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复习,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一、农业的起源,1、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的特点:,多元交汇,由多个中心向周边发展;,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出现北粟南稻格局;,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采集经济,种植经济,方式,原始农业,狩猎,家畜饲养业,主要,伴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五谷”和“六畜”分别指的是什么?,动动脑:,五谷:一般是指“黍、稷、麦、豆、麻”,粟,六畜:,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请思考:十二生肖与农业文明的关系。,学思之窗,十二生肖中包括了“六畜”,即家畜饲养业中的猪、牛、马、羊、鸡、狗,说明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驯化了这些动物;还包括鼠、兔、蛇、猴、虎等当时人们捕猎到的动物;另外,还包括人们想像中的动物“龙”传说中司雨的神物,它也是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随着时代变化有哪些改进?,阅读教材总结:,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变革,(1)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以石制、木制农具为主,如耒耜,石制、木制农具,(2)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力耕田出现,铁制农具,铁制农具,(3)西汉:出现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耦犁,曲辕犁,2.灌溉工具的改进,春秋战国之际,桔槔,辘轳,三国马钧,东汉毕岚,翻车,唐宋时期,筒车,总结从春秋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想一想水利兴修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探究,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上古:大禹治水,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汉代:漕渠、白渠,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汉时期),考考你,请你指出“鱼嘴”与“宝瓶口”的位置,鱼嘴,宝瓶口,东汉王景治理黄河,王景治河,千载无患,西域:坎儿井,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2.农学著作中的水利知识,元郭守敬,明潘季驯,明徐光启,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耕作方式的发展进步,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千耦其耘),春秋时期,自耕农经济出现(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私有土地出现),阅读下面两段材料,从中分析自耕农经济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白居易朱陈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2.自耕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较少进行商贸交流),3.自耕农经济的评价,自耕农拥有部分土地,可以自给自足,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1)优点,(2)弊端(局限性),生产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比较脆弱,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具有封闭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承担赋税徭役,受剥削和压榨,容易破产,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畜牧业为辅。,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经营方式。,课堂回顾:,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产生、早期农业格局及农作物资源分布、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农具材质的改进、农用动力的变革、播种工具的发明、耕种工具的革新、灌溉工具的的发展。,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古代重要水利工程、治理黄河、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水利农学知识的积累。,耕作方式的发展:耕作方式的演变、自耕农经济。,活学活用,1.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B.曹魏C.唐朝D.北宋,2.“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体现了家庭式经济的什么特点()A.落后性B.脆弱性C.封闭性D.分散性,C,C,3.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B.粗放耕作C.选择耕作D.计划耕作,4.明代徐光启的()向国人传授了西方水利施工技术。A.农政全书B.泰西水法C.梦溪笔谈D.河防一览图卷,A,A,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废井田,开阡陌,原始社会土地实行公有制,你如何理解这种土地的公有制呢?,氏族公有集体耕种平均分配,生产力低下,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下,动动脑,君主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与分封制的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1、井田制,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管子海王篇,材料二:“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测井田制发展前景?,想一想,2、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1.根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2.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3.从法律上废除:战国时期,齐: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井田制瓦解后土地所有制形式有哪几种?各自的类型和表现形式有哪些?,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国有,“官田(公田)”,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起支配地位),自耕农土地私有制,考考你:,(曹操)“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曹操的“屯田”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国有制,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地主土地所有制,思考:,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导致土地兼并出现,土地兼并,东汉唐代:,田庄经济,演变:,成于东汉,兴于唐,特点,聚族而居农民与庄主有强烈的依附关系有私人武装自给自足,宋代:,“不抑兼并”,明清:,日益普遍,概况,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没有根治的“灵丹妙药”?,动动脑,危害,政治:赋税收入减少,经济: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1.均田制实行的基础是国家拥有大量土地资源;2.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的存在;3.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可避免。,土地兼并,1.“租佃关系”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原因:,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是一个以“佣耕”为业的农民。材料二: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经普遍。材料三:唐代田庄经济发展。破产的农民“庄客”或“庄户”不得不向庄主“贷其种食,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材料四: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即“合种”和“承佃”。,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3.发展历程:,汉代:比较普遍,战国:租佃关系产生,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4.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宋代: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进一步发展,明清以前:地主佃户(部曲)有强烈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义务繁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明清以来:依附关系减弱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表现契约纳租方式确定,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雇佣关系的出现,农民身份更加自由。影响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小结:,商周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税制改革,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原始社会),抑制,巩固练习,经典分析:,(2000年上海)史学家认为,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立足题目要求所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前594年,应属春秋后期,初税亩即按照田亩的实有税亩收税。由此可知,土地已私有化。故答案为A,1.下列有关商周时期井田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贵族所有的土地制度B.西周是井田制的鼎盛时期C.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D.主要耕作方式是奴隶的集体劳动2.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B.地主土地私有制C.官田D.自耕农土地所有制3.租佃关系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是在()A.秦代B.隋唐C.宋代D.明清时期,知识运用:,A,C,D,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史记货殖列传,一、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汉代渔猎、农耕画像砖,山东,山西,关中平原,关中郑国渠,山西,成都平原,山西,江南越族人的生活,百越族船纹图,塞外,塞外天寒雪景,塞外草原上的羊群,塞外,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1、原因:战乱、受剥削压迫、自然灾害等2、三次人口南迁高潮:(1)两晋之际:八王之乱、永嘉之乱(2)唐代:安史之乱(3)两宋之际:靖康之变,(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永嘉行唐张籍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匈奴,鲜卑,鲜卑,羌,氐,羯,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西晋以来北方向江南移民路线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从公元316年到439年的120多年中,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十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安史之乱示意图,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靖康之乱,1126年,金人攻破汴京;次年,将宋徽宗、宋钦宗及许多百姓俘虏押往北方,使汴京一片残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乱。,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南北方人口变化,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沈约宋书,探究:下列两段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阅读课本,总结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四、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1)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成就显著(2)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3)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小结:,1、魏晋以来中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受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的吸引B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D北方气候寒冷,造成生存环境艰难,2、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哪一个时期南方正式成为古代经济重心A唐朝B明朝C元朝D宋朝,B,D,金属冶炼术的进步衣被天下从烧陶到制瓷官私手工业的消长,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时代:从夏至春秋末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燃料: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用煤冶铁相当普遍(中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用焦炭冶铁流行,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大方鼎高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最大、最终的古代青铜器。,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青铜方斝(ji)商代后期,盛酒器。1990年河南安阳郭家庄出土。斝高43.4厘米,腹的四面饰饕餮纹。,青铜铸造技艺,汉代冶铁遗址(2005年1月发现于山东济南),汉代冶铁遗址中的铁窑遗迹,冶铁技术的发展,在济南汉代的冶铁作坊遗迹发现有大量铁矿渣、煤渣及红烧土等冶铁遗迹。,冶铁技术的发展,二、纺织技术的发展,(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时代人们已学会养蚕缫丝。(2)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称号(4)唐代:缂丝技艺出现(5)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6)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7)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8)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标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一件重48克,不足一两。整件衣服握在手中,只有一个鸡蛋大小,把它折叠,禅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禅衣。,缂丝是中国特有的高级工艺织物,也称“刻丝”。缂丝与织锦、刺绣不同,采用的是“通经断纬”的织法,就是在织造时,以各种彩丝制成纬线,沿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线交织,使图案一块块盘织出来,所以纬线不贯穿全幅,而经线则贯穿织品。,宋缂丝秋山诗意,南宋缂丝翠羽秋荷,丝织品,蛱蝶山茶花,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的缂丝作品蛱蝶山茶花和莲塘乳鸭图,是现存宋代缂丝中的杰出精品。,莲塘乳鸭图,丝织品,妇女使用棉纺车织布(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棉织品,南宋棉毯,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县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棉织品,三、陶瓷技术的发展,(1)陶器为人类共有,在中国开始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工艺闻名于世(2)制瓷技术(瓷器由中国发明)东汉晚期:烧制出青瓷南北朝:烧制出白瓷隋唐:制瓷技术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的生产时期,烧成了青花和釉里红等,彩陶壶,属于马家窑文化,为水等液体盛贮器。壶高32.5厘米,口径12厘米,1975年甘肃省兰州沙井驿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陶器,彩绘陶壶,属龙山文化,为水等液体的盛贮器。1979年陕西省襄汾县陶寺出土。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次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发现而得名。在河南、陕西、山西、河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甘肃等地都发现了多处相似的龙山式文化遗址。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左右。龙山文化陶器以灰陶和黑陶数量最多,也有一些红陶与白陶,彩陶偶有发现。,陶器,东汉绿釉陶楼,釉陶,唐三彩陶骆驼载乐俑,唐三彩陶凤首瓶,釉陶,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东汉青釉四系瓷罐,西晋青瓷佛寺罐,瓷器,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白瓷凤首瓶(唐),唐代越窑青瓷莲花碗,色彩绚丽的唐三彩,宋朝出现五大名窑,钧窑月白釉碗,官窑穿戴瓶,汝窑天蓝釉长颈镶金瓶,定窑孩儿枕,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正门,南宋景德镇窑观音坐像,宋代景德镇窑影青瓷碗,瓷器,艺术品的价值也就在于它的无价,中国的艺术品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是如此的厚重。一个元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图罐)比近千万元的“全球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跑”得还快,露面仅8分钟就被人以2.3亿元抱走,从此也就可见一斑!用货币衡量艺术,只是把无形的艺术量化,其中的真正深意还要靠历史来品味。,元代青花瓷鬼谷下山图罐1568.8万英镑,元代延佑年款八棱青花玉壶春瓶,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才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并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相应变化。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不少工业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在中国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得最为明显。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但重农抑商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发展,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1、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A、西汉B、东汉C、元朝D、唐朝,2、全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体系是在:A、唐代B、宋代C、元朝D、明朝,B,练一练,A,3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A,4官营手工业直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主要是为对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BCD,B,1(2010年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D官营手工业的不利影响,D,2(2009年龙岩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A瓷器B丝绸C青铜D酿酒,B,(2009年高考广东卷)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B,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我国古代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产生而出现,城市随之兴起。但我国古代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商业的发展,结合下列材料:假如你是一位商人,穿越时空隧道到古代的不同时期去调查市场状况,你会发现哪些历史现象?,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经系辞2.殷人“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3.周朝:“工商食官”4.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古代商业的发展,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出现私商并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古代商业的发展,更广泛流通货币,商业贸易蓬勃发展,中外交流频繁,出现大都会,出现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商品化加强,形成区域性、行业性的大商帮,这是明朝人绘的皇都积胜图,描绘的是明代中后期北京城商业繁华的情景。图卷全长2000多厘米,以正阳桥至承天门一带为中心。图中描绘的是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的“朝前市”,市内出售着布匹衣裳、皮毛绸缎、陶瓷器皿、书籍字画等种类繁多的商品。大街两旁更是店铺林立、百货齐全,游人顾客熙来攘往,非常热闹。,二、城市的繁荣,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繁荣与否代表了商业发展的水平。,1、西周至唐代城市的特点:坊市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长安城,北宋汴京城,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宋代以后城市的特点: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坊市不分开),形成了街市;一些乡村也设集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等;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城镇发展分两个阶段:,讨论思考:1.假如你是处于各个时期的商人,你觉得会受到哪些方面的限制?2.你认为这种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三、重农抑商,(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产生。(2)汉代:(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严禁商人购置土地。(3)中唐:有所松动,朝廷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得以提高。(4)明清:重征商税,对商人进行盘剥,严厉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清代乾隆以后只保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5)影响:,积极: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人民生活稳定,巩固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消极: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原因。,(2009年高考宁夏、辽宁文综卷)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D,“夜市喧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材料中描绘的这种经济现象最早出现在()A西汉B隋唐C北宋D元朝,C,5(2008年高考江苏卷)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民族融合的加强丝绸之路的畅通文化政策的开放古代商帮的推动ABCD,C,1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包括()专卖制度加征商税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的经营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ABCD,史料应用,A,(2009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主张重农抑商倡导以法治国力求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利益ABCD,A,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前夜的发展,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国力的强盛,1、农业经济方面,A.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粮食产量提高,双季稻扩种,产量提高;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引进、推广;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变化。,考考你: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是什么?,1.技术、管理水平提高;2.高产作物的引进;3.耕地面积增加;4.赋役制度的改革。,2、手工业的发展:,私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流通扩大,白银使用广泛;,3、商业和城市的发展,4、明清时期国力强盛的具体表现,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GDP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城市和对外贸易占优势地位,国力,明清时期人口增长情况对照表,面对人口的迅速膨胀,当时的中国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粮食供应的问题?,高产作物的引进、耕地面积扩展、精耕细作,中外国内生产总值对照表,(万美元),表格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在1820年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欧美的总和,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近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概念:在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需要进行生产,2、要素: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的商品生产;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劳动者;工场手工业的经营形式。,5、表现:明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明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业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3、基本特征:雇佣剥削劳动,4、产生时间:明代中叶以后,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抑商,“(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据材料说出清朝重农抑商的原因,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地少人多;四民皆赖食于农;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雍正皇帝,2.禁海,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禁海政策?,问题一:,禁海政策具体有何表现?是否完全禁绝?,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决定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质生产力国外研究现状
- 新质生产力动能涌现
- 民族服饰汉服课件
- 直梁弯曲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绘制习题讲解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操作规范性评估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免疫学免疫相关疾病诊治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眩晕症康复训练方案设计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皮肤性病诊断与治疗学术能力评估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传染病防控与处理突发事件练习答案及解析
- 《统计学-SPSS与Excel实现》(第9版)习题答案 贾俊平
- 《出境旅游领队实务》课件项目一
- 养殖水产日常管理制度
- 门窗定制安装合同范本
- l临床医生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
- T/CACEM 31.5-2023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第5部分:服务区服务要求
- DB31/T 779-2014学校物业管理服务规范
- 2025年三级调饮师职业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奇异空间》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 原发性肝癌患者护理查房
- (高清版)DG∕TJ 08-2068-2019 超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标准
- 配网安规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