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_第1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_第2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_第3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_第4页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教学案例_城市学校网第五单元诫子书导学练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学习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学习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前预习:1、初读课文把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画出,并作注音或释意。2、查找有关诸葛亮名言诗句,明确所蕴含的意义。3、了解文章的有关背景初读课文自主先学: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录音,学生听读,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2)注意词句停顿。3、师范读,提示长句停顿。示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指定学生诵读,余生纠正,后齐读)中考学习小组中考必备!4、学生自由朗读,互读。5、指定优、中、困学生各一名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6、再次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7、学生自由散读。品读课文展示交流1、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师巡回指导。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师参与讨论。(1)难点预见:A、词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明志以致远;广才;励精;治性;驰;去;非志无以成学遂成枯落(提醒学生注意加横线的词类活用及一词多义字)B、句子: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2)处理措施:A、让学生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B、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新-课-标-第-一-网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3、总结交流:(1)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2)典型代表两名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活读课文探究延伸:故事引子: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姓名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返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由此引申:1、集体探究:(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淡泊、立志、惜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按照板书提示分组讨论完成,后总结再板书)提示板书: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D、惜时:(见上,略)(4)按照板书提示思路,引导学生背诵原文。自背。互背。齐背。(5)问题引申:联系现实人世,充满诱惑的滚滚红尘,品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重要意义。(提示结合自身品性、周围实例及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八荣八耻”精神,自由交流感想。指定优秀代表发言)参考:警句推荐: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课堂检测1.解释句子:(1)静以修身(2)俭以养德(3)非澹薄无以明志(4)非宁静无以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答:第五单元西湖游记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品味本文清丽简洁的语言,体会意趣盎然的内容3.体会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学习重点:品味清丽秀美的语言中蕴含的作者情感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文章主要采用和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高雅志趣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突兀棹夕岚朝烟石篑罗纨夕舂3、解释加点字突兀:棹:娥:颊:目酣:下一语:始此:夕岚:勒:相次:数:恋:去:歌吹:艳冶:设色:夕舂: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受用:安:二、整体把握:第一则:1、文中“已心飞湖上也”一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后文还有哪句也体现了这种心情?2、文中哪几句是写西湖全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感觉角度进行了描写?3、作者初游西湖的感受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第二则:1、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2、西湖之月为最盛表现在哪里?3、第2段写了_至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及_,着力渲染了西湖的特点.课堂研讨:1、一词多义(1)石篑数为余言()余时为桃花所恋()(2)初遇洛神时也()止午、未、申三时()(3)朝日始出()始极其浓媚()(4)尤为奇观()急往观之()2、翻译句子(1)茶毕,即棹小船入湖。(2)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3)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4)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5)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6)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7)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治极矣。(8)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3、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是全文的纲?_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_。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_拓展延伸下面是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试比较它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参考答案:西湖七月半写了游人白天游湖的盛况,课文写了士大夫湖边赏月的情景;西湖七月半突出了游人的闲适和清雅,课文则着重写出了游人的“多”和“绝冶”。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安可为俗士道哉!墨池记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在自己领悟基础上合作交流。3.合作探讨,分析理解文本。预习导学一、 基础知识1、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家。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强以仕()徜徉肆恣()()()楹()岂信然邪()盛()恐遗()风余思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尝极()()东方虽一能不不以废()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隐然()洼然()方羲之不可强以仕()()()岂有()肆恣()则其所能()自致者()恐其不章()楹间以揭之()()推王君之心()尚之如此()庄士()被于来世()二、整体把握1、本文记叙了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用现代汉语)课文相对应的原文是:2、说说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三、课堂研讨1、辨析下列每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有洼池然而方以长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羲之之书晚乃善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则学固岂可以少哉然后世末有能及者以临于溪方以长虽一能不以废强以仕虽一能不以废2、翻译句子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