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窗前的树设计 教材分析 窗前的树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排在散文单元的末尾,不仅语言美,情感美,而且结构也美。文章开篇点名了主角窗前的洋槐;接着一次写了洋槐春夏秋冬的四时的姿态, 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态美。生活中极为普通的洋槐树,但作者与它为邻,满是欣赏。于是,人与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原来如此美好。那么,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那将是一件美妙无穷的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机勃发、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掌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路。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领会洋槐树的形态美,欣赏文章的结构美。 2、讨论总结表达技巧,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体味文章语言美。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女,1950年出生于杭州市,当代女作家。祖籍广东新会,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6年初中毕业,1969年赴北大荒农场(黑龙江国营农场)上山下乡八年,在农场劳动、工作8年。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专业,1979年毕业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分会从事专业创作,并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 _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从事专业文学创作至今。现为一级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在xx年11月第七届全国作代会上最新当选为全国作协第七届副主席;xx年11月13日,被聘为中国 _参事室参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美。 四、第一部分(1-4第二部分(5-12):分写四季的槐树 第三部分(13-14):总结窗前的槐树 散文应充满建筑 学的匀称比例。 教师小结:课文开篇即点名了文章的主角窗前的洋槐,接 着依次写了洋槐春香秋冬的四时姿态,结尾小结。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脉络。如此简洁明晰的思路,正如苏联著名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曾说过的“散文英充满建筑学的匀称比例”。 五、品味洋槐树的形态美,体味作者的情感美 (一)、填写课后第二题表格,教师订正。 (二)、理解作者与槐树之间的“神秘的默契”,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1、作者说:“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从文中看,作者与槐树有哪些“无声的对话”?如何理解作者与槐树的“神秘的默契”? 2、从洋槐身上,你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3、作者笔笔写槐树,处处写的是自己的心声,从一年四季的洋槐形态中,吐露出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对人生的真知灼见。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借物抒怀的手法。 教师小结:借物抒怀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明月丽日、白云彩霞、瑞雪苍松等等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鉴赏时不能拘泥于景物本身,而要通过景物的特点,领悟作者寄托的深意,由表象到思想,由有限到无穷,由具体到空 灵,由物态到人情,这样才能真正品散文之美。这,也就是本文情感美的升华。 【板书设计】 1 “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4分) 答:运用借代、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1分)。从视觉(1分)、嗅觉(1分)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1分)。 2. 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6分) 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2分)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2分) 3. “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4分)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2分)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2分) 4. 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你是怎样理解“我”与槐树的这种“默契”的?(6分) 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2分,答出“托物言志”“咏物抒怀”即可给2分):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1分),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1分),告别时痛快利索(1分),孤独时有自信潇洒(1分)。 对话指的是:心灵中与槐树的对话,不须任何语言 却能表达出彼此的心声。更是写出了作者对槐树的深深喜爱与和槐树之前的友谊,亦可说为心灵相通。 窗前的树设计 商洛市商州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王艳荣 【教材依据】 高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与欣赏第四篇,自读课文。 【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活动为中心,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坚持以主体性教育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渗透职业教育。 教材分析 窗前的树是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排在散文单元的末尾,不仅语言美,情感美,而且结构也美。文章开篇点名了主角窗前的洋槐;接着一次写了洋槐春夏秋冬的四时的姿态, 作者用她的生花妙笔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态美。生活中极为普通的洋槐树,但作者与它为邻,满是欣赏。于是,人与树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神秘的默契”。大自然中的许 多事物原来如此美好。那么,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那将是一件美妙无穷的事情。 学情分析 本节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的年龄在16-18岁之间。因为是职高学生,所以学生普遍基础差,语文水平一般。但学生总体课堂纪律良好,能认真听讲。该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以下能力:遇到生字生词能自己通过工具书解决;初中接触过状物散文;能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初步读懂散文;对散文有一定认识和见解;能够通过网络等搜寻积累资料,能制作简单的ppt。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机勃发、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掌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路。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领会洋槐树的形态美,欣赏文章的结构美。 2、讨论总结表达技巧,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体味文章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作者借洋槐寄寓的情感,欣赏文章的情感美。 2、培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体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趣。 【教学重点】 学习并鉴赏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之美,领会并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教学难点】 领会借物抒怀的手法。 【教学方法】 窗前的树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状物散文,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生成探究法”、“分组协作讨论法”、“点拨法”等教法,以学生自读自品为主,通过圈画并分析关键语句,来鉴赏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同时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讨论、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更深层面探究散文的主旨,理解其中所折射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情怀,感悟作品的情感美。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做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做好分工协作,筛选有效信息,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适当点拨,提升认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各组分工协作 第一组任务:运用网络查阅有关作者张抗抗的资料(;通过查词典掌握“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机勃发、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第二组任务: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理解本文总分式结构和横向思路,欣赏文章“充满建筑学的匀称比例”的结构美; 第三组任务: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明确其表达技巧,从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第四组任务:找出作者用生花妙笔充分展露洋槐的形态美的句子,体味作者与洋槐树之间的“神秘的默契”,根据课后第二题、第三题,体味文章的情感美。 (让学生在个人完成、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二、教师做好多媒体教学,适时点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语设计 本单元,我们从那“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我的空中楼阁一路走来,到达了西藏阿里,遥望了那传说中的离太阳最近的树,听到了近代环保之父的呼唤象山那样思考,认识了了人类的无知悲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棵树 窗前的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窗前的树是中职语文高一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行文思路,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槐树的赞美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鉴赏了不少状物散文,这为窗前的树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而且这篇文章的情志表达又深一层,所以需要教师多创设情境,多点拨指导,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赏心悦目、撩人心魄、生机勃发、衰而复荣、败而复兴、无言以对”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掌握总分式结构的特点,理清思路。 3、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4、领会借物抒怀的艺术手法,尝试运用借物抒怀的手法写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结构。 2、积累并品读优美语句。 教学难点: 领会借物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 1、美读法:反复诵读,分组诵读,体会其中情感。 2、速读法:梳理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贺知章笔下的柳树嫩绿柔软,舒婷笔下的橡树高大伟岸,席慕容笔下的树美丽、端庄,而作者张抗抗笔下的槐树又有怎样的风姿神韵呢? 二、作者简介 张抗抗(1950年7月3日),原名张抗美,中国女作家,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杜阮镇长乔。她于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9年以短篇小说爱的权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则更是作品不断。1987年长篇小说除隐形伴侣,反映三十年代革命 _命运的赤彤丹朱(1995年)。 三、布置自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1.学生预习课本P48、49、50的内容,划出重点(分组布置任务) 2.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列出重要知识点和知识框架(分组完成任务) 3.模拟练习 (1)掌握词语 郁郁葱葱金碧辉煌休养生息陈词滥调生机勃发喧哗 撩人心脾袅袅巍巍战栗馥郁萦绕徘徊赤裸俨然 窥见秋风乍起岿然璀璨默契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课文的结构框架 作者运用总分式的结构和横向思路给我们清晰地展示了文章的脉络: 窗前的洋槐满足幸福 四季的洋槐赏心悦目 a. 春天的洋槐:灿烂壮丽 b. 夏天的洋槐:郁郁葱葱 c. 秋天的洋槐:金碧辉煌 d. 冬天的洋槐:挺拔骄傲 窗前的洋槐神秘默契 四、课堂抢答题 1、“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这两句描写槐花,请分析其表达特色(从修辞与感官上分析)。 答:运用借代、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形象而富有韵味。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槐花袅娜的形态和诱人的芳香。 2、作者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答:跟其它树相比,洋槐绿得迟;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充满春意。 3、“ 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联系上下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落叶沉入泥十是休养生息,孕育着新的开始。 4、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作者在不同的季节里看到槐树哪些品质? 答:作者借槐树的四季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灿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有自信潇洒。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的不同的特征。 答:初春的洋槐米粒般大的嫩芽,星星点点的既隐绿。夏的洋槐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倒西歪,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秋的洋槐秋风起时,金色的叶子如雨飘落;冬的洋槐,赤裸全身而一无遮拦,展示它挺拔与骄傲。 6、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你觉得洋槐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答:洋槐可贵的品质是沉稳、朴实和坚强。 7、作者写夏天的洋槐,为什么要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 答: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洋槐坚强不屈的特性,表达了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 8、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 “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答:此句运用了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五分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课本50页)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讲解) 六小结 窗前的树是作家张抗抗的一篇状物散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与行业解决方案报告
- 2025-2030工业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功能演进与用户体验报告
- 濮阳安全工程师培训课件
- 建党立卡户申请书
- 暂缓缴款申请书
- 活动服装申请书
- 驳回鉴定申请书
- 话剧社申请书英语
- 大病互助申请书
- 潜艇使用与安全课件
- 《浮顶罐结构及工作原理》课件
- TSG21-2025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送审稿)
- 《已上市化学药品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 【MOOC】《操作系统A》(南京邮电大学)章节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水电站机电设备拆除施工方案
- 《公共数据安全评估规范》
- 银行家算法课件
- 杨梅综合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杨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配套需求日益凸显
- 2024年下半年辽宁事业单位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农产品直播带货策略
- 2024年化学检验员(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