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DB13(J)∕T 8328-2019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_第1页
【国家标准】DB13(J)∕T 8328-2019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91.040 DB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PDB13(J)/T 8328-2019 备案号:J15012-2020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 Design code for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2019-12-21发布2020-03-01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 Design code for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DB13(J)/T 8328-2019 主编单位: 河 北 省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批准部门: 河 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施行日期: 2020年3月1日 2020北京 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 Design code for 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DB13(J)/T 8328-2019 * 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 1 号) 石家庄市书渊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2.25字数:52 千字 2020 年 3 月第 1 版2020 年 3 月第 1 次印刷 印数:11000 册定价:28.00 元 统一书号:1551601872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告 2019 年第 92 号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农村住宅设计标准的公告 农村住宅设计标准 (编号为 DB13(J)/T8328-2019)已 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发布,自 2020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 年 12 月 21 日 前言 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 和标准设计第二批制(修)订计划(冀建节科函201927 号)的要求,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编 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 9 章,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4. 建筑设计;5. 节能设计;6. 结构设计;7. 供 暖、通风与空气调节;8. 给水排水;9. 建筑电气。 本标准由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 容的解释,由河北省建设工程标准编制研究中心负责管理。 标准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 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 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槐安西路 395 号河北省建筑科 技研发中心,电话邮编:050227,邮箱: 36342164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河北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建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建研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赵士永滕仁栋付素娟严雪峰毕文雄 王磊磊梁耀哲康熙时元元吴瑞静 郝雨杭边龙潭王志胜张永生郭建涛 范志敏李戈宋延民郭治祁丽茗 吴晓坤周建坡陈涛褚少辉白佳慧 曹猛陈勇赵宇波刘丽 审 查 人 员 : 庄玉良马洪剧元峰高腾野黄丽红 杨燕李泽平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建筑设计.4 4.1一般规定.4 4.2建筑空间与室内环境.5 4.3庭院空间与绿化设计.8 5节能设计.9 5.1一般规定.9 5.2墙体节能.11 5.3门窗节能.11 5.4屋面节能.12 5.5地面节能.12 6结构设计.13 6.1一般规定.13 6.2结构材料与体系.13 6.3地基基础.15 6.4砌体结构.16 6.5框架结构.20 7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22 7.1一般规定.22 7.2供暖.22 7.3通风与空气调节.24 8给水排水.25 8.1一般规定.25 8.2给水设计.25 8.3排水设计.26 9建筑电气.27 9.1一般规定.27 9.2供配电. 27 9.3安装及使用.28 本标准用词说明. 29 引用标准名录.30 条文说明.31 Contents 1Gengral Provisions.1 2Terms.2 3Basic Requirements.3 4Architectural Design. 4 4.1General Requirements.4 4.2Architecture Space and Indoor Environment.5 4.3Courtyard Space and Greening Design.8 5Energy-Saving Design.9 5.1General Requirements.9 5.2Energy-Saving of the Wall.11 5.3Energy-Saving of the Doors and Windows.11 5.4Energy-Saving of the Roof.12 5.5Energy-Saving of the Floor.12 6Structure Design.13 6.1General Requirements. 13 6.2Structural Materials and Systems.13 6.3Foundation.15 6.4Masonry Structure.16 6.5Frame Structure.20 7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2 7.1General Requirements. 22 7.2Heating.22 7.3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24 8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25 8.1General Requirements.25 8.2Water Supply Design.25 8.3Drainage Design.26 9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27 9.1General Requirements. 27 9.2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27 9.3Installation and Using.2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29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0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1 1 1总则 1.0.1为保障河北省农村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功能质量,提 高农村住宅设计水平,使农村住宅设计满足安全、卫生、适用、 经济等性能要求,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新建的二层(含二层)及以下农村 住宅设计,当农村住宅为三层(含三层)及以上时,应按照国 家和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1.0.3农村住宅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北 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术语 2.0.1农村住宅rural residential buildings 本标准的农村住宅系指县级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驻地的城 市(镇)规划区以外的镇、乡、村庄居民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2.0.2卧室bed room 供居住者睡眠、休息的空间。 2.0.3起居室(厅) living room 供居住者会客、娱乐、团聚等活动的空间。 2.0.4卫生间bathroom 供居住者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等活动的空间。 2.0.5厨房kitchen 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 2.0.6窗墙面积比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 窗户洞口面积与建筑层高和开间定位线围成的房间立面单 元面积的比值。 2.0.7围护结构building envelop 建筑各面的围挡物,包括墙体、屋顶、门窗、地面等。 2.0.8围护结构传热系数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2.0.9农村生活污水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厕所污水和生活杂排 水。 3 3基本规定 3.0.1新建农村住宅选址必须符合城市或县人民政府批准的村 庄规划要求;严禁占用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避让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核心区域。 3.0.2建筑场地应满足安全要求,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房屋, 场地内应无各种自然灾害、危险源、污染源等的威胁。 3.0.3河北省新建农村住宅必须按农村住宅建筑抗震设计规 程DB13(J)/T 197等现行标准进行抗震设计。 3.0.4农村住宅设计必须满足65%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结合地 域能源条件,采用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供能方式。 3.0.5农村住宅与相邻建筑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并应符合 农村防火规范GB 50039的要求。 3.0.6建筑规划布局应保证良好的日照和采光,并应符合相关 标准的规定。 3.0.7农村住宅设计应与所在村庄道路、电力、通信和给水排 水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际相结合。 3.0.8农村住宅应结合家庭人员构成状况进行设计,除应满足 一般居住使用要求外,尚应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 使用要求。 3.0.9农村住宅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3.0.10农村住宅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优先选用可循环利用 的建筑材料,合理采用预制构件、部品。 3.0.11农村住宅中使用的建筑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要求,不得使用国家和河北省限制和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和产 品。 4 4建筑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建筑设计应充分考河北省不同地域特色和气候条件等 因素,提取传统民居元素,与当地传统建筑风貌相结合。 4.1.2农村住宅的体形应简单、规整,不应采用大量装饰性构 件。 4.1.3农村住宅应充分利用建筑外部环境因素创造适宜的室 内环境。 4.1.4农村住宅宜采用南北朝向或接近南北朝向。 4.1.5农村住宅应设室内卫生间或室外厕所,并应符合农村 户厕卫生规范GB 19379 的卫生要求。 4.1.6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室内卫生间等基本功能空 间划分应实现寝居分离、食寝分离、洁污分离,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卧室和起居室等主要房间宜布置在南向; 2厨房、室内卫生间、储藏室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北向 或外墙侧; 3室内各功能空间气流组织应合理。 4主要功能空间应远离噪声源。 4.1.7农村住宅应根据需要设置农机具房、农作物储藏间等辅 助用房,辅助用房应与主要功能房间适当分离。 5 4.2建筑空间与室内环境 4.2.1卧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人卧室不应小于 9 m2; 2单人卧室不应小于 5 m2; 3兼起居室(厅)的卧室不应小于 12 m2。 4.2.2起居室(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居室(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 10 m2。 2设计时应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 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宜大于 3m。 3起居室(厅)与外门之间宜设置缓冲区域。 4.2.3厨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热水器 等设施或为其预留位置。 2厨房应按炊事操作流程布置,排油烟机的位置应与炉 灶位置对应,并应与排气道直接连通。 3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 1.50m, 双排布置设 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 0.90m。 4.2.4室内卫生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卫生间宜配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三件卫生设 备或为其预留设置位置及条件。 2卫生间不宜直接布置在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 餐厅的上层;当卫生间布置在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餐 厅的上层时,应有防水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3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 房。 4.2.5层高和室内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6 1住宅层高不宜大于 3.30m; 2住宅室内净高不宜大于 3.00m。 3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40m,局部 净高不应低于 2.10m; 4厨房、卫生间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 2.20m; 5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 得低于 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 4.2.6阳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阳台栏杆设计必须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构造,栏杆的 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 0.11m,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 措施。 2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不应低于 1.05m, 封闭阳台栏板或 栏杆也应满足阳台栏板或栏杆净高要求,宜采用实体栏板。 3当阳台设有洗衣设备时应封闭阳台,采取保温措施, 并设置专用给、排水管线及专用地漏,阳台楼、地面均应做防 水。 4当阳台或建筑外墙设置空调室外机时,其安装位置应 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通畅地向室外排放空气和自室外吸入空气; 2) 在排出空气一侧不应有遮挡物; 3) 应为室外机安装和维护提供方便操作的条件; 4) 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人员形成热污染。 4.2.7过道、储藏空间和楼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通往卧室、起居室(厅)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1.00m, 通往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0.90m。 2楼梯一侧临空时,梯段净宽度不应小于 0.75m,两侧为 墙体时净宽不应小于 0.90m,且至少一侧设置扶手。 7 3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2m,高度不应大于 0.20m; 扇形踏步转角距离扶手中心 0.25m 处,宽度不应小于 0.22m。 4.2.8门窗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外没有阳台或者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 净高低于 0.90m 时,应设置防护设施。 2起居室(厅)、卧室、厨房应设置外窗,设置的洞口 位置应有利于直接天然采光、通风,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起居室(厅)、卧室窗地比不应小于 1/7,厨房窗 地比不应小于 1/7 且开扇窗面积不应小于 0.6m2; 2) 外窗面积不应过大,窗墙面积比宜符合表 4.2.8 的 规定。 表 4.2.8窗墙面积比限值 朝向 窗墙面积比 严寒地区寒冷地区 北0.250.3 东、西0.30.35 南0.40.45 注:窗墙面积比是某一朝向的外窗面积与同朝向墙总面积之比。窗墙面积比过大会导 致建筑能耗增大,应严格控制农村住宅窗墙面积比。 4.2.9出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出入口台阶高度超过 0.70m 并侧面临空时,应设置防 护措施,防护措施净高不应低于 1.05m。 2出入口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0m, 踏步高度不宜大 于 0.15m,并不宜小于 0.10m,踏步高度应均匀一致,并应采 取防滑措施。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 2 级,当高差不足 2 级时, 应按坡道设置; 台阶宽度大于 1.80m 时, 两侧宜设置栏杆扶手, 高度应为 0.90m。 8 4.2.10室内环境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 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 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83 的规定; 2每套住宅中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 当有 4 个及 4 个以上居住空间时,其中应有 2 个获得日照; 3卧室、起居室的平均采光系数不应低于 2%; 4建筑围护结构内部和表面应无结露、发霉现象。 4.3庭院空间与绿化设计 4.3.1住宅室外场地高程设计应有利于合理组织排水,并满足 住宅建筑防洪排涝的要求。 4.3.2庭院空间可安排凉台、棚架、储藏、蔬果种植、农机具 放置等功能区。 4.3.3庭院内需设置畜禽栅圈时,栅圈不应设在居住功能空间 的上风向位置和院落出入口位置,栅圈基底应采取卫生处理措 施。 4.3.4庭院内及房屋周边宜种植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 害的经济作物、观赏果树等绿化植物。 4.3.5室外厕所应采取防风雨、遮挡视线的围护措施,厕屋内 地坪高于庭院地坪应大于0.10m。 4.3.6室外铺装宜设置为可透水的地面。 9 5节能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河北省农村地 区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分区见表 5.1.1。 表 5.1.1河北省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 气候分区地区 寒冷地区邯郸 邢台 衡水 石家庄 沧州 保定 廊坊 唐山 秦皇岛 张家口 承德 严寒地区围场 丰宁 隆化 沽源 康保 张北 尚义 赤城 崇礼 蔚县 注:除本表中列出属严寒地区的县区外,张家口、承德地区其他县区属于寒冷地区 5.1.2卧室、起居室等主要功能房间节能计算用室内热环境参 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冬季取暖室内计算温度应取 18; 2冬季取暖计算换气次数应取 0.5h-1。 5.1.3宜积极采用符合现行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技术要求的 新型节能建材和技术。 5.1.4节能设计应合理采用当地有效的保暖降温措施,并应与 当地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 5.1.5围护结构应采取下列节能技术措施: 1应采用有附加保温层的外墙或自保温外墙; 2屋面应设置保温层; 3应选择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门窗; 4地面宜设置保温层。 10 5.1.6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宜就地取材,选用适于农村应用条件 的当地产品。 5.1.7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宜大于表 5.1.7-1 和表 5.1.7-2 规 定的限值。 表 5.1.7-1严寒地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气候 分区 围护结构部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K W/(m2K) 严寒 地区 屋面0.30 外墙0.35 外窗(外门) 窗墙面积比0.31.8 0.3窗墙面积比0.41.6 0.4窗墙面积比0.451.5 外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热阻 R (m2K)/ W 周边地面1.10 表 5.1.7-2寒冷地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 气候 分区 围护结构部位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K W/(m2K) 寒冷 地区 屋面0.35 外墙0.45 外窗(外门) 窗墙面积比0.32.5 0.3窗墙面积比0.4 2.0 0.4窗墙面积比0.45 1.8 外围护结构部位 保温材料热阻 R (m2K)/ W 周边地面0.83 11 5.2墙体节能 5.2.1外墙宜首选建筑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做法,当采用外墙外 保温做法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2.2农村住宅外墙外保温层厚度应经过计算确定。 5.2.3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温或阻断热桥措 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阳台、雨篷、挑檐、凸窗等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 与外墙或屋面的热桥部位均应采取保温措施; 2外窗(门)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进行保温处理; 3伸出屋顶的构件及砌体(烟道、通风道)应进行防结 露的保温处理。 5.2.4外窗(门)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面应做保温处理,并应 保证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 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 5.2.5外墙在室内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应增设保温层。 5.2.6建筑外墙应预留相应孔洞(空调管线孔洞、太阳能热水 器安装孔洞等),以免外墙敲凿对保温层造成破坏。 5.3门窗节能 5.3.1外门、外窗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 规定的 6 级。 5.3.2出入口宜采取设置门斗、 双层门、 保温门帘等保温措施。 12 5.3.3可增加外窗夜间保温措施。 5.3.4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 填堵,并用密封膏嵌缝,不得采用普通砂浆补缝。 5.4屋面节能 5.4.1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屋面保温层应采用干做法。 5.4.2屋架承重的坡屋面保温层宜设置在吊顶内,钢筋混凝土 屋面的保温层应设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上。 5.5地面节能 5.5.1地面宜整体设置保温层。 5.5.2地面保温层下方应设置防潮层,防潮层可选择聚乙烯塑 料薄膜,薄膜搭接处采用沥青密封,保温层板材交接处下方薄 膜应连续。 13 6结构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农村住宅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少于 50 年,其安全 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标准设防类(丙 类) 6.1.2农村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应采用根据中国地 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基本烈度;当有抗震减灾规划时,按照 有关部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 防。 6.1.3不得私自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当设有小型生产或粮食储 备等用房时,应考虑实际荷载、使用环境对住宅建筑结构安全 性和耐久性的影响, 并采取措施满足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6.1.4屋面设计应结合用户生活习惯、使用功能要求等综合确 定荷载、结构材料与结构体系。 6.1.5采用新型结构体系时,应由设计人员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设计。 6.2结构材料与体系 6.2.1混凝土和砂浆宜分别选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6.2.2农村住宅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烧结普通砖和烧结多孔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14 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蒸压灰砂普通砖、 蒸压粉煤灰普通砖及混凝土普通砖的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5,其砌筑砂浆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强 度等级不应低于Ms5(Mb5); 3潮湿的室内或室外环境, 包括与无侵蚀性的土和水接触 的环境的砌体,以及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所用材料 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6.2.2的规定。 表6.2.2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潮湿程度烧结普通砖 混凝土普通砖 蒸压普通砖 石材水泥砂浆 稍潮湿 MU15MU20MU30M5 很潮湿 MU20MU20MU30M7.5 含水饱和的 MU20MU25MU40M10 注:在冻胀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如采用时,其孔洞 应用不低于M10的水泥砂浆预先灌实。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 级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预先灌实。 4自承重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2.5,用于外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A5;轻集料混凝土空心砌 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3.5,用于外墙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U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均不宜低于M5。 5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采用框架结构时, 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6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焊接性较好的钢筋;纵向 受力钢筋宜选用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不低于HRB400级的热轧 钢筋;箍筋宜选用HRB400级的热轧钢筋,也可选用HPB300级 热轧钢筋。 15 7木材应选用干燥、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的木材。 8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9预埋件、扒钉等连按件宜采用Q235钢材。 6.2.3结构体系应有简明、 合理的受力和传递地震作用的途径,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6.2.4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可靠,构件节点的破坏不 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6.2.5同一建筑不应采用木柱与砖柱、木柱与石柱混合承重的 结构,也不宜采用不同材料混合承重墙体。 6.2.6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靠的连接或锚固;无锚固 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的突出屋面高度不宜超过0.5m; 超过0.5m时,应采取可靠的拉结措施;在人员出入口和通道处 的砌体女儿墙等装饰物应与主体结构锚固或有防坠物伤人的措 施;非结构构件的支架或预埋件、锚固件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 度。 注:烟囱的突出屋面高度从其根部上沿算起。 6.3地基基础 6.3.1地基基础应根据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进行设计。 6.3.2农村住宅的地基基础应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地基 变形应保证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6.3.3农村住宅应优先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应设置在性质相同 的老土上,不得设置在杂填土或耕植土上。 16 6.3.4当地基存在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 匀土层时,应对这些地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3.5砌体承重墙基础宜采用无筋扩展基础,也可采用钢筋混 凝土条形基础,砌体承重墙基础置于大面积填土地基上时,应 设置基础圈梁;承重柱基础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6.3.6季节性冻土地区基础埋置深度宜大于场地结冻深度。 6.3.7当存在相邻建筑物时, 基础埋深不宜大于原有建筑基础。 当埋深大于原有建筑基础时,两基础间应保持一定净距,其数 值应根据建筑荷载大小、基础形式和土质情况确定。 6.3.8建筑位于土坡坡顶时,应采取措施确保坡体稳定性满足 要求,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应符合建筑地基基 础设计规范GB 50007的要求。 6.4砌体结构 6.4.1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平面内墙体布置应闭合,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 宜对齐; 沿竖向应上下连续;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 2纵、横墙交接处应有拉结措施; 3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 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 4房屋不宜错层,楼梯间不宜布置在建筑的端部和转角 处; 5不应在悬挑梁上砌筑承重墙砌体,不应采用墙中悬挑 17 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 6.4.2砌体结构房屋的墙厚和层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砌体结构的承重(抗震)墙体厚度:烧结普通砖、蒸 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墙不应小于 240mm;多孔砖墙不应小 于 190mm; 2单层住宅的层高不应超过 4.0m,两层住宅其各层层高 不应超过 3.6m; 6.4.3砌体结构住宅的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 6.4.3 的规定: 表 6.4.3房屋的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 楼、屋盖类别 烈度 678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119 木屋盖994 6.4.4砌体结构住宅的局部尺寸限值应符合表 6.4.4 的规定: 表 6.4.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部位6、7 度8 度 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0.81.0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0.81.0 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最小距离0.80.8 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2 注:1. 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 措施; 2. 多孔砖抗震横墙厚度为 190mm 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标表中数值减少 3m。 18 6.4.5楼、屋面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也可采用预制钢 筋混凝土板或木屋盖。 6.4.6各类砖砌体结构应加强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增强结构整 体性。 1墙体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 构造柱设置位置应符合表 6.4.6-1 的规定。 表 6.4.1-1构造柱设置要求 住宅 层数 设置部位 6、7 度8 度 单层外墙四角,大房间四角外墙四角,大房间四角 二层 外墙四角,大房间四角 较大洞口两侧 楼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端 对应的墙体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外墙四角,大房间四角 较大洞口两侧 楼梯间四角,楼梯斜梯段上端对应的墙体 处; 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 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纵墙交接处; 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 注:1. 大房间指房间的开间大于 4.2m; 2. 较大洞口指洞口宽度不小于 2.1m。 2) 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 180mm240mm(墙厚 190mm 时为 180mm190mm) 3) 构造柱纵向钢筋不宜少于 412,箍筋可采用6, 间距不宜大于 250mm,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 4) 构造柱与墙、圈梁应有可靠连接。 2砌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时 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圈梁设置位置应符合表 6.4.6-2 的规定;纵墙承重 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的规定适当 19 加密。 表 6.4.6- -2现浇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 墙类 烈度 6、7 度8 度 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内横墙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4.5m; 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 7.2m; 构造柱对应部位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各层所有横墙, 且间距不应大 于 4.5m; 构造柱对应部位 注:坡屋面应在檐口标高处增设平圈梁一道,外墙和内纵墙在构造柱对应部位应设置 圈梁。 2) 圈梁宽度宜与墙厚一致,圈梁高度不应小于 120 mm。6 度、7 度时,圈梁纵向配筋不应少于 410, 箍筋为6250mm;8 度时,圈梁纵向配筋不应少 于 412,箍筋为6200mm。 3) 圈梁应闭合,当遇洞口断开时,圈梁应上下搭接,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上下圈梁垂直间距的 2.0 倍, 且 不小于 1.0m。 4) 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5)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 可靠连接的住宅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抗震墙 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 靠连接。 6.4.7阳台、雨棚、挑檐等悬挑构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并应进行强度计算和抗倾覆验算。 20 6.5框架结构 6.5.1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6.5.1 确定。 表 6.5.1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设防烈度 678 四三二 注:建筑场地为 III、IV 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的地区,宜按抗震设防 烈度 8 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5.2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主体结构除个 别部位外,不应采用铰接。 6.5.3框架结构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6.5.4框架结构的自承重墙宜选用轻质墙体。框架结构如采用 砌体填充墙,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避免上层墙体很多,下层很少,形成上、下层刚度差 别过大; 2自承重墙体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造成抗侧刚度偏心 产生扭转。 6.5.5抗震设计时,砌体填充墙及隔墙应具有自身稳定性,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5,采用轻质砌块时, 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3.5。墙顶应与框架梁或楼板密切结 合; 2砌体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左右设置26 拉结筋,6 度时,拉结筋深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 100mm,7、 21 8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3墙长大于 5m 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结;墙长 大于展高的 2 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 4m 的钢筋混凝土构造 柱;墙高超 4m 时,墙体半高处(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 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6.5.6框架结构不应采用部分由砌体墙承重的混合形式。框架 结构中的楼梯间及局部出屋顶的楼梯间、水箱间等,应采用框 架承重,不应采用砌体墙承重。 6.5.7设防烈度 7、8 度地区的框架和楼梯构件(含梯段), 其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钢筋牌号带“E”的钢筋,如 HRB400E。 22 7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7.1一般规定 7.1.1农村住宅节能设计宜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供 暖、炊事和生活热水用能,也可采用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集 成利用技术。 7.1.2农村住宅应根据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当地资源条件,合理 选用火炕、火墙等供暖方式。 7.1.3供暖通风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应结合建筑平面 的结构,对灶、烟道、烟囱、供暖设施等进行综合布置。 7.1.4供暖燃烧器具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烟 气流通设施应进行气密性设计处理。 7.2供暖 7.2.1供暖系统应与当地能源供应相匹配,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采用煤炭作为供暖燃料时,应采用符合要求的清洁燃 煤和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的专用炉具。 2可选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或土壤源热泵系统,散热设备 可选择风机盘管、 高效散热器或者地暖盘管; 采用土壤源热泵 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66 和分体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标准 23 DB13(J)/T 8316 的规定; 3太阳能利用应符合现行河北省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 计标准DB13(J)/T 174 的有关规定,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用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暖系统; 4所在地区有稳定天然气供应的,可采用户式燃气供暖 炉为热源,散热设备采用高效散热器或者地暖盘管;燃气管道 安装及燃气具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7.2.2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只有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允许采用电直接加热设 备作为供暖热源: 1) 无集中供热,且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限 制,同时无法利用热泵供暖的建筑; 2) 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建筑自 身电加热用电量需求的建筑; 3) 利用蓄热式电热设备在夜间低谷电进行供暖或蓄 热,且不再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建筑; 4) 电力供应充足, 且当地电力政策鼓励用电供暖时。 2当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时,应分散设置。 7.2.3采用集中供暖的住宅,各户应采用统一的采暖方式。 7.2.4热水供暖系统中供暖炉、散热器、管道、阀门与附件等 的选择与布置尚应符合农村居住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DB13(J)/T 174 的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