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明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有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集团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极为惨烈,有“绞肉机”之称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最终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BCD2 .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一文献( )A确定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B确立了列强在新世界的统治新秩序C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D确立了列强在西亚的统治新秩序3 . 2014年,一个欧洲小镇的战争纪念博物馆两侧墙壁上挂起巨幅画布,普林西普和斐迪南大公的画像各占据一侧墙壁,中间用英文写着“20世纪从这个街角开始”。100多年前在这里见证了A同盟国和协约国集团形成B凡尔登战役的开始C萨拉热窝事件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4 . 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年份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6.4%4.2%3.3%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5 . 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分析不正确的( )A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B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C苏联的五年计划卓有成效D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6 . 1929年,苏联开始转向一种短期内迅速形成的、全新的经济政治管理模式,其建立原则是党的绝对领导,实行完全的国家所有制,消除私有的经济活动。这一模式( )A集中了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B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C主要针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D短期内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7 . 1933年,一位环球旅行的美国人在德国、苏联和英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A德国纳粹党正在鼓吹种族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B德国正在组建三国同盟,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C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D德国纳粹党正在鼓吹种族主义,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在进行“一战”8 . 某班历史活动课上举行辩论赛,双方辩手主要观点如下。该辩论赛的主题是( )正方:使国家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应充分肯定。反方:权力高度集中,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长远发展。A法西斯专政B一五计划C斯大林模式D改革开放9 . 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10 .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的是A农业B重工业C轻工业D商业11 . 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12 . 有位西方学者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描述为“从和平走向战争”。下列能反映这一特点的是A经济危机的爆发、持续B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C成立国际联盟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和瓦解13 .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要协调发展B要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C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计划经济14 . 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新经济政策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15 . 美国国务卿休斯顿说:“多亏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材料中“这个条约指”( )A南京条约B辛丑条约C九国公约D四国条约16 . 下列关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都起了操纵作用B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C都调整了列强的关系D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17 . “二战”后,随着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强行将东欧各国纳入自己已有的固定模式的轨道。这种“固定模式”的特点是A高度集中B计划与市场结合C自由放任D多种所有制并存18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下图中A、D、E三国组建的军事(政治)组织是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三国轴心D北约组织19 . 二月革命后,两个并存的政权是(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人民委员会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沙皇专制政府ABCD20 . 凡尔赛和约是“分赃条约”,可做证明的条款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法国收回普法战争后德国占领的阿尔萨斯和洛林C德国承认波兰等国的独立D德国在太平洋的岛屿交由美国、日本“委任统治”21 . 社会主义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两位杰出的领导人,列宁和罗斯福在其执政期间分别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下列对两项政策相同点归纳错误的是A都有借鉴彼此国家的方面B都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都使本国从经济大危机中缓慢恢复D都巩固了本国的政权22 .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纠正材料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实行新经济政策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D实行农业集体化23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是A诺曼底战役B不列颠战役C滑铁卢战役D凡尔登战役二、综合题2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年份1921年1925年粮食产量(普特)22.13亿44.24亿历史经济成长历程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开创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三二战后,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重视展教育,培育人才。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朝鲜战和越南期间,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到60年日本淘汰了40%的传统工业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世界历史(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指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7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苏俄、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2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苏联真相对l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二:有学者指出,苏联模式具有双重效应。苏联模式在使国民经济结构保持平衡、国民经济整体持续增长方面却显得乏力但对于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是有效的。19281940年,苏联国防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8倍,年增长率高达39%。1938年与1930年相比,步、机枪的产量增长了8倍,火炮产量增加了12倍。坦克1930年有170辆,两年后增加到3000辆;到1937年底,苏军拥有各类坦克1.5万辆。1936年苏军拥有飞机6672架,是1928年的4倍。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军的技术装备全部更新。苏制重型HC2坦克超过德国“虎式”坦克的威力。火箭炮(“喀秋莎”)强击机等新型武器都有极大的发展。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趣讲应材料三:“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须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的灵魂在于给农民发展经济、谋求生计的应有的自由自主权利”这句话的理解。(2)据材料二,指出苏联迅速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国防现代化的影响。(3)据材料三,概括“大萧条”中美国的农业现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罗斯福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及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经济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26 . 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不断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某校九年级开展一次以“风云变幻的世界”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加入其中,共同完成以下面任务。步骤一:史海钩沉材料一:(1)根据图一,说出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结合史实,试分析其主要原因。图二反映出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怎样的态势? 材料二:(2)面对当时的处境,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德意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在外交上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对此,英法采取怎样的态度?有何危害性? 步骤二:风云变幻材料三:(3)斯大林所说的“战后和平制度”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其实质。面对苏联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美国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步骤三:放眼未来材料四:(4)根据材料四,请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新动向,并总结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三、辨析题27 . 中美关系是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的稳定与否直接决定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 “大萧条”到来后,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西部牧场主牲畜卖不掉又养不起,只好宰杀后抛入山谷。另一方面,部分必需品的价格又不像农产品价格下跌那么大,农民因无力偿还债务,l9291933年间,有l00多万户农民因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而失去了他们的财产。(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三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