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特色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1页
开发特色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2页
开发特色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3页
开发特色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4页
开发特色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极开发特色学校课程 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2012年4月20日)各位主任、各位校长、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圆满完成庄浪、静宁以及我区平凉二中、平凉铁中学校课程建设现场考察后,隆重召开崆峒区学校课程建设推进工作会议,目的是总结我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明确我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推动各校积极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强化地方、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拓宽课程开发的内涵与实施渠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促进全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刚才,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学校和个人作了典型发言,后面朱局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全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现状做以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强学校课程建设讲几点意见。一、目前我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现状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自2003年秋季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高中阶段自2010年秋季开始实行新课程实验以来,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增强全区广大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提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区教育局于2009年2月下发了崆峒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区教发200930号),在多次下校检查中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作为落实素质教育内容之一进行了检查考核;2009年推荐平凉铁中申报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实验校,在4月1日召开的全省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推进会上,平凉铁中作为崆峒区唯一的一所项目校被授予“全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称号。经过全区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区校本课程开发取得了一些成绩,推出了一批有特色、实效性比较强的校本课程,如平凉二中刘复荣老师的实用电子技术、平凉七中代冬霞老师的中国古代励志诗鉴赏、平凉铁中高丽娟老师的剪纸、汪惠琴老师的丝网花、峡门学区张玉虎老师的伊斯兰知识简本等,涌现出了平凉二中、平凉铁中等一批校本课程很有特色的学校。但是,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比,我区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长期统一的单一课程体制,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的教科书,仍习惯于完全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陷于陈旧的课程思想习惯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对校本课程的涵义一知半解,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不到位,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教育家或专家的事情。二是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有待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关于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问题意识、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但由于我区绝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方法,更少有过课程开发实践的训练。因此,面对校本课程开发任务,教师没有充分的课程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准备。加上校本课程在我省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型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我区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还十分欠缺。三是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尊重学生的需求和选择,但有的学校往往为“开发”而“开发”,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思想意识,这就导致了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不是按学生兴趣特长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教材编写往往是“师自为本”,谁有特长谁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样的校本课程不能完全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去了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由于我区部分学校现有设施落后,经费投入紧张,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缺乏课程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指导,对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等存在一定的制约,造成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时捉襟见肘。五是校本课程开发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多数学校无法对所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方案、内容、效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一盘散沙,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普遍,制约了校本课程的科学、规范和完善,造成了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一些学校开发的所谓校本课程,缺乏一定的实用价值。六是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设形同虚设。因考试、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只存在于课表上,校本课程的课时经常被其他学科教学占用,校本课程在考试的冲击下被淡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推进我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建议与要求(一)统一思想,紧跟形势,正确树立学校课程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学校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要占总课时的812。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中明确规定:作为学校课程的选修课程,高中学生在三年内至少要获得6学分。国家教育文件中对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这些刚性规定,意味着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不折不扣地进行,否则我们就会违背教育政策。学校课程以学校为开发主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充分彰显了国家的教育意志,全面渗透了“以人为本”的质量观。我区作为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在落实省、市课程计划以及区教育局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文件方面仍然还有不规范的行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育发展观、学生观和人才观。我们不妨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个性发展的空间都被笔试内容完全挤占,那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因此,我建议各位校长和教师一定要认真领会相关教育法规和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开发学校课程作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二)加强学习,理清思路,切实提高学校课程开发水平学校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标准,甚至没有专门的师资队伍,这导致我们开设学校课程困难重重。但是,也是因为它缺少现成的样板和模式,就给予了学校和广大教师开发课程、研究课程的机会,这种任务驱动的办法能够使我们的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科研水平,更快地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主体。各学区、学校要本着“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开发策略, 把整个开发实施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动态生成过程,以提高学校课程开发的有效性。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学校课程对于培养教师专业素养的价值和意义,把课程开发当作教师培训的载体,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给予鼓励和支持,增强教师的信心,并且加强学习与研究,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研讨问题、提高认识、交流经验、提炼策略,使大家脑中有方法、心里有底气。学校管理层还要积极构建团队研修的机制,完善学校课程的管理制度,像抓学科课程一样认真抓好学校课程的研究工作,只有开发与研究并举,才能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三)理顺关系,走出误区,准确定位学校课程开发方向一是要明确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防止学校课程必修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有不同的开发与决策的主体,分属于不同性质、不同分类层次的课程。首先是开发主体和课程性质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划的必修课程,而学校课程是学校开发的供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其次是它们的设计目标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学校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再次是设计过程也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学校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实际开发、设计的。二是要理清学校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关系,防止学校课程简单化。如果仅仅把学校课程等同于一门学科,认为只要安排在课表上,讲授特定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就是开发出了学校课程,这是没有搞清楚学校课程的真正内涵。学校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有些活动课和选修课,特别是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本身就体现了学校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学校课程的表现形态,就可以通过规范直接归入学校课程。而我们目前大多数活动课和选修课则与学校课程开发的理念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加以改造、整合和发展,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意识,使课程体现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价值。三是要分清学校课程与自编教材的关系,防止学校课程教材化。开发学校课程不能等同于编教材,或者说主要不是编写学生统一使用的、人手一册的教材,应该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投入主要的精力。如果只是简单的编一本校本教材就万事大吉,而不在课程的实施上狠抓落实,那么学校课程最终只能是一纸空文。因此,各学校一定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在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上多做文章。(四)突出特色,规范操作,严格学校课程开发实施程序作为一种课程,其开发和实施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一般来讲,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遵循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更新观念。各学区、学校要广泛收集校本课程相关信息,加强学校课程开发教师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师培训等前期工作奠定学校课程开发的坚实基础。第二步是评估需求。需求评估是设计校本课程的基础,各学校要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根据自身特点,特色性地开发校本课程,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人格完整统一的教育理念。各学校一定要调查学生需求,采用问卷及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大规模访谈等方式,努力开发出本校学生真正需求的校本课程。要评估学校的人力、物力等课程资源,同时分析学校所在社区的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内外部资源开发学校课程。第三步是确定方案。包括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结构、科目、课程纲要。首先要确定校本课程总体目标。学校课程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培养目标上确保一致;要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要吸收学生家长或社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丰富课程资源;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给更多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其次要明晰学校课程的结构。各学区、学校要根据课程性质对各自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学科拓展类、艺术素养类、综合实践类等归类,形成科学的学校课程体系。最后是要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直接依据,没有课程实施纲要的“课程”不能称其为课程。第四步是组织和实施。一是组织校本课程的申报与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写出学校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供学生选课;二是研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设想、保障措施;三是撰写课程纲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授课形式、评价方式等课程实施的基本要素;四是向区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报批,通过区级审批规范学校课程的设置;五是实施学校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由授课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学业评价;六是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与交流,不断提高学校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五步是评价与完善。评价是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一系列判断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了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特色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如果生硬地套用以往的一些教学评价模式,必然会导致校本课程评价的失真。因此,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校本课程评价技术,通过恰当的校本课程评价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和开发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学校的特色。(五)健全制度,强化监控,确保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效果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对我区绝大多数学校来说尚属于新生事物,为确保这项工作健康、规范、有序进行,需要建立健全学校课程开发实施制度,强化开发实施监控来保障质量。区教育局要建立教育质量监控标准体系、检测体系和结果运用体系,出台具体的质量监控指标和目标导向,做到层层落实,引导学校和教师进一步规范学校课程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要加强课程领导管理。区教育局将成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程审议组和课程开发指导组,课程审议组由局领导、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学校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等人员构成,主要职能是审议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审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教材,检查督导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执行情况等。课程开发指导组主要由区有关单位的领导、教育专家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主要负责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支持。各中小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制订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配套的各项制度,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二是要加强课程制度管理。各学区、学校要研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三年或五年规划,每学年要根据规划中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边实施、边总结,逐步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各自开发的学校课程要报送区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后方可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可统一安排教学时间,也可根据课程内容分散安排,但必须保证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并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三是要加强课程实施管理。学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和建构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创造性。各学区、学校要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系,严格按照各类课程的规定比例设置课程,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绝不能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也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同时,在学校课程实施方式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低年级可根据儿童广泛的探究、操作与表现的兴趣,以趣味性、基础性的形式设置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在参与性的学习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发现特长,避免过早的专门化教育;小学中高年级应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知识和技能并能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各种机会,避免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初中和高中学段要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目标,以选修课的方式,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开发序列化的学校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和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四是要加强课程资源管理。学校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立足于本校的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要合理配置设施资源,充分利用和拓展校外的课程资源。要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注意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