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技术规程 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1页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技术规程 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2页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技术规程 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3页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技术规程 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4页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技术规程 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系列规程(第5部分:桑白盾蚧)编 制 说 明贵阳市植保植检站2019.8目 录一、标准制定背景2二、标准起草制订过程2三、标准编制原则3四、标准主要内容3五、标准的应用、验证情况6六、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的关系6七、是否涉及专利说明6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7九、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7十、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7十一、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7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规程第5部分:桑白盾蚧 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近年来,我省加大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桃作为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果品,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到2017年,面积已超过80万亩,已成为我省主要的果树产业之一,同时,作为调减玉米的主要替代经济作物,今后将持续扩大种植面积。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发生危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桃产量和质量。各桃树种植区域对桃树病虫的防治技术参差不齐,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且常年大面积施用单一化学药剂,引起病虫产生抗药性,对桃果品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影响加大,严重影响桃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桃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缺乏,成为制约我省桃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有效减少农药使用,开展绿色防控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健康之路的必然要求。通过“贵州省地方标准查询服务平台”查询,我省仅有2004年发布实施的无公害食品 晚熟桃果实套袋生产技术规程(DB52/T 460-2004),该标准仅针对晚熟桃的果实套袋技术,不能满足所有桃树品种需求,且未针对病虫害防控进行规定。同时,国标仅于1987年发布桃小食心虫防治标准(GB 8288-1987),已处于失效状态;农业行业技术标准有桃小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NY/T 60-2015)、桃小食心虫监测性诱芯应用技术规范(NY/T 2734-2015),而影响桃树生产的主要病虫害均无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因此,制定桃树主要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对改变传统落后的病虫防治方式,科学有效指导防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减少环境污染,保障桃果品质量安全及桃产业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二、标准起草制订过程项目组从2010年起,一直从事桃树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目前已实施的项目有:市科技支撑计划“果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和市农业重点推广“农业植物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项目组已摸清桃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和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主要绿色防控技术的试验研究,在清镇市、开阳县、南明区、兴义市等地累计开展示范推广5.86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为该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引领示范。2018年3月,项目组将标准向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立项申请,6月,经省质监局批准立项。立项后,项目组立即在花溪区、息烽县、普安县、余庆县、平塘县等地再次开展技术验证和试验示范。经多地验证后,2019年3-5月,形成技术规程初稿,并按照技术规程制定发布要求,征求省内外栽培、植保等方面专家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该项目所编制规程为贵州桃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系列规程的第5部分:桑白盾蚧。三、标准编制原则1、与桃树生产实践密切结合,面向生产,服务于生产。2、积极吸纳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在此基础上使该标准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3、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4、能有效促进贵州省桃树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加快我省桃树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标准主要内容1 范围桑白盾蚧的寄主繁多,包括桃、李、杏、梅、樱花等多种观赏植物。该虫以成虫、若虫群居在枝干上刺吸危害,严重时枝干布满介壳,层层重叠,似覆盖一层棉絮,削弱树势,被害植株发育受阻,致使植株衰弱,导致全株死亡。由于其雌成虫具有坚硬的外壳,蜡质层厚,抗药能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体内,防治困难。在防治中,氧化乐果、杀扑磷和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液等广谱杀虫药剂的大量使用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安全和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而与国家药肥“双减”政策不符。因此,本部分规定了该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为贵州桃树桑白盾蚧绿色防控,以确保防控技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阐述了本标准所涉及到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包括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19175 桃苗木、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NY/T 2798.4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4部分:水果6个规范性文件。3术语和定义 为区别“综合防治”概念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防治技术,结合当前绿色生产需要,本部分重点阐述了“桑白盾蚧”、“绿色防控”、“生物防治”等专业术语,其中“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术语见本系列的第1部分。4 技术要求本部分结合桃树绿色生产要求和我省生产实际,阐述了产地环境要求、种苗要求、肥料使用准则和农药使用准则等内容。5 绿色防控策略本部分结合当前桃树生产实际和绿色植保要求,针对贵州桃树桑白盾蚧发生防治情况提出了防控策略,突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指导思想,重点强调健身栽培、病虫害预防、发挥果园生态服务功能、生物防治作用等,科学组装绿色防控技术,以确保农业增效、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6 绿色防控措施本部分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4个方面阐述具体的绿色技术措施。6.1植物检疫桑白盾蚧为贵州省补充检疫对象,因此在桃树苗调运中,必须严格开展种苗的植物检疫工作,严防桑白盾蚧的传入、传出危害,发现桑白盾蚧的果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置。6.2农业防治该部分主要强调人工防除、果园清洁、枝干涂白、肥水管理等内容。一是人工防除主要强调在春季发芽前,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越冬的雌成虫, 结合冬剪剪去虫枝, 集中烧毁,以达到减少越冬虫源基数的目的;二是果园清洁,及时将枯枝落叶、杂草等彻底清理出果园,减少次年初侵染源;三是枝干涂白,初冬落叶后,进行树干涂白,兼防蚜虫、流胶病等病虫害;四是肥水管理,科学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抑制或减少虫害的发生。6.2.1人工防除在春季发芽前, 用硬毛刷刷掉枝干上越冬的雌成虫, 结合冬剪剪去虫枝, 集中烧毁。6.2.2果园清洁及时将枯枝落叶、杂草等彻底清理出果园,减少次年初侵染源。6.2.3枝干涂白初冬落叶后,进行树干涂白。用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按照 6:1:1:10 比例制成涂白剂,或用 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0倍石灰浆涂抹树干和主枝基部,提高树体抗逆能力,预防冻害,兼防蚜虫、流胶病等病虫害。6.2.4肥水管理 增施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适当控制无机肥用量;使用无机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等元素的合理配合。雨季及时排水;干旱时适当浇水,采用树盘灌溉、沟灌或滴灌,忌大水漫灌。科学肥水管理,增强树势抑制或减少虫害的发生。6.3生物防治该部分主要阐述天敌利用和生物农药使用两部分。一是天敌利用方面,寄主是桑白盾蚧的昆虫主要有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yody younga)、细缘唇瓢虫(Chilocorus circumdatus ( Gyllenhal) )、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 Chapin;)、蚜小蜂(Aphelinidae)、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等;二是使用矿物源等生物农药控制蚧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6.3.1天敌利用保护利用昆虫天敌,如日本方头甲(Cybocephalus nipponicus Endyody younga)、细缘唇瓢虫(Chilocorus circumdatus ( Gyllenhal) )、整胸寡节瓢虫(Telsimia emarginata Chapin;)、蚜小蜂(Aphelinidae)、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等。不宜使用触杀性广谱型农药,避免天敌多时施药。6.3.2生物药剂优先选用矿物源等生物农药控制蚧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6.4科学用药该部分主要从用药技术、防治药剂、防治适期3个方面进行阐述,用药技术包括对症选药、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施药技术、交替使用农药、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防治药剂主要是推荐防治桑白盾蚧药剂;防治适期主要是建立在摸清贵州省桃树上桑白盾蚧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点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贵州省桃树上桑白盾蚧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为2月下旬3月初,第2 代若虫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5 月初,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第3 代若虫盛发期为6 月上中旬,第4 代若虫盛发期为7月下旬8月初,防治适期为若虫孵化盛期。6.4.1用药技术对症选药,合理添加喷雾助剂;采用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延缓蚧壳虫产生抗药性;严格按使用浓度施药,施药力求均匀周到;宜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联防联治。6.4.2防治药剂及方法通过试验和查阅资料,推荐蚧壳虫防治药剂及防治方法。蚧壳虫防治药剂和方法药剂名称使用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99%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液任选一种喷雾1-2次,间隔7d-10d 一次不可与三唑锡、炔螨特、百菌清、克菌丹、硫磺及铜制剂混用29%石硫合剂水剂45-6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4.3防治适期若虫孵化盛期。第1 代若虫孵化盛期为2月下旬3月初,第2 代若虫孵化盛期为4月下旬5 月初,若虫孵化盛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第3 代若虫盛发期为6 月上中旬,第4 代若虫盛发期为7月下旬8月初,结合实际发生情况分别进行喷药防治。果实成熟前20 d,禁止喷施化学药剂。7 产品安全要求本部分根据绿色生产和无公害产品要求,规定了桃果品采收和质量安全要求。8 附录主要为资料性附录,分别为桑白盾蚧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桃树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桃树桑白盾蚧防治药剂和方法的推荐使用。五、标准的应用、验证情况2016-2018年,项目组在清镇市、开阳县、南明区、兴义市、花溪区、息烽县、普安县、余庆县、平塘县等地累计开展桃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21.13万亩,为该技术规程的研究与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引领示范。根据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计算,项目有效实施规模19.02万亩,示范区单产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34.50kg/亩,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2112.5元。总经济效益为27921.39万元,年经济效益为9307.13万元。分析表明,推广部门为该成果每投入1元可为社会创造9.31元的经济效果,经济效益显著。3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70期,培训6720人次,发放有关技术资料3.11万份,技术咨询1.79万人次,提高了广大果农对桃树病虫害的认识,并掌握了绿色防控技术,有效减轻了因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使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同时,根据项目组调查,项目区比非项目区亩均施药减少2.14次,亩减少农药投入90.7克,项目实施期间,共减少化学农药投入17.25吨,符合农业部提出的“到2020年化学农药零增长”的目标要求。示范区桃果品抽检农残检测合格率达100%,达到绿色生产要求,保障了桃树生产安全、果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六、法律法规及其他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不与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矛盾。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七、是否涉及专利说明本标准不涉及专利和知识产权问题。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本标准属于技术性标准,桑白盾蚧每年发生情况与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