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第13天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_第1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第13天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_第2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第13天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_第3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第13天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_第4页
2020年高考政治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第13天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点2020新课标卷2020新课标卷2020新课标卷III2020新课标卷I20201新课标卷2020全国卷I2020全国卷灿烂的中华文化1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9(2)39(2)1考点角度看,中华文化的特征属于高频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冷考点。2从题型角度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常以主观题形式考查。选择题常正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民族精神的内涵,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的发展等。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值得进一步探究。1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4)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2多角度认识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1)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并给人以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角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角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4)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1(2020福建文综)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 B C D【答案】D【解析】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不是自然现象,错误;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错误;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符合题意。【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2(2020广东文综)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答案】C【解析】A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并不决定文化。B错误,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C符合题意,题中同一事物方言的不同,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强调南北文化的差异,并没有涉及洗澡文化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区域性3(2020海南政治)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A B C D【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的鲜明的民族特征,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符合题意;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喜爱,符合题意。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表述错误;不是主要原因。【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4(2020安徽文综)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答案】A【解析】选项B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选项C强调的是个人品德与修养,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不求回报。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选A。【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5(2020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联系材料,可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集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等角度回答。【考点定位】民族精神、爱国主义6.(2020新课标卷1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郅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强国建设、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修养等角度思考,并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2020天津市滨海新区六所重点学校联考)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 B C D2(2020河北省邯郸市教学质量检测)2020年11月20日,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联展活动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此次联展既有彰显“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西皮影戏、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非遗项目,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等“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精品。关于此次联展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3(2020江西省鹰潭市高三一模)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艺术地再现了800年前大唐盛世、与西亚贸易交往繁荣、中西方文明交融的盛景,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这表明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文化交融能够消除民族差异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A B C D4(2020湖南省四县联考)2020年11月7日,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闭门会谈。习马都强调,要顺应民意,加强两岸文化和教育交流合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这反映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创造力 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 B C D5(2020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一模)2020年9月15日,传奇年代剧大连故事在大连旅顺开机。剧中,北洋水师旗手鲁长风和齐飞云,经历了甲午海战、旅顺大屠杀,在殖民者铁蹄下,二人怀着民族工业振兴的梦想,以“麦芒立身”的坚韧、忠义和抗争,将铁匠铺发展到制铁所,再把制铁所发展为铁工厂。故事体现了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可靠保障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物质基础A B C D1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由材料可以看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ABCD2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顺应时代,展现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凝聚力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ABCD1C 【解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适合题意。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错误。2B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错误;故本题选B。3D 【解析】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但不是消除民族差异,错误的。大型歌舞诗丝路情歌将中国元素、西部民俗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机融合,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符合题意;以华美的表演效果给人触及心灵的艺术享受表明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符合题意。4B 【解析】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同胞精神纽带,这反映了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5D 【解析】传奇年代剧大连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体现了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爱国主义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错误。1A 【解析】中西文化交融的交响音乐会,民间小调及中西合璧的高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