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总结PPT课件_第1页
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总结PPT课件_第2页
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总结PPT课件_第3页
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总结PPT课件_第4页
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总结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薛峰,.,2,背景,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尚不清楚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教学内容的确定处于茫然和随意的状态,.,3,概念的初步界定,“关注表达”指什么,专题提出的背景,文本细读的目的和意义,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教学内容的确定,“充分”指什么,课堂实践的建议,基于内容的了解,向作者学习表达,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进入作者的行文思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学习作者的选材组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的语言应用,技能性表达的训练,诠释性表达的训练,后续研究的思考,年段的特点和重点是什么,如何在学习作者表达的过程中兼顾学习习惯、态度、情感等方面教学内容的落实,表达与阅读之间的内在联系具体应该是怎样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课堂效益,演变,.,4,充分关注表达提高言语能力,向作者学习表达,为作者的表达喝彩,基于阅读情境,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技能性表达和诠释性表达的训练应互为作用综合运用,凸显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从形式出发,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理解内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典型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关注表达要基于年段要求和学生特点,低年级的教学应以字词句为主,在模仿中学习基本与规范的短语和句式,中年级应以段的教学为抓手,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基本的段落形式,初步建立篇的概念,高年级则要从整体入手,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作者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的匠心,须凸显语言环境的作用,须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须关注学生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知能的转换,贯通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专业的阅读意识的培养(阅读的策略),须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5,“充分关注表达”基于阅读教学背景,教师最大程度地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内容信息、语言形式和情感因素,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进行有序的训练,旨在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6,“语言素养”语言素养表现为正确的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它由三部分构成,具体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语言要素,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文化修养。,.,7,语言要素,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文化修养,.,8,语言要素:,有关汉语的基本知识、语言规范以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体现出来的意义和效果。主要包括基本概念、语言积累、运用规则与语用知识。,.,9,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能力。是指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10,思想文化修养:,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所形成的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认同,以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文化积淀、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11,手段,目的,“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12,关于课堂教学,.,13,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14,(一)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叙述顺序人物情感的变化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1、学习行文思路,.,15,案例,鸟的天堂安静安全安逸慈母情深一愣一震一酸林海证实,.,16,案例,桂林山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17,案例,詹天佑莫泊桑拜师鲍叔牙真心待友恐龙,.,18,(一)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叙述、描写、说明和抒情,偶有议论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表达效果逐步掌握常用的表达方式,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2、学习表达方式,.,19,案例,埃及金字塔看不见的爱,.,20,(一)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想象联想烘托对比渲染,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3、学习表现手法,.,21,案例,恶魔约翰,.,22,(一)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从意义精当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4、学习语言应用,。即作者词句表达准确、鲜明、简洁、生动、新颖等。,从色彩鲜明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即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情色彩能反映作者对所述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是褒义的还是贬义的)。,从修辞使用的角度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修辞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前者指词语的选用和搭配,后者指修辞格,这两方面都要关注。关于修辞格的学习,教师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辨别和认识其结构,往往忽视引导学生体会其在文本中具体的表达效果,而后者的学习才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和自我表达的水平。,.,2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这一句。“一切就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案例,.,24,案例,火烧云林海,.,25,(一)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逐步树立“语文阅读意识”和形成“语文阅读策略”从汉语学习的特点出发,在提炼文章重要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词、句、段的结构,以及词、句、段的组合与文章主旨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不仅要读懂作者说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么说的,和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其诉求是由功利向审美发展,.,26,(二)借助阅读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概括、复述、转述、表达方式和形式的转换等。对所阅读信息的提炼和重组能力,即表达的概要性、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引领学生有效梳理文本内容,达成语言积累的过程。,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1、技能性表达,.,27,(二)借助阅读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借助文本内容,通过片断式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说明”等,达成对文本的解释、说明、理解、评价。表达的内容包含着读者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以及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唤醒和调动。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促使学生逐步学会根据不同情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表达。,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2、诠释性表达,.,28,案例,威尼斯小艇,.,29,(二)借助阅读情境,训练学生的表达,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以上两种类型的表达训练在实施的过程中是融为一体的,即在诠释中必定有技能的介入,从而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法;在进行技能训练时又必定借助一定的内容,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30,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一)体现教学内容的序列性,螺旋上升,稳步推进大处把握,小处着力,.,31,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一)体现教学内容的序列性,低年级的教学应以字词句为主,在模仿中学习基本与规范的短语和句式。,中年级应以段的教学为抓手,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基本的段落形式,初步建立篇的概念。,高年级则要从整体入手,探寻作者的行文思路,感悟作者选材组材和遣词造句的匠心。,整体把握各年段的要求,.,32,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一)体现教学内容的序列性,每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重点;,每一个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单课”在单元中的功能和地位;,每一篇课文在学习表达方面的价值;,清晰的要求,每一个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等。,.,33,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二)讲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内容与形式统一,.,34,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二)讲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习作者表达与掌握阅读方法相融,内容与形式统一,学习作者表达的过程,既是理解内容和主旨的过程,也是探究作者运思的过程。站在学习“一类”课文(指文体相同,结构或语言风格相似的文章)的角度,来思考并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阅读方法的学习理应成为学习作者表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天鹅的故事),.,35,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二)讲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习作者表达与掌握阅读方法相融,内容与形式统一,凸显语言环境,关注语言因素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教师须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情境,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前后语言,理解作者的用词造句、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从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材料与材料的内在联系中揭示文本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包括对象、场合等)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表达,逐步提高语言表达的技能。,.,36,二、课堂教学的注意点,(二)讲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学习作者表达与掌握阅读方法相融,内容与形式统一,凸显语言环境,关注语言因素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能”的转换,重点不在于某一语文知识概念的了解、记忆,更不是空讲概念,而在于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即重实际上的运用。(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几点说明),.,37,从教学评比中折射出的一些情况,纵观评优活动,可以让人清晰地感受到教师们已经初步确立了“充分关注表达”的价值取向,找到了一些操作路径,课堂中出现了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努力凸显学科特点,年段要求努力挖掘并梳理课文中隐含的教学价值,不仅关注课文内容的求得,更关注形式(文章的结构、词句样式等等)的学得,将训练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上,使语文课更显“语文味”。充分关注了年段的要求,教材的诉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需求,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序列性,科学性和实效性。,.,38,案例1,1、能在儿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毛、的、少、气”4个生字,按笔顺正确描写“气”字。2、能正确拼读“l、d、m、n、ji、qi、xi”等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3、能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尝试用一句完整的句子把自己了解到的儿歌内容告诉别人。4、在朗读中初步感受鸡妈妈找不到孩子时的着急心情。数小鸡(一年级),.,39,案例2,1、学习本课生字“曾、拜、跷、砖、踩、肿、设、跤、凭、蜚”。积累9个词语。借助注释知道“跷功、蜚声”的意思,查词典知道“料子”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方设法”,辨析“硬”在“过硬”“硬是”两个词语中不同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读、圈、说”的方法学习第5节,运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7节。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简单说说梅兰芳练跷功的事例,体会他顽强的毅力。4、以“梅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苦练跷功”为开头,用“概括具体”的方式把两个事例连起来说一说。梅兰芳练功(三年级),.,40,案例3,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雄伟、创举、坚固”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的建筑特点及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3、了解介绍“古建筑”的一般方法,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4、了解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赵州桥(四年级),.,41,成绩,二、充分关注了具体语境,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这一主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展开过程中需做到“基于阅读情境,学习作者的表达”,即希望教师在教学中能“凸显语言环境”以提高词语教学,句子教学和文章教学的有效性。参赛的教师都能在这方面做努力,出现了新的、较好的发展,能努力做到不离语言环境地教,不孤立地学。,.,42,案例4,带刺的朋友中象声词的教学:,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读好象声词和其组成的短句,感受这些象声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看图理解“斑斑驳驳”这一词语时,要求学生联系前文思考:为何作者在描写刺猬偷枣时使用了不少象声词?,让学生体会这些都与第2节中描写的朦胧月色有关。天黑,光线暗,树影婆娑,给作者的观察带来了困难,于是许多情景只能凭听觉、靠猜想。,.,43,案例5,狐假虎威中的句子教学:,教学导入阶段,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把课题的意思补充完整,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用上“怎样的孤狸”把课题的意思说清晰,深入学习时,要求学生用上“谁+怎么样”概括句意,用上“狐狸怎么说、怎么做”、“老虎怎么想、怎么说”句式开展想象说话,.,44,案例6,母鸡中的篇章教学母鸡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母爱结疙瘩辛苦勇敢()更可恶慈爱()受不了负责()可是,.,45,案例6,母鸡中的篇章教学板书用上了起伏陡直的线条,暗指作者情感前后的巨大反差,辅以相对应的诸如“讨厌”“勇敢”等关键词,将文本脉络与结构段的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课的结尾尤为出彩:学生在板书的暗示下,竟然能发现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因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发现这篇课文结构篇章的起承转合,大有“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趣味。,.,46,成绩,三、表达训练与课文的阅读理解相融合。表达训练不是“单打一”的孤立训练,为训练而训练,而是基于对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上的训练,更多的表现为二者的“有效互动”。,.,47,案例7,梅兰芳练功,在学习第5节时,老师指导学生先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基本句式概括节意,以了解作者选取了哪个事例来写梅兰芳练功的,指导学生圈出表现梅兰芳顽强毅力的关键词,简洁而连贯地说说梅兰芳苦练跷功的事例,学生既学习用基本句式概括节意,按要求准确提取信息,又在阅读过程中学习简洁、连贯地表达,感悟课文的主旨。,.,48,案例8,松树的尾巴,借助板书用一句话说说松树的尾巴,借助板书把松树尾巴的两个作用说具体,借助板书说说松树尾巴的作用,根据图片,试着用上一个动词,说说松树尾巴的其他作用,从句子的数量、内容和难度上循序渐进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次是说尾巴的一个作用、第二次说两个作用,第三次说三个作用。第三次不是简单重复前者的内容,学生要考虑用连接词来表达。第四次是一个拓展性的说话训练,学生需看图想象,选择合适的动词,再进行说话训练。,.,49,成绩,四、初步具有了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了相关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关注了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规律的探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站在“一类课文”的高度,来把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凸显“一类课文”的阅读方式,处理好学习一篇文章与学习一类文章的关系。其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过程,教规律。,.,50,案例9,赵州桥引导学生了解介绍古建筑这类文章应该怎样去概括,怎样去阅读。同时,适时回顾三年级时学习的类似的课文埃及金字塔的写法,并在作业的布置中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这堂课中学到的方法去概括埃及金字塔的大致内容。陨石教师带领着学生回顾学习这一类课文的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介绍科学知识的;比较本文与奇异的琥珀一文写法上的异同。意在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阅读策略,为其今后能自主阅读此类文章打下基础。,.,51,流星(引力)闯入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气化(未燃尽)貌不惊人坠落宇宙的礼物陨石不速之客“天然史书”(来历)形成作用,.,52,这种从课程整体出发,精心解读一篇典范的文章,梳理出阅读的思想方法,将它置于类似的文章中加以不断检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到大量“具体”的过程,有益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思维方式。,.,53,成绩,四、初步具有了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了相关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关注了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规律的探寻。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站在“一类课文”的高度,来把握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凸显“一类课文”的阅读方式,处理好学习一篇文章与学习一类文章的关系。其二,基本技能的训练,重过程,教规律。,.,54,案例10,五彩池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抓住文章概括性句子归纳课文主要内容”。,首先,要求学生将写五彩池特点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并将这些句子划出来,连起来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将这些句子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在这“一划”、“一读”、“一说”之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句子正是文章的总起句、过渡句和总结句。,教师及时点出:阅读文章时,借助课题的理解,抓住概括性的句子,诸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就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55,成绩,四、开始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何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真正呵护学生的质疑问难,如何将学生的疑问作为教师的教学资源,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此次参赛的少部分老师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56,案例11,牛顿在暴风雨中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第八小节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如下:课文写风力为何连用三个“大”?“他想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能把他刮多远?”中“究竟”可以去掉吗?这里的问号可以改为句号吗?“牛顿真的疯了吗?不!”后面为何用感叹号?,.,57,案例11,牛顿在暴风雨中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这样应对的:教师并没有急于帮助学生解决,而是让学生在读懂后面课文时再解决。如连用三个“大”字是在让学生看了特大暴风雨的录像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引读后帮助解决的;能否不用“究竟”是在引导学生想象牛顿在测量风力时会碰到哪些困难时解决的;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使用是通过朗读解决的。由于释疑解难的时机把握得准,火候得当,学生是在真正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解决了心中的疑惑,真正践行了“以学定教”的理念。,.,58,成绩,六、精心设计作业,凸显整体性。能将备课、上课和作业布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强化了三者之间的一致性;能关注到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之间关系,注意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了词句的理解以及依据阅读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归纳的练习,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59,不足,一、“教得完整”和“学得充分”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教师将自己文本细读得来的内容不作梳理和归类,不作筛选和提炼,而是整个儿地变成教学内容,这使得整堂课的容量变得异常庞大。内容过多使得教师一味地赶时间,对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关键段落等,或读得不透,或体会得不深;为顺利推进自己的教学,教师只能讲得多扶得多;为了走完教学设计时预设的全部流程,教师置学生的实际不顾,强行推进。,挤压了学生独立思考、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学和练难以充分,.,60,不足,二、“随文学习汉语言知识”尚显生硬。教师们在结合语言环境学习汉语言知识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但概念式的抽象讲解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教师们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逐步学得相关的语言知识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缺少耐心。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