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1页
职业卫生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2页
职业卫生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3页
职业卫生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4页
职业卫生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职业病概述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三、职业健康监护,一、职业病概述,(一)职业病的概念1、法律概念职防法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2、医学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泛指职业病),(二)引起职业病的原因工作场所所有职业性有害因素1、工艺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生产环境、劳动过程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因素分类(1)化学性因素生产性毒物-铅、汞、砷、磷、苯、氯、农药、一氧化碳、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等生产性粉尘-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尘等(2)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强辐射异常气压-低气压(高山病)、高气压(减压病)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高频电磁场、微波电离辐射,(3)生物因素屠宰、皮毛作业炭疽杆菌畜牧业布氏杆菌森林作业森林脑炎病毒的蜱叮咬森林脑炎医务工作者生物传染性病源物(非典、乙肝),2、劳动过程中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生产设备布局不合理劳动者操作体位和方式不合理,(三)职业病种类1、法定职业病,职业病目录我国1957年14种;1987年9大类105多种;2002年5月10大类115种。,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0.二硫化碳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21.硫化氢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磷化铝中毒5.铍病23.工业性氟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24.氰及睛类化合物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26.有机锡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27.羰基镍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29.苯中毒11.铀中毒30.甲苯中毒12.砷化氢中毒31.正己烷中毒13.氯气中毒32.汽油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33.一甲胺中毒15.光气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16.氨中毒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35.二氯已烷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52.杀虫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53.溴甲烷中毒39.氯丙烯中毒54.拟除虫菊酯40.氯丁二烯中毒类农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55.根据相关标准化合物中毒可以诊断的职(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业性中毒性肝42.三硝基甲苯中毒病43.甲醇中毒56.根据相关标准44.酚中毒可以诊断的其45.五氯酚(钠)中毒它职业性急性46.甲醛中毒中毒47.硫酸二甲脂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局部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化学性皮肤灼伤7.根据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它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2、与工作相关的疾病,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能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高温-消化道疾病接尘作业-呼吸道疾病歌唱家-声带结节高温作业噪声作业-高血压教师-静脉曲张,(四)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1)病因明确,停止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剂量反应关系;(3)一定的发病率;(4)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一般预后良好;(5)大多数职业病,缺乏特效治疗。,(四)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1)病因明确,停止接触后可以控制或消除发病;(2)剂量反应关系;(3)一定的发病率;(4)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一般预后良好;(5)大多数职业病,缺乏特效治疗。,2、与工作相关疾病(1)工作接触的有害因素不是直接的唯一的因素;(2)不是导致疾病而使疾病加重或增多;(3)切断有害因素的接触,疾病可缓解但不可消除。,(五)职业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工作相关的疾病,个体特征,(遗传、年龄、性别、营养、疾病、文化、生活),职业性有害因素,(理化性质、作用部位),作用条件(方式、时间、强度),(六)常见的职业病,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7号令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一)职业危害监测的几个基本概念1、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OEL】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GBZ2.1-2007工作场所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分为: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TimeWeightedAverage,PC-TWA)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Concentration-ShortTermExposureLimit,PC-STEL)4、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AllowableConcentration,MAC),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接触水平。,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接触水平。,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基本内容,空气监测(Airmonitoring)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1、定义空气监测生物监测通过定期地监测工作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代谢物含量、或导致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的无害性生化效应水对健康的可能影响。平,以评价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2、监测对象空气监测生物监测样品:空气生物材料对象:毒物毒物和代谢物及其引起机体的反应物,3、评价指标空气监测生物监测最高容许浓度职业接触生物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生物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4、优缺点空气监测生物监测适用范围广小操作较易、较快较难、较慢反映个体差异不能能进入途径呼吸道各种评价指标12个多个结果解释明确需慎重,(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类型,根据检测目的分为:评价监测日常监测监督监测事故监测根据检测方式分为:根据检测方法分为:定点检测现场检测个体检测实验室检测短时间检测长时间检测,三、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3月6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49号令公布,自2012年6月1日起施行。本管理办法所指的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并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一)职业健康监护种类,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3、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4、应急健康检查5、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上岗前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证,根据健康状况合理安排工种或岗位。分清职责。避免招收已患职业病的患者入厂,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本底资料。,上岗前检查对象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调换或增加新的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每次潜水作业前;工伤事故或长期病休后再上岗者。,2、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证,及时调换工种或岗位;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处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职业病。为目标干预提供直接依据。,在岗期间检查对象在岗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职业病患者或疑似对象定期复查;职业流行病学调查。,3、离岗时健康检查了解离岗时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落实劳动者健康权益。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离岗前30日内应进行离岗健康检查,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离岗时检查对象离岗、调岗;解除合同;退休;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全体人员。,4、应急健康检查全面了解、评价特定环境下的职业危害事故的危害程度,控制危害,避免扩大化。应急健康检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检查对象:事故涉及的相关人员。,5、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6、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收集个人资料、职业史、病史,和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1、个人资料:对进行岗前检查的劳动者,都应调查详细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曾用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民族、婚姻状况、单位、地址、联系方式、吸烟史、饮酒史、月经史等;2、职业史:指劳动者工作经历,包括劳动者既往和现在工作的用人单位有关作业的起始时间和用人单位名称,特别是要详细记录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工种或岗位及工作起止年限(参考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范行业名称和工种名称);,3、病史:劳动者既往和现在所患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神经系统、肝、肾器质性病变等,记录患病时间、用药史、家族史等;4、一般体格检查: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