当PH值7时,一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近似相等;PH值65时,主要为二氯胺;三氯胺只有当PH值44时才存在。 224水温: 水温高,杀菌效果好。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 225水的浑浊度: 用氯消毒时,必须使生成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方能达到杀菌效果。如水的浑浊度很高,悬浮物质较多,细菌多附着在这些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使杀菌效果降低。这说明消毒前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的必要性。悬浮颗粒对消毒的影响, 因颗粒性质、微生物种类而不同。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小,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微生物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 226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菌强。消毒往往达不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 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 31普通氯化消毒法 当水中需氯量较低,且基本无氨时,加入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染较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 32折点氯消毒法 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游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本法的优点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氯多,因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需事先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样折点不明显;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需加碱调整。 33氯胺消毒法 在水中加入氨,则加氯后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这种方法为氯胺消毒。氨与氯的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范围一般为1:31:6。本法的优点是:三卤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则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和较高的余氯量,因此接触时间长,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 34过量氯消毒法 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较严重时,或在野外工作、行军等条件下,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时,可加过量氯于水中,使余氯达l5mg/l。消毒后的水需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活性炭脱氯。 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 41加氯地点 在水的净化处理流程中,加氯地点可选择为: 411滤前加氯 指在混凝沉淀前加氯,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良混凝沉淀和防止藻类生长,但易生成大量氯化副产物。 412滤后加氯 指在滤后水中加氯,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它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可采取二次加氯,即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各加一次。 413中途加氯 在输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途的加压泵站或贮水池泵站的补充加氯。采用此法既能保证末梢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的管网水含余氯过高。 42加氯设备 大中型水厂一般均采用液氯消毒。液氯和干燥的氯气对铜、铁和钢等金属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时,化学活性增强,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大,因此为避免氯瓶进水,氯瓶中的氯气不能直接用管道加入水中,必须经过加氯机后投加。氯的投加设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真空加氯机和转子加氯机。篇三:实习二 饮水消毒及余氯含量的测定 实习二 饮水消毒及余氯含量的测定 目的要求 ? (一)掌握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饮水消毒及余氯测定的原理。 ? (二)熟悉有效氯的概念,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及余氯测定的意义。 ? (三)了解本次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一、原理 ? 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称为有效氯。 ? 漂白粉中的有效氯在酸性溶液中可氧化碘化钾而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 定析出的碘,淀粉作指示剂,根据硫代硫酸钠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漂白粉中有效氯的含量。 ? Ca(OCl)Cl + 2CH3COOH 2Ca + Cl2 +H2O ? Cl2+2kI I2+2kCl ? I2 + 2Na2S2O3 Na2S4O6 + 2NaI 二、器材 ? 250ml碘量瓶 ? 500ml容量瓶 ? 150ml烧杯 ? 25ml移液管 ? 碱性滴定管 ? 吸耳球、玻璃棒 ? 托盘天平、滤纸、药匙 三、试剂 ? /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 %淀粉溶液 ? 碘化钾 ? 冰醋酸 四、操作步骤 ? 1.配制漂白粉样品悬液:称取4g漂白粉加入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转移入容量瓶中, 洗烧杯3次,定容至500ml,制成悬液。 ? 2.在250ml碘量瓶中加入1g碘化钾(KI),加70ml蒸馏水溶解后加入2ml冰醋酸。 ? 3.用移液管吸取25ml样品悬液,加入碘量瓶中。此时立即产生棕色,振荡混匀,置 于暗处5min。 ? 4.自滴定管中加入/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不断振摇,直至变成淡黄色, 然后加入1ml淀粉溶液,溶液即呈蓝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记录用量V。 ? 5.清洗器材。 五、计算 ? 有效氯 /(21000) (Cl2%)= 4 式中:V/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一、原理 ? 2Ca(OCl)Cl+2 H2O 2HOCl + CaCl2+ Ca 二、器材 ? 托盘天平、滤纸、药匙 ? 水桶、皮尺 ? 200ml烧杯 ? 100ml量筒 ? 玻璃棒 三、操作步骤 ? 取一水桶水样,用皮尺测量水桶的直径d 及水深h,计算水的体积V。 ? 按/L的需氯量及所测得的该漂白粉的有效氯,计算漂白粉的用量漂白粉用量M(g)=水量*每升水的需氯量(mg/L)/有效氯的含量 ? 天平调零,准确称取需要的漂白粉M(g) ? 量筒量取清水100ml倒入200ml烧杯中,先倒水少许,将漂白粉调成糊状,后全部 倒入,搅拌、静置5min。 ? 取上清液倒入待消毒的水样中,上清液尽可能倒入,沉淀不能倒入 。 ? 搅拌后静置。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一、原理 ? 在pH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水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甲土立丁)作用产生 黄色的联苯醌化合物,根据其颜色的深浅进行比色定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