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A分封诸侯B以德化民C体养生息D惩处贪官污更2 . 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儒家文化的传承B建筑艺术的进步C百家争鸣的演变D文学戏曲的发展3 .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中,对历史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B推行郡县制C北筑长城开发南疆D焚书坑儒4 . 下列关于传说和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传说是没有文字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录B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毫无依据C史实大多是客观存在的较为真实的历史记载D史实和传说不是截然对立的,是有一定联系的5 . 公元前1046年,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大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的是A周武王B周厉王C周幽王D周平王6 . 圆周率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的节日,时间被定在3月14日。通常是在下午1时59分庆祝,有时甚至精确到26秒,以象征圆周率的近似值3.1415926。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首先会想到A王羲之B祖冲之C司马迁D蔡伦7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45年8月台湾举行光复大会汉武帝设西域都护明成祖设东厂刘备建立吴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告别了物质生活相对短缺的时代ABCD8 .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事包括( )商汤灭夏齐桓公称霸蔡伦改进造纸术八王之乱ABCD9 . “这项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便于携带,取材广泛,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这段话评价的是( )A铁农具的发明B造纸技术的发明和改进C大明历的创建D书法艺术的形成10 .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指的是A国人暴动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11 . 在我国境内生存年代最早的是( )A北京人B元谋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12 . 下列历史现象不是出现在东汉后期的是A“光武中兴”B农民起义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时局动荡不安13 . 钱穆先生指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秦巩固“统一新局“的最主要举措是实行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14 .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了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它们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5 .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发生在A战国时期B秦朝末年C东汉时期D两晋后期16 . 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玄奘B张骞C鉴真D张謇17 . 下列原始居民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 )A半坡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元谋人18 . 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元谋人的牙齿化石河姆渡人骨耜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半坡彩纹陶盆ABCD19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现存商朝青铜器中形体最大、最重的一件是( )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C司母戊鼎D青铜立人像20 . 公元266年西晋建立,于280年统一全国,至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的建立者是( )A司马懿B司马炎C司马昭D司马光二、综合题2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实现了我国疆域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实现了思想上的一统天下,至明清,大至开疆固本,小至工程营建,若非集权之利,岂割能及哉。(1)秦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华统一的雏形,请写出为秦实现统一奠定基础的事件:军事上_,经济上_,理论上。(2)秦汉时期,对儒家思想一抑一扬。秦朝采取的措施是_汉朝采取的措施是_,这两种不同的措施有着共同的根本目的:_。(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秦皇和汉武的统治分别师从哪家学派?试写出这两个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这些学派的出现,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什么局面?这一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秦皇和汉武的最大贡献。材料二: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材料三:西汉的疆域图(6) 仔细阅读材料二,写出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名称。(7)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8)对材料三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9)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10)丝绸之路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你认为是什么?22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2)管仲相桓公起到怎样的作用?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23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先进思想是社会进步的先导,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中华文化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思想的分别是什么学派? 材料二西人皆为有用之学,而吾中国皆为无用之学。 光绪帝(2)为改变材料中的状况,光绪帝在变法中了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材料三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它都是一次强力反击。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此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 马克轰世界文明史(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的核心思想,它与哪一事件有关? 材料四 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摘编自何志鹏(4)材料四中的理论是由哪位思想家提出的?据材料分析该理论的作用。(5)综合以上材料和探究,你认为思想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有何内联系?24 . 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某校学生针对“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1)在材料一中,有一种是半坡居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_(填字母序号):有三种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植物,它们是_ (填字母序号)(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汉文帝和汉景帝都重视发展什么?他们的具体做 法是什么?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两则材料,分析比较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从中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三、辨析题2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它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莱西市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北京市通州区九级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滨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二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导游证现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电力电缆安装运维工(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北省保定市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小四平镇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离婚协议图像资源集:60张精美图片素材合同
- 2025年广西林业局考试真题附答案
-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8700字(论文)】
- 2024年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真题
-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答辩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北京二十一中、二十二中联盟校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
- 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业务员新人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文学社教学课件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工作人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新版2026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4课《 科技力量大》第1课时 科技改变生活和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