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_第1页
2020年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_第2页
2020年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_第3页
2020年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_第4页
2020年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荒诞派戏剧之语言特点论文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令人瞩目而又众说纷纭的一个文学现象。虽然该流派主要兴盛于五 _,但自从其诞生以来就不缺少评论家和研究者的关注。对荒诞派戏剧的评论和研究角度各异,种类繁多,仅以其语言特色为研究对象的论文论着就不在少数。纵观国内外学者对荒诞派戏剧语言特色的研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者们对荒诞派戏剧语言特色的研究,要么是使用过分强调感受的描述语言,如“答非所问”,或“电报式”;要么是使用诸如“不”、“非”、“缺乏”等否定性的说法(例如“不合语法”、“毫无逻辑”、“非理性”、“毫无意义”、“语无伦次”等)。上面所列举的这两种对荒诞派戏剧语言特色进行界定的方式,总体来说,感受传递功能大于专业阐释功能,界定的范围也过于宽泛,对创作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乏善可陈。因此,对荒诞派戏剧语言特色的研究需要更加专业性的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术语能够胜任这种要求呢?我们从哪里去寻找这样一些个术语呢? 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的确让人感到有些晦涩难懂,这一方面其实跟诗歌的语言特点是很相似的。英美新批评的理论家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曾用“含混”(ambiguity)来描述诗歌的语言特色,那我们能不能也借用“含混”这一术语来描述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呢?本文即意在做这样一种尝试。在尝试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含混”这一范畴。 第一章“含混”概述 在燕卜荪之前,就曾经有人使用过“含混”这一术语,如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把“多义含混”视为诗歌语言的特征,燕卜荪的老师瑞恰慈(IvorArmstrong Richards)也强调说“含混是语言行为不可避免的结果,是我们最重要的话语所必不可少的手段。” 当然,真正对“含混”进行深入研究的还要首推燕卜荪。1930年,二十四岁的燕卜荪根据瑞恰慈给他批改的一份作业而写出了含混七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一书。燕卜荪在该书中把含混分为了七种不同类型,并引用了二百多个古典及现代诗歌片断作为例证。新批评派对该书大加赞赏,也有一些理论家致力于完善该书关于“含混”的理论,如克利安思?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就把他所发掘的“反讽”概念称作“功能性含混”(functional ambiguity)。 既然有“功能性含混”,那么一定还有其它类型的含混,这就不能不提及燕卜荪在含混七型中对含混所作的定义及分类。 在1930年的含混七型初版中,燕卜荪是这样定义“含混”的:“能在一个直接陈述上加添细腻意义的语言的任何微小效果。”在1947年新版中,他把这句定义改成“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如何细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关于含混的七种类型的分类,赵毅衡先生在其论着中做了很好的概括:第一型:“说一物与另一物相似,但它们却有几种不同的性质都相似。”第二型:上下文引起数义并存,包括词义本身的多义和语法结构不严密引起的多义。第三型:“两个意思,与上下文都说得通,存在于一词之中。”第四型:“一个陈述语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互相不一致,但能结合起来反映作者一个思想综合状态。”第五型:“作者一边写一边才发现他自己的真意所在”,所以一个词的意义在上文一个意义,下文又有一个意义。第六型:“陈述语字面意义累赘而且矛盾,迫使读者找出多种解释,而这多种解释也互相冲突。”第七型:“一个词的两种意义,一个含混语的两种价值,正是上下文所规定的恰好相反的意义。” 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含混七型”,也被称为“复义七型”或“朦胧的七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说法,其实是对燕卜荪原着名称Seven Types of Ambiguity的不同译法而已。在本文中,ambiguity将被统一译为“含混”,究其原因,我们将在接下来对含混、复义与朦胧的辨析中见出。 第二章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含混3 一词句的意义前后自相矛盾4 二词句的意义与生活逻辑不符6 三词句的意义指向不明确8 四双关、反讽、象征等手法的运用11 第三章含混中的荒诞19 一有助于表现荒诞派戏剧的荒诞主题20 二含混的艺术价值26 第四章含混作为荒诞派戏剧语言特色的当代意义31 一“语言学转向”与荒诞派戏剧31 二重估荒诞派戏剧的艺术价值33 三联通现代西方多重文论视角,确立含混的审美价值35 结语37 注释39 _44 荒诞派戏剧给20世纪西方文学带来了一次强烈的冲击,其独具特色的戏剧语言也给每一位读者和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本文通过引入燕卜荪的“含混”这一术语,对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进行了一次梳理和概括。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荒诞派戏剧的语言具有传统上只属于诗歌的“含混”的特点,即:荒诞派戏剧的语言是含混的。荒诞派戏剧中的含混语言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词句的意义前后自相矛盾;词句的意义与生活逻辑不符;词句意义的指向不明确;双关、反讽、象征等手法的运用所产生含混的效果。 含混的语言可以直接通过产生多层次的意义群而引发读者、观众对荒诞派戏剧主题的思考,也可以间接地通过增强荒诞派戏剧的诗化效果等艺术魅力来使读者、观众在一种艺术化的氛围中更好地来理解荒诞派戏剧的主题。也就是说,含混的语言有助于荒诞派戏剧主题的表现。而且,我们还能利用“含混”这一荒诞派戏剧的语言特色来对当代西方的各种文学现象做出新的思考和解读:荒诞派戏剧与20世纪西方的“语言学转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往对荒诞派戏剧的艺术成就的评价,也可以在“含混”这一视角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含混”本身亦可以在20世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