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复习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_第1页
建议复习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_第2页
建议复习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_第3页
建议复习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_第4页
建议复习参考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族神话鸿蒙未辟宇宙洪荒亿万斯年四极不张2006年高考物理试卷简析及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建议一、2006年高考物理重庆卷简析2006年是重庆市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自主命题的第一年,试卷在结构、题量、理化生三个学科的占分比例以及题目的排列顺序等方面注意了与以往高考试题的衔接,理综整卷难度(平均分158.2分)较2005年试卷的难度(平均分183.5分)有所加大,与2004年试卷的难度(平均分164分)比较接近,基本上实现了平稳过渡。1、物理试题的特点从物理试题来看,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今年物理学科的选择题单选和多选分开到两个大题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解题,但由于命题的角度比较新,题目情境设置比较复杂,难度较去年并没有减小反而有所增大。重庆市物理平均分62.7分,难度0.52,其中物理第I卷平均得分29.82,难度0.62,第II卷平均得分32.89,难度0.46。物理试题难度的分布比较合理(如果第I卷增加一个适当容易的题,将第I卷物理试题的难度值提高到0.7左右,第II卷第一个计算题的难度适当降低,形成清晰的难度层次,就更加合理)。物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重视基础,考查能力试题重点考查了对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灵活性。除第17题只涉及半衰期知识外,几乎每道题都涉及到同一单元的多个概念或不同单元的多个概念或规律的综合应用,有的题目有新意且有较强的综合性,在考查基础的同时,突出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2)突出考查主干知识 力学、电学这两大块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力学49分,考查了平抛运动、万有引力(第一宇宙速度)、机械波、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圆周运动中的牛顿第二定律等。电磁学53分,考查了电场中的能量转化、电磁感应、万用表的读数、电路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热学、光学、原子物理部分占分比例不高,但为必考内容。其中,热学6分,考查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光学和原子物理各6分,考查了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光的色散、半衰期。整卷的知识分布比较合理。(3)实验题考查出其不意实验题考查了多用电表测电阻和电流以及力学实验中的纸带分析方法及实验误差分析,题目源于教材却不同于教材中的原实验,考查的内容均为考试大纲要求的。多用电表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仪器,用来测电流应属要求之列(高二必修教材上也讲解了多用电表的直流电压档和直流电流档,且对怎样使用讲解比较详细);力学中纸带的分析方法(逐差法)虽然教材上没有讲,但题目作为已知条件给出,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方法A和方法B进行分析、比较,重点考查了实验方法;对实验误差的考查,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因此,我认为今年的高考实验试题完全符合考纲对考查学生能力的要求。(4)对审题、建模要求较高物理选择题的题干长,信息量大,学生不易迅速抓住题目要点来理解命题意图,从而加大了审题的难度。论述计算题涉及的物理量和物理过程较多,要想求解必须将题目审清,明确题设条件如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所涉及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建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方程。如第24题实质上就是考查“速度选择器”这一典型物理模型,并与受力和运动相结合分析问题。(5)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今年的物理试题对学生数学能力要求比较高,考查了用波动图象处理问题,有两个题涉及对计算结果进行讨论,最后一个题涉及动量和动能的双守恒的计算问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从而形成难点。2、试卷反映出的主要问题重庆卷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如下表:题 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满 分6666666617161920平均分5.455.342.104.083.123.853.522.368.588.839.575.91难 度0.910.890.350.680.520.640.590.390.500.550.500.30错选项BCBABDDCC分析各题的得分情况和学生的错选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在以下方面还存在着问题:(1)对试题条件理解不到位。如第16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概念,考查了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题目中告诉为薄金属筒,因此可以传导热量,水温均匀且恒定,因此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温度保持不变,由于不考虑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而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空气做功,根据DEQW可推知,气体必须对外界放热。故选C。由于学生对题目中“薄金属筒”、“水温均匀恒定”、“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缓慢下降”等条件理解不到位,造成失分严重。(2)实验复习上有盲点。学生的实验题得分不高(难度值0.50),主要在多用电表测1mA电流表的读数上出错和力学实验中区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上出错。前几年高考物理实验的考查都是以电学实验为重点,因此在复习中师生都比较注重电学实验,重视实验过程、设计等,对多用表常用的欧姆档的使用比较重视,而对多用表直流电压档和直流电流档的使用,以及实验的误差分析有所忽视,形成实验复习的盲点。(3)数学能力有待加强。2006年高考物理试题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比较高,选择题考查了用波动图象处理问题,如18题考查振动和波动关系,求解的关键是画出当R点的振动状态传到S点的波形,根据波形图可得PR范围内(含P、R)正在向y轴负方向运动质点在2cmx3的范围内。但不少学生不能画出波形图或不能根据波形图作出正确的选择。论述计算中有两道涉及对计算结果的讨论。最后一题还涉及动量和动能的双守恒计算,造成该题的难度变大。反映出学生的数学能力还须进一步加强。(4)非重点知识有所忽视。在考查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和机械波的试题中,学生得分都不太好,平均难度为0.53,其中考查热学的第16题的难度为0.35,仅次于最后一道题。反映出学生在复习中对非重点知识的复习有所忽视。二、高2007级物理复习教学建议整个复习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本期开始到明年三月下旬以前,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复习训练(本期复习完力学及电磁学的磁场),第二阶段:三月下旬到四月下旬,主要是进行综合训练,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第三阶段:四月下旬到5月下旬,这一阶段主要是模拟训练;进行实战演练,做好心理调适,科学应考。下面对第一阶段复习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方向,准确定位。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高考物理试题。对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包括重庆卷和全国卷各地的高考物理试卷都要认真进行研究,了解高考物理考查的能力要求和考查的知识范围,掌握高考物理命题的特点,明确高考的方向。要正确估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在制订高三物理复习计划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总的来看,进入高三的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理解不深,如上期“摸底”考试中,学生对合力的功的计算,很多学生都把功当作矢量来处理了,某校抽样表明有81.40的学生将功作为矢量处理;对物理规律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在比较熟悉的情境下应用,如上期“摸底”考试中的第16题,学生就做得较好。但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不到位,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的估计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太高了会增大复习的难度,太低了就可能使学生在低层次上重复,使复习低效。2、夯实基础,建立体系在第一阶段复习中要注重夯实基础,建立体系;要正确、深入地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这一阶段复习的质量将影响学生以后复习的效果,直接决定高考成绩。因此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完成知识的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努力抓好基本功的训练,不盲目追求快进度,不过早追求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单元复习中注意与前面单元的综合,尽量少与后面单元的综合),不煮夹生饭。复习要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对重点内容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重点复习,但对非重点内容也不能忽视,也要“面面俱到”不留知识死角。有的知识学生平时不太重视,如多普勒效应、光的偏振现象等,如果出现在高考题中很可能就是学生的难点。2006年考查的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和机械波的试题,在教师看来并不难,但由于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不到位,对学生而言就是难点。3、精心备课上课,提高复习效率。要正确处理复习资料。有的教师对复习资料的依赖太大,课堂上教师自己的东西少,反映出在资料使用的情况下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备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教师对资料上的例题和习题要认真做一遍,看资料上题目是否有错,模型是否齐全;例题解答是否全面,哪些还需要补充;习题的难度是否适用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怎样,是否应补充相应的内容;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有的资料上的例题分析讲解比较详细,教师不要照本宣科地讲,要抓住学生解题的易错点、切入点和关键点进行思维点拨。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有的教师在复习课中重点不突出,想到哪就讲到哪。复习课要力求做到:突出重点每节课都要有重点;目标清楚所讲的内容要与考纲考点相对应;联系通达注意知识的递进和纵横联系;难易适度以中档题为主,难题分散;师生互动要有学生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在复习中要多联系实例,既不要将复习课上成纯的总结知识的课,也不要上成纯的习题讲解课,教师要和学生“聊”物理知识结构,“聊”解题方法和思路。4、重视实验,加强练习。学生对实验题解答不好,其中一个原因是练习量不够。如上期末“摸底”考试中,考查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某校的抽样统计,正确率只有30.23。第一阶段复习中要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比较重要的实验按教材的顺序穿插在相关知识的复习中并把相关的实验习题配套练习卷中,且要加大实验题的练习量。使学生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熟悉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与步骤;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能准确记录数据,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课本上有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都存在着缺限,如对纸带的数据处理方法等。近几年高考试题也注重对这些缺限的考查,因此要特别注意。对实验的复习要全面,在第一阶段复习中,凡是考试大纲中所列的实验都要认真进行复习,不能有所偏废。6、规范训练,提升能力(1)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但实质上是理解能力。不管题目简单还是复杂,解题都是从审题开始的,因此迅速、准确地读懂题意是解题的良好开端。有不少学生在平时复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只关注题目中具体的已知数据,而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草率看题、粗心大意。还有一些人则对题干长一点的、物理过程复杂一点的试题的题意根本看不懂,这都是审题能力不高的表现。加强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就应在平时的做题中要求学生先认真审题,积极思考,注意总结经验。一般说来,在审题的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关键词语的理解。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的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们,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排除干扰因素。在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些是有用的,也有些是无关的,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常常能迅速正确地解答。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对解题的道理要讲清,不要就题讲题;知识要讲透,注意纵横联系;方法要讲活,反思解题方法;过程要讲顺,注意审题的过程;要讲出思想,讲出物理图景(配合物理草图);习题课上要提供学生自己审题的时间和机会,先让学生读题、审题,然后教师引导分析。要在解题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审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每天的解题训练必不可少,要以传统题、基础题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题量要适当,没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想要提高物理解题能力,就只是一句空话。关键是要做到题目要精选,难度要适当,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反思,举一反三,以一当十,提高效益,发展能力。在第一阶段复习教学中,重点要落在中档题目上,强化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必追求过程过于复杂,难度较大的题目,也不要因高考题目的逐年更新,而去追求过新的题目,无论试题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都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对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要即时纠错。也可在练习中配备一定量的只要求学生分析解题思路而不要求作答的题目。(2)加强解题规范化的要求。规范化要求要从高一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培养,因此高中复习从一开始在规范上就要加强。总的要求是:解题时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解题必须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对所研究的对象或所研究的过程的说明。建立方程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所设符号的物理意义,且符号不能与题目中给定的物理量相同,在不同过程中的同一物理量用下角标或上角标加以区别。列方程的时候,一定要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而且要写出这道题本身的原始方程,尤其要注意隐含条件特别是一些几何条件的方程式。(三要三不要:要列方程,而不要堆沏公式;要列原始方程,尽量不要直接写变形式;要列联立方程求解,而不要用连等式。)求解过程与结果讨论中一定要注意不要用纯数学观点来描述物理问题,一定要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