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调节阀的流量系数及其计算,调节阀计算的理论基础1.调节阀节流原理和流量系数调节阀是一个局部阻力可改变的节流元件如果调节阀前后的管道直径一致,流速相同。根据流体的能量守恒原理,不可压缩流体流经调节阀的能量损失为:(41)式中H单位重量流体流过调节阀的能量损失;P1调节阀阀前的压力P2调节阀阀后的压力流体密度g重力加速度,如果调节阀的开度不变,流经调节阀的流体不可压缩,则流体的密度不变,那么,单位重量的流体的能量损失与流体的动能成正比,即(42)式中流体的平均速度;g重力加速度;调节阀的阻力系数流体调节阀中的平均速度为:(43)式中Q流体的体积流量A调节阀连接管的横截面积,综合上述三式(41),(42),(43),可得调节阀的流量方程式为:(44)若上述方程式各项系数采用如下单位:A2;g/2(即105Ns2/4);P100KPa(10N/2);P1,P2100KPa(10N/2);Qm4/h代入式(44)得:(3/s),(m3/h)(m3/h)(45)式(4-5)是调节阀的流量方程式若A不变,P不变,Q;反之,Q若则式(45)可改写为:(46)式中(47),在采用国际单位制时,流量系数用KV表示。KV的定义为:温度为278313K(540)的水在105Pa压降下,1小时内流过阀门的立方米数。许多采用英制单位的国家用CV表示流量系数。CV的定义为:用4060F的水,保持阀门两端的压差为阀门全开状态下每分钟流过的水的美加仑数。KV和CV的换算如下:CV1.167KV2.压力恢复和压力恢复系数当流体流过调节阀时,其压力变化情况见图41和42所示,图流体流过节流孔时压力和图单座阀与球阀的压力速度的变化恢复比较,根据流体的能量守衡定律可知,在阀芯、阀座由与节流作用而在附近得下游处产生一个缩流(见图41),其流体速度最大,但静压最小,在远离缩流处,随着阀门流通面积得增大,流体的速度减小,由与相互摩擦,部分能量转变成内能,大部分静压被恢复但已不能恢复到P1值。当介质为气体(可压缩)时,当阀的压差达到某一临界值得时,通过调节阀的流量将达到极限。即使进一步增加压差,流量也不会再增加。当介质为液体(不可压缩)时,一但压差增大到是以引起液体汽化,即产生闪蒸和空化作用时,也会出现这种极限的流量。这种极限流量为阻塞流。由图41可知,阻塞流产生于缩流处及其下游。产生阻塞流时的压差为PT。为说明这一特性,可以用压力恢复系数FL来描述:,(48)即:(49)上式中PTP1P2,PVC表示产生阻塞流时缩流断面的压力。FL值是阀体内部几何形状的函数。一般FL0.50.98,FL越小,P比P1PVC小得越多,即恢复越大。从图42中可以看出,球阀的压差损失PA小于单座阀的压差损失PB。3.闪蒸、空化及其影响在调节阀内流动的液体,常出现闪蒸和空化两种现象。它们的发生不但影响口径的选择和计算,而且将导致严重的噪声、振动,材质的破坏等,直接影响调节阀的使,用寿命。如图41所示,当压力为P1的液体流经节流孔时,流速突然急剧增加,而静压力下降;当n后压力P2PV(饱和蒸汽压)部分液体就汽化成气体,形成汽液两相共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闪蒸。如果产生闪蒸之后,P2不是保持在饱和蒸汽压之下,在离开节流孔之后又急骤上升,这是气泡产生破裂并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叫做空化作用。4.阻塞流对计算的影响当阻塞流出现之后,流量与P(P1P2)之间的关系已不再遵循公式(47)的规律。从图43可见,当按实际压差计算时,Qmax要比阻塞流量Qmax大很多,为粗确求得KV值。,只能把开始产生阻塞流时的阀压降作为计算用压降。对于不可压缩液体,它产生阻塞流时,PVC值与液体介质的物理性质有关。即PVCFFPV(410)式中PV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力FF液体的临界压力比系数,FF值可用下式计算:(也可以从图中查出)(4-11)从式(49)可见,只要求得PVC便可得到不可压缩液体是否形成阻塞流的判断条件,显然即为产生阻塞流时的阀压降,因此,当即时,为阻塞流情况对于可压缩液体,引入一个称为压差比X的系数也就是说,阀门压降P与入口压力P1的比称为压差比。若以空气作用试验流体,对于一个特定的调节阀,当产生阻塞流时,其压差比是一个固定常数称为临界压差比XT。,对别的可压缩流体,只要把XT乘一个比热系数FK即为产生阻塞流时的临界条件。当XFKXT时,为阻塞流情况当XFKXT时,为非阻塞流情况流量系数的计算在确定阀门口径时,最主要的依据和工作程序就是计算流量系数。1.不可压缩液体在安装条件下,为了使流量系数计算公式能适用于各种单位,并考虑到念度,管道等的影响,可把公式演变为如下的形式:(412),式中FP管道的几何形状系数,无量纲,当没有附接管件时,FP1;FR雷诺系数,无量纲,在紊流体状态时,FR1;相对密度,在15.5时,1.0;N1数字常数,采用法定计量单位N1。根据计算理论,在计算液体流量系数时,按三种情况分别计算:非阻塞流、阻塞流、低雷诺数。在用判别式判定后,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非阻塞流当的情况下,其计算公式为:(413),或(4-14)式中QL流过调节阀的体积流量,m3/h;WL流过调节阀的质量。Kg/h,(pp1p2)p1阀前压力,Kpap2阀后压力,kpapL液体的密度,g/cm3(2)阻塞流当PFL2(P1FFPV)的情况下,即把产生阻塞流的压差值FL2(P1FFPV)代入(413),(414)其计算公式为:,(415)或(416)低雷诺数液体的计算。流量参数KV是在适当的雷诺数,紊流情况现测定的。随着雷诺数Re增大,KV值变化不大,然而当雷诺数变小时,KV值会变小,因此对雷诺数偏低的流体对KV值计算公式要进行校正。修正后的流量参数为KV即(417),式中修正后的流量系数;KV紊流条件时,按(413)(416)计算的流量系数;FR雷诺数修正系数,可按雷诺数Re大小从图中查出。雷诺数可以根据阀的结构和粘度等因素由下列公式求得:a.对具有两个平行流路的调节阀,如直通双座阀、蝶阀、偏心旋转阀等雷诺数为:(418),b.对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直通单座阀、套筒阀、球阀、角阀、隔膜阀等,雷诺数为:(419)式中流体在流动温度下的运动粘度,mm2/s。2.可压缩流体非阻塞流当XFkXT时,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制,则计算公式为:(420),或(421)或(422)式中Qg气体标准体积流量,Nm3/h;N气体标准状态下密度,Kg/Nm3P1阀前绝对压力,KPa;X压差比(x=P/P1);Y膨胀系数;T1入口绝对温度,K;M气体分子量;,G气体的相对密度(空气为1);Z压缩系数。a.压缩系数压缩系数Z是比压力和逼问度的函数比压力的定义是:实际入口的绝对压力P1与流体临界压力之比,比问度的定义是:入口绝对温度T1与临界温度之比侧Pr=P1/Pc(4-23)Tr=T1/Tc(4-24)由Pr,Tr查图可得压缩系数Zb.膨胀系数膨胀系数Y用来校正从阀的入口到阀的缩流出气体密度的变化,在可压缩流情况下,由于紊流几乎始终存在,所以雷诺数的影响极小,可忽略。其它因素与Y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425)式中XT临界压差比;X压差比;FK比热比系数,空气的FK1,对非空气介质则:FKK/1.4(K是气体的绝热指数)阻塞流当XFKXT时,即出现阻塞流的情况,即压差比X达到FKXT时流量达到极限值,因此,Y值只能在0.667到1.0的范围内,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简化为:,(426)或(427)或(428)3.蒸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笔记本电脑销售与升级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精密数控加工厂承包协议
- 2025版建筑公司项目施工结束及售后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营销市场监测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橱柜定制及厨具选购指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工程造价咨询服务与工程索赔处理合同
- 麻疹知识课件
- 2025版带全面升级服务的集装箱货物运输合同
- 2025版老旧小区改造整体物业承包合同
- 2025版环境监测代办服务专项协议
-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去外婆家》教学设计二
- 2024-合伙经营按摩店协议合同范本
- 2024住宅设计规范
- 龙软LongRuanGIS地测空间管理信息系统教程-wx4766
- (高清版)DZT 020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有金属类
- T-SZZX 015-2023 T-SAMD 0003-2023 医疗器械用机械 驱动微量柱塞泵
- GB/T 10739-2023纸、纸板和纸浆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2023年齐齐哈尔克山县公安局招录警务辅助人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恙虫病的护理查房课件
- 工会培训课件
- 芯片老化与寿命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